嗨玩手游网

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

休闲益智|854.7MB

我的世界国际免费游戏是一...

下载

调查 | 老虎机变脸登场!游戏厅中,“”机旁净是孩子

下午三点,搜秀城九楼的游戏厅内聚集着不少“玩家”。在众多游戏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格斗和赛车游戏机前门可罗雀,反倒是一些操作简便、带有一定性质的机器更受欢迎。而“玩家”中,不乏孩子们的身影。

无论是在游戏机厅里,还是网络上的各种APP,如今带有“赌性”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其受众目标却是未成年的孩子。

现场

1分钟“扔掉”10块钱

搜秀城游戏厅的角落里,摆着一台猫弹珠游戏机,一名小学生模样的小女孩,正操作着摇杆和按键。

只见画面上的炮筒发射出一枚炮弹,不停翻滚之后,落到了下方的口袋中。口袋有许多个,分别代表不同的积分,显然将炮弹打进高积分的口袋更好。虽然小女孩在认真瞄准高分口袋,但打出的炮弹并非直接落袋,而是要在屏幕上弹跳一会,最后落进哪个口袋,只能听天由命。每打一炮,游戏机都会提示小女孩再投两个币,一分钟的时间里,小女孩就投进去10个币,换算成现金也就是10块钱。

如果说弹珠机还算有一点操作性,那么另一台“摇滚乐团机”则完全就是看运气。虽然名字像是一个音乐游戏,但该游戏机与场所常见的“老虎机”并无二致——屏幕上有三列滚轮,每按一次键,一列滚轮就会停止,如果三列滚轮的图案相同就能得分,反之则无效。这些滚轮的滚动速度非常快,根本无法凭借肉眼来判断停止位置。就是这样的一台机器,一个小男孩正玩得不亦乐乎,陪在身边的父亲似乎也并未觉得不妥。

“现在小孩就喜欢玩这个。”该男孩的爸爸说,他们家就住在旁边的花市,因为离得近,孩子有时非得吵着来,自己也拗不过。对于这种类似老虎机的游戏,男孩似乎以为是凭借自己的操作来得分,每次中奖都十分兴奋,但爸爸却不以为然,告诉孩子“跟你没关系,你把眼睛闭上都能中。”

遍览游戏机厅,带有明显性质的游戏机还有很多,例如推币机和钓鱼机,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以钓鱼机为例,虚拟的海洋中,各式鱼儿游来游去,游戏者需要用投币买到炮弹,用以捕捉大小不一的鱼类。如果幸运的话,炮弹还可能打中随机出现的“宝箱”,获取大量的积分。为了能够迅速获取“炮弹”,玩钓鱼机的孩子面前,大都摆着一个装满游戏币的小筐。而这些游戏机的“吃币”速度可谓惊人,在一台钓鱼机前,记者眼睁睁地看着一名小男孩左手按键,右手不停地往机器里投币。孩子甚至介绍起自己的游戏经验——这种钓鱼机一个币可以换1000分,每打一炮都要消耗一定分数,打中高分的鱼就能挣分,还可以“回本”。但记者在旁观察发现,他的分数一直在往下掉,币也不停在投,却从未“回本”。

发现

游戏机与仅一线之隔

以往的游戏机厅,都是以格斗、赛车游戏为主流,为何现在的孩子热衷这种有性质的游戏机?记者观察发现,可能与这些游戏机的快速反馈机制有关。

猫弹珠游戏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小女孩的投币,游戏机不断吐出“奖券”——每次投币后打出的积分,都会以奖券的形式反馈出来——只需一会儿工夫,小女孩的身边就堆了长长一排奖券。又过了一会儿,小女孩拿着这些奖券去前台兑奖,才发现奖券并不是那么值钱。她所打出的将近一千张券只能换五包纸巾,而柜台里展示的卡通模型,有的甚至要几万分才能兑换。

“本来带他是来开赛车的,没想到喜欢这个。”看着孩子兴奋地拍着眼前的钓鱼机,“老父亲”王先生显得有些无奈。几乎每周,他都会带着孩子来游戏机厅,“少说也得花几十”。比起要拼操作的赛车,今年刚刚6岁的孩子,更容易被钓鱼机花花绿绿的画面所吸引。

王先生坦言,孩子对什么是“赌”并没有概念,但确实很爱玩各类与赌打擦边球的游戏机,除了钓鱼机,推币机、轮盘机都玩过很长时间。兑换的小礼品也是一言难尽,奖券很多都直接扔了,懒得拿回家。“跟唯一的区别也就是不吐钱,吐奖券了。”

相对而言,游戏机厅里明晃晃摆着的老虎机、轮盘机,让王先生更觉尴尬,尤其是那些以儿童为目标、动漫形象的机器,“毫无操作,就是拍一下出分,我尽量不让孩子玩那些,但架不住孩子想试。”

除了对游戏机性质的质疑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游戏机厅普遍管理不够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但在工作日记者走访了多家游戏机厅,其中都有孩子在玩耍,大多还是五六岁的孩子。

尴尬

小玩偶盲盒“练出”小赌徒

王先生担忧游戏机激发了孩子的赌性,陈丽丽的孩子小樱则已经成了一名“小赌徒”,为了给孩子“开盲盒”,陈丽丽少说已经花了上千块。

所谓“盲盒”,是这两年最为流行的消费形式。各类卡通形象人偶、玩具被放到盒子中,消费者在不了解具体款式的情况下进行购买,以随机抽奖的方式,购得相应的商品——如果运气够好,还能抽到稀有的隐藏款式。

最初,小樱只是看上商场盲盒机中的几个玩偶,五十几块钱的价格,也与其他玩具无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丽丽让小樱试了两次,没想到“运气挺好”,小樱第二次就抽中了自己心仪的玩具款式。

“抽不中还好,这一抽中,孩子的兴奋劲儿上来了。”觉得自己运气不错的小樱,此后又抽了几次盲盒,但没有再抽中自己喜欢的款式。本以为孩子会就此收手,没想到,此后逛街,小樱时不常就会提出“抽一个”。

“一开始我觉得也没啥,直到发现家里书架上,摆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盲盒。”小樱购买盲盒的状态也越来越夸张——原来拆开盲盒,无论是不是目标款式,她都会把玩一番;可如今,只要发现不是喜欢的款式,小樱直接就将拆开的盲盒扔到一边,要求“再抽一次”。

发现了不好的苗头,陈丽丽开始采取“迂回战术”,与小樱约法三章,只有在学习达到目标成绩时候,才能抽新的盲盒。即便如此,小樱的瘾头仍然不小。“商店里如今到处都是卖盲盒的,躲着走都躲不开。”

质疑

网上“抽奖”难限参与年龄

事实上,“万物皆可盲盒”的当下,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早已不仅是商场中的盲盒机,网络购物平台上各类“盲盒”“福袋”的销售,同样吸引了许多未成年消费者。

“巨坑!别跳!追悔莫及!”回忆自己入坑“魔力赏”的经历,15岁的明明仍很郁闷。作为一名二次元爱好者,他从小学时代就喜欢动漫周边产品。以往,他只是偶尔跟家长申请购买,这两年可支配的零花钱多了,明明也开始购入模型、手办等动辄几百元的玩具。而在去年,同学向他介绍了新的购物模式——魔力赏。

所谓“魔力赏”,是指哔哩哔哩网站推出的网络盲盒购物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网上抽奖的方式,抽取“奖池”里的各类商品。其中,奖池中价值较高的商品款式,被称为“超神款”“欧皇款”。

“花几十块钱就能抽中上千块钱的手办,我没忍住就抽了两次。”可惜,明明抽到的只是最普通的款式,而且按照网站的规定,想要包邮还需要凑齐5件商品。一气之下,明明又抽了三次,仍然全是“普通”。看着网络评论上,各种晒出“中奖记录”的网友,明明的心态久久不能平静,连着几个月时间,他开始频繁参与魔力赏,直到自己的零花钱花光,被家长发现。

明明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网上,有人将魔力赏称为“最叹为观止的营销”——“赌徒心理配合回收机制,你甚至可以花上几万块都拿不到想要的商品。”

而评论中所提到的“回收机制”——用户在抽奖后可以申请取消订单(回收),并拿回80%的资金——被视为鼓励消费者反复抽奖的举措。

类似的销售模式并非哔哩哔哩独有,如今网络上许多商家都开始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销售,其中大多都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动漫周边产品。然而,商家对于消费者的年龄却没有明确限制。以魔力赏为例,在哔哩哔哩APP中没有明显的风险提示,购买前也不会确认用户的年龄。用户只有在APP界面不显眼的位置,点开“玩法规则”,才能在繁杂的文字中,找到一条“如果您未满18周岁,请在法定监护人的陪同下阅读本协议。”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吴楠 莫凡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