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
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据《元和姓篡》记载:“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主要集中于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四省。
姓氏起源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源流二
出自莘姓,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流三
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
出自他族有辛姓或他族改辛姓汉化改辛姓。清时满洲人有辛姓,世居锦州。 甘肃碾伯县土司其孙姓辛,名庄奴;高丽有辛姓。今满族、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古人惯以地为氏,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为辛姓,称辛氏。夏传至桀时灭亡。
商朝时期,辛氏族人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辛俞、辛寥,周王朝国都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氏族人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氏族人在陇西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氏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陇西繁衍的辛氏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氏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当为辛氏族人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陇西仍是辛氏族人主要繁衍之地,并出现了辛氏历史上的宰相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氏族人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氏族人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氏人家,并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闽。
元朝时期,有辛氏族人迁居新疆。
明朝初期,山西辛氏族人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以后,辛氏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氏繁衍最胜。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氏族人闯关东者甚众,其中山东辛氏为中坚力量。
姓氏名人辛甲:西周开国大史。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由召公奭推荐,任周大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代表作品为《文子》。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芷蕾:1986年2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