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常用敬辞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辞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生活中常用的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问人姓氏说“贵姓”,请改文章说“斧正”,求人指点说“赐教”,祝人健康说“保重”,请人协助说“费心”,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关于分别的雅语
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叩拜辞行曰“拜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不愿分别曰“惜别”,长久分别曰“阔别”,永久分别曰“诀别”。
关于“笔”的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古代常用敬辞
1、“拜”字族: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
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
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
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
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
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
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辞
1、“家”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
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
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
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7、“小”字族: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8、“敢”字族:
表示冒昧地请示别人: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9、“见”字族: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生活中常用的雅语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问人姓氏说“贵姓”,请改文章说“斧正”,求人指点说“赐教”,祝人健康说“保重”,请人协助说“费心”,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书信结尾说“敬礼”,问候教师说“教祺”,致意编辑说“编安”,初次见面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
关于分别的雅语
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叩拜辞行曰“拜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不愿分别曰“惜别”,长久分别曰“阔别”,永久分别曰“诀别”。
关于“笔”的雅语
开始写作叫“动笔”,提笔撰文和作画叫“命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写作过程的中断叫“辍笔”,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个人亲自动手写叫“亲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本人口授他人写叫“代笔”,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皇帝书写的文字叫“御笔”,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说起古人对母亲的称谓,可能很多人对影视剧《清平乐》印象颇深,在剧中,赵徽柔称嫡母曹皇后“孃孃”、喊生母苗娘子“姐姐”。根据相关史料,在宋朝的宫廷中,对母亲的称呼确实曾有“大孃孃”、“小孃孃”、“姐姐”等。
今天是母亲节,课代表就和大家聊聊,古人对母亲都有哪些有趣的称呼。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母、母亲、阿母
南宋 佚名 《征人晓发图》局部
“母”字在甲骨文时代就有了,但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指的是已怀孕或已生育的女性,直到家庭关系建立后,才指母亲。春秋《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母亲”与“阿母”之称均见于汉代,《后汉书》中说:“(袁)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说:“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皇妣、显妣、先妣
南宋 李嵩 《骷髅戏幻图》局部
据清《读礼通考》记载,从战国起,“皇考”、“皇妣”分别代指亡父、亡母,这里的“皇”不是指“皇家”,意思是“大而美”,是一种尊称与赞美,不过,到元成宗大德年间,就不允许士庶平民使用“皇”字了。
除了“皇妣”之外,还有“显妣”、“先妣”两个称谓,前者有“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后者主要表达“缅怀、哀痛”之情。
慈亲、内亲
南宋 李嵩 《货郎图》局部
“亲”现在已成为淘宝店主对客户的昵称,但在先秦汉语称父母,汉《礼记正义》中说:“亲,父母也”。
后衍生出“严亲、慈亲”等称谓,最初均统称双亲,后以“严亲”代指父亲,“慈亲”代指母亲。比如,唐聂夷中《游子行》诗中说:“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清魏源《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中说:“汝侍慈亲侧,吾待严亲行”。
因古代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也称母亲为“内亲”,唐代敦煌变文(古代说唱文学体裁)作品总集——《敦煌变文集》中说:“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社
明 周臣 《辟纑图》局部
汉朝时期,江淮一带把母亲称为“社”。
西汉《淮南子》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东邻家的母亲死去了,她的儿子哭得一点也不悲痛。西邻家的儿子看见了,回家告诉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死呢?我一定非常悲痛地哭您!”
姐姐
南宋 佚名 《蕉阴击球图》局部
东汉《说文解字》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即汉朝的四川人称母亲为“姐”。
而在宋朝的宫廷内,也称母亲为“姐姐”。南宋《四朝闻见錄》中说,宋高宗想封妃子吴氏为皇后,便对她说:“俟姐姐归,当举行。”意思是说,等母亲从北方归来时,就举行册封皇后的典礼。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曾为徽宗嫔妃,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所虏。
孃、娘
北宋 王居正(传) 《纺车图》局部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孃”与“娘”互为通假字,但在古代,这两个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孃”从南北朝时作为母称,《木兰诗》中说:“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
而“娘”最初指少女,杜丽娘、杜十娘、辛十四娘等以“娘”命名的年轻女子一直存在于直到清朝的文学作品中。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娘”开始成为与“孃”并存的母亲称谓,宋元之后,随着字形简省,“娘”逐步取代“孃”。
家家、阿家
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局部
南北朝时,对母亲的称呼还有“家家”、“阿家”。
《北齐书·南阳王绰传》中说,“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即北朝北齐南阳王高绰和他的兄弟们称呼父亲为“兄兄”,称呼母亲为“家家”,称呼奶娘为“姊姊”,称呼妻子为“妹妹”。这里的“家家”指自己的嫡母。
《南史》中说,南朝刘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因参与叛乱而被处死,临刑前, 妻子对他大声嚷道:“君不为百岁阿家作计?” 意思是你怎么不为母亲想想? 这里的“阿家”指丈夫的母亲。
萱堂
明 沈周《椿萱图》局部
中国古代栽培萱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萱草可以忘忧,萱草花可以促使孕妇生男孩,因此得了“忘忧草”、“宜男花”的称呼。
而古时候士大夫家的主母,一般在北堂起居,这里恰恰适合种植喜欢潮湿的萱草,“庭下宜男萱草,墙头结子榴花”,久而久之,便用“萱堂”借指母亲,萱草花也成了中国古人的母亲花,而不是现代的康乃馨。
椿树长寿,常喻父亲,古人便以“椿萱”代指父母,唐代牟融《送徐浩》一诗中说:“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泰水
宋 佚名 《浴婴仕女图》局部
在古代,岳母也被称为“泰水”。
据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封禅泰山,按照以往惯例,结束后,参与的官员(三公以下)均要提拔一级,当时身为封禅使的张说乘机将女婿从九品升到五品,结果被玄宗发现了,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当时的宫廷乐师黄旛绰一语双关:“此泰山之力也。”
后便以“泰山”代指岳父,“泰水”代指岳母。
妈妈
南宋 马远 《诗经豳风图卷》局部
“妈”这一称呼并非外来词。
三国《广雅》中说:“妈,母也”,也就是说至少从三国时期,“妈”就有母亲的意思了。
宋代《鸡肋编》中说:“今人呼父为爹,母为妈,兄为哥”,即到了宋朝,将母亲称为“妈”的频率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及“孃”与“娘”普及。
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尤其《红楼梦》中,“妈妈”(也通“嬷嬷māmā”)出现频次很高,但主要指乳母或老年女仆。
在现代汉语中,“妈”才逐步取代“娘”,成为主要的母亲称谓。
宋 佚名 《浴婴仕女图》局部
此外,“媪”、“妪”、“媓”、“婆”、“姥mǔ”、“奶”、“妳”、“姆”等称呼都曾含母亲之意,多数已不再沿用,局部地区还保留少数古称,比如福州会称母亲“郎奶”,南宁保留着“阿媪”的称呼,海口会称母亲为“阿姐”,厦门保留着“娘妳”的称呼。
最后,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来源: 我苏
#文化历史解析#古代皇帝一般被臣子、下属称作皇上、陛下,在这类正式称呼之外,还有“三大家”的闲称。
第一个“家”是“大家”。这个叫法应该比较常见于唐代。
宦官头子李辅国把持朝政,皇帝唐代宗控而无可奈何。可气的是,李辅国连明面上的尊重都没有,直接把代宗架空。
他大剌剌地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意思是,皇上你坐在深宫大院里享清福就行了,外面那些烦心事由我老李替你代劳。
李辅国当然不是好心,他要把代宗的大权都揽过来。表面上他是老奴代宗是大家,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大家,代宗只是可怜巴巴的奴才。
代宗对李辅国恨得要死,又不得不加封这个宦官为司空兼中书令,又赐爵博陆郡王,还叫他尚父,风光无以复加。而暗地里却夺了李辅国的兵权,又派人了他,授予他谥号为“丑”。
李辅国长得奇丑无比,这个谥号恰如其分、实至名归。代宗通过这个举动告诉世人,谁才是真正的大家。李辅国当然感觉不到了。
第二个“家”是“宅家”。这个称呼比较少见,也出现在唐代。史书上记载的仍然是个悲剧。
唐朝进入昭宗年间,夕阳西下,盛唐不再,小皇帝昭宗被各地藩镇势力折腾得七荤八素的。
有个韩建的军阀,目不识丁,却和李茂贞、王行瑜等地方实力派把昭宗逼得要死要活的。
他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劫持了昭宗,又担心唐朝宗室各个亲王掌管军队,成为他的威胁,于是污蔑这些王爷造反,昭宗只能心虚地回应说“哪里有这回事”。
韩建看到昭宗不听话,既不解除这些亲王的兵权,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就直接带兵包围了这些王爷的住宅,吓得这些人披头散发,有的翻墙头,有的爬屋顶,还急得大叫“宅家救儿”,意思是皇上快救救小的们。
昭宗哪里能救他们,他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些贵为王爷的人和他们的家人,都被韩建杀得精光。
韩建剪除了昭宗的羽翼,昭宗就成了他手里的玩偶。
不过和李辅国不同,朱温很快夺取了唐朝的天下,韩建竟然成了朱家后梁王朝的宰相,而昭宗早就被他杀害。
第三个“家”是“官家”。这个名号大概唐朝已经使用,不过风行于宋朝。
宋朝有两句流传至今的话,分别对应着两个皇帝,一句说宋仁宗“百事不能,只会做官家”,一句说宋徽宗“百事皆能,唯独不会做官家”,这是对仁宗最高的赞誉、对徽宗最辛辣的讽刺。
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晚上喝了一顿酒后,突然驾崩。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前去通知皇子赵德芳进宫商议继位之事,不想王公公却把赵光义领了回来。
因为剧情过于离奇,太祖之死、太宗继位的疑案都变得扑朔迷离,赵光义由此背上了杀兄篡位的骂名。
嫂子宋皇后见到小叔子赵光义大吃一惊,不过这只是转瞬之间的情绪,宋皇后毕竟跟随太祖多年,见多识广、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母子的身家性命就全靠官家了!
宋皇后以承认小叔子的皇帝身份作为代价,以求换得自己和儿子的安全。
赵光义这时得了皇位,最大的目的已经达到,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很痛快地回应道:咱们共享富贵!
但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不得周全,他们一个个不是吓得自杀,就是得病早逝,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也死了。
而他们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是赵光义和儿子的最大威胁。赵光义这个官家真狠毒。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