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鬼谷子之: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显奇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天下大乱。各国有为之君为图存、图强、争霸,竞相招贤聘能,求新变法。

这为智谋之士竞奇斗能、纵横捭阖提供了大舞台。这是人才辈出,大显身手的时代,也是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精彩纷呈、空前繁荣的时代。

在各种流派和理论中,对各国分化离合、兼并统一进程起关键作用的,当推纵横家及其“纵横术”,即合纵”、“连横”之说。“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苏秦、张仪。

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被强国兼并。

所谓“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各个击破,兼并众弱一统天下的目的。

到战国后期,秦国已脱颖而出,成了七雄中实力占压倒优势的唯一强国,对其他六国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自然成了合纵围攻的目标和连横出击的中心。联合抗秦和分别事秦最后各个被击破,成了合纵连横的主要内容。

苏秦和张仪依凭满腹智谋和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列国之间,放言雄辩于诸侯之前,演出了一幕幕波诡浪谲,翻云覆雨的话剧,对战国时期各国的兼并与反兼并,割据与统一的斗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历史上“合纵”“连横”究竟哪个更厉害?

说到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其实他们都是同出自于鬼谷子门下的,但是这两个人的实力好像又不相上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假如一定要比个高下的话,这个叫苏秦和张仪的人到底谁更加厉害一些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同时鬼谷子门下的人也一定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和生存之道的,对这个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一起分析看看吧!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纵横家。他们都师从鬼谷子,是同门师兄弟。苏秦以合纵之策联合山东六国,对抗秦国。张仪以连横之策辅助秦国,对付六国。若论谁更厉害,须分析乃知。

一、苏秦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出来后,游说列国。但带的钱都花光了,却一事无成。回到家,兄弟,嫂妹,妻妾都笑话他,说:“人家都靠实业挣钱。你不务正业,想靠耍嘴皮子挣钱,这怎么行呢?\"苏秦听了十分惭愧,便找到一本《周书阴符》的书,刻苦研读。困了,便用锥子在大腿上扎一下,一疼,精神来了,继续读。终于把书中的精义弄通了,便又去游说列国。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赵肃侯,都碰了壁。

之后,他来燕国,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向燕文侯结合燕国的情况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秦国如虎狼,山东六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抗击秦国,求得生存。

燕文侯被苏秦说动了,同意苏秦的主张,以车马金币资助苏秦去游说其他国家。之后,苏秦又成功地说服了赵肃侯。赵肃侯给苏秦车子一百辆,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锦绣一千匹,让苏秦去游说其他国家。这之后,苏秦又说服了韩宣侯,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苏秦同时掌握了六国相印。

苏秦即约六国纵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纵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整整十五年,秦国没敢攻击山东六国。苏秦的合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后来,秦国终于击破了六国合纵。苏秦游走于燕国,齐国间。齐国有大夫与苏秦争宠,派人刺杀了苏秦。苏秦临死时,要齐王把他分尸,暴露于大街上,并谴责他犯罪。用这个办法引出了凶手。齐王杀掉了凶手。

二、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学成游说诸侯。在楚国国相家,人们诬陷他偷了国相的玉璧,用鞭子打了他几百下。他血肉模糊地回到家,妻子批评他游说。张仪张口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了笑说:\"舌头还在。\"张仪说:\"有舌头就行了\"。

苏秦当时已成六国纵约长,怕秦攻诸侯,想利用张仪,便叫人让张仪来见自己。张仪见到苏秦,苏秦故意对他十分冷淡,并且讥笑他。张仪一怒之下,往西去秦国。苏秦派人给张仪送去了车马和金钱,并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告诉了张仪。张仪心里感谢苏秦。

张仪到秦国,便受到了秦惠王的重视,先为客卿,即而为国相。做了国相后,他写信给楚国相国,信上说:\"从前我没偷你的玉璧,你硬说我偷了你的玉壁,用鞭子打我。你好好看着你的国家,我要偷你的城邑呢!\"

张仪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做的最漂亮的事,就是把楚国搞了个一塌糊塗。

楚怀王听说张仪在秦国做了国相,怕秦国攻打自己,便和齐国结成了联盟。这对秦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秦王很顾虑。张仪自告奋勇,去楚国拆散齐楚联盟。

公元前313年,张仪到了楚国。他先以很多的金银财宝贿赂楚国上官大夫靳尚,让靳尚处处为自己说话。然后他去见楚怀王,说此来是为了秦楚两国友好。楚怀王听了很高兴,说一直想和秦国友好。

张仪说:\"秦国也想和楚国友好联合。但有个条件,即楚国必须与齐国断交。如果大王和齐国断交,秦国情願把商于六百里地归还给楚国。”楚王一听非常高兴,当即答应与齐国断交。

楚国大臣中,陈轸和屈原反对与齐国断交,认为张仪的话不可信。但靳尚却极力拥护绝齐联秦。楚怀王听信了靳尚的意见,一面跟齐国断交,一面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办理土地移交手续。

张仪回到秦国,便借玫躲起来。使者找秦惠王,秦惠王说,必须要看到楚,齐断交的文书。楚王知讯后,为了对秦国表示诚意,便派人去齐国边境上挑衅,引起两国战争。齐王很生气,便去联合秦国,约好一齐打楚国。

这时,张仪出来了,对楚国使者说:\"去接收你们的六里地吧。\"

楚国使者大惊:\"我们大王说的是六百里啊!\"

\"那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怎么能白送人呢?\"张仪若无其事地说。

楚王大怒,发兵十万打秦国。秦国和齐国联合,大败楚国,楚国汉中一带的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

楚王恨透了张仪,提出拿黔中一带土地来换张仪,要杀掉他。秦王欲答应,又不好意思说。张仪乃请行。张仪到了楚国,从前得了张仪好处的靳尚和怀王宠姬郑袖都为张仪说好话。怀王又放了张仪。

后来,张仪回魏国为相,一年后死去。

三、结论

苏秦倡合纵,挂六国相印。张仪倡连横,两次入楚国,把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能全身而退,又于苏秦死后,施展手段,拆散了六国合纵。二人各有千秋。张仪似乎略厉害一些。

战国时的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最后的结果又如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的故事。其中,就有合纵和连横的故事。那么,什么叫合纵连横呢?其实,合纵和连横是两个集团在军事上两种较量的手段。

所谓合纵,是山东诸国,即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采纳策士洛阳人苏秦的谋略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意思是以六国画一条纵线,把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部强大的秦国。

苏秦是雒阳人,也就是现在河南洛阳人。早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来在各地游历多年,没有任何成就,他回家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公元前334年,苏秦去见燕文侯,推广他的合纵决策。

燕文侯听了苏秦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当即就同意了,便送给苏秦车马金帛,让他去联合其他五国。苏秦游说各国时,赵、韩、魏、齐、楚五国也都认为苏秦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在秦国攻击他们时,不管他们哪一国,都无法单独抵御秦国,只有六国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和秦国抗衡。六国经过商量,决定由赵国做纵长,就是合纵国的盟主;由苏秦担任六国的首相,佩戴六国相印,统一谋划合纵大事。六国合纵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既然六国都同意,苏秦便给六国定了一条纵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协议或合同。纵约规定:

1,假如秦国进攻楚国,和楚国邻近的齐国、魏国必须出兵救援楚国;夹在楚国、秦国中间的韩国负责攻击秦国大军的粮草补给线;赵国、燕国因为距离楚国较远,就不用出兵了,声援楚国即可。

2,如果秦国进攻韩国、魏国,楚国负责攻击秦国的后路,齐国出兵帮助楚国,赵国、燕国声援韩、魏、齐、楚四国。

3,秦国如果进攻齐国,楚国必须攻击秦军后路,韩国固守成皋,魏国阻断秦军道路,燕国出兵救齐国,赵国声援。

4,秦国假如进攻燕国,赵国守常山(现在的河北正定县),楚国屯兵武关(陕西商县东),齐国渡渤海援助燕国,韩国、魏国作为预备队出兵救援。

5,秦军如果进攻赵国,韩国守宜阳,楚国屯兵武关,魏国屯兵黄河南岸,齐队渡过清河,燕国出兵救援赵国。

这就是苏秦合纵六国,抵御秦国的具体战略部署。很显然,苏秦这样的安排部署,对妄图吞并六国的秦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山东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比秦国大五倍,总兵力比秦国大十倍,假如六国真能够坚持合纵,秦国统一战争的步伐将遭受到极大的阻力。

在苏秦致力于六国合纵之时,他担心合纵还没有开始就遭到秦国的破坏,便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派一个得力的人到秦国做卧底,为他工作。苏秦想来想去,跟前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这时他想到了同在鬼谷子门下学纵横术的师兄弟张仪,便派人让张仪来帮他。当时苏秦在赵国。可是当张仪到了赵国,要求会见苏秦时,苏秦对他不理不睬,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这使张仪非常生气,转而去了秦国,被任命为相国。

那么,苏秦为什么这么对待张仪呢?后人解读为苏秦为了张仪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才故意羞辱张仪,促使他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不过,我个人认为,苏秦这么做,实属不智,至少在他当时致力于六国合纵这个节骨眼上,得罪张仪,无疑就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拆自己的台。后来的历史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按照苏秦的智商看,这件事很可能另有隐情。

公元前318年,那是六国第一次合纵,主动出兵进攻秦国,六国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即盟主。秦国出兵函谷关击破韩队,六国退走。

公元前317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匈奴,一起攻击秦国。秦军大败韩国、赵队,斩首82000人,韩、赵军队大败。

显而易见,六国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很多矛盾,每个国家都心怀鬼胎,都有自己各自的私心和打算,都想在战争中给自己捞点好处,得些便宜。因此,苏秦的合纵之术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实际上则是漏洞百出,根本无法长久坚持。后来的几次合纵,也的确都证明了这一点。

针对六国的合纵,秦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是针锋相对。秦国提出的破坏六国合纵的方法,叫连横。具体说起来,就是针对山东六国任何一国,与秦国连成一条横线,一边拉一国,一边打一国,破坏六国的合纵。

当苏秦致力于合纵之时,秦国用原魏国人张仪为宰相,进行连横。

公元前316年,秦军没有正面对抗六国,而是掉头西去,灭了蜀、巴,实力大增。

公元前307年,秦军攻破韩国的大都邑宜阳,斩首六万。宜阳归秦国以后,使秦军以后的行军更加便利。紧接着,秦军又渡河修筑了武遂城。因为韩国国君的祖坟在平阳,离武遂城只有七十里地。韩国国君被秦国胁迫,放弃了反秦。合纵之术出现了缺口。

公元前293年,秦国大将白起在伊阙大败韩魏两国联军,斩首24万。自此以后,韩、魏两国的军队大大衰弱,只得给秦国割地求和,再不敢抗秦。秦军主力乘势南下,攻击楚国。

楚怀王和齐愍王原本私下约定彼此互救,但是此消息被秦国探知了,得到消息的秦国即刻派出张仪去见楚怀王,劝他和齐国绝交。张仪给楚怀王承诺,只要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可以把秦国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

楚怀王一听有这么大的便宜,大喜过望,立刻与秦国绝交,封张仪为楚国宰相,并派人到秦国领受商於之地。到了秦国,张仪改口说,当初说的并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地。

楚怀王认为自己受到了戏弄,勃然大怒,从公元前312年到公元前299年连续出兵攻打秦国,不但损失了军队十多万,连他自己都被秦军俘获了。此后数年,秦军连续发起对楚国的进攻,原先号称百万军队的楚国只剩下十多万人,再也对秦国构不成威胁了。

楚国衰败以后,秦军马不停蹄,转而掉头向北进攻赵国。 在阏与(yan yu)被赵国大将赵奢打败。这是秦军遇到的少有的一次大败。秦军一时无法取胜,只好掉转方向攻击韩国。韩国在七国之中版图最小,兵力也最少,自然经不起秦国虎狼之师的攻击。

秦昭王时,逃亡到秦国的魏国人范雎担任了秦国宰相,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使六国的合纵更加松散,秦国的连横之术更加得势。

此后几十年,秦军在统一的路上一直马不停蹄地攻击各国,但毫无疑问的是,六国合纵策略已经彻底被秦国的连横之策破除。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所谓合纵连横。也就是说,合纵是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的军事战略决策。而连横,则是秦国的外交政策,也是为了破除六国合纵采取的后发制人的军事对策。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