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上私锁破拆共享单车,后有私自破解共享充电宝占为己有。共享经济果真成为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近日,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发现,有不少共享充电宝在卖,每个卖20块到30块钱。卖家称,这些充电宝功能完好,而且计费已经停止,可以正常使用。
在网上一同被售卖的,还有共享充电宝破解教程,有的号称用手机软件就能破解,收费在6-20元之间。部分商品简介上写着:“该教程出售给加盟商使用,请勿共享充电宝”等字样。然而还有的商品描述中写着“100%破解”、“借了以后就是你的,不需要还”、“不影响信誉度”等。
据了解,视频的拍摄者是共享充电宝的代理商,他演示了共享充电宝的破解流程,通过用胶带粘住充电宝的卡扣,并用手抵住充电宝不让其出来,实现对充电机器的欺骗,等归还成功订单结束后再拔出充电宝。并且在这过程中还需要与公司客服进行一番对话,目的是为了让客服知道里面是有充电宝的。
爆料的自媒体说,自己已经按照教程,实现了共享充电宝的破解(随后已归还),市面上主流充电宝无一幸免,包括小电、来电、咻电、街电和怪兽等大家较为熟悉的品牌。
但是,针对这个现象,涉及到的共享充电宝厂商和店家多数并不知情。而一些意识到卡槽漏洞的品牌对产品进行了升级,除非强制取出,否则无法破解,然而强制取出的充电宝是没常充电的。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手交易平台上很快便有商家打出了“无法使用的充电宝也能破解”的教程。
至于二手交易平台方面,其负责人表示,一经核实,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商品,并对相应账号做出扣分、禁发商品等处罚,严重者将直接冻结账号。
这已经不单单是薅羊毛的问题了,有网友直言“这是小偷行为”!
其实想要留下充电宝永久供自己使用是可以付钱买下来的,据了解,在不少共享充电宝租用的页面有个选项是,如果喜欢这个充电宝,就可以付一些钱然后自己永久留着。
现在因为这些利用漏洞而非法占有共享充电宝的行为,不少花钱买下充电宝的网友表示无辜躺枪,这要是在公共场合拿出来使用,万一被人误会是非法手段获取的,岂不是很尴尬?
共享充电宝虽然价值不高,但有律师表示,对于一些公开在网上传授破解共享充电宝技术的人,其行为涉嫌构成教唆犯罪。
如今人们出门在外包里随时揣个充电宝是常事,不过仍有不少人在应急的时候会使用共享充电宝:
不过大家同时也吐槽现在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越来越高了:
据了解,在某些地区共享充电宝的普遍价格为1~2元左右/小时,每日封顶10元~15元。当然依据不同地段、不同客流量,租赁的收费标准会有所波动。在餐饮店大众消费区,价格会相对便宜;在交通枢纽、景区、酒吧等特殊场景,价格要每小时4元~6元。
但今年8月以来,各大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以前每小时只要1、2元,现在至少3到5元,部分流量大的区域,每小时高达8~12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共享经济领域,共享充电宝面临着一枝独秀的局面——共享单车接连倒闭潮,小黄车上千万人排队退押金,摩拜单车卖身后至今仍亏损;部分共享汽车企业人去楼空,押金难退。
而两年前王思聪不看好的这个行业,不仅上了正轨还盈利了。去年,包括街电、来电在内的多家头部玩家对外宣称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不久前,美团还被爆重启了共享充电宝项目。据悉在去年上市后,美团几乎停掉了所有烧钱的创新项目,而现在重启充电宝,足以说明其对共享充电宝商业模式的认可。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能联合各商户共同赚钱,同时给自己也带来盈利,和淘宝的模式如出一辙。
那既然已实现盈利,为何还要集体涨价?除了生意火爆之外,业内人士表示,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定价权并不完全掌握在品牌厂商手里,商家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为了占领好的场景、流量入口,品牌厂商不得不给商家分成,不少合作方式是五五分成。部分品牌厂商还会与商家签订全场景独家排他的合作,意味着商家只能使用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而位置较好的商家话语权也就更高,除了五五分成以外,商家还可能会提出涨价,如果厂商有所顾虑而拒绝,商家大可放弃与其合作,进而寻找其他厂商。另外,对于十分热门的商户,共享充电宝要想入场还得交入场费。
尽管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大家埋怨归埋怨,还是依旧要买账的。
LG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用户中,近9成在电量低时会有“痛苦”的感觉。这虽然不是真正的疾病,却像病毒般蔓延开来。
也正因如此,手机续航成为了衡量手机指标的重点之一;而共享经济的喧嚣过后,似乎只有共享充电宝成了最后的幸运儿。这些年,谁没有经历过被“红慌”(电池颜色一红就慌)支配的恐惧呢?也就是我们俗说的“电量焦虑症”。
不过,尽管共享充电宝行业现在总体上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但面临的危机并不小。
一来随着共享充电宝数量越来越多,单个的使用频次其实是在走低;二来“韭菜”割得太狠,无异于饮鸩止渴,有的地区充电需12元/小时,价格贵得离谱,这充几次电便足够买一个好的充电宝了。
此外,如何应对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技术发展对共享充电宝产业的冲击同样值得考虑。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影响着共享充电宝的前景。当然,技术进步需要时间,有人估计,5年内或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5年后谁又说得准呢?
当然最后我们仍要谴责文中所述“暴力破解共享充电宝并售卖教程”的行为,即便共享充电宝涨价再厉害也不能借了不还甚至教唆犯罪,这样做既违法又危险,切勿以身试法。
(编辑:崔崔)
日前,苍南警方破获了一起特殊的网络案件。曾某利用境外网站的漏洞,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获利近百万元。
曽某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后来离职创业结果亏了几百万元。于是,便“钻研”如何快赚钱,终于 “研究”出一个偏门“生意”——通过网站的漏洞参赌获利。
网站是可以在后台操纵赔率,逐步引诱赌徒加大赌注,参赌者往往以输钱告终。办案民警说,曾某起初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对能否操作成功缺乏信心,后来找到了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同伙周某,两人开始经常性地探讨向网站“薅羊毛”的可行性。
2021年9月的一天,他们的工作室正式“开业”了。工作室地点就设在曾某位于苍南灵溪的家里。这两人在网上找了两个境外平台尝试,起初接连失败,赔了不少钱。但他们最终解决了技术难题。
掌握了“核心科技”之后,曾某、周某便不再满足于自己亲自操作,他们招募了多名员工,在龙港开了“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技术总监”周某研究出一个外挂程序,并基于概率学设置了一个“公式”。外挂软件根据“公式”有规律的投注,最终以押注赢钱或返彩金的方式获利。
为了监督员工们的动态,两人还“开发”了远程控制软件以便实时控制灵溪、龙港两家公司里所有电脑。每个星期他们都会给持有的150多个账户充值供员工操盘使用,通过虚拟币充值赌资。平均每个月,曾某等人能够获利10万余元。
今年6月,苍南警方获得线索,苍南、龙港两地有人利用手机软件从中非法获利。6月28日,苍南警方抽调网安、安防等警种,对犯罪嫌疑人曾某、周某等人成功实施抓捕。现场查扣大量作案手机、电脑、账本等,并获取相关网站账号150余个,虚拟币钱包账号150余个,发现3个涉境外平台,涉及赌资近1亿元人民币。案件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温州都市报)
南都讯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近年来,为发挥游戏的正向作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由监管层、游戏公司、监护人共同打造维护的网游防沉迷系统上线运行,考虑当前的监管政策和产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巩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成为游戏行业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厂商也正在探索更多元、更细致、更具建设性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解决方案。
近日,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主办南财合规科技论坛“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如何走入下半场”在线研讨会,课题组发布针对国内主流游戏厂商防沉迷系统建设的观察报告,报告测评了市面上主流的20款手游APP的防沉迷系统,结果显示其平均分值达75.6分,普遍达到中高级别防护等级,王者荣耀评分最高获得95分,仅有一款游戏弹壳特攻队未能及格。
课题组分析认为,与2022年测评结果相比,总体而言今年测评的20款手游样本中大多游戏在事前同意、防沉迷系统应用、游戏充值退款、事后补救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在防沉迷系统下,监护人知情度不足、游戏内容筛选度较低、未成年人大额充值后退款流程不完善等单靠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据了解,此次测评借用一位 5 周岁儿童和一位 16 周岁儿童的真实身份证和姓名,模拟未成年人手游使用场景,从事前同意、防沉迷系统应用、游戏充值退款、事后补救等方面对市面上未成年人高频使用的手游APP进行测试和打分。此外,因防沉迷系统落地后衍生账号租售黑灰产,本次测评较以往特别增加租买账号测评,即游戏公司的防沉迷系统是否可以识别租买的账号。
研究员参考目前未成年人玩家群体的实际兴趣以及各大手机应用商店的综合排名后,抽样选取了20款正在中国移动端游戏市场运营的手游产品作为本次测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