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辽金时代,常见的长得像小斧头一般的一字剑格的锏鉴赏

以前,在网上翻看经典邵氏武侠片的时候就有个疑惑:为什么邵氏武侠片中大侠们宝剑的剑格是个类似欧洲骑士剑那种的大一字形剑格?这和中国传统的元宝形的剑格差异很大啊!

网络上有一个争(si)论(bi)也让人印象很深。那就是有人说,中国古人不喜欢用巨大的一字剑格,就算用也很少是凤毛菱角。所以中国剑在防护上较差,这与文化有关之类的balabala……但其实,不是中国古人不喜欢玩大一字剑格,而是持这个观点的人见识得少。我们先看看画。这是几个不同版本的《朝元仙仗图》。

▲《朝元仙仗图》

▲这个应该是北宋版的《朝元仙仗图》。大家可以仔细看剑格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金代佛教绘画《燃灯授记释迦文图卷》。当然这种细长的剑装武器很可能不是剑,而是锏。

然后我们再看看博物馆藏品。

▲黑龙江阿城出土金代铁锏

其实,辽金时代,长得像小斧头一般的一字剑格的锏非常常见。而且这种剑格不是锏专有。因为一般来说,同时代的刀剑用什么装具,锏就用什么装具。所以,这些一字型剑格并不单独出现在锏上,而是普遍出现在辽金北宋时代的各类刀剑上。尤其是将领的个人佩剑上非常多见。

▲对此我们可以比照《中兴四将图》

▲中兴四将图

从中兴四将图可以看到,经典邵氏武侠还真没错,一字型剑格确实流行于两宋时代。锏的一字型剑格只是修改了一下剑的剑格而已。根据这些画像,我认为一字型剑格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更不是老外有中国人没有。如果使用者经常要用强剑身防御,那么为了保护手,中国人一样用一字型剑格。有证据吗?有。

▲这把辽金刀除了刀身,其他的部分和一字型剑格的锏几乎一致

▲辽金铁剑

▲这是一把辽金时代的铁刀

说到这里,还要说一下锏的使用定位问题。其实在辽宋金时代,锏的战场定位其实是刀的补充。两者不论重量还是重心位置,都很相似。会使刀的就一定会使锏。比如可以看看下面这一支。

▲长度76cm,800g重,重心在握把前26厘米,残柄长10厘米。来自微信网友谨言慎行。

▲红线处有明显击打痕迹

▲锏头为扁平凿子头

这支锏不论是长度,重心位置,重量分布都和当时的刀一模一样。区别在于他比同时代同长度的刀稍微重一点点。再比如下图研磨修复的金代战刀(图片出自涤心斋)

▲刃长625mm,茎长141mm,宽38mm,厚11mm,重550克,刃部硬度55HRC。

算上刀柄,其和上图76cm长铁锏只有几毫米的长度差异。加上一字型刀装后手感就会和上图76厘米的锏一样了。可见锏的本质是一把铁棍形的刀。那么,锏的优势在哪呢?为什么可以成为刀的替代品呢?一些朋友可能说是为了破甲。但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

锏其实解决的是,在激烈的混战中,反复轮劈时无法保持刃筋的问题。比如当一个短兵熟练程度不高的人做轮劈这个动作时,他也许第一下还能让刀刃直直地对着自己的目标,轮第二第三下时,即使手艺没差到刀面拍人的程度,刀筋肯定是歪的没法看了。这时候刀也好剑也好,在这样的人手里都不如棍子好使。现代社会很多“杀人”案件中,常见行凶者其实一两刀就放翻了受害者,然后接下来的轮劈挥砍除了泄愤外,刀刃损伤严重,刀砍入肉却并不深。

另外,对刀本身来说,发力不正还很伤刀。刀的刃和背硬度区别很大。刀筋正,身力传导顺畅,砍在有甲目标身上可以达到让力量“透甲而入”的效果,若是面对无甲或轻甲单位,那肯定会造成很大的伤口;反之刀筋不正,力发的不匀,别说砍人,砍草席都能把刀砍弯了。这会严重降低刀使用寿命。

骑马作战时情况更复杂,马跑起来的时候,马背非常颠簸,站在平地能轻松把刀砍直的高手,在马背上也不敢说刀刀都能砍出完美的直线。鞭锏类武器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锏的设计思路是少管刃筋的事情,我就是个棍子,你全力抽打就好。所以,无刃或者钝刃长锏能让使用者在大乱斗中,抽目标的时候没有宽阔的刀面去分散他抽打的力量,最大限度传导使用者的强大蛮力。再说,锏不完全像鞭那样靠砸,他的棱线可以磨得锋利,提供一点切割功能,增加致伤效果。这个优势在马战中更明显。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只要马跑起来,骑兵能够稳稳地坐在马上,他的生存能力就非常强。而跑起来的骑兵做交叉挥砍这个防御动作时,而且他用的是锏,事情就简单了。

当然,锏也有自己的劣势,即难以判定杀伤效果。长刀一抽,破了甲就见血,伤多深出多少血。最好一刀取敌首级,是伤是死一目了然。锏不同。钝击武器的最大问题都是:我这一下到底对对手造成了多大伤害?除非对手立刻失能,否则对手到底受了多大伤害,还能不能继续和我战斗是很难说的。有朋友说,干嘛管这事,没死接着打好了。但俗话说,“刀无两下响”,如果你击中了对手,却没有让对手致残致死,对手的后击你难对付。再则,武术是讲控制自己的。你发力攻击只要达到效果就行了,剩下的力量你都得用身体吃下去,给自己留足冗余量做残心动作。用锏,这个冗余量就很不好估算,通常只能全力舞舞到累死。在步战中不留力,不停交叉挥砍累得很快,很危险的。

最后,我们还是欣赏一下网友timelag修复的这支锏吧。大家注意一下把柄的形状。这是类似茄子一样的扁长瓜型。黑龙江阿城出土金代铁锏残存的木柄也是这个形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