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衍生出许多神器,比如行程码。无论你在哪里,行程码都会准确地定位你的位置,如实地记录你14天的轨迹,是个有效避免疫情的扩散的工具,如今更是人人出行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明。它的定位功能如此强大,也有很多人都会好奇如果手机关机拔卡,行程码还会准确定位我们的位置吗?
一、行程码如何定位你的位置?
行程码全称是通信行程大数据卡,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和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的公益性行程查询服务,可以提供用户本人过去14天里经过的城市轨迹。
只要在中国,只要你的手机使用的是三大运营商之一的SIM卡,就可以得知你最近14天都去了哪些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大数据会自动推算出你有无感染风险。
那么行程码又是如何知道我们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的呢?答案是手机定位。主要依靠三种方式来定位手机位置,首先就是基站定位。目前在中国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基站,每一个基站位置固定且有明确的城市归属。所以当你抵达某个城市时,手机接入该地的基站信号,自然会被自动定位。
其次就是无线网定位,手机开启Wi-Fi功能,接入附近的无线网。而路由器也会有一个固定唯一的MAC地址,行程码背后的大数据就会借此完成信息采集,你的位置也就被上传到行程码系统当中了。还有一种是卫星定位,在我国手机基本都支持多种卫星定位系统,例如GPS,还有国产的北斗,在我们毫不察觉的时候,手机内置的定位系统会不断搜索并接入卫星,用户的具置也就能被研判得出了。
我们在使用手机上网、微信、追剧还是刷短视频,都是在通过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信息交换。当我们移动位置后,连接的基站也发生变化,而每个基站的具体信息包括位置在大数据之下都是隐形的,行程码的位置信息也会随之更新。
二、关机拔卡就一劳永逸吗?
总有些人想要耍小聪明躲过行程码的位置追踪,不少人也好奇如果我们手机关机拔卡,是不是大数据就无法定位我们的位置呢?
乍一看前面的三种定位方式都和手机是否接通信号有关,那么手机关机拔卡就能切断外部的联系,避开位置追踪。其实人们现在用的手机几乎都是一体机,电池是无法单独拆除的,即便是关机,手机的基本功能仍在运行。拔下手机卡也是没用的,每部手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也就是IMEI码全称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并且每台手机的码都是不同的,一般会贴在手机后面和包装盒上。
这个码通常被我们所忽视,而它的存在就意味着可以被附近的基站识别,我们的位置信息也会被反馈给数据中心。所以要想完全不被大数据位置追踪,只有抛弃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走进深山老林才可以。
三、行程码记录的位置会出错吗?
行程卡并非十全十美,毕竟是应对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而产生的,设计上也是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还记得最开始看不到用户移动轨迹,还需要向运营商发短信才能查询。
行程码也不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记录,比如有人乘坐高铁经过数个城市,但是行程码并不会记录所有的城市。这是因为行程码会以你在当地驻留时间达四个小时作为判断条件,小于四个小时的系统会自动判断你只是路过。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反映过自己明明没有去过这个城市,却被记录了,或者去过一个地方行程码却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差错有时可能无关紧要,但是一旦经过的城市是风险区,那就是“飞来横祸”得不偿失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某些城市的基站数量太多,覆盖范围很容易就延伸到其他城市去了。这样你去了大城市旁边的小城市,也可能只记录你在大城市的轨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去了城市的交界处,尽管你没去往那个城市,但是因为距离太近,也会记录成你的轨迹。
行程卡在疫情期间为民众生命健康和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通过基站和大数据,使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政府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尽管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一些小毛病,定位错误或者负荷过载,但是行程码也是在不断改进中,而且使用也更加方便。大家都对行程码有什么想法呢?
本文编辑今日头条作者维权骑士签约用户:小俊技术分享独家原创制作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维权投诉
分享生活小妙招,享受科技新生活!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知识分享!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俊!
说起手机行程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必须提供自己的行程码,行程码仿佛成了我们唯一的身份代表,只有行程码是绿码了,我们的出行才不会受阻,因为行程码可以记录我们最近14天的行程,很多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行程码为什么能清楚地知道我们具体去过什么地方,我们的隐私到底会不会被泄露,我们直接把手机关机了,它还能知道我们的行程吗?面对这些种种疑惑,今天我就一一给大家来详细讲解一下!
众所周知,我们在上班或者外出旅游时,都必须出示自己的行程码,一旦行程码不是绿色那么我们就将接受种种检查验证,那么这个行程码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凭行程码就能知道我们的行程安不安全呢?
首先,行程码最初诞生于2020年,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通信院四大运营商联合提供,工信部利用手机接收数据形成的查询服务,而且可以清楚地记录我们14天内所到过的具置信息,细心的朋友肯定也发现了,最初的行程码我们只能通过发送短信来查询,后来发展成扫码查询,再到现在直接覆盖到全国范围内都可以查询!
那么行程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无论是发短信,打电话还是上网,都需要通过接入到基站里面才能工作,然而每个基站都有具体的详细信息,我们每到达一个地点,只要使用过手机,这个基站就会详细记录我们的信息,其中包括位置信息,编号信息,运营商都能快速知道,最后运营商再将这些信息上传到行程码系统,只需要拿起手机扫码,再用手机号码登录行程码,就能快速查看到我们在14天当中都去过哪些地方了!
那么细心的朋友肯定又会问,那要是我在偏远山区,信号不好的地方,那行程码还能知道我们去过哪里吗?毕竟在偏远山区肯定的没有基站的,这样的话,我们的行程还会被记录吗?
说到这点,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行程码记录行程的第二种功能了,手机里面的定位功能了,通过手机中的位置信息功能,就能对我们的手机进行位置定位,直接通过GPS实现和卫星进行对接,因此,无论我们是在信号发达的基站旁边,还是没有信号的边边角角,行程码都能快速知道并记录我们的位置信息!
那么行程码在记录我们的位置信息之后,我们的隐私信息会被泄露吗?
答案当然是不会的,因为行程码的用途仅仅是作用于防疫期间,为了出行方便而提供的一种证明身份的方式,而且国家也赋予了严格的保密机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根本不用担心隐私信息会泄露!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大家可以点赞转发,这样就能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学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是小俊,当然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或者您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意见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喜欢就【点个赞】吧!同时,欢迎【关注】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周
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到来
再度引发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加大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改善动物栖息繁衍环境
事关人类福祉
中国移动
基于5G、人工智能物种识别
及大数据的深度挖掘技术等
因地制宜构建了多种解决方案
守护“世界物种基因库”
在云南西北部靠近中缅边境处
有一座纵贯南北的山系——高黎贡山
这里山高谷深、山势陡峭、气候多样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使得高黎贡山
成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
“生命避难所”和“野生动物的乐园”
高黎贡山动态监测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
利用5G、AI和云计算等技术
与传统生物行业有机结合
打造了基于5G的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
及应急通讯技术应用
通过在森林里布设
天地空一体的无人监控系统
对动物活动轨迹进行抓拍
并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
在云端,机器经过AI学习管理
可识别出动物的种类
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帮助
如果无人监控系统监测到烟雾、
枪声或者油锯声
指挥中心就会接到报警
立即启动无人机到现场勘查
东方白鹳有了“栖息天堂”
东方白鹳
属于大型涉禽
被誉为“鸟中国宝”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种群数量仅3000只左右
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判定为濒危物种
中国移动助力打造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
东方白鹳常在黄河口越冬
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山东省东营市大数据局
联合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
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远程生态监测
借助5G+VR技术
实时对白鹳的生活环境、数量、
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监测
辅助相关部门探索保护东方白鹳新模式
加强黄河三角洲鸟类保护区科学管理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一臂之力
呵护长江母亲河
中国移动为长江生态安全筑起“全时空监控防线”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让长江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发展
正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的初衷
传统的渔政执法工作面临水域线长面广、
执法环境严酷、非法捕捞夜晚多发等困境
给水上执法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助力上海宝山区
打造5G长江禁捕一网统管平台
依托数字化转型
为长江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全时空监控防线”
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
设立在长江两岸的40多台摄像头
可实时采集监控两岸图像
并同步回传至指挥中心
做到作战指挥“一屏可见”
平台融合了5G、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可疑船只或人员的自主识别和深度分析
可迅速定位并发出执法预警
目前已建成了5G单兵系统、5G无人机系统、
5G+AI视频监控系统等六大场景
同时实现执法记录可追溯、可复查
积极助力提高执法效率
进一步助力激发长江“十年禁渔”实效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7”到“9000”
从“灭绝”到“重生
有着“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
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多万年
然而在20世纪初
短短的几十年
骤然缩减到了几近灭绝的境地
1981年5月底
在陕西汉中洋县姚家沟
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40多年来
全球朱鹮种群从7只发展到9000多只
中国移动助力打造的5G+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
朱鹮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物种
也是秦岭生态文化的重要标识
保护朱鹮是守护秦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移动陕西公司与朱鹮保护局合作
建成5G+野生朱鹮监测分析平台
为朱鹮保护提供智慧方案
在洋县雷草沟、城固井水田
两个大型朱鹮夜宿地布置野保相机、
高清云台、高清球机等前端设备
深度融合5G+AI技术
对鸟类实时监测
后端配合鸟类识别算法与AI超脑
对鸟类进行检测、分类、抓拍
所有数据可以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
回传至监测平台
实现对栖居地朱鹮数量、
种群分布等关键信息的监测、统计
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朱鹮资料,完善档案
通过平台还可以根据大数据
分析朱鹮面临的威胁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促进朱鹮种群稳定
从湿地到城市
从山林到海洋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
为动植物保护构筑了
坚实的智慧“保护墙”
使大自然能够奏响
更加丰富多彩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