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正冲),加上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岁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
然而,“太岁”究竟是什么?照理说“本命年”鸿运当头,怎么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讲起。
“太岁”的由来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迷信,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一种“不明物体”,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被人们叫做“太岁”。太岁这个名称,已经足以为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它的来源和组成更是扑朔迷离。科学家研究发现,它既不是动物、也不属于植物或菌体,是地球上罕见的第四种生命形式,而且在市场上竟卖出了百万元的高价。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长得这么奇怪还这么值钱?
太岁
这个“不明物体”为何被称为太岁?现代太岁是根据古书中对太岁的描述来命名的。《本草纲目》中写道“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除此之外,《山海经》、《神农本草经》等古书中都有类似的描述,将这种肉样特征的生命体统称为“太岁。
太岁
于是现代出土的与此描述相近的物体就被称为太岁。现在还不确定,古书中记载的太岁与当下发现的太岁本质上是否是同一种物质,目前的研究也还停留在太岁生物学组分阶段,成因也比较有争议。因此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说明太岁形成的原因。
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河北、陕西、天津、山西、吉林、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就陆续出现着一种光滑湿润,内部白色如肉质,但无细胞结构,既不像动物也不像植物的肉团状“不明物体”。
太岁
第一个在中国研究的“太岁”出土于陕西西周至渭河滩,它表面呈褐色,看起来就是一团肉。在当时的研究中,采用了生物学方法从这团“不明物体”中分离出了20多株黏菌、大量的细菌和霉菌,还有少量的酵母菌。于是当时就把它认定为“大型黏菌复合体”。
太岁是活的还是死的?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保存了7种“太岁”样品,来自西北各地区,有的产地已经无法考证。
在研究了7个太岁样品中的生物学组分和微量元素后,他们发现,太岁中含有核酸、蛋白质等生物体中最基本的要素,从侧面验证了太岁的确是一种生命体。太岁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还可以与蛋白质或其他有机物结合形成激素、酶、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太岁的横截面
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太岁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同时会产生呼吸作用,也就是产生二氧化碳。
这两项研究都可以说明,太岁的确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
正因太岁具有呼吸、修复自身的功能,子实体和菌富核酸、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卵磷脂和辅酶等营养成分。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让太岁在抗癌、抗菌、细胞毒性和生理调控方面的作用被逐渐发掘。
太岁
太岁还分种类?这样的营养价值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加上太岁被古书称为能够包治百病的妙药,所以民间也掀起了买卖或收藏太岁的风潮。不少人都相信太岁能够延年益寿或治愈疾病。但核酸、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进入人体后只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加强机体活性的作用,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
《神农本草经》中描述的太岁
太岁在民间被分为三个种类,土太岁、石太岁和水太岁。最常见的要属土太岁和石太岁。
土太岁常年与土壤接触,生长在地下20~150米的土层中,一般是团块状。它们很怕热,生长温度达到65℃以上就会死亡,如果把它放在开水炉里煮就会直接化掉。土太岁虽然表皮有一层类似角质的硬表皮,但它依然很害怕光线。
石太岁一般能够在地下1000米~2000米左右的溶洞中发现,表面会附着着一层天然的岩石颜色,比如粉白色或红色。
石太岁
水太岁生长在水里,一般情况下是微透明的,打捞上来的样子很像水母。有研究称水太岁中含有微量毒素,所以有点不受待见。
水太岁
一般情况下,太岁的售价是根据它的成色、纯度、含水量三个方面来决定的。成色越浅、纯度越高、含水量越高的太岁越值钱。据太岁收藏爱好者描述,由于其稀缺性,一克太岁的价格就能过百元。
品质最好的太岁要属石太岁,石太岁的价格往往是10000元/斤以上,如果品质好甚至更贵。山东曾出土过一个高品质太岁,单价高达20000元/斤,50斤的太岁估价达到100万元。
如此高的售价让不少人动了歪心思,制造“假太岁”来蒙骗大众。
土太岁
太岁居然也能造假?现在市面上流通着很多声称是“太岁”的商品,来源难以确定,很难鉴定。将它们与古书中描述的太岁相比,很少有共同特征,而且研究结果还与之前的相互矛盾。这种假太岁是怎么制成的呢?
研究人员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市面上销售的“太岁”,发现这些东西具有大量不规则孔隙结构,但是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明显的生命特征,显然不具备太岁的特点。
而且,当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和红外普光仪分析这些“太岁”的主要成分时,发现这些样品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分子式
聚乙烯醇是一种平台化工产品,是制造维尼龙纤维、胶黏剂、乳化剂、吸水剂等产品的主要材料。聚乙烯醇被运用得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就是作为化学灌浆材料。矿山隧道、水利水电、市政建筑、桥梁工程等领域都会将聚乙烯醇作为灌浆材料之一。聚乙烯醇经过浸泡、加热溶解、混合后成为灌浆材料,多余的聚乙烯醇在不同的溶解度下,就会形成不同的溶胀形态,通过层层冷却,形成了纹理丝状的物体,与真太岁的纹理非常像。
太岁内部的纹理
所以,市场上售卖的很多野生太岁可能是利用冷冻后的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后制作出来的。制作出来的“假太岁”失水一段时间后,表面质地坚硬,内部质地柔软似肉,再经过做旧处理,与真太岁的的形态一致,像是去野外挖的。
做旧后的假太岁
拓展:太岁成因的猜想其实,之所以有人这样制作假太岁,正是因为有研究人员曾经用1992年陕西发现的首例太岁样本和2005年河北一例样本做了综合分析。发现它们都是以聚乙烯醇为主,并且混杂着有黏细菌及多糖物质。因此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太岁可能是工程施工时遗留下的聚乙烯醇长期发展的产物。
1992年陕西太岁的扫描图
还有人认为,太岁是一种未完全进化的生物,进化程度介于蓝藻和原生生物之间。它由微生物以及其分泌物组成,所以生物活性和再生能力都很强,因此可以随意切割再生。
还有民间的太岁爱好者认为,太岁是一种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一切生物的祖先,包括人类。相当于它是一个没有发育完成的生物胚胎,所有生物进化时都要经过这个过程,只是太岁因为某些原因停止了这个过程。
总而言之,太岁的成因扑朔迷离,但民间并没有因此减弱对太岁的喜爱。不过闪电哥还是要提醒大家,切勿相信某些商家夸大后的太岁的药用价值和神奇疗效,它虽然有保健作用,但肯定不是灵丹妙药,更何况还有不少假货在市场上存在着。
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正冲),加上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岁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
然而,“太岁”究竟是什么?照理说“本命年”鸿运当头,怎么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讲起。
“太岁”的由来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迷信,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