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千里走单骑”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殊不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年轻时也曾以文弱书生之躯“千里走单骑”呢。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兼任荆州江州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是,陶渊明九岁时父亲就不幸辞世了,家道立时中落下来。
失去父亲的陶渊明不得不和妹妹跟着母亲到外祖父家里生活,这个经历对陶渊明的一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陶渊明的外祖父名叫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跟随北伐名将桓温横扫中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兼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他的个性作风在小外孙陶渊明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桓温。
外祖父家里藏书很多,这给喜欢读书的陶渊明提供了修生养性提高自己的机会。在东晋后期那个重道轻儒的时代,好学的陶渊明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神话之类的所谓“异书”,所以,长大后的陶渊明思想中既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道家情趣,又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儒家胸怀。
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满怀,报国心切的陶渊明到荆州投奔北伐名将桓温之子,都督八州军事的后将军兼荆、江二州刺史桓玄。
陶渊明本来以为桓玄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北伐中原,恢复故土之志,可是等他来到桓玄身边做属吏时,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且不是一般的骨感——年轻气盛的桓玄根本无意收复被五胡异族占据的中原大好河山,却时刻觊觎着东晋皇帝的宝座,准备找个机会取而代之。以天下为己任的陶渊明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合污,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后悔自己当初远离家乡亲人来到荆州,在诗作中感叹“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第二年便借着老母病逝之机逃离虎口,回到了家中。
后来形势的发展正如陶渊明所预想的那样,桓玄举兵叛乱,攻入建康,夺取了东晋的军政大权,随后改国号为楚,把退位的晋安帝幽禁浔阳。
翌年,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等人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晋安帝带到了江陵。
刘裕率兵继续西上讨伐桓玄时,满腔忠君报国之情的陶渊明凭着“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气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精神,乔装改扮后孤身一人冒着危险,从家乡浔阳出发,沿江而下,“千里走单骑”,几经辗转赶到刘裕军中,及时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报告给刘裕,实现了他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意愿。
后来,他在《荣木》第四章里仿效《诗经》写下了自己当时的兴奋之情“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在陶渊明提供的重要军事情报的帮助下,刘裕的军队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了战机,迅速西进,一举击溃了桓玄的叛军,平定了严重威胁国家命运的这场大乱。
叛乱平息之后,刘裕把晋安帝迎回都城建康之后,开始着手整顿“百司废弛”的东晋朝廷。
经过刘裕的一番治理,“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但他冷酷无情,任人唯亲的一面也渐渐显露出来了——为了剪除异己,培植亲信,他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辜受累的王愉父子,却把众人皆曰杀的奸佞小人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要职。
耳闻目睹此类黑暗丑恶现象,陶渊明又一次深感失望,虽然他已是刘裕身边的镇军参军,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生活所迫,陶渊明不得不在叔父的推荐下到彭泽担任县令,于是历史的舞台上便诞生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辞官归园田居这流传千古的壮美一幕。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蜀汉名将关羽作为“一代武圣”,其生平事迹备受后世传扬称颂。究其原因,关羽为人忠义,不忘旧主,符合封建伦理纲常的内在要求,尊崇关羽就是在树立榜样,让臣下都学习其忠义。在历代统治者的追封之下,关羽的个人形象变得愈发高大完美,从而逐渐被神化。
▲蜀汉名将关羽剧照
要说关羽哪件事最为后世津津乐道,恐怕还要属千里走单骑。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在无奈投降曹操之后,一直思念旧主刘备。得知后者的消息之后,关羽便“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在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一事被作者罗贯中再次夸大渲染,从而留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名。巧合的是,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人也做出过“千里走单骑”的壮举。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这位将领并未像关羽这般受到后人称颂,反而却因为一句话遭受无尽嘲笑。这位颇有胆识的蜀将,正是廖化。
▲廖化剧照
说起廖化之名,不少读者肯定耳熟能详,毕竟“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一语非常出名。不过这句话并非出自正史,原因也只是说蜀汉缺少年轻将领,还要廖化这种老将去担任先锋,只是对蜀汉后期人才凋敝现象的一种调侃。然而很多人却先入为主,产生了极为片面的看法,认为廖化只是一员庸将,难以堪当先锋之重任。从相关史料来看,廖化的真实能力,其实远被后人低估。据《三国志》记载,“(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
▲关羽兵败被俘剧照
这段话中有两处细节,能够证明廖化并非是一员庸将。首先廖化的官职是主薄一职,要知道,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必须要在文化方面颇有建树才行,比如司马懿、马良等人。如此看来,廖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战将。其次,廖化在关羽兵败之后,无奈投效孙吴。后来同样因为思念旧主,他也决定“千里走单骑”,他想出的办法是通过诈死之计蒙蔽世人,然后再连同老母连夜西行千里,最终重回刘备帐下。不难发现,这一计划的实施难度很大,廖化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谋略、胆识和武力,绝非常人能及。
▲后主刘禅剧照
在重新回到蜀地之后,廖化自然受到了刘备父子的高度信任和无比器重。后主刘禅在位时期,廖化官至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假节。所谓“假节”,便是在特殊时刻可以借皇帝名义,处理一些突发状况。蜀汉有此殊荣的,还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核心人物,而位列“五虎上将”的黄忠和赵云都没享受过这等待遇。假如廖化只是平庸之人,刘禅此举焉能服众?
▲廖化老年时期剧照
事实上,廖化的本事不止于此,战略眼光也很突出。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前者遗志,数次兴兵北伐。廖化对此曾明确提出过反对意见,希望姜维用兵可以多加收敛,否则日后必会遭到不测。姜维并未采纳这个建议,后来他在剑阁惨败,便证实了廖化的预言。说起来,廖化作为一员良将,亲眼目睹蜀国兴衰,却因世人一句戏言而被误解嘲笑千年,对他而言实属不该。
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宗张杨传第十五》《襄阳耆旧记·卷二》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