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是一种萦绕在人类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有离别之愁、有相思之愁、有孤独之愁、有悲愤之愁、有幽怨之愁、有失意之愁、有惜时之愁、有悲秋之愁、有无端之愁、有报国无门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和反映愁绪的作品。作者有的以实物喻愁,有的借愁发无缘由之愁,他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写作手法,写出了愁之深、愁之长、愁之密、愁之重。在文人墨客笔下,愁是有颜色的、有味道的、有长度的、有重量的、有生命的……
敏感的文人一般多愁善感,“愁”就是他们抒感的一种别致的语言形式。文人墨客写愁咏愁自古有之,由来已久,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慷慨忧愤的诗风,再到愁情泛滥的唐诗宋词元曲,反映愁绪的文学作品一直延续,多如繁星。凡是吟诵古诗词的,写愁的诗句可以信手拈来。
孤舟
“愁”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绪,要将其描述清楚、精准表达,实属不易,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既听不到又闻不见;既没有形状,又没有重量;既没有颜色,又没有味道。可在古人的巧思妙想和妙笔生花的描述下,愁绪被活灵活现表达了出来。古代文人墨客通过“水”、“雨”、“丝”、“发”、“船”、“月”等实物喻愁,发挥各自奇特的想象,将愁赋予新的特质,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把“愁”进行了具体化、形象化描述,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愁绪,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写“愁”的名句。
宋词
有以山喻愁的。如,杜少陵:“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很沉重,像山一样压来,让人透不过气来,难以喘息,无法摆脱,极言愁的程度之重。
在李清照的笔下,使无形的愁有了重量。她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抽象的愁具体物化,愁可以载在船上,但愁太过沉重,只恐船都载不动。愁的悲凉与沉重活灵活现。
有以水喻愁的。如,刘禹锡:“水流无限似侬愁”;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把愁比喻成江水或海水,一是说愁像江水连绵不绝;二是说愁像海水既深又广,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且茫茫无涯,不知何处是尽头。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说的是离愁别绪如春水迢迢;贺铸《江城子》“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说的是百无聊赖的闲愁;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说的是一言难尽的愁多悲多。
流水
有以柳喻愁的。如,晏几道:“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愁眉如柳叶的形状;冯延巳:“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春天之愁如柳絮飘散飞扬。
而贺铸一连用烟草、飞絮、梅雨三个物象比喻闲愁,《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那无垠原野上的烟云弥漫的衰草,漫无边际;那春风吹动的柳絮,飘忽纷乱;那江南的梅雨淅淅沥沥,整日不休,阴沉压抑。这种情景交融的比喻真乃绝唱。
有以雨喻愁的。如,秦少游:“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时分,阴雨不断,听着点点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诗人感到了无比的单调乏味,而身边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孤独之感,此时诗人的愁绪便应运而生。
梅雨
有以发喻愁的。如,李白把愁比作白发,《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之愁恰似飘然的白发铺天盖地。
有以酒喻愁的。如,范仲淹:“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碧:“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满窖装的都是愁,既然挥之不去,那就一杯杯喝将下去吧;贺铸“万斛闲愁量有剩”,有人借酒浇愁,而他们则是以愁为酒了。
有以丝喻愁的。如,陆游把客愁比作茧丝,《好事近》:“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把愁抽丝剥茧般呈现出来,将思念家乡的心情直接地坦露无遗。
有以月喻愁的。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篇虽无一个愁字,但愁绪弥漫了整首诗。
有以丁香喻愁的。如,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
有以人喻愁的。如,秦观:“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还有以落叶喻愁的,如,张炎:“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有以落花喻愁的,如,朱敦儒:“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有以长线喻愁的,如,张籍:“离忧如长线,千里萦我心”;有以草喻愁的,如,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有以疾病喻愁的,如,罗隐:“春色恼人遮不得,别愁如疟避还来”……
落花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可以用来比喻愁的喻体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而且各有千秋,让人觉得新奇而灵动,准确而耐人寻味,这些妙喻也使整首诗词焕然生色,成了点睛之笔。
当然,还有借愁来发愁的。如,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闲愁是一种心理意识深处的悲哀,它所表现的愁绪更为潜隐。
愁绪产生的原因很多,也有很多种类,如:
相思之愁。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思乡之愁,如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柳永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离别之愁,如白居易的“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伤秋之愁,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草木枯黄,万物肃杀,有一种悲凉的气氛,易让人产生悲秋情怀。诗人常借满目苍凉的秋色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如,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
愁,是一个道不尽的主题,是一种抒发不清的情绪。历来文人雅士面对愁绪,畅所欲言,洞开心扉,运用出神入化的妙笔,将抽象、模糊的愁写得形象、具体、生动、可感,“愁”呈现出了千姿百态模样。无论是哀、怨、悲、寂、苦的真实情绪,还是无端清愁、无由闲愁,“愁”都是一种更深沉的情感,因而反映愁绪的作品更有力量,即使经过千百年的历史,依然让人反复寻味,咀嚼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