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为啥比自己谈恋爱还要香,“嗑CP”的快乐你懂吗?

原标题:“嗑CP”为啥比自己谈恋爱还快乐

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类渴望获得亲密关系。而“嗑CP”低风险、低成本,人们不用亲自参与就能体验到恋爱的感觉,从而获得满足。

前段时间,随着网剧《司藤》热播,在该剧中扮演男女主角的演员张彬彬和景甜也跟着火了起来,他们近期在多档综艺节目中亲密互动,让粉丝们直呼“太甜了”。不少观众,甚至希望他俩能从戏里“甜”到戏外、假戏成真,而粉丝的这一行为也被称为“嗑CP”。

在这里,CP是英文Couple的缩写,特指存在恋爱关系的情侣。而“嗑CP”则是指粉丝非常喜爱影视剧或小说中的情侣,甚至有点像嗑药一样,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那么,“嗑CP”的潮流从何而起?这与普通的追星有何异同?年轻人又为何热衷于此?

“嗑CP”是偶像崇拜的衍化行为

在分析“嗑CP”现象前,我们先聊聊它的“近亲”——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仰慕对象产生的一种钦佩心理,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学习和模仿行为。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存在偶像崇拜现象,比如崇拜大自然等,人们通过相信世上有某种“伟大的存在”,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此外,偶像崇拜也是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复杂行为,主要经由观察与模仿而产生。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榜样、崇拜的偶像,孩子通过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从而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当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就开始认同父母之外的其他榜样,如老师、同学、小说或电影里的主人公或聚光灯下的明星。通过捕捉并认同理想榜样的某些特征(如才华、美貌、智慧等),人们得以从外界获取构建人格的“砖块”,以此来完善自我结构,最终成为一个区别于父母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在笔者看来,“嗑CP”是偶像崇拜行为的一种衍化,只不过人们推崇的不再是某个对象,而是一段理想化的恋爱关系。“嗑CP”的同时,年轻的粉丝们或许也在观察并捕捉这段理想关系的特征,从而为自己日后经营亲密关系做好准备。

用想象的方式间接满足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兰·米勒指出: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正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类渴望获得亲密关系。而“嗑CP”低风险、低成本,人们不用亲自参与就能体验到恋爱的感觉,从而获得满足。

在现实中,当人们坠入爱河时,大脑会分泌包括苯基乙胺、多巴胺、去甲肾上激素在内的“爱情激素”。这些神经,使热恋中的两人感到精神抖擞、不知疲惫。而有趣的是,很多疯狂“嗑CP”的粉丝也表示,当他们脑补心中CP在一起的画面时,他们自己也会感到非常开心,就像自己在谈恋爱一样。在这种愉悦感的驱使下,他们能彻夜刷CP的微博动态,兴奋到根本停不下来。

那么,为何脑补别人恋爱,自己也能高兴到起飞?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动物只能用原始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本能冲动,而人类则拥有名为“想象力”的高级认知机能。借助认知、情绪与生理反应间的交互作用,当某种需要得不到实际满足时,人类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来使需要得到间接满足。

“望梅止渴”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将士们想象酸梅子,他们的嘴里就能分泌唾液,想象力激活了人类的生理反应,这一点也适用于“嗑CP”。

背后动机决定“嗑”的境界

荧幕上或小说里的爱情多是“甜”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却是五味俱全。因此,很多人,包括不少粉丝也认为,“嗑CP”这种行为是对真实亲密关系的一种逃避。究竟,这种观点有无道理呢?

通常人们会把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解释成似乎存在因果关系,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称这种现象为“外部因果律”。“嗑CP”这个行为本身并无不可,而且在笔者看来,能用间接且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来满足本能欲望,这本身也是个体心智发展良好的标志。

诚然,有些人在感情中碰壁后,就此对现实中的爱情万念俱灰,大骂“童话都是骗人的”,从此蜷缩在幻想世界之中,将“嗑CP”作为仅有的、满足亲密需要的方式。对这部分人来说,“嗑CP”或许是他们逃避现实亲密关系的借口。

不过,对多数粉丝而言,他们能在“嗑CP”和维系真实亲密关系中找到平衡。有了这个小兴趣,反而让粉丝们追起剧来更加津津有味,在社交中也有了更丰富的谈资,或许由此能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更有个别出众的粉丝,能将对CP的爱慕之情化为动力,创作后续的文学作品、谱写相关的主题歌曲。对他们来说,“嗑CP”并非是一种阻碍,而是让生活丰富多彩的“调味料”。

因此,“嗑CP”本身无罪,能否发挥“嗑CP”的正面作用,就要看当事人到底是把它当作一种情感逃避,还是将其视为一种成长动力。

来源:科技日报(祝杰)(作者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标题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不知从何时起,“磕CP(支持自己喜欢的荧幕情侣)”成为综艺“显学”。恋爱综艺更是将这一“流量密码”发挥到极致,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平台2022年恋爱综艺数量达到18部,通过节目走红的素人CP人气堪比明星。

素人嘉宾没有偶像剧男女主般青春靓丽的外形;没有刻意给嘉宾“配对”、强行“撒糖”的环节安排,而是以温情视角,呈现走出破碎婚姻的失意人,在旅途中“先治愈后恋爱”的过程。透过这群三四十岁离异男女的释怀与成长,让观众慢品情感的苦涩与回甘。正是这种成熟健康的婚恋观传递,与围绕情感、家庭等议题的深刻探讨,也让观众从为CP“上头”的观看爽感中脱离出来,放下“磕CP”对美好结局的执念,秉持着开放祝福的心态留言:“在不在一起不重要,今后各自快乐就好”。

这档试图反其道行之的节目,也在提醒恋爱综艺创作者,观众固然爱“磕CP”,但“磕”的绝不只是颜值或是没有思想交流情感铺垫的撒糖桥段。成为CP之前,他们首先应当是拥有个人魅力与美好品行的精彩独立个体;成为CP之后,他们则透过互相欣赏、彼此成就的相爱相处,给予观众温暖与力量,在现实中有能力、有勇气拥有一段美好关系。而这,或许才是恋爱综艺与“磕CP”的正确打开方式。

治愈比恋爱更重要,呈现精彩个体比凑成CP更重要

《春日迟迟再出发》延续了《再见爱人》的“离婚”关键词与“户外旅游+观察室”模式。只是这一次不为破镜重圆,而是请八名尚未从前段失败婚姻带来的伤痛中痊愈的单身男女,结伴开启四个周末的“限定旅行”。节目提出“先治愈后恋爱”的理念,是考虑到对于有经历有伤痛的人来说,未必能立即展开新的恋情。因此,比起“同病相怜”,节目更希望他们在陪伴中收获“再爱一次的勇气”。

这样的用心,更需要对的人呈现出来。

“也许,你仍在人生幽谷中,挺直腰杆的地奋力往前走着,但你善良的心所散发出的光芒,早已照亮了整片山坡”。这是《春日迟迟再出发》节目临近尾声,男嘉宾林承纬赠给女嘉宾吴雅婷的一段话,写在他为对方手绘画像的背面,被网友赞为“教科书级别的表白”。令观众动容的,不只是送画像、写情话的浪漫告白本身,而是林承纬送出这份心意之时,西装革履的郑重对待,以及他预判对方虽动容却难以立时回应因而选择及时转身。看多了网络平台对成年人感情遮遮掩掩、顾虑太多的抱怨,这个40岁男人经历背叛仍能不留余地坦诚表达爱意,同时拿捏社交分寸、充分尊重女方的一系列举动,着实难得。

而作为被追求的对象,单亲妈妈吴雅婷所展现的成熟、大方与自信,也同样赢得观众的喜爱。节目组安排男女嘉宾随机抽取守护对象,用自己的方式温暖对方。抽到守护自己的吴雅婷,却悄悄记下其他嘉宾的特点与喜好,给每一位都送上用心准备的礼物。而面对告白,她不讳言自己因为经历失败婚姻、独自抚养孩子,因而对于爱充满怀疑与向往。更进一步,她犀利地指出节目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会给参与嘉宾一种“非要在其中选一个人”的错觉。一旦离开了这样封闭的环境回归现实生活,是否还会彼此心动?面对她的理智与清醒,即便观众与明星嘉宾为这对CP暂时没能走到一起感到遗憾,但却反而感受到他们对爱的珍惜与慎重。

吴雅婷的犹疑,也道出通过恋爱综艺寻找真爱,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因而,恋爱综艺的主题与其说是传递“真爱至上”,不如说是如何学会爱人爱己。可惜的是,当“磕CP”成为显学,打造CP更成为当下恋综盲目追崇的关键指标,嘉宾从参与节目之初,也就不自觉背负了“凑CP”的心理暗示。在这一情绪驱动之下,节目组与嘉宾共同走入了与甜宠剧一样的误区,那就是一切围绕着嘉宾颜值、吸引力和撒糖情节这几个要素打转。将初识、试探、暧昧、相恋、误解,甚至多角关系作为节目演进的模块化操作、定期定点投放,“假”便成为这些节目的通病——

《我们相爱吧》等明星嘉宾参与的节目被质疑剧本痕迹严重。《奔跑吧兄弟》这种户外综艺里出现的明星CP更是被本人抗拒、被观众质疑炒作,各家粉丝更是为偶像感情真假动辄引发骂战。而在素人参与的恋综里,《怦然再心动》《怦然心动20岁》等节目,更是爆出素人嘉宾经历造假和情感纠纷,让刚播出甚至还未播出的节目遭遇信任危机。海外同类型节目更是彻底“跑偏”。韩国综艺《换乘恋爱》拉来一众分手男女请他们自由配对,本有复盘情感检视自身的初衷,发展到最后却成了交换对象的刺激体验。更离谱的是《单身即地狱》。节目将一众出身富裕的俊男美女困于“地狱岛”自力更生,只有速配成功的CP可以前往“天堂岛”,享受优质食物和住宿。将情感与物质体验与欺诈游戏划上等号,连同将“渴望成名”写在脸上的嘉宾,如此无底线的搏收视手段引发恶评。 如此工业化创作方式与流量至上的思维模式下,恰恰忽略了恋爱综艺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恋爱综艺里的“人类高质量男女”既不在于颜值出身,也不在于学历职业等外在精英标签,而在于对待情感成熟坦诚的态度。八位素人嘉宾的相处之中,不是没有摇摆踟蹰、赌气误解的桥段,可随后的沟通、道歉、剖白与成全,却冲淡了其他恋爱综艺里矫情幼稚的“偶像剧感”,向观众示范着一段健康情感关系中应有的相处之道。

不局限于婚恋议题,恋爱综艺呈现出难得的深刻与人文情怀

出轨成性、负债、性格极端、因病抛弃伴侣,盘点节目中部分嘉宾所遭遇的前任,每一个都可以在个别节目中大撒狗血、炒作话题。令人欣慰的是,《春日迟迟再出发》只是在第一期节目中,用信物展览的方式作出告别过往的仪式感,而并未渲染悲观情绪或者挑动观众猎奇探究。相反,节目组将相当的篇幅留给了由失爱伤痛所延展出的情感话题。 是什么样的家庭成长出了林承纬这样的优质男性?长白山围炉夜话中,观众和嘉宾才得知,原来他成长在一个长期承受父母身体语言暴力的破碎家庭。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成年后的他没有被童年创伤所打败,而是让身边每一个人感受着的温暖与关怀。他说:“我想要证明给我爸爸妈妈看,我是‘正常’地生活着,我不会因为我在你们身上遭遇的事情,而影响我对未来的计划或想法”。这份善良与坚韧背后,也背负着无法自我原谅的遗憾。林承纬青春期父亲出走后重组家庭杳无音讯,直至死后才通过再婚子女与他取得联系。年轻时因为憎恨选择拒绝相见,可也就是这不成熟的倔强,让那个问题成了永远扎在心底的刺——我想要问我爸爸,怎样做一个好的男人?也正是吴雅婷听懂了这份遗憾,建议他去看望还在人世的母亲,与其说是为亲情伦理,更是为与自己和解。这也令观众了然,二人何以萌生情愫——因为她懂他,也能支持他活出更洒脱的自己。

人到中年回首童年,剖白何以成为今天的自己,这可能是比展开一段新恋情更需要勇气的事。林承纬的故事,也令观察室的明星嘉宾备受触动。对于同样成长于父亲抛弃妻女离异家庭的傅首尔,一块蛋糕的甜蜜背后,捆绑着的是母亲强调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亲情负担。“我希望以后通过付去出得到快乐”,以此弥补童年缺失的爱。母亲再婚当天,担心再次被抛弃的她十分抗拒。母亲为安抚她提议玩捉迷藏。可当她躲到衣柜中后,再也没有人来找她。“我知道我长大的很多时刻,我都活在那个柜子里。”

也正是这些脱离恋爱综艺主线叙事的议题,为《春日迟迟再出发》在浪漫明媚的底色上,画出更为深沉厚重的一笔。比起其他恋综里“支招恋爱技巧”“预测CP线”的观察室讨论,节目用更深刻的情感议题去实现综艺的人文关怀。而这也给与更多主创以启示,当“磕CP”成为显学,尝试借此探索人何以去爱与被爱的命题,或许是恋爱综艺摆脱同质化、庸俗化,进而带给大众更多思考与感动、收获爱与力量的努力方向所在。

作者丨黄启哲

编辑丨Johnn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