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马未都:宋朝是实际上唯一超过三百年的朝代,连汉朝都不能算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光中,更是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迭。

因此,有不少朝代都只是短暂地露了个面,之后便就永远消失了,细数这些朝代,实际超过300年的就只有周朝、宋朝和汉朝。

然而,在马未都看来,存在时间真正超过三百年的只有宋朝,连汉朝都比不上。

马未都为何要这么说?他这么说的依据又是什么?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01 马未都评周朝和汉朝

在一档名叫《博物馆奇妙夜》的节目中,马未都曾经这样说过,在过往的朝代中,真正有超过300年历史的只有宋朝。

对此,其他人自然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因为通晓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宋朝之外,汉朝有着四百多年历史,而周朝则更是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

而这两个朝代在马未都看来,为何都没有被算在内呢?因为在马未都看来,汉朝虽然有着405年的历史,但是它却有着东汉和西汉之分。

虽然按照笼统的划分,东汉和西汉都可以称之为是汉朝,但是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王朝。

西汉最初由刘邦建立,在他即位之后,便将国号改为了汉。之后不久,便有谋士进谏,表示定都洛阳是不甚明智的选择。

于是,刘邦便将首都迁到了关中,自此之后的两百年间,西汉的首都也一直都在长安,与此同时,西汉也一直得以延续。

直到汉元帝去世,外戚王莽从皇室手中一把夺取,并且在自己登基之后,将建立的朝代称之为新朝。

不仅如此,王莽当政时期的一些举措先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终于,在十多年之后,主张王莽下台的民众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有人打着恢复汉朝的名义,起身反对王莽,最终,王莽在公元23年被杀害。

王莽去世之后,皇权再次回到了刘氏一族手中,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掌握了皇权,登基称帝,并且实现了统一。

因为刘秀是刘邦的后代,在统一之后,他便将国号再次恢复为了汉,也就是东汉。虽然刘秀宣称自己所建立的朝代就是汉朝。

但是东汉和西汉实行的制度截然不同,后世也为了方便,经常将东汉西汉合二为一,统称为汉朝。

但是在马未都看来,东汉并不是西汉的延续,两者应当属于是不同的朝代,也因为东汉与西汉之间有着断层的出现,这四百多年的历史自然也不能合并在一起。而除了汉朝之外的周朝,在马未都眼中,甚至都不算是一个封建王朝。

因为根据周朝的制度,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而在每个小国里,都有着一定的行政自主权和土地自主权。

基于此,很多人便认为周朝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而直到秦国灭掉六国,实现大一统之后,所建立的秦王朝才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朝代。

02 宋朝的长久之谜

而在这诸多朝代之中,宋朝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是最弱的一代,经常需要割地赔款,受尽了他国的欺负。

然而,这样一个朝代,又是如何做到挺过了300年的大关呢?

首先宋朝是一个正统的朝代,实力虽弱,但是其所拥有的资源人口等等都不容小觑。

这也就导致了,宋朝在与蒙金交手的时候,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却始终没有被消灭,而蒙金虽然能够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是每次却也伤亡惨重,需要休养生息很长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宋朝在治理上所采用的“祖宗之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祖宗之法”起源于北宋。

虽然王安石曾经指出过“祖宗之法”的一系列弊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朝之所以能够存活如此之久,与“祖宗之法”离不开关系。

提起宋朝的“祖宗之法”,当然还要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他原本是后周的一名大将,成功发动兵变之后,穿上黄袍当上了皇帝。

之后,宋太祖也是不负众望,不仅仅能够带兵打仗,更是善于治理国家,统一了全国,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

而宋太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都要依赖于他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也许是皇位得之太过容易,宋太祖在上位之后便异常珍惜这劳动果实,经常如履薄冰。

在宋太祖的管理下,宋朝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于是,在此之后继位的宋朝皇帝,便将宋太祖的行事风格奉为了治国之本。

这也就是宋朝所谓的“祖宗之法”,随着不断地发展,“祖宗之法”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在位的皇帝不同,“祖宗之法”也都有着细微的差别。

纵然如此,“祖宗之法”的存在,仍然给宋朝的历代皇帝形成了一定的约束,也许这也就对宋朝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03 马未都讲宋朝

虽然在提到古代的盛世王朝时,很多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汉朝和唐朝,宋朝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弱小朝代。

但其实不然,宋朝的繁华超出想象,甚至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马未都一众文人对于宋朝更是有着极好的印象。

宋朝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使得唐朝末期时所处的君弱臣强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扭转,变成了强干弱枝。

在宋太祖的管制下,中央禁军规模得到了大大的扩充,相权逐渐被削弱,地方财政更是受到了限制。

由此一来,也就避免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不得不说,稳定并且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便是宋之后的朝代,也都是遵循了中央集权的方针,在这基础之上,也就使得国家大体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中央集权失去了控制,国家丧失了权力,因此社会也就开始变得一片动荡,先后爆发了多次战役。

从这些发展历程中,我们无法否定中央集权的作用,哪怕是在今天,中央集权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我们国家吸取了宋朝等朝代灭亡的教训,很好地平衡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既稳固了中央的地位,也使得地方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而这些也是马未都认为宋朝之所以能够长久的一个很大原因。除了制度之外,宋朝深受文化人喜爱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文化准则。

在马未都看来,宋朝是中国文化的分界线,而我们如今的思想文化、行为准则等等都是在宋朝时期才得以确定,并且延续至今。

当时在宋朝时期盛行的“程朱理学”,以我们现在的角度去理解,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泯灭人性的,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禁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确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程朱理学”继承了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个人生命、民族等信仰理念。

它也着重地强调了人伦秩序,这对形成统一的道德伦理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程朱理学”也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基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力,南宋之后的很多朝代都将其奉为了官方哲学,因此,几百年来,人们都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

甚至当时不仅仅在中国,其他周边国家也受到了“程朱理学”的一定影响,哲学在很多时候都是悄无声息地走进人的下意识中,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即便是在当下,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潜意识里所形成的基本道德与“程朱理学”无关。

其实,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民众如果能够有着统一的文化行为准则,对于那个时代来讲都是一件极其骄傲的事情。

这不仅能够很好地起到凝聚力、号召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更能够相对容易地实现民众的自我约束,展现一个良好的社会面貌。

04 辩证看待事物

而在马未都看来,除此之外,宋朝最聪明的一件事情,便是懂得妥协,以柔克刚,宋朝在军事实力方面羸弱是不争的事实。

而宋朝也是欣然地了解这一事实,在面对兵强马壮的游牧民族时,经常是处于下风,但是这并没有太过影响宋朝的经济。

宋朝不仅人口基数大,更是十分的有钱,根据历史专家统计,宋朝每年的收入大概都在1.6亿贯。

在财政如此充足的情况下,宋朝更是渐渐地习惯于交钱买和平。在宋辽争战期间,宋朝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

虽然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在马未都看来,这仅仅只是一个和平条约。

宋和辽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持续了十几年,然而,纵然宋朝的军事实力较弱,但是人口基数却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每次交手,都并没有出现太过悬殊的情况,而在这十几年之间,两国的领土边境更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久而久之,两国自然也都认清和接受了并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这一事实,于是,两国便开始了和平谈判,最终也就签下了澶渊之盟。

宋朝靠着这一条约,也就实现了几十年的和平。而宋朝每年向辽所缴纳的钱款最多也就只有100万贯。

但是宋朝在与辽进行经济贸易的往来中,赚取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么多,因此,宋朝为了和平所付出的金钱代价,在它即得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因此,在马未都看来,这样一个条约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共赢的事情,而宋朝更是聪明至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中。

宋朝这招以柔克刚的做法,也是为宋朝换来了长久的生存机会,也许这也是宋朝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吧。

面对马未都的理论,自然是会有人不认同,但是这都仅仅是个人对于历史的看法,不同的见解碰撞,也会使得我们对历史认识得更为客观。

而这也提醒了我们,在看待任何一件事物的时候,都应该要有着辩证主义的思维。

就像马未都一样,纵使众人都认为弱小的宋朝能够延续三百年之久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马未都看来,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宋朝有着太多的可取之处。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吧,在为人处世中,为了能够使得一段关系更为长久,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或方式。

历史的今天:3月19日南宋灭亡

1279年3月19号,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陆秀夫背着八岁的端王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今天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这最早是梁启超提出来的,但是在这之前,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国家,就在我们这个中国,是有博弈和更替的,甚至有生死相搏。元灭南宋就是其中的一段。

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这算是宋元局势的一个转折点,忽必烈是从易经里找了一句“大哉乾元”,定“元”为自己这个国家的新国号,“元者也,大也,在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大之志也”,就是特大特大的意思。“大元”,不仅象征忽必烈准备继承成吉思汗传下来的大业,也把自己建立的王朝纳入到中原王朝的体系,

名正言顺侧身于夏商周秦汉隋唐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序列,这一招有些蒙古人觉得不能接受,认为这是背叛。但是对于北地的汉人来说,那等于松口气,因为从此他们也就不再为给蒙古人卖命打工感到羞耻,他们要效忠的是一个代表儒家传承和华夏正统的一个朝廷,而坐在皇位他那个人,他是哪一族的?这个人没有人关心。对于南宋的士大夫和豪族来说,在投降元朝也是顺应天下,改朝换代,这是大势所趋,也就无所谓,不是降敌不是叛徒,是对得起祖宗的,从这儿看改国号大元,实际上对于完成统一其实有着关键的作用。

忽必烈确实从小就对汉学感兴趣,他是依照中原各个朝代的传统,建立了一个起码表面上看是汉化的朝代,定中统年号都燕京立朝仪,以省院台大臣御前奏闻,取代蒙古传统的 忽里勒台制度,这个大元国实际上就给南宋的投降一派提供了遮羞布,至此南宋其实就大势已去。

1273年元在二月份攻下襄樊之后,下一步战略忽必烈集团内部也是有分歧,有的认为马上挥师南下,直取临安,还有一派就是暂缓发动全面灭宋的战争,因为攻打襄阳用了5、6年的时间,军费开支占去了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财政体系不堪重负,最后忽必烈一方面扩军备战训练水师,各地造船训练了五万水师,造了3000条船,另一方面,在宋军前线组建军管机构,是由伯颜进行总负责进行屯田等,缓和财政的压力,说到底是为灭宋做全面的准备。与此同时,南宋方面很混乱和无序,1274年六月份,忽必烈下诏问罪南宋,开始南伐,而就在这事前后发生一系列的问题,一个是南宋那个能臣贾似道母亲去世,从1274年三月开始,丁忧回家了,七月初,南宋的皇帝宋杜宗忽然去世,由于去世比较年轻没有指定太子。到七月份元兵分两路,左路是中书右城博罗欢以他为帅,入侵两淮牵制南宋的兵力,右路是曾经攻打襄阳的主力20万,以伯颜为帅,沿汉水而下。

每个人历史观是不一样的,有人就愿意动辄把发生的事归结在几个人或者一个人身上,也有人讲南宋抵抗蒙古40年最终失败,元凶是刘整,刘整是河南邓县人,关于他的史料不是很多,当年他的家乡是在金国的统治之下的,所以刘整最初算是金朝人,到金的末年他投奔南宋,就在孟珙麾下为将作战很勇敢,屡立战功,和蒙古人作战他也是老打胜仗。但是南宋的体制里南方诸将瞧不起来自北方的所谓归人,而刘整又是战功显赫,所以老被欺负被妒忌被边缘化,最后逼得刘成率领泸州15军护30万投降蒙古,时间是1261年,南宋灭亡是1279年,18年的时间,刘整做了两件事,一个他提出先攻打襄阳后取临安,还有一个是为元朝编列了一支强大的水军,他是1275年就病死,他并没有看到南宋的灭亡,但是他这两招对南宋的灭亡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有人说是刘整判了南宋的死刑。

1275年的正月十五,贾思道上了一份出师表,出去打仗,但是当时太后谢氏,希望他坐镇临安,不要出去打仗,无奈之下,贾似道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三个孙子留在临安作为人质,他这才离开率13万兵马战船2500艘,孙虎臣为前锋,水军统帅是夏贵,在安徽铜陵长江之中丁家洲宋元开战,宋朝的水师缺乏陆上军队的掩护,伤亡惨重,最先跑的是夏贵,最后孙虎臣也跑了,13万南宋主力是军心丧失,大部分被歼完全崩溃,这一战南宋败的很惨,临安就裸的呈现在元军面前,临安城破,元军继续追赶宋军。

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拥立了当时只有八岁的魏王赵昺,做了皇帝,改年号是祥兴,跑到广东,广东新会县往南80里海中的一个小岛,那是崖山,这倒是地势险要可以固守,当时官民兵能有20万人,多半住在船上,广东人民也纷纷响应,当时元那就排蒙古军和汉军分路进兵,张弘范是以舟师袭击漳州,潮州,惠州,李恒以步兵和骑兵偷袭广州,阿里海牙率蒙古军打琼州,1279年春张洪范的水师到了稔山,张世杰接舟固守,元军用火烧宋船,而宋船在船头上贴着这个湿纱,火烧不着,双方就对峙,元军开始呃守饿海口,断对方的水源,南宋的军士开始吃干粮饮海水,最后大量的导致的腹泻,就越来越缺乏战斗力,张洪范把军队分成四组,涨潮的时候进攻,南宋军队最后南北受敌,1279年3月19号,是南宋的祥兴二年二月初六,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南宋的灭亡让很多人难过,但是王朝的兴衰自有定数,所谓破而后立,正是因为经历了很多,才有了现在这个幸福的新时代。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