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自觉的想起我曾住过的老屋,听村中老一辈说起过,我家的老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260年的历史,全是用青砖青瓦建造的复式四和院,就是一个大的四合院,中间还有一排座西朝东的房子,据说是一位地主家的房子,小时候隐约记得,还有一个大门楼,一进大门口就是一座北朝南的影壁墙,墙正面有一些模糊的具有象征家旺财旺的手绘彩画,上方的正中间是一个用青石板雕刻的大大的“福”字,足以看出这家人当时的实力,只是到了我的祖上,已经看不出当时的辉煌气势,特别是到了今天,在落日的余晖下,老屋显得格外萧条和落寞,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几经修葺,屋顶的青瓦也便换成了今天的红瓦,对照屋身的青砖白灰,复古和流行的碰撞,像极了一个穿衣戴帽不会搭配的人,略显滑稽。
据奶奶说,从曾爷爷开始,我们家几代人都出生在这个院子,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个大户人家,虽无大起大落,却也是家丁兴旺,世代相安无事,用当下话说,就是风水还凑合,从这里也陆续走出了一些有出息的后代,虽然没有达官显贵,至少也没给祖上丢脸,村民们口中的“大门楼里”指的就是我家,这种称呼从建国初期一直沿袭到现在,后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家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再加上家族的繁衍,老屋已经容纳不下太多人,大家也都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了新房,陆续搬出了老屋,再后来,大多数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在县城买了房,他们也不愿再回农村居住和生活,于是老屋也就慢慢被闲置了起来,成为了逢年过节,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逐渐被大家遗忘了……。
几经斗转星移,岁月变迁,现在的老屋,好似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孤独老人,用他那老花浑浊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些发生在老屋里的陈年往事,也慢慢地随风飘远,被岁月尘封。前几年,听说村里想把老屋拆了另作他用,被几个有想法的侄辈阻拦了下来,他们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被搁置了下来,“门后空留训儿棍,堂前再无唤儿声。子欲孝亲亲不在,唯有巢穴荒草生”,老屋将何去何从,我不得而知,但我能想到,再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里一定会慢慢的消失,包括我曾住过的老屋,那时的后辈们谁还会记得这里发生的一切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是老屋最后的写照。(壬寅年农历四月十三凌晨于执勤之余)作者:厦门市交通局 高健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