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十首柳永诗词: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他是白衣卿相,是才子词人

他有傲人的才华,却仕途失意,

他眠花宿柳,写下流传千古的词章。

他是才子柳永。

今天,隐娘给大家介绍他的十首诗词,

体会柳永的人生起伏。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隐娘说:这是柳永的名作,记录了柳永和恋人分离时的情景,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那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说尽多少离别恋人的哀伤。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隐娘说: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成为痴情爱恋的典范。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隐娘说:这是柳永写给两渐转运使孙何正的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但结果孙何正请柳永吃了顿饭,就打发他走了。只留下这首词,千古留传。

这首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相信凡是读到这首词的人,莫不为杭州的风光击节叹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隐娘说:柳永一直在追求仕途,奈何科举屡试不中,也许是仕途失意,心灰意冷,也许是漂泊江湖太久了,柳永有了归家之情,于是写作了这首词。而柳永的遭遇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怀才不遇的人普遍遭遇呢?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隐娘说:这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考试落榜后一句“牢骚词”。在这首词中,柳永说道自己是偶然失去了得到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朝代,君主也会错失贤能之才。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我何不随心游乐呢?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名句。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隐娘说:这是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写的作品。此词上阕开头“望处”二字统摄全篇。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下阕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

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隐娘说: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早年时的柳永,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于是,终究“不似少年时”。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隐娘说:这首词描绘的是柳永自己的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柳永因懊悔和无尽的思念之情而作此词。

作者词中塑造了一个独居索寞、伤春怀人的思妇形象。词中以长调的形式,纵横驰骋,铺叙展衍,层层递进,把女主人公细腻深婉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曲折往复,使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她的个性与生命的真实存在。

《定风波·自春来》

【宋】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隐娘说:这首词以思妇的口吻诉说内心的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歌妓们的深怜痛惜之情。

上片写刚起床的思妇,重以景衬情,描写人物的外表现;下片表现思妇的心理,深入到理想情趣,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语言明白浅显,直写歌妓们的闺房生活,冲破了当时蕴藉典雅的词风,成为柳词中“俚词”的代表作。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宋】柳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隐娘说:这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词作。词的上片写词人因思念而辗转难眠,颇有五言古乐府之神韵;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整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词人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北宋词人柳永的跌宕人生:屡考不第,改个名字就高中了?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文/赵心放

中国传统文化辉映日月、流传千古!就宋词而言,历代传诵者众,铁杆粉丝难以计数。可知否?宋词能达到词类的艺术最高峰,离不开柳永的功劳,他是首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且影响最大的词人。

但纵观柳永的一生,笔者管见,他走的是一条奇葩的人生和创作之路。其中的故事多多,值得一聊。

(一)改名后应试如愿以偿

柳永(约984—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改名柳永后字耆卿,因在族内同辈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三变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柳宜估摸是李老君的信徒,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得到了启迪,给儿子取名都扭住“三”字不放。长子柳三复,意即重要的书须读三遍才有收获。寄托着成为大文人的希望吧?次子柳三接,意即将来皇上一天要接见其三次,寄托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吧?三子柳三变,取《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之意,寄托成为君子的希望吧?这柳氏三兄弟,当时世人称为“柳氏三绝”。

可能优秀的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加之本人自幼倍儿棒的勤奋努力,柳三变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参加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18岁就取得了到礼部应试进士的资格。

人算不如天算哟!赶考途中的柳三变,突然生出了新的“一变”: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俗话说来日方长,先及时行行乐何妨?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游山玩水,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干脆就住下来玩个够。玩够了开走,到了苏州又如法炮制......从家乡到京师,居然走了六年。哇塞!一次赶考走了这么长时间,柳三变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位!过分贪玩还是要掉价的,哪怕是神童!首次考试名落孙山。

落榜生柳三变不认真检查自己落榜的原因,如同唐代孟夫子,写出一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那样大发牢骚的文字四处流传,偏偏又被当朝皇帝宋真宗看到并记住。

真格是只怕被皇帝惦记上了。柳三变再次应考时,宋真宗看到礼部报上来的进士名单中,有柳三变的名字,眉头皱了皱,毫不犹豫地提起笔就划掉,冷冷说道:自个去浅斟低唱好啦,来争这些浮名干啥?宋真宗御笔这么一划,就等于宣判了柳三变在科举上的死刑。

宋真宗驾崩后,由章献太后刘娥秉政,年近不惑的柳三变打算再去试试。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他盘算走当朝宰相晏殊的路子。不料晏殊来了句:在下虽然也作曲子,但没写过“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些。这是柳三变一首《定风波》词里的句子,说的是一个少妇想把丈夫锁在家里陪伴自己。虽然情感纯真,但晏殊觉得格调不高,由此打心眼里不想抬举他。这次科考嘛,柳三变毫无悬念地再次落第。

章献太后逝世,宋仁宗亲政后,特别开了一届“恩科”,就是适当降低录取标准,给那些屡败屡战的才子们一个机会。年过半百的柳三变闻讯,立即赶到京师应试。已有丰富人生阅历且颇有心眼儿的柳三变,瞅准了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钻,决定不用上了黑名单的原名,将姓名改为柳永,字耆卿。变装上阵的柳永如愿以偿,终于取得了功名!

同榜及第的还有他的二哥柳三接。

(二)他是词类作家中的天才人物

少年时代的柳永,除立志博取功名外,对词情有独钟,不知吟诵过练习填写过多少词?

北宋是个是个武备差劲、经济文化却有长足发展的朝代。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生活节奏比较平缓。柳永针对以前填词取材范围窄、手法单一等问题,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应生活的意象、淋漓坦陈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进行创作,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他在第一次赶考路上暂居杭州时填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

读着这首用平淡无华白描手法填的词,杭州之繁盛市象、西湖之秀美景色,真格儿活灵活现来到眼前了哦。据说这首词后来刺激了金国皇帝完颜亮,江南水乡美景使居住在风沙弥漫北方的他心驰神往,一时心血来潮,率领大军南下准备占领后享有。殊不知在采石矾被虞允文打得大败,最终被其部下弑杀。哈,文学艺术的魅力多大啊!

文前说到,第一次应试失败后,他不认真总结教训,写些文字大发牢骚。谁料到因发牢骚而作的《鹤冲天》又来个一炮打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

他的理想不是当进士,而是高中状元哦,只是不小心“偶失”罢了。面对挫折,还是那么一幅心高气傲的样子。这首词不仅在市面广为流传,甚或还传入了深宫内闱,据说不少宫女闲时都要低声吟诵几句。这事可能是真的,不然当朝皇帝宋真宗如何知晓柳三变其人其事?

被宋真宗宣判科举死刑后,柳三变愤而离开京师这个伤心之地,临别时填写了一首《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摘录的是词的下半阕,对离别之情的描写,直达人的方寸深处,是其词的代表作,也是婉约宋词的代表作。一不小心再次来了个一炮打响。据说当时宋之邻国西夏都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三)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青楼生活

笔者分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柳永自幼就会享受,加之是老幺,从小倍受宠爱,养成了固执倔强的脾气。第一次去赶考,老爹让他自由行,来到“形胜豪奢”之地,青年才子柳三变眼花了,心旌摇曳了,不顾一切去追求享受了。几次应试的不成功,使他有了心理阴影。但他找到了发泄之处,那就是上青楼,去享受听歌买笑的生活。旧时青楼算得上一个很接地气的地方,在这里人性的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他也寻觅到了启迪自己创作的灵感。

虽然官方不认可,正统文人不屑与之为伍,但在民间柳永却越来越受热捧。歌妓们但凡做了一首新曲,只要请柳永填词,必定能风靡一时,票房收入见风长!柳永不仅创作越来越高,据说还出马当评委。无疑他是最有权威的评委,他给谁点赞高评,谁的出埸费就飙升!

歌妓们都亲切地称他“柳七”,说“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歌妓们供奉的银子源源不断来,柳永虽然不能成为土豪,但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柳永其实一直纠结着如何走科举入仕路的。几经周折,他改名后终于实现了心愿,但最终只当了个芝麻级的屯田员外郎。现有史料上查不到他谋政勤政的事迹。不过他去赴任时送行的阵仗,比丞相的派埸还要大耶。看看他描写送行埸面填的《如梦令》词: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

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

偷泪,偷泪,那得分身与你?

嗬!开封城里的歌妓们,一队一队的来到郊外绿阴下,个个争着与他话别,马夫不知催了他多少遍。忍着离别的眼泪,他难与送别的歌妓个个道别哦!

文末补白:据说他死时一贫如洗,没有亲人来料理后事,是由有旧交的歌妓们凑钱安葬的。以后每年清明,歌妓们都要到墓前祭奠,称之为“吊柳会”。

事实上,柳永成为了北宋词人的一枚标杆。苏轼曾说:人们都说柳耆卿的词俗,然而像“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种句子,即使唐人诗作的最高处,也不过如此。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写乎》签约作家。

历史文化类投稿邮箱:

499020910@qq

小说散文类投稿邮箱:

125926681@qq

顾问:朱鹰 、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大烟

延伸阅读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谁才是宋代诗词王者?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四个人在时间上正好成为一纵列,是宋朝两个朝代(北、南)的杰出文学代表人物。

宋朝的代表文体是词牌,这四个人,都是宋词上的大人物,所以在词牌上的文艺欣赏我们可以一作比较。但是题主说的是“诗词”,因为宋代诗词分野和诗词合流是明显的,但是诗词别是一家之说又是大多数文人共同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分开来看。

诗的成就

对于这四位词牌大家来说,诗都不算是顶尖。特别是柳永和辛弃疾,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基本没有流传得广的诗作。

苏轼的诗代表了宋诗说理、孤清的思考特色,得益于学识渊博如海,他的诗在宋朝这个小高峰中能够触碰到天花板,但是相对于他在散文、词牌、书法、国画其他方面的开创和建树,算是最为平常的一个方面。

我们大概能记住的苏轼的诗,就是“只因身在此山中”,“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树梨花压海棠”,但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对诗歌史和文学史除了丰富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高的到达?能不能作为标杆?很难。

而李清照的诗虽然有完全不同于她词作的豪迈大气,如“死亦为鬼雄”,“ 气吞江城十四州”等,但毕竟数量少,创作重心放在拿手的词牌中,诗歌成就也就点到而止。

这也和诗歌格式逐渐固化,文人表达更趋向浪漫自由的词牌有关。整体来说,宋诗虽然在说理表达上另辟蹊径,别开生面,但是创新、发展远不如唐朝。

所以对于上面这四位的诗的欣赏,也就仅限于苏轼、李清照前面所列几句的诗。相对而言,诗就可有可无,词牌才是重头戏。

词的成就

所谓唐诗宋词,成为宋代之代表文学,词牌的成长、高峰、规范、平静都在南北两宋完成。正像诗在初唐成长、盛唐绽放、中唐发散、晚唐沉静,词牌走过的路,和唐诗一模一样。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在北宋初,他对词牌最大的作用是开辟了长调格式,让晚唐五代流行的小令从形式上突飞猛进的壮大,得以用来详细叙事和丰富抒情。而他的词牌特色,虽然我们今天在课本上学到的大多是凄婉的爱情表达,但实际上他有大量的欢场之作,使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意象和词语,为声色犬马增添感官刺激。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流俗,用李清照的话来说,就是“语出尘下”。

经过时代的挑选、我们今天喜欢、看重的是柳永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要学习的也是这种观察入微的角度和详尽表达的手法。

去芜存菁,是适合柳永词的欣赏态度。

开天辟地苏东坡

苏轼对词牌站上时代文体,得以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功劳是巨大的。但是苏轼对词牌的作为是基于个人性格和文学功底,其实和对诗的态度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诗歌已经雅化,而词牌的题材局限,还没有人尝试着打开。

苏轼走出了词牌上的第一步。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客观的贡献是第一位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叶梦得、张孝祥、辛弃疾等人对豪放派词风的追随。

他的词牌特色就是“以诗入词”,不但在题材上对词牌作了天地拓宽,万物万事皆可入词,在表现手法上也把诗的高雅、诗的放达、诗的豪情都放入了词牌之中,打破了柳永传下来的婉约词风。

苏轼最重要的是打开了词牌的选材内容,真正开阔了词牌的书写空间,并非只是开创了“豪放派”这么简单。可以写豪放,也可以写婉约,在词牌创作中第一次给了文人们选择的权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怎么选不重要,有得选才重要。

这种选择的权利,我们今天称之为“自由”。

同样的,我们今天在课堂上大多学到的都是他“豪放派”的作品,实际上苏轼的词作中,豪放类的不过十分之一罢了。他的婉约词同样动人心扉,感人至深,如“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被动爱国李清照

在词牌史上起到关键作用的三个人,柳永、苏轼、周邦彦(词中老杜),这都是在体式、题材上做出突破或者集大成的人。而在此之外,大量的北宋词人都是按照这三位开拓的路线、风格走下去,不过文采各异,精彩纷呈。

李清照,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更何况是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人生和作品,大家太熟悉了,就不赘述了。前半生美好幸福,后半生国破家亡,一生才情,既有妮侬女儿态,又有老病哀愁身。喜欢美好情怀的,看她衣冠南渡之前的作品,会心生艳羡,举目全是小星星;喜欢悲伤消磨的,看她流离失所之后的作品,会心有戚戚,满眼都是寒凉重。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她早期代表作,读来嘴角留香,让人情不自禁地微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她后期作品,读来字字如雪,寒冷透骨。

客观来说,文采是一流的。但是李清照处在南北宋之交,前面有苏轼大开词牌选题之门,又有周邦彦整理所有词牌规制,她在这个时期,却囿于女性的身份,对词牌的发展做出了《词论》的总结,对“诗词合流”唱起了反调,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当然,她并不反对苏轼的“豪放派”,而是认为词的本性就是婉约,同时对音乐的附着性非常强,她觉得苏轼在开拓题材的同时,用诗写词的手法打破了词的音乐性,所以称之为“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这是基于她个人认识局限提出的论调,但是在当时是主流看法,同时也影响了南宋末年直到元明清的词牌创作。

李清照的词很唯美,读起来有柳永的感觉。说得更细致一点的话,李清照的词虽然和柳永一样婉约,但是格调要高一些,实际上这是不同于柳永的一条路子。柳永走的是民间路线,而宋初另外有一条,就是从南唐闲相冯延巳、后主李煜传下来的,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为主力的词牌风格,我们称之为“晏欧派”。

而李清照,正是词牌往豪放、婉约齐头并进路上一次“晏欧派”的回光返照。

那为什么她写得非常好,但都是生活小调调,我们却称之为“爱国词人”呢?因为她经历了那段最惨烈的时期,她的作品虽然只反映她自身的生活,但在无意中契合了当时代大部分老百姓的形态,同时家国之恨也是普通老百姓所能体会到,并且需要表达的。而李清照作为一个词人,她有能力,也做到了这种时代共情的表达。

宋词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的奇特经历,造就了他在词牌创作上无人可以并肩的高度。他是个真正了不得的人物,是那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可是时不我予,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无心也无力重整河山,空留下许多遗憾。

辛弃疾和李清照不同,他没有经历衣冠南渡,却是北人南投。按照当时的地域划分,他是个金地的汉人,在起义中投奔南朝为官,一生积极推动北伐,奈何官家没有北向之志,郁郁而终。他是个家学渊源之人,但又是武将出身,并有单枪匹马杀入敌营的光荣事迹。南朝为官,却深受排挤,既有武人北向的志愿和行动,却不得不困于求和的大势。

所以他的作品,既有武官的豪气,又有文官的隐忍,既有侠客的情怀,又有诗书的浪漫。大气与阴柔的性格他都练就,豪放与婉约的两种词风在作品中互相兼容,北人的风俗习惯、文化教育和后来多年在南方生活,各种环境融合,各种文化交流,让他的写作表现方式也是融会贯通,不拘一格,形成了豪放中有细腻,婉约中有旷达的特有风格。

苏轼开创豪放派,像《密州出猎》就豪情天纵,婉约词如《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哀怨断肠。也就是说苏轼的两种风格是并存的,但是相对孤立的。

而辛弃疾的词,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同一首作品中,可豪放、可婉约,刚柔相济,五光十色。《词则·闲情集》中说:“艳语亦以气行之,是稼轩本色也。”

辛弃疾的代表作很多,个人最喜欢就是《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艳光四射,却暗藏悲伤涌动,文辞流美,却依旧气宇轩昂。

当然还有非常多的其他代表作,这里就不举例了。

如果不以词牌发展变革命为依据,只看作品文艺水平,宋词第一人,非辛弃疾莫属。

而站在宋词的最高峰,自然是中国词牌史的顶峰了。

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人作品各有特色,最喜欢谁的,其实是要排除读者心境这个波动因素才能区别的。仅从文艺创作水平来说,毫无疑问,从诗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第一;从词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辛弃疾第一。

当然,这也跟辛弃疾时代最晚有关,毕竟文采天生,这几人都是一流,但是社会人文环境,国家流替,仕途波澜曲折,人生颠沛流离,都会对每个人的作品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