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武侠动画艺术形式深受真人武侠电影的影响,贾磊磊教授在《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纵横》一书中,将中国武侠电影分为神怪传奇、人物传记、古装刀剑、功夫技击、谐趣喜剧和魔幻神话六大类型,他认为“功夫技击类型的武侠电影是与中华武术最为贴近的一种影片样式,影片对武打动作的设计与表演通常会恪守纪实美学的特质”,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意在展现真材实料的技击动作是这类影片最突出的特点。
真人功夫技击类武侠电影中,故事一般设定在现实生活中,“武”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起到推动故事发展和制造影片高潮的作用,除了武打,影片中还展现出角色的侠义精神。
在真人武侠电影方面,李小龙就是功夫技击类武侠影片的鼻祖,他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开创“截拳道”,拍摄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功夫技击类电影,均使用这种独特的拳法作为武术设计,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影坛,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疯狂追捧,也让外国人对中国功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小龙身穿背心赤手空拳,简洁干练的武打动作,一改往常武侠电影长袍马褂、刀光剑影的戏剧化武打技击传统,之后袁和平、洪金宝以及成龙等人对这一武侠影片类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将喜剧性的夸张表演加入到了功夫技击类武侠电影中,进一步开发了武侠电影的商业价值。
将喜剧表演与武侠打斗结合,削减了功夫技击带来的暴力及血腥的表现,娱乐性得到了增强,这正是当时市场所需要的,这些改变同时也探索出了武侠电影发展的新方向。
武侠动画中的功夫技击类型影片,同样用真人拳脚功夫和武打动作为主要冲突的表现形式,其中并不涉及法术、奇功等虚拟的功夫招式。
故事中强调角色的侠义精神和武德的展现,是以真正的中国武术作为动作构成基础的动画影片,这也是功夫技击类型与其他几个武侠动画类型在动作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即立足于中国传统武术,表现完整的程式化动作的武侠动画影片,比如《少林传奇》《中华小子》等影片中展示了真实少林武功的精彩片段。
但万事都具有矛盾,武侠动画也不例外,一方面真人武侠电影中令人惊叹的“真实”武术技击动作和行云流水的招式,如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等形态独特,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却给动画艺术逐帧绘制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这些流畅的高难度武打动作,需要动画创作者耗费大量的精力绘制动作,这使得武侠题材的特长反而成为了动画制作上的短板,因此这一类的武侠动画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数量相对较少,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功夫技击的类型又以对抗冲突和行云流水的动作等来吸引观众眼球,为了在保留传统武术动作的同时,还能弥补绘制的不足,动画创作者们针对短板调整出了动画艺术手法上的策略。
首先,第一种策略是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武打动作的细节。在动画影片中体现为武打动作的慢动作呈现。速度的放慢可以展示更多的细节,这是武侠动画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以2006年上映的武侠动画连续剧《中华小子》为例,影片第二集中的小兰、小龙和小虎为了帮旋风长老寻找解药,与黑狐王的手下展开搏斗,战斗中小兰用鞭子抽打敌人的动作非常快,但下一个镜头转向被打倒的敌人时,动作的进程被有意的放慢了速度。
这种慢速处理,直接放大了鞭子的威力,也展示出敌人被击倒这一过程中的细节。比如衣服被鞭子抽破、痛苦的表情以及倒地后被扬起的厚厚尘土等。
其次,第二种策略是运用视觉符号省略武打动作的过程。这种视觉符号在动画影片中往往标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比如速度线、烟雾、重影效果等。这些视觉符号是动画创作者根据长期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在早期的日本、香港热血漫画中经常出现。
用符号将速度、力量、特效等虚拟的事物进行可视化表达,观众对于这些视觉符号也已经存在了认同心理,不需要过多解释已经达成共识。2014年上映的网络武侠动画《伍六七之最强发型师》第五集中,失忆的伍六七遭到了曾经的对手杰克船长的寻仇,在打斗中伍六七难敌对手,为了体现杰克船长的功夫非凡,就采用了慢放镜头加上速度线的使用,用这种呈现方式来体现杰克船长拳法的速度和力量。
虽然功夫技击类的武侠动画因为绘制难度较大且具有挑战性,同时影片数量相对较少,但中国动画创作者还是制作出一部分以精湛的武术技击动作而大受好评的武侠动画精品。如2011年上映的一部由狼烟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短片《功夫料理娘》,讲述的是一条中华美食街上,为了抢夺食客,身怀绝技的中国萝莉和身手非凡的外国御姐展开对决的故事。
虽然这只是一部仅有八分钟的动画短片,却广受国内外好评,影片中真功夫的武打效果更加的明显,双方行云流水的技击动作给人畅快淋漓的体验,同时也展现出女侠身体轻盈和动作敏捷的武打动作特点。
《功夫料理娘》短片中本是暴力的画面不但没有让观众感到害怕,反而因为“美食主题”的中西文化碰撞产生了极强的观赏性,充分营造了视觉上的冲击感。而美食加武侠的题材杂糅,广义上突破了内容上的单一性,扩大了武侠动画的内涵和外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说起功夫技击类武侠动画的成功,就不得不想到《功夫熊猫》系列电影。虽然影片还是以西方精神为主体,但单从对中国武侠功夫的展现层面来说,不得不承认已经是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影片中对江湖恩怨的展示,以及带有中国韵味的动作表演和背景场面设计,在经典的香港武侠电影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出处,比如“精彩绝伦的浣熊师傅用抢包子的方式锻炼阿宝的武功段落,模仿的是《蛇形刁手》里面成龙和袁和平父亲袁小田抢碗;夜幕下五大高手在屋檐上飞驰的场面来自《卧虎藏龙》;最后阿宝无师自通地打败太郎的画面来自《功夫》中周星驰打出如来神掌的神奇瞬间。”
影片的这些表现,不是借用中国功夫元素进行简单的堆砌,而是将经典功夫场面巧妙的嫁接进影片。从这一个方面讲,我们依然要对《功夫熊猫》创作团队的努力做出肯定。
2011年上映的《兔侠传奇》顶着《功夫熊猫》的压力,给我们还原了中国武侠动画的精神内涵,但是功夫元素的应用还是有堆砌痕迹,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兔侠传奇》虽然受到低幼化、山寨好莱坞的责难,不过至少在业界内部也被认为制作精良。”可见,中国武侠动画如何开发出自己的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功夫技击类武侠动画都致力于延续传统,对视听语言创新、对传统武术动作招式借鉴,还有一部分功夫技击类武侠动画对传统进行“解构”,因为武侠动画动作绘制的难度而转变策略为“重文轻武”,着重强调“侠义”作为动画的主要内容,而武术技击动作相对简单,这与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群体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动画擅长表现非现实的题材,比如动物世界、植物世界,甚至远古、神话、童话、未来等与日常生活差距比较大的情景,因为“动画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的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
因此可以看到功夫技击类的武侠动画第一个特点就是将武侠电影中的真人形象转变成动物、植物,或者将原创卡通角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功夫星猫》《少林海宝》《土豆侠》《小鸡不好惹之咸蛋寺》《功夫四侠》《功夫小兔侠》等,这类武侠动画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儿童观众的市场需求,创作空间较小。
这几部动画片对武侠角色进行卡通化处理,《功夫四侠》中四大侠客分别是青蛙、老鼠、熊猫等形成动物江湖即视感;《小鸡不好惹之咸蛋寺》中讲述了一个有着大侠梦的小鸡,鸡小龙身穿黄色紧身衣造型甚至在向李小龙致敬;在《少林海宝》中则将上海世博会作为主题,把吉祥物“海宝”设计成动画角色,将中国传统武术、功夫与世博会文化融合在一起。
但是这种角色的卡通化有利有弊,弊端就在于面向的观众往往比较低龄向,动植物侠士的角色设计可以拉近与小朋友的距离感,但是这也导致故事情节设置简单,弱化动作设计,而更突出积极向上的侠义精神,如拯救世界、保护家园、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等。
参考文献[1]罗婷.武侠电影人物造型的特征元素与风格[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
[2]马华.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3]盘剑.2010-2011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