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汇总

德尔塔:起源于印度的变异毒株(B.1.617)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是德尔塔,这是包含卡帕变异毒株在内的B.1.617家族的一个衍生物,2020年10月份首次在印度被发现,之后传播到了英国、美国和以色列。德尔塔是目前美国最普遍的变异毒株,并且显现出了超强的传播能力——比普通感冒还要快。专家仍在研究德尔塔引发的病情是否比其他变异毒株更严重,不过变异毒株引起的住院和死亡病例几乎都是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随着老年人接种完疫苗,那些年轻人和没有接种的人群感染任意变异毒株的风险都更高了,”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儿科传染病专家、疫苗学家Inci Yildirim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但似乎德尔塔对年轻人的影响比此前的变异毒株更大。”

B.1.617家族包括德尔塔和卡帕变异毒株,已知有两处重要突变——E484Q和L452R,前者可以帮助病毒免疫逃逸。

尤其是德尔塔变异毒株已经传播至超60个国家,英国等地也出现了确诊病例的激增。据报道,在新加坡,德尔塔占据了当地变异毒株感染样本的95%。此外,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尤为普遍的印度,新冠患者出现了较为罕见的新冠症状,比如胃疼、恶心、呕吐、没胃口、听力丧失、关节疼痛。孟买的心血管专家Ganesh Manudhane在6月份对媒体说,他接触到的微血栓的病例增多,严重到形成坏疽,危及生命。

"去年一整年,微血栓的患者也就三四个,现在一周就能见到一个,”Manudhane说。

还有关于现有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效力的担忧。一项研究表明,接种两针辉瑞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效力为88%,而对英国发源的阿尔法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是93%。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强生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没有那么有效。

“截至目前,德尔塔是整场疫情中传染力最强的变异毒株,”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Ashish Jha说,“正是它引发了印度的疫情大爆发,也导致了英国确诊病例激增,尽管英国的疫苗接种率不错。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德尔塔+: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人

另一个近期在病毒学家间引发担忧的是德尔塔+变异毒株。根据《纽约时报》,科学家认为这个版本的变异毒株是德尔塔的子族谱,本质上意味着它和德尔塔最接近,可能是由德尔塔进化来的。德尔塔+有一处刺突蛋白变异与贝塔变异毒株上的一致。

该变异毒株可能也起源于印度,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最近在8月4日,韩国疾病管理厅公布称,韩国已经记录有至少2起德尔塔+确诊病例。

一些专家认为德尔塔+的传播能力比德尔塔还要强,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证实。“它最有可能出现免疫逃逸,”病毒学家Shahid Jameel说,“这是因为它带有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全部症状,同时还有贝塔变异毒株的。”

拉姆达:起源于秘鲁的变异毒株(C.37)

6月14日时,WHO将拉姆达变异毒株列为“待观察变种(VOC)”。一些专家觉得拉姆达可能比原始新冠毒株更危险——由于这种变异病毒已经在全球29个国家都有了,因此也引发担忧。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发源地秘鲁尤受新冠的冲击尤其严重,全国人口中每10万人中就有596人死于新冠,死亡率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国家的近两倍。

该变异毒株首次于2020年8月出现,截至2021年春天,秘鲁97%的新冠确诊病例都感染的是拉姆达。新发现表明,辉瑞、莫德纳以及科兴疫苗对拉姆达的效力不如原病毒,但仍足以中和变异毒株。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不认为拉姆达会比目前已有的那些变异毒株更糟糕,”微生物学家Pablo Tsukayama对《纽约时报》说,“只是我们所知甚少,才会让它引发众多猜测。”

阿尔法:起源于英国的变异毒株(B.1.1.7)

英国发现的首个新冠变异毒株—也被成为B.1.1.7—是在2020年12月14日,导致英国加强了封闭措施,紧缩了国内及与其他国家的边境管制。这种变异病科学家毒在英国南部更为常见,让研究人员最为吃惊的是它所携带的大量突变——多达23处。

该变异毒株后来在美国境内大量传播,截至今年1月,确诊病例每10天都快要翻一番了。

科学家认为目前的新冠疫苗对该变异毒株仍有效,而且与原始病毒象鼻,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没有变化,不过B.1.1.7版本的新冠病毒被认为传染性更强。根据BBC,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普通新冠病毒要高出50%-70%,意味着我们或许不得不要加强封闭和其他方法才能防止它的传播。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Neil Ferguson在一篇新闻稿中说:“病毒的新变异株传播效率比此前的变异毒株要快,这意味着目前的防控措施可能在未来就不那么有效了。”

没人确切清楚是什么使该变异毒株更具感染性。有人猜测变异毒株可能有某种特性使得病毒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一些初步研究也表明,感染这种变异毒株的患者,比感染普通新冠或其他变异毒株的患者,在耳朵、鼻子和喉咙中散布着更多的病毒副本。

截至2021年2月中旬,B.1.1.7变异毒株已经传播至超70个国家,美国国内33个州都查出此种变异毒株。

贝塔:起源于南非的变异毒株(B.1.351)

阿尔法病毒被发现后没几天,南非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变异毒株—B.1.351,贝塔变异毒株也展现出了与阿尔法相似的一些突变。研究发现,贝塔已经逐渐成为南非国内的主要变异毒株,几乎取代了东开普、西开普以及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其他变异毒株。

和阿尔法一样,贝塔变异毒株不一定会让患者的病情更严重,但是传染性似乎更强。事实上,一个近期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贝塔变异毒株会引发奇怪的临床症状。

“面对这种变异毒株的时候,我们并非无可奈何,”Richard Lessells说,“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习惯,减少病毒的可乘之机。”

和阿尔法不同的是,一些科学家担心由于贝塔变异毒株在刺突蛋白上大量的改变,对疫苗的抗性会更高。目前的mRNA疫苗是利用这些刺突蛋白作为工具来教导我们身体来识别病毒,并发起攻击。

过去几个月里,已经有研究测试了疫苗对该变异毒株的效力。据路透社,今年1月份时,与辉瑞合理研发疫苗的德国公司BioNTech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正在测试疫苗对这种新变异毒株的效力,如果需要的话,只需要6周就能做出微调。不过,还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对现有疫苗做微调。

截至2021年6月,只有不到1%的南非国民接种了疫苗。总统Cyril Ramaphosa在去年12月份时表示,预计在2021年的前六个月里,将会有10%的南非公民接种疫苗。

截至去年12月底,贝塔变异毒株也在出现在了另外5个国家——英国、芬兰、瑞士、日本和澳洲,后来又传播到了至少68个国家。

伽马:起源于巴西的变异毒株(P.1族谱)

4位从巴西旅游归来的日本人身上发现了伽马变异毒株。去年年末的时候,这种变异毒株在巴西亚马逊地区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了该地区和周边南美城市的主要变异毒株。截至2021年1月份,欧洲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这种变异毒株,还有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及明尼苏达州。最近的报道称,该变异毒株已经入侵了至少37个国家。和贝塔变异毒株一样,研究表明这种独有的突变没有任何奇怪的副作用。

伽马变异毒株和贝塔变异毒株是近亲,有着相似的突变,其中包括被病毒学家称为E484K的突变,这会影响刺突蛋白,使得某些疫苗难以发挥最大保护效力。美国国家电台报道称,另外一个主要担忧是再感染率。理论上来说,P.1变异毒株上的多处突变能够帮助病毒逃逸免疫反应,这可能是为什么巴西的马瑙斯城在疫情大爆发的一年后又出现了这种变异毒株的再次猖獗。

麻塞诸塞大学的病毒专家Jeremy Luban告诉NPR说:“如果你现在问我,我所了解到的所有里面哪个是最令人担忧的,那就是巴西的玛瑙斯城出现了确诊病例突增。在去年春天的时候,玛瑙斯已经有75%的人感染过新冠了。”

伊塔:另一个起源于英国的变异毒株(B.1.525)

2月15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15位研究人员联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记录了去年12月份另外一个从英国起源的变异毒株。截至今年2月份,该变异毒株已经出现在11个国家,包括加拿大、丹麦、美国、加纳和澳大利亚。和阿尔法及贝塔变异毒株一样,伊塔变异毒株也在刺突蛋白上有E484K突变,会影响到疫苗的最大保护效力。

“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速度有多快,但如果它成功了,那么可以推测任何疫苗或此前感染所得到的免疫力都将会受挫,”雷丁大学细胞微生物学的助理教授Simon Clarke告诉《卫报》。

伊普西隆:起源于加州北部的变异毒株(B.1.427,B.1.429)

1月份,病毒学家开始调查目前成为加州主要变异毒株的伊普西隆。该突变—L452R—并不是全新的。2020年3月份,研究人员首先在丹麦发现了它的身影,很快就传播到了美国在内其他的国家。但是与该变异毒株相关的确诊病例在北加州激增。在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1月初的3周时间中,那里的研究人员鉴定出的伊普西隆感染样本从不足4%飙升至25%。

今年1月份,位于旧金山南部的圣克拉拉发生的数起大规模感染,里面就有这种变异毒株。根据《纽约时报》,近期研究发现,这种变异毒株感染人体细胞的效率比其他变异毒株高了40%,并且有免疫逃逸的可能。该研究是基于还未进行同行评议的研究,很快将会以“预印本”的形式在网上发布。

“该变异毒株在刺突蛋白上有L452R在内的3处突变,病毒利用刺突蛋白来附着和进入细胞,这些蛋白也是目前美国可用的两种疫苗的目标物,”病毒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实验医学教授Charles Chiu在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变异毒株正在我们的本地社区兴起,我们会优先对其进行研究。UCSF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员将会开展的关键的实验室研究,来判断该病毒的传染性是否更强以及是否会影响到疫苗的保护效力。”

不过,关于B.1.427/B.1.429是否和去年12月份传播到加州的英国变异毒株B.1.117一样危险,还是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

癌细胞是“永生细胞”?如果人死了,它还能活吗?听医生来分析

人体也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所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总数量也是超过了400,000亿,而这些组成人体的细胞的生命周期也是不相同的。

而相应的一些细胞也会因为衰老而凋亡,也会有新的细胞来填补他们的位置,所以人体机能不会因为细胞的衰亡而受到影响,不过细胞的分类也是比较有限的,到达到极限时无常,那么人体也会走向衰老和死亡。

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会提出,那么人既然不能永生,也是由于组织器官不能永生,而组织器官不能永生的根源在于细胞不能永生。

那么像一些细胞,为什么不能永生的,而也有一些人提出癌细胞能够永生,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先了解什么是癌细胞?

癌细胞(Cancer cells)是一种异常的细胞,它们在外形、生长、分化、功能和代谢等方面与正常细胞不同,具有以下特征:

1. 失去正常细胞的调控机制,形成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周期较短,增殖速度快。

2. 失去细胞分化的特异性和功能性,表现出未成熟的原始状态,不能完成所应有的生理功能。

3. 失去正常细胞周期性死亡的能力,即失去凋亡控制,导致癌细胞长期存活并累积。

4. 易于穿透基底膜,向周围组织和淋巴或血液系统扩散和转移,形成远处转移灶。

5. 在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水平上,存在大量变异和转录异常,导致突变并增强其生长优势。

癌细胞常常源自正常细胞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环境压力下发生突变或遭遇其他致癌因素导致DNA损伤而致病。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功能和自主的生长方式,癌细胞可以破坏大量的正常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癌细胞是“永生细胞”?如果人死了,它还能活吗?听医生来分析

而像癌细胞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像一些癌细胞也会出现反复的问题,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细胞变异的几率增加,而且正常的细胞也会为了生存而变异为了癌细胞。

而与普通细胞相比,癌细胞的生命力相对较强大,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字上,那就是永生。

人体内任何正常的组织细胞都是不能永生的,虽然是包可以分类,但是分类的次数并不是无限的,而癌细胞不同,癌细胞没有次数的限制,单个癌细胞的生命周期并不长,但是新的细胞也可以无限出来,所以癌细胞在真正意义上也算是一种永生细胞。

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像癌症也是非常可怕的,而很多人也是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说癌细胞是永生的,那么人体死亡之后,这种癌细胞还能够继续存活下去吗?

其实大家要知道的是,永生并不等于无敌,虽然说癌细胞能够永生,但是并非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癌细胞并不会传染。

这是因为癌细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这也是人体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生存。

而且生长也是需要人体维持功能,就算是自己形成了一个自己血管的肿瘤,那么同样也是将血管接驳在人体的血管之中,从而吸取一定的养分,这样才能够维持癌细胞的生存。

所以说,癌细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也是需要相应的环境才能够生存,如果说一个人死亡的话,那么癌细胞也会没有存活的机会。

但是如果说只是单纯的脑死亡,那么癌细胞生长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有说一个人停止了心脏跳动,那么癌细胞失去了血液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那么癌细胞也会因此失去活性。

人人都害怕癌症,那么癌细胞怕什么呢?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样,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才能生存和繁殖。虽然癌细胞无法自主调节自身状态,但它们在生长和转化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脆弱点和媒介物,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干扰和打击。以下是一些可能对癌细胞产生作用的因素:

1.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若免疫细胞数量过少或功能退化,癌细胞就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2. 营养不良。癌细胞对营养物质有着极高的需求,如葡萄糖、氧气等。若身体处于饥饿状态,癌细胞就会失去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3. 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手段可针对癌细胞的和代谢特性,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4. 抗癌药物。某些抗癌化学物质可以直接干扰癌细胞的核酸代谢或调控,使其受到毒害或失去生物活性。

总之,癌细胞需要一定的营养和环境支持才能维持生存,而针对其特定特性的治疗手段也可以为控制和抗击癌症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分享。

新变异株EG.5.1席卷而来,新冠的第四年,仍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已经是全球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第四年,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开,经历了“一阳”、“二阳”两波疫情感染高峰期后,疫情逐渐呈平稳的趋势。然而,近期新冠病毒变异株EG.5的感染病例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本土阳性人数又见回升。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目前新冠感染处于相对平稳或低谷阶段,之前有病例在三个月后再次感染,但大多数患者都为轻症。他预估,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11月左右。

国内新冠疫情最新趋势:三阳已陆续出现

今年三月份,钟南山,张文宏、曹云龙等多位专家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规律及体内抗体的时长等因素曾预测,新冠二阳高峰发生在5-6月。此后,二阳的流行也印证了专家们的预测。

近期,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各类新冠相关指标如住院人数、急诊室就诊人数、阳性患者人数等均有所增加(图1)。其中,死亡人数较一周前增长了10%,目前总死亡人数为1137057,住院人数较一周前增长了14.3%,住院总人数为62442162。

图1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日感染人数1

在我国,根据广州国家实验室全国新冠疫情动态显示自8月初以来,我国新冠感染总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图2)。可见不只是海外,国内本土病例也在持续上升。

图2 全国新冠疫情动态3

新毒株EG.5来势汹汹

8月9日,CNN、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估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变体EG.5(Eris)已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毒株,占比17.3%,XBB占据第二,为15.6%(图3)。

图3 CNN报道4

同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将EG.5添加到需要监测的变异清单中5。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称,从7月10日开始,英国确诊的每9个病例中就有一个是EG.5,而且它的传播速度正在加快。

8月16日,佛山市疾控中心公众号发文称:“根据我市本土新冠病毒变异监测项目显示,EG.5变异株在本市流行毒株中逐渐占据优势。”

EG.5是奥密克戎的亚变体,也是已知变异株XBB.1.9.2的后代,与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5具有相同的S蛋白上的氨基酸变异特征。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变异株EG.5对人的毒力没有增强,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较大。

与其他新冠病毒变种一样,EG.5变种的早期症状包括如下:嗅觉和或味觉改变或丧失、腹泻、发烧等。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能会恶化并出现以下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无法保持清醒等。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新冠重症高风险患者早期诊治思考

由于夏季旅行聚餐较多以及EG.5新变异株的出现,放眼全球,不仅是海外,我国的新冠疫情形势同样较为严峻。自2023年1月起,我国颁布最新通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的方针逐渐从“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基于此,抗病毒治疗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高危患者或伴有进展为重症的非高危患者应引起更高的重视,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6。

目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我国推荐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之一。根据其靶点和技术路线可分为3CL蛋白酶和RdRp抑制剂两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来瑞特韦及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同属于3CLpro抑制剂,阿兹夫定属于RdRp抑制剂。其中,来瑞特韦为我国首款获批治疗新冠的单药3CLpro抑制剂。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来瑞特韦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较好,PK特性较佳,且随餐服用可提高药物暴露量而不增加安全性风险,保证抗病毒效应的同时提高患者依从性(图4)。

图4 Ⅰ期高脂饮食及空腹给药药代动力学(FE)结果

由于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和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皆含有利托那韦,而利托那韦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诸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正在服用基础病治疗常规药物的人群及老年人群等高危患者需慎用或无法使用。所以,高危患者更需要服用兼具疗效和安全性的抗病毒药物。

与奈玛特韦、先诺特韦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不同,来瑞特韦在化学结构式上将P1'-P3三个基团进行优化(图5),使来瑞特韦片单药结构更强势,有效延缓了其在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中的解离速度7。

图5 来瑞特韦(左)和奈玛特韦(右)对比

来瑞特韦的Ⅰ-Ⅲ期临床研究同样显示,其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也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联合用药风险显著降低,单药治疗更安全。

总结

今年已经是全球进入新冠疫情的第四年,虽然疫情形势没有首年时的严峻,但新变异株不断涌现,时刻警醒人们新冠并未消失。尽管毒株变异后对于肺部致病性有所减弱,但免疫逃逸能力却有所增强。因此,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冠患者皆不可掉以轻心,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很大程度地降低重症的发生率。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