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来已久,游戏防沉迷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措施不断细化。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治理的7个方面就包括网络沉迷问题;各家游戏公司近日也陆续发布通知,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暑期游戏时间。今年各家游戏厂商都推出了怎样的“暑假限玩”举措?面对网络游戏,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把握假期娱乐、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
暑假到了 最让家长们头疼的
手机、平板“争夺战”又开始了
家住河北邢台的家长张女士(化名)告诉记者,现在最怕放暑假,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平时还能有学校管着,假期里孩子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张女士说:“他就在家里整天看手机和平板,有时候时间长了,眼睛就长到屏幕上了。他不是刷视频就是玩网络游戏,不好控制,也根本控制不了。”
“00后”“10后”本身就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处于数字时代,这就注定了孩子们随时都会接触到网络,并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付春鹏表示:“很多未成年人沉溺其中后,会导致与人交往的时间减少,大部分时间窝在家里上网,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时间,对未成年的身体,包括视力、颈腰椎以及生长发育,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心理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甚至出现厌学、拒学问题。”
付春鹏表示,在互联网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游戏,他们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成功以及他人的认同和夸奖。他说:“现在许多游戏和网络平台呈现在大众视野里,几乎都是光鲜亮丽的成功者。许多孩子可能被这种光芒所吸引,产生‘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在游戏和网络的世界里,他们不需要顾虑未来,不需要顾虑挑战的结果,不用面对现实世界的困难。现实世界的失落感和虚拟世界的满足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因此,许多孩子不由自主地选择留在虚拟世界。”
咱们国家未成年人防沉迷
分为几步走?
回顾我国未成年人防沉迷体系的发展,自2007年起,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未成年人保护政策。2021年8月30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更是将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推上了全新的高度,该通知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
这条规定颁布至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充值消费均得到了明显控制。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此前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颁布新规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游戏用户群体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低位。
这个暑假
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又出现了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施行的第二个暑假,上月月底,腾讯等国内游戏厂商集体发布“关于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结合相关要求与实际放假安排,未成年用户只可以在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每周五、六、日晚20点至21点之间登录体验游戏。
根据这个“限玩日历”,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未成年人只能玩26个小时游戏。此外,部分平台还开启了人脸识别策略,当游戏账户出现多地、多设备频繁登录即触发人脸识别验证。腾讯未成年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静说:“一方面我们从技术上不断加强监管,但同时孩子也在想方设法地绕过(监管)。而绕过的方式主要是获得家长的手机或者账号。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家长帮助)通过人脸认证,最高达到了110次。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第三方游戏交易平台购买或者租售账号。所以,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事前做到更多的防治措施。”
尽管现如今不少游戏平台都采用了账号验证和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但未成年人仍有可能尝试使用他人的账号、虚拟私人网络(VPN)等数字工具的手段来绕开验证系统,以获得更多游戏时间。
针对向未成年人租借或者销售游戏账号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他们可能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未成年人,还向未成年人租借或销售游戏账号,其主要目的就是逃避平台和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等在内的法律规定的监管。一旦发现有出租账号或者把账号转让给未成年人的行为,还是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处理,这一定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如果这个行为非常严重,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
把握假期娱乐、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
当监管部门和游戏平台齐发力时,不可忽略的是,家长也是未成年人防沉迷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更被视为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曾有不少专家表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的根本在于家庭,建立和谐平等的代际关系,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核心。
如何将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味,真正发挥“充电”功效?面对网络游戏,如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把握假期娱乐、学习、生活之间的平衡?在河北邢台马市街小学副校长张桂青看来,不能把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一刀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不接触到电子游戏,家长更需要做的不是堵而是合理引导。
张桂青说:“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平衡孩子和电子游戏的关系,科学引导孩子在合理范围内玩电子游戏,做好时间管理,学会自律。比如提前约定游戏时间,时间一到就要停止。再一个,孩子本性是活泼好动的,有倾诉欲,家长和孩子多进行有效的互动和陪伴,不断提高孩子对网游的科学认识,学会把握学习、娱乐及日常生活的平衡点。”
游戏平台未成年人守护营地心理辅导老师马滢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她说:“我们叫‘一不、二要、三问、四用’。一不,你不要随便地把手机或者网络任孩子去使用;二要,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和个人信息;三问,孩子使用网络,你要问清楚孩子要玩多久,在哪玩,(孩子)如果玩超时了打算怎么办?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让他去想一个解决路径,而不要总是家长自己去规定,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四用,有限地、公开地、有选择地、工具化地使用,要用得其所,而不是随便让孩子去使用,更好地去引导孩子健康规范地使用网络。”
(记者冯烁 河北台记者魏娜 邢台台记者王迪 江西台记者李先 上饶台记者毕如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