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光启语文研究院 詹丹
叙事类文学作品中,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或许是最能引发读者关注的。但这些人物和情节,都不是直接呈现到我们面前,而是作者虚拟了一个叙述者(偶尔也有几个)如讲故事的人一样,从头至尾讲出来的。这位虚拟的讲述者,可以是以当事人的身份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我”的经历、体验和观察,“我”往往参与在情节中,充当一个角色;也可以采用局外人的身份来讲述,用第三人称他(她)或者具体的姓名来称呼出现在文本中的任何一个人物。与叙述人称相关的,还有视角(也有学者认为“聚焦”的概念更精准)。视角其实是对叙述人称的细化,是在谁“讲述”的基础上,来细分讲述的依据是谁“看到”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看,指代人的视听触嗅等一切感受或者说心理活动。
古代小说评点家对“人称”与“视角”问题进行过初步讨论,例如金圣叹有关《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段落的评点,认为从店小二的陌生者眼中写进店的陌生军官,写得“狐疑之极”,有特殊的艺术效果;黄小田在评点《儒林外史》的“马二先生游西湖”段落,其中写一些女子在湖边船上换衣服准备上岸的笔触相当细腻时,评点家特别提醒读者,马二游西湖虽用他的眼睛来打量四周,但迂腐的他又不敢看女子,那么这里的描写就有作为旁观的叙述者(“记者”)插入以补充马二视角的不足。而现代叙事学理论的深入,对叙述和视角问题的讨论就更系统全面了。
一般而言,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是与“我”的看到相统一的(偶尔也有例外)。第三人称叙述既可以是固定地通过一个人的看来呈现文本中的所有人事信息,但也可以采用流动方式,根据需要,由作家控制着让进入文本的任何一个人看该看的,不看不该看的。在叙事文本中,有不少情节的发展因果不是因为人物的行动,还是因为看与不看(认知局限),或者误解,如莫泊桑的名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开始误以为自己弄掉的是一串真项链,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一家人,开始真以为于勒发了大财。这些由作家通过视角控制的不知和误解,才造成后来情节的戏剧性翻转。
探究叙事文本中,作家对人称和视角的虚拟性以及感知信息的调控性,对理解小说的意义及艺术价值,有很大帮助。例如《孔乙己》中,鲁迅采用曾经的酒店小伙计充当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而“我”之所以在二十年后还能记得孔乙己,是因为他给“我”当小伙计的无聊生活增添了乐趣。而“我”根本上对孔乙己的不关心,使得“我”既不会主动去了解他各种生平信息,且会参与到其他人对他的嘲笑中,这种同情心的缺乏,让读者在通过“我”的视角感受中,既接受这种立场,又有可能反思自我。
关于叙述人称和视角,有一些处理方式比较特殊,值得予以重视。
比如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出海千辛万苦,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尽管后来又被鲨鱼吃剩下骨架),始终是用人称代称男人的他(He或Him)来称呼的,在作者心里,老人是硬汉,那条面对老人拼死挣扎的大鱼,也具有一种男子汉气概,是一等一的对手,但翻译成中文,尽管出现过许多译本,但可能怕给读者理解带来误解,几乎都译成了动物的“它”,其表现力就被打了折扣。还有美国作家伊舍伍德写的《单身汉》,当写没起床的男主人公时,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动物性的“它”,然后描写男人起床梳洗,是动物的“它”与人的“他”交替使用,最后整装完毕进入社会,成了完全的人的“他”,以显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这些人称的特殊使用比较极端,似乎并不多见。但还有一些特殊处理则运用较多,关注这些特殊性,对解读文本有参考意义,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说明。
其一是人称的省略。如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甚短,转录于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但这个“吾”又几乎全部省略了,只是在结尾,以定语后置的方式出现,以强调“吾”和张怀民作为闲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性。从写作角度说,古人写笔记类叙事文有现场感,所以那个“吾”是可以省略的,甚至在以第三人称表达身临其境的感觉时,如《桃花源记》中的“渔人”,也可以大多省略(吕叔湘较早就提出了这一点)。当代作家阿城创作的笔记小说,也有多篇把第一人称省略,成为一种所谓的“召唤结构”,让读者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感。不过《记承天寺夜游》有点特殊。这空缺的人称让作者处于现场时,也让读者产生同样的幻觉,不过,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打破了读者可以进入的幻觉,把作者自己和张怀民的小众趣味和读者刻意区分出来。其结果是,让读者产生幻觉而进入现场,其目的就是要把读者驱赶出去。
其二是人称的转换。如叙事诗《木兰辞》,开始是第三人称对木兰的称呼,但木兰十年征战归来,人称转而为第一人称“我”。而且反复书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尽了木兰自身的得意和回归自身的亲切。更重要的,这里除了有一个女子向自己家庭的归来,还有一个真实的“我”由曾经的他者“男相”向“女身”的回归。
其三是视角的杂糅。莫怀戚《散步》一文,提到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散步时,为选择道路产生了分歧。当文中写“我”的母亲为了照顾小孙子的好奇,决定放弃走平坦的大路而走小路,文中是这样写的:“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也就是,风景不是由作者“我”看出来的,而是由“我”的母亲看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按道理说,既然这篇作品是以“我”第一人称书写的,那么视角就应该跟“我”统一,而“我”是不应该看到“我”的母亲看到的一切。但“我”就是这么写了。不妨说,这是以“我”的想象,参杂了母亲的视角,看到了她看到的一切。这或多或少破坏了“我”视角的统一性,形成一种杂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我”内心可能希望的是,当母亲同意认同小孙子走小路的主张时,其实并不是完全委曲求全的,因为,当她目光投向小路时,小路展开出去的春天美景,也对她的母亲产生了一定的诱惑力。这样,母亲走这条路,不完全是为了顺从孙子,也是能够带给自己审美的愉悦,这就稍稍抚慰了“我”可能让老母委屈的歉疚之心。但需要这种抚慰,又恰恰暴露了“我”内心的不安。不过,以往学术界,关注较多的是同一个叙述者在不同阶段的视角杂糅,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以成年人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这里就有两个年龄段的视角的叠加。但像这样跨越人称的边界的视角杂糅,探讨得不是太多(最近吴晓东发文,介绍日本学者田中实论及鲁迅《故乡》,认为在“我”的叙述之外,还有一个超越“我”的局限的功能叙述者存在,使小说呈现的闰土信息更为全面),即使有讨论,有时也是把这作为视角运用的“失误”提出来的。但这种“失误”揭示的作家心理机制,倒是很耐人寻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此外,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维度,分析人称代词的变化,比如有俄国学者认为,俄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出现得较晚,因为“17世纪以前,人们不习惯背后议论未出席的人。”这样,对人称代词的使用,怎样使用,不仅仅是从文学角度讨论叙述内容的引入问题,而且也把相关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带入到文本中,从中能揭示的意义就更丰富了。(詹丹)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1.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
“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
“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优点: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小说中的“我”不能等同自己。纪实文字中“我”就是作者。
2.第二人称:优点是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A、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B、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这篇散文(写景写物),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起的是拟人化作用,便于直接对_______(景或物)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示例:第一问:文章以第__ 人称叙事。
第二问: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
1、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便于直抒胸臆;
3、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
A、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
B、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C、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
第二人称作用:A、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B、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第三人称:
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如果说第14张专辑《ugly beauty》是探讨人们内心的善恶丑美,那么,这张发行于2014年的《呸》,则是探讨社会怪相。
《呸》的概念来自于“PLAY”的谐音,PLAY这个字包含了“剧本”和“扮演”以及“表演”等等多重涵义,正呼应着蔡依林这两年来对人生舞台有许多新的体验和领悟。
在这张专辑里,蔡依林揭露社会乱象,讽刺那些网红名媛,让人听完之后,不由的大喊一句“太过瘾了。”
专辑的开场曲,是由陈绮贞填词作曲完成的《第二性》。
《第二性》最早是由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创作的社会学著作,被誉为“女性圣经”。而蔡依林通过《第二性》这首歌也传达了和西蒙娜·波伏娃一样的社会理念。JOLIN希望在新专辑传达「新女性的力量」,不再只是拘泥于情爱,而是追求一种更自在更自信的自己。
蔡依林同时希望,女性可以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鼓励每个人要勇于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也学习尊重别人的不一样。就如同歌曲所唱的那样:
我是1
美丽孤单的个体
你是0
也是无限
淋漓尽致
超越无聊的完美
不需要完美
不需要防备
活得纯粹
专辑的第二首歌《PLAY 我呸》,也是本张专辑的主打曲,这首歌不管是从音乐创作本身,还是MV,亦或是现场,无一不体现了蔡依林对于自己创作的精益求精。
这首歌大胆讽刺了当今社会对于某些社会乱象,MV中,红毯上明星靠漏胸博镜头,咖啡厅里,为了和男友约会而矫揉造作的文青女。
《Play 我呸》是华语舞曲鲜有涉及的主题,填词人李格弟鞭辟入里的嘲讽了当今“文艺装逼乱世盛装派对”的社会现象,蔡依林也顺势表达了自己对各路惹人讨厌的路人甲们不屑一顾的态度;与当今华语舞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整节奏不同,这首歌是由军鼓不规则的松散节拍搭建起整个歌曲的,长号略带滑稽的音效也和歌曲讽刺的主题不谋而合,另外蔡依林在整首歌中唱腔的转换也是很见水准的,主歌的飞速说唱、桥段的慵懒和声、副歌的林式唱腔以及结尾的高音处理非常有层次,虽然在部分唱段中还是能感受到她接近断气的肺活量,但在一首歌中集结四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表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首《PLAY 我呸》呈现出一种充满中西合并玩味十足的前卫感。这也是蔡依林唱过许多舞曲之中,非常具实验性格的歌曲。
这张专辑的第三首歌,是根据希腊神话中的悲剧美女——美杜莎,作为灵感来源。
在希腊神话中,美杜莎作为雅典娜的大祭司,需要保持处子之身,海神波塞冬觊觎美杜莎的美貌,在雅典娜的神庙里了美杜莎,雅典娜无法惩罚波塞冬,只能将怒火发泄到了美杜莎身上,将她变为了蛇发美女,同时,注视美杜莎的人都会变为石像。
《美杜莎》的歌词另辟蹊径,在影视作品或小说创作里,美杜莎都给人负面形象。但在严云农所创作的歌词里,却让人看到了美杜莎的另一面,将美杜莎渴望爱却得不到爱的悲剧女子形象展现给大众。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在巡演的时候,蔡依林为了展现美杜莎的蛇发形象,专门定制了一套可以灵活运动的蛇形头戴机器,据说重达十几公斤。
闭上双眼我就看不见
那被寂寞石化永夜了的世界
谁能拯救我
请你解放我受的诅咒
凝视着我否则就还给我自由
专辑的第四首歌《唇语》由为蔡依林写下《特务J》的创作搭档:黄晟峰和梁锦兴量身定做,希望营造一首具有电影感的抒情慢歌。作词人梁锦兴透露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复看着玛丽莲·梦露在公开典礼中对着美国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唱生日快乐歌的视频来获得灵感。制作人小安,在配唱后找来16人编制的北京弦乐团及真钢琴现场Live收音。后制混音则是找来为Lana Del Ray操刀的英国混音师Dan Grech-Marguerat,让这首带有Trip-Hop的作品也有戏剧风格
全体女孩请起立,让我们来欢迎专辑的第五首歌曲《I'm Not Yours》。
这首《I'm Not Yours》就我个人而言是远超主打曲的《play,呸》的喜爱。这首歌在创作初期,蔡依林就表示,希望通过一首歌,传达给所有的女性“做自己的女孩”的Girl Power概念。
这首歌更是邀请了非常著名的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一同完成。蔡依林向安室奈美惠发出邀请后,安室奈美惠不仅一口答应邀约,更开口演唱中文歌词,让蔡依林非常感动。
判断蔡依林歌曲火不火最简单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她的歌词是否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这首歌中的“我亲爱的 你大事不妙”直接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之一。
这首歌同流行乐坛中的其他歌曲传达的简单的情爱不同,这首歌传达了一种,女孩当自强的感觉。歌曲更是直接提出了
如果爱谁命就给谁
看起来很凄美
想起来太谦卑
这样的观点,告诉女孩们,醒醒吧,不要为了蠢男人们奋不顾身了。
这首歌的MV中,蔡依林和安室奈美惠化身狐妖,开了一家客栈,吸引了花心男人们纷纷前往。而客栈里风情万种的舞姬们及满桌的美酒佳肴,更让闻风至此的男子们神魂颠倒。只是,当男人们酒酣耳热之际,才逐渐发现自己早就踏入逃不出的深渊。因为眼前纸醉金迷的客栈开始崩解,男人们发现自己将永远被困在这座外观华丽的牢笼里。
专辑的第六首歌《自爱自受》并非悲观地自己爱、自己承受或忍受,而是在自己的爱里,勇敢地接受自我,无惧旁人而自在的态度,歌曲中的一句:
也不算什么困扰 顶多是困惑
对我关心那么多 难道我们很熟
我的甜蜜幸福落寞哀愁
不是谁的小说
关于我对最自己的生活
请勿道听途说
颇有一番“那些路人甲们凭什么发言惹人讨厌”的感觉,简单来说,这首歌想要传达一种老娘自我折磨,你管得着吗,不熟请闭嘴的骄傲感。
第七首歌《Miss Trouble》是Jolin在专辑中与国外音乐人合作的另外一首创作曲,是Trap融合歌剧的新式舞曲,作词人葛大为幽默地叙述现今各种光怪陆离的网路现象,JOLIN一收到歌词直呼有趣极了!其中的歌剧桥段更是来自JOLIN的创意,国外团队编写了一段,JOLIN则编写另外一段,编曲更将此段空拍处理,希望能让歌迷听见JOLIN的又一新突破。
专辑的第八首歌《电话皇后》是由黄伟文作词,Dominik Rothert、Jason Worthy作曲,蔡依林大胆调侃到“虽然戴头纱但一点都没有“婚”头,大家不需要担心!手机也是很可靠的伴侣啦”
专辑的第九首歌,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第三人称》。当我们习惯了舞曲天后蔡依林,这首歌唤醒了记忆里唱着《倒带》这种慢歌的蔡依林。
整首歌的在编曲上和以往的蔡依林有所不同,这首歌在配乐上,采用了非常简单鼓点和吉他,而正是这样简单的配乐,却非常容易直击人心。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打动人。
虽然在音乐曲风上,采用了很典型的芭乐式音乐风格,但却在歌词中唱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很多艺人在唱给爱情的情歌中,非常喜欢使用这样的编曲,而这一次蔡依林却将这种风格变为了唱给自己的歌。
作为专辑的第九首歌曲《第三人称》,在音乐表达上,其实是对前面扮演的人物的一场收尾。
当镁光灯退去,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首歌的MV中蔡依林挑战难度更高的内心感情戏,一人分别饰演女导演及女演员,女导演透过镜头以第三人称的观点,看着当年在爱里受困的女演员蔡依林。坚强的女导演拍摄在镜头里当年柔弱无助的女演员,执导的过程就像踏进时光隧道掉入回忆中,女导演透过监视器检视着当年那个女孩在爱情里的每一个决定和举动是否正确。刘嘉玲则是MV中的灵魂人物,她以另一个第三人称的观点看着导戏的女导演,画龙点睛地饰演了一个蔡依林心中充满人生智慧的完美女人代表,透过这个神秘角色的第三人称观点,让人体会走过爱情或人生困境后的希望与可能性。
蔡依林说,她很希望通过这首歌,能鼓励大家,走过以前的酸甜苦辣,在这个当下懂得享受自己。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不一样又怎样》,是由林夕作词,这是这张专辑里,为同志发声的一首歌。
《不一样又怎样》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对同性恋真实的故事,陈正道导演听说了她们之间的伤感故事后决定为同志平权以及反歧视做出实际行动,因此打算与理念相同的侯季然导演拍摄一段同志平权的影片。当两位导演将这一想法告诉蔡依林后,蔡依林认为两位导演的想法值得响应,同时蔡依林作为公众人物,也希望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议题发声。因此蔡依林找来了作词人林夕,林夕将蔡依林的想法融入了歌词中,谱写了一首描述爱无差别的作品,以体现“无关性别,无关族群,无关阶级,只要有爱,就得信仰”的主题。
《不一样又怎样》的MV由侯季然执导、陈正道监制,蔡依林同时也邀请了归亚蕾和林心如参与了MV的演出。
MV描述了一对交往30多年的女同志伴侣,其中一方因为年迈生病送医必须紧急开刀,但身旁由归亚蕾饰演的另外一半却因为不是家属而不能签署手术同意书。面对医护人员不断询问其病患是什么关系时,只能用“好朋友”三个字来回答,焦急又紧张的情绪让人不舍,也反应出同志情侣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生死交关的人生大事时所遭遇的真实困境。
MV的后半段,镜头回到了这对女同志伴侣年轻时的场景,由蔡依林和林心如饰演的年轻情侣穿着白纱缓缓走进婚礼现场,接受人们的祝福,并深情拥吻。
这首歌也很好的呼应了专辑的开场曲《第二性》,告诉女孩们,女方女方 爱对方,不简单 也很平凡。为专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总的来说,是这张《呸》是一张彻底能够让人闭嘴惊艳的作品,是一张编曲独具匠心、音轨饱满复杂、曲风丰富洋气、主题包罗万象,同时可以让那些路人甲们闭嘴的完美流行舞曲专辑。
[海峡网]
hush出柜对象是谁
有关于“hush出柜”的传闻,早在2015年,就开始有了。当时,hush被发现上了同志App交友。而针对出柜传闻,hush和经纪人都没有否认,被当是默认了。直到近日,hush首次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喜欢男生。此外,他还表示近期他与父母坦白了,并且获得家人的暖心回应。
据悉,hush的父母在得知儿子出柜后,对其说道,很高兴终于有这一天,hush愿意这样说出来,没什么好对不起的。hush的父母还表示,他们很久之前就知道了。那么,hush出柜的对象是谁呢?或许是圈外人吧,应该不少网友并不认识。而之前,hush和柯震东的哥哥柯家洋就传过这样的绯闻。
hush本名叫什么个人资料介绍
hush本名叫陈家伟,1985年出生在台湾屏东,华语流行乐歌手和唱作人。2010年时,他以Hush!乐团的成员正式出道了。hush的很多歌曲都受到网友的喜欢,此外他还给不少歌手写过歌。其中,hush的代表作品有:《寻人启事》《机会与命运》《睡前故事》等等。
中文名 陈何许
别 名:陈家伟(本名)
国 籍:中国
星 座:摩羯座
出生地:台湾省屏东县
出生日期:1985年1月15日
职 业:歌手
代表作品克卜勒、第三人称、天文特征、机会与命运
主要成就: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提名
曾属组合:H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