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即逐渐向外扩张,制订了由朝鲜、满蒙而进侵全中国及称霸世界的全盘战略。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先占领东北、后染指华北,逐步侵华。西安事变后,日本恐国共两党合作,遂加速鲸吞中国的步伐。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展开了八年全面抗战(1937-1945)。国共两党也正式达成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全面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防御阶段,由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2)相持阶段,由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
(3)阶段,由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
在防御阶段,于正面战场上与敌军展开淞沪、台儿庄、徐州、武汉等大型会战。虽英勇抗战,但在日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大多失利且牺牲惨重,然而也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国民政府撤出南京而迁都重庆,日军则制造了血腥的南京大。领导的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平型关首次胜利,后来又展开百团大战,并发动多种形式的敌后游击战。
日本为“以华制华”,唆使元老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同时,日军一面在华北“扫荡”,一面调动精兵强攻中南地区的长沙。在相持阶段的两次长沙会战中挫败强敌,暂时保住了这个湖南首府,为迎接第三次长沙会战及转入阶段而继续奋战。
侵略中国及称霸世界为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先占领东北、后染指华北,逐步侵华。西安事变后,日本见国共停止内战,乃加速鲸吞中国的步伐。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当夜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第二十九军吉星文、金振中等率兵奋起抗战,是为“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事变震惊中外,中国朝野皆知不能再坐视日本侵略。7月17日,中华民事委员会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抗战声明。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发表。同时,国共两党也达成第二次正式合作,共同抗日。“七七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八年全面抗战(1937-1945)的起点。
抗战期间的卢沟桥全景,右方为宛平县城。
卢沟桥,又称“芦沟桥”,位于今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初名“广利桥”,明正统九年(1444)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建。卢沟桥全长268米,宽9.4米,为11孔连拱石拱桥,跨径11.6至14.26米不等。全桥均为石结构。两侧石栏杆共有望柱62根,主柱顶精刻石狮484个,姿态各异。桥面为花岗岩石板铺砌,10个桥墩上游有风水尖,下游为方形凤凰台,桥台有燕翅,燕翅有八角翼墙。桥两端均有华表、石碑,当中有乾隆帝御题的“卢沟晓月”碑亭。“卢沟晓月”为著名“燕京八景”之一。此桥历经金、元、明、清、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达800余年。当中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更令此桥倍添沧桑、传奇。
两幅摄于1937年7月7日驻守北平西南卢沟桥上中国守军的照片,左图:中国士兵驻守在“卢沟晓月”碑亭;右图:中国士兵在桥柱的石狮之间堆起沙包,持枪戒备。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期间,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当晚日军发动进攻,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图为日军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由日本随军画师所绘。
1937年7月率军守卫卢沟桥及宛平的吉星文。
吉星文参加过长城抗战,曾力挫日军,以战功升为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零旅二一九团团长,其后获委以驻守宛平的重任,卢沟桥即在其防务范围内。1930年代中,日本加紧在华北扩张,宛平为保定通往北平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日军于1937年7月7日以士兵“失踪”为由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时,吉星文严辞拒绝,日军遂进攻卢沟桥、宛平县城,吉星文率部奋起抵抗,故吉星文被视为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人。
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中队在卢沟桥奋力抵抗日军。
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宛平县城内的中队紧急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期间,日军炮轰宛平县城。
左图:日本朝日新闻专门为“七七事变”增刊的《北支事变画报》,报道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1937年7月9日夜晚偷袭中队归来后高呼“天皇万岁”;右图:日军绘制的1937年7月19日卢沟桥一带中日两军态势图。
1937年7月17日,以中华民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在庐山宣布抗战,强调:“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这次演说,被视为中国的抗战宣言。
左图: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右图:1937年7月15日发表《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又名《中国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政府;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将之发表,名为《共赴国难宣言》。“七七事变”令国共联手抗日,为两党第二次合作。
根据《共赴国难宣言》,承认三义、取消的暴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旋改“减租减息”)、将红色根据地改称“边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并改编。1937年8月22日,西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更名后仍主要自称为“八路军”。该军由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而另一支在江西等东南八省活动的武装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国共两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是否正式向日宣战书?国共两党在1937年 7月15日及9月22日分别公布的合作宣言,名称有何不同、内容是否一致?
1937年8月14日公布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虽表达中国全面对日抗战的决心,但并非正式的宣战书。国民政府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于1941年12月9日随美、英等国正式对日宣战。另1937年7月15日发表《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送交国民政府。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将之发表,名为《共赴国难宣言》。两次公布名称虽然不同,而内容却无甚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