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
吴江区市民在苏州市区看病的流程,
十分复杂。
看病要提前办手续、
能看病的医院数量有限、
不能在药店买药...
就在这个月底,
这些烦恼通通消失!
吴江区参保市民来苏州就医,轻松划卡就医即可!
因为在这个月底,吴江和苏州市区医保正式互通,实现苏州市区、吴江参保人员,在两地定点医疗机构(包含医院、药店等)可直接刷卡结算。
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与医药服务管理处汪娴告诉看苏州记者:“吴江和苏州市区的医保互通,对吴江、苏州老百姓来说,十分方便。”
随着吴江同城苏州步伐加快,两地之间老百姓的交集也越来越多,吴江自2012年撤市设区以来,在公交、医疗等方面加速与苏州主城区融合互通,与老百姓最为息息相关的医保就医划卡互通也被提上了日程。“到2020年全面实现吴江区和苏州市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体化。”
就医互通前两地就医不便
虽然目前吴江、苏州的医保卡可以在两地的部分医院直接刷卡就医,但还是存在一些不便。
汪娴介绍,目前吴江区参保人就医有一些便民措施。吴江参保人可在苏州市区部分“专线医院”就医。“‘专线医院’也有一些限制,”汪娴补充到,“条件限于苏州市区的三甲医院,吴江参保人可在对应窗口排队就医,不过想在非专线医院就医的话就很麻烦,要提前去所在地社保中心办理大市内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汪娴提到,如果吴江区参保人想要在药店购买药品,也只能自掏腰包。
与此同时,苏州市参保人因某些原因需要在吴江就医,也只能在特定的医院及窗口排队就医。“苏州的医保卡在吴江使用还是有些局限性。”
就医互通直接划卡就医
汪娴告诉记者,为了切实保证年底能够完成吴江和苏州医保互通工作,他们积极做好统筹工作。“吴江和市区的医保待遇不同,需要将各项政策统一,统筹在一个水平线上,方能互通刷卡。”
汪娴介绍,今年6月制定了吴江区医保融入苏州2019年工作安排。进一步细化梳理吴江区与市区政策规定和经办规程差异,明确调整方案和时间表。“医保互通也代表着两地医疗资源可以共享,尤其是医疗定点药店。”
苏州市区与吴江区实现两地刷卡就医互通进入倒计时啦!
汪娴介绍,目前就医互通系统正在内测阶段,接下来将会进行系统承载量的测试,测试完成后,在月底将正式上线。
“到时候两地参保人员不用办理任何手续,拿着卡就医,体验更好!”
一直以来,吴江区市民在苏州市区看病的流程,十分复杂,而且不能用医保卡直接在苏州市区的药店买药。
好消息!从今天起,这些烦恼将统统消失,吴江和苏州市区医保正式互通,实现苏州市区、吴江参保人员,在两地定点医疗机构(包含医院、药店等)可直接刷卡结算。
2013开始,为满足吴江撤市设区后,区内参保人员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吴江区不断架设苏州-吴江两地的专线医院。然而,随着吴江同城苏州步伐的加快,两地间群众的交融量激增,致使专线医院在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
为了更高质量地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吴江区医疗保障部门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开始稳步探索吴江社保体系全面融入苏州工作。
2019年,是医保同城化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先后多次赴吴江指导融入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印发《吴江区医保融入苏州2019年工作安排》(苏医保办〔2019〕75号)《关于吴江融人有关医保政策的处理意见》(苏医保待医〔2019〕2号)文件,明确了2019年融入工作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为全面落实文件要求,经市、区两级医保部门共同会商,明确了融入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达成2019年内实现两地社保卡互刷和2020年实现业务系统全面融入的两步走方案。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两地医保部门经过共同努力,于2019年如期完成对大市异地就医平台的改造,最终实现两地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直接刷卡结算。同时吴江区医保局继续调整政策,确保2020年实现政策全面跟通苏州。
2020年,市区两级医保部门将继续落实方案的总体规定,部署落实医保政策调整、经办跟通、信息对接、人员合并、数据整合、系统推进等方面的具体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吴江医保体系全面融入苏州工作。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记者 陈朋冲/文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图
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在不久前召开的一场关于“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说出了郑州、开封两地发展的新动态,“郑开同城化”一词引起不少人关注。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称呼上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未来,郑州、开封在同城化的路上会为中原城市群格局带来什么
【关注】以郑州东部新城和开封汴西新区为基础,郑开要探索设立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郑州未来如何发展?城市扩容很重要。
约一个月前,《关于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的报告》出炉,《报告》提到,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郑州规划建立了与周边城市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其中,向东,要加快郑州与开封的“同城发展”,以郑州东部新城和开封汴西新区为基础,重点推进郑汴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制度和政策上先行先试。
何雄在此前的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研究制定支持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编制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创新规划、土地、要素、财税、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制度,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郑开同城化专项工作组,负责做好郑开同城化推进过程中的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
【区别】A、同城化是沿着一体化的路子步步深入的过程
从郑汴一体化到郑开同城化,十几年时间,称呼的改变意味着什么?二者有啥不同?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曾在全省首倡郑汴一体化,他对河南商报记者表示,2003年,省里出台了一个文件,提出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涵盖9个城市,面积很大。
中原城市群怎么建?耿明斋说,随后,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等组成团队,他来牵头,研究后得出两个认识,一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城市群内城市的一体化。另外,中原城市群这么大,不可能同步推进,需要有一个点,逐步去推,“我们得出郑开一体化这样的思考。”耿明斋说,此事经过报道后,引发关注,由此推开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序幕。
谈到如今的郑开同城化,耿明斋称,同城化是沿着一体化的路子步步深入的过程,“一体化排除了城市之间流动要素的障碍、壁垒,实现了以道路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撤了收费站,有了城际公交、城际铁路等,取得了重大成绩。未来,同城化将会让郑州、开封从更多方面,展开更加深度的融合。但不管是同城化,还是一体化,归根结底,需要解决的都是河南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其中,郑汴的一体化或同城,一直是切入点、引领和推动点。”
B、两地会按一个城市的标准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方面趋于一致
关于一体化与同城化的区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同城化实际是一体化的“升级版”,“相比一体化,同城化的层次更高、更深化,比如,随着同城化的深入,未来两地会按照一个城市的标准统一来做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方面更加趋于一致,当然,这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去做,需要时间的验证。”
除了概念上的更进一步,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富禄看来,称呼的变化,也说明了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区域之间的联系程度出现了变化。
“早期提出的是郑汴一体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开始加强,大家开始逐渐认为两个城市应该有更深度的融合发展。”张富禄说,从一体化到同城化,表面上反映的是新旧城市之间的关系,背后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就常说的区域一体化。以往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不同城市联系程度比较低,各自为政,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联系开始紧密。所以,从称呼上也能看出来区域之间的新变化、新要求。
【影响】郑开同城化对郑州都市圈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在郑州或者开封生活的人,应该对两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不陌生。
从2006年的郑开大道通车,到2013年的郑州、开封共用0371区号;从2014年的郑开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到2016年连接郑开两市的郑徐高铁开通运营……可以说,郑州、开封的融合发展,也给整个区域发展带来示范效应。
“郑开同城化后,联系会进一步加强,其中,很突出的表现就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张富禄表示,单个城市的集群必然比不过两个城市的集群式发展,这样一来,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外,从全国角度来看,郑开同城化后,随着生产要素的叠加,这个区域在全国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地位会进一步地凸显。所以,说郑开同城化对提高河南在全国的地位有很大帮助。
不过,张富禄同时也提醒,郑州这个发展引擎强化后,洛阳作为副中心引擎,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需进一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强化发展。
王建国也十分看好郑开同城化,他说,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算高,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想办法对城市扩容,推进都市圈建设,而郑开同城化对郑州都市圈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
对于郑汴一体化的发展,有专家认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展非常大,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一体化,没啥明显动静,两地制度层面的屏障也没有消除,都影响了推进成效。
未来,郑州、开封要如何加速同城化的步伐?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关系】郑州、开封,两地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一系列标志性节点,郑汴两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2006年11月1日起,河南移动取消两地间移动电话的漫游费和长途费。随后,河南联通、河南网通、河南铁通、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等纷纷跟进。郑汴电信同城大幕就此拉开。
2006年11月19日,郑开大道通车,郑开城际公交同日也开通,将郑汴一体化往前再次推进。
2006年年底,郑汴两市签署《郑汴一体化旅游业发展合作协议》,促进郑汴两市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其中,由郑汴两市旅游行业联合开通了两市旅游直通车,尝试推出了“郑州、开封一日游”互游项目。
2012年10月27日,郑汴物流通道开通,再次加强了郑州与开封的联系。
2013年1月1日起,郑汴“金融同城”业务正式实施,两地居民在对方城市存取款,将不再收取异地业务费用,按照同城对待。
2014年12月,郑开城际铁路开通,成为郑汴一体化的催化剂。
2016年9月10日,连接两市的郑徐高铁开通运营。
2018年10月29日,连接开封至新郑机场的开港大道通车,开港大道把沿线各个片区有机串联起来,初步形成了汇聚发展要素的郑汴港“黄金三角”
【看法】道路设施的一体化成效非常大,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非常慢
对于郑汴一体化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耿明斋认为,郑汴一体化这些年来,道路等硬件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展很大,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软件设施的一体化进展很少,同时制度层面,两地还没有真正打破壁垒,也影响了要素的进一步流通。
他举例,原来郑开之间不通城市公交,但一体化后,原来收费站撤了,这就是很大变化。另外,除郑开大道外,郑州与开封的道路连接也更多了,郑开城际铁路,物流通道、以及郑州市科学大道与开封主城区的连接等,可以说,两地的交通连接,四通八达,成效突出。
但同时他也提出,两地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并不够,进展非常少。
他分析,两个省辖市各自发展,制度方面的屏障没有消除。面向市民的公品供给,包括医疗养老等保障措施,都是以各自城市进行供给的。另外,两地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目前也没有一个好的方式。在上述公共资源的连通上,市场还没有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在耿明斋看来,上述情形,许多城市一体化时都经常出现,“从来都是打通基础设施相对容易,制度屏障的打破、公共资源的连通更困难。”
【声音】“将开封建成郑州后花园”的说法需要改变郑汴一体化中,两地公共服务资源能自由流动,河南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特聘教授孙建国非常认同。
为推进郑汴一体化深入发展,孙建国学习参考日本的一些城市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议开封谋划郑汴学研带,之后开封市又提出郑开科创走廊,被写入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
9月22日,孙建国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随着郑开同城化概念的提出,两地在功能布局,以及如何互补发展上将有更多考量,这也将影响两地的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
孙建国说,同城后,两地要优势互补,以往“将开封建成郑州后花园”的说法也需要改变,它已经不能涵盖开封的优势。比如开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项文旅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高,文化创意、科教发展势头也很好。开封的高教资源也丰富,目前一些新建高校也陆续来到开封,根据最新的调研,一些科研机构也加大了在开封的布局,这些都是让人很惊喜的,也是它的魅力。
孙建国以高教、科创为例,高等院校综合实力比较雄厚,为聚集文化、科研、人才创新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为推动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提供服务,提升郑州和开封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动作】实现郑开两地教育、医疗等资源无缝对接,规划已经开始了
如何改变上述局面?
耿明斋认为,首先还是规划和制度层面,郑开一起做规划,规划一张图。一方面是对于重大的基础设施,同节奏的建设。一方面是两地在产业和功能上提前做好布局、分工,优势互补。
制度上,两地探讨形成一种机制,看如何消除制度壁垒,更好地促进两地同城发展。比如两地是不同的省辖市,同城后,各要素自由流动时,对各自的财政、税收、支出等都有一定影响,需要两地在利益上做合理的分割、调配。
对两地市民来说,公共服务资源(产品)的供给很重要。它需要有统一的机制。比如医保能不能变成一个体系,两地能否推行“一卡通”?两地养老、教育、科技等,能不能互联互通?
在这些方面,孙建国向河南商报记者透露,为实现郑开两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一些前期规划工作已经开始了,届时市民关心的问题都有望推动。
【链接:外地经验】国内明确提出同城概念并实施的例子还不多。
耿明斋介绍,长三角地区,江苏的吴江区,上海的青浦区,浙江的嘉善县,三个区县做一体化的实验,比如交通的“一卡通”, 注册的企业在整个区域内都通行。生态建设时,共用“一张图”,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操作,作为一个主体工程去融资建设。
西咸新区主要得益于行政层面的措施,咸阳市的部分地区由西安代管,统一到西安的制度体系里面去,从而解决一体化推进中的难题。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并没有解决两个城市同城发展的普遍问题。(首席编辑 华丽娟)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 本报记者 李仲勋 周成瑜 这注定是吴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三五”期间,“强富美高”新吴江建设交出厚重答卷:强的特征更加明显。地区生产总值迈向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装备制造业迈上千亿能级;富的成果更加可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7.8%。社保、医保政策全面接轨苏州大市;美的成色更加鲜明。获评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0.14%,累计拥有超千亩生态公园7个;高的成效更加突出。全区实有人口万人发案数连续5年全市最低且逐年下降,省级测评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提升。 这必将是吴江发展史上又一个辉煌的五年。 “十四五”时期,是吴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五年。当“现代化”的征帆迎上“一体化”的浪潮,会激荡出怎样的澎湃波涛?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说,吴江将全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带头做好对接上海大文章,展现“创新湖区”“乐居之城”的现实模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用好国家战略, 走在沪苏同城化前列 伫立在联通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与青浦金泽镇的元荡桥之上,看着来来往往快速穿行的车辆,人们总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吴江和青浦挨得真近啊,一脚油门就到了。便利的交通,不经意间让城与城产生亲近感。在元荡桥尚未架起之前,其两端连接的吴江康力大道、上海东航路还是两条断头路,两地居民相互往来,要么绕道高速公路,要么绕道318国道,需要多走近十公里的路程。如今,在吴江和上海的共同努力下,康力大道对接东航路段顺利通车,汾湖到金泽的车程由40多分钟一下缩短至5分钟,时间成本大大减少。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着力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服务升级两个方面助推沪苏同城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吴江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姚文明说,接下来吴江将加快完善高快路网体系,加快推进省际毗邻道路衔接,加快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到2025年基本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与临沪地区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与苏州市区和上海主城区1小时通勤。 吴江一直处在“学习上海”“接轨上海”的最前沿,随着一体化示范区的揭牌成立,吴江成为苏州乃至江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窗口”,国家设立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占1092平方公里,将近一半。 在国家战略的加持之下,吴江坚决扛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担当,服务好上海这个长三角的龙头、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在沪苏同城化发展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为长三角区域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全方位衔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合作建设步伐; 高起点做好汾湖高铁科创新城、苏州南站高铁枢纽、盛泽高铁站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确保沪苏湖铁路按时序推进,力争通苏嘉甬铁路开工建设,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示范区城际线取得新进展; 推动苏州轨交10号线与上海地铁17号线在“水乡客厅”实现换乘; 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力推进异地就医“一单制”直接结算、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江苏试验区等建设; 借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东风,吴江加快沪苏同城步履铿锵。但吴江人深知,同城化并非简单的物理对接,而是深度的化学融合。 1月1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交流任职和挂职干部“双招双引”暨人才同城共建座谈会成功举办。根据会上签订的合作协议,青浦区和吴江区将紧紧围绕“人才同城化共建”和“人才高质量发展”两个目标,聚焦人才同城招引、人才同城服务、人才同城培育等人才发展重点领域,构建和形成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服务贯通的同城化人才生态。 新起点新作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吴江计划实施19项体现“制度创新度”的重点改革事项,建设52项突出“项目显示度”的产业创新项目,推进74项提升“民生感受度”的重点实事项目,力争到年底前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成果。 放大产业优势, 服务新发展格局 发放首批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贴息贷款,支持企业加大投入,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成立首期1亿元规模的长三角数字化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投资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苏州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吴江产业发展三年计划框架合作协议、累计投资75.2亿元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及数字产业基地类项目、累计投资5.7亿元的数字产业平台服务类项目完成签约……1月15日,吴江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举行,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以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吴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化发展上力拔头筹,这既是吴江发挥头部企业多、智能制造强、开放程度高等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 “吴江制造业基础雄厚,但传统产业占比还比较大,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吴江区工信局局长徐惠林看来,吴江一方面要着力扩大增量,瞄准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先导产业,持续引进新主体、打造新载体、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则要全力保住存量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大且强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的重点项目,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快马加鞭推进第三代半导体8英寸硅基氮镓研发和产业化,将于3月正式投产,未来年可生产半导体芯片78万片。未来,将借助长三角的半导体产业基础,与区域内更多企业开展合作,在吴江形成第三代半导体的产业集群。 一大批类似英诺赛科新型半导体这样的项目加速集聚,吴江正在构建面向未来的“五大经济”,即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吴江将加快苏州湾环球企业中心、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亨通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迈为智能化装备产业园、京东方智慧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20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18亿元。 厚植绿色基底, 重塑“新鱼米之乡”魅力 尽管冬日清晨寒风烈烈,但位于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的潜龙渠水利风景区内却依然有不少市民坚持晨练。锻炼之余,他们还可以漫步景区,游览水利名人廊、运河文化廊、湿地科普站等免费景点,享受惬意时光。 从景区银色风帆雕塑前往外远眺,一座朱红色的长桥横卧水面,中央25公顷的天然湖泊“潜龙渠”与周边绿色景观带错落交织,再向外延伸又同京杭大运河、长荡、野河荡交融一体。作为吴江首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潜龙渠水利风景区的秀美水景是吸引人流的关键因素,置身其中,一千个人能阐述出一千种水韵之美。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潜龙渠水利风景区那潋滟湖光背后,折射着从围垦为田到退垦还湖,再到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更迭。吴江因水而兴盛,也因水而“多愁”。全区境内拥有河道2600多条,50亩以上湖泊320多个,河湖水面积302.3平方千米,约占一体化示范区水域总面积的62%。“十四五”期间,如何提升水生态环境,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擦亮底色,这座“千河百湖之城”任重道远。吴江区水务局局长胡明忠说,“十四五”时期,吴江将加快示范区重点水利工程谋划建设,高标准开展新一轮河湖全面综合治理,同时继续深化联合河长制协作,努力打造一体化治水制度样板。 筑牢“生态基底”,保护好水生态还不够。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荣说,聚力美丽吴江建设,构建宜居宜业新空间格局,加快呈现“新鱼米之乡”和“新江南空间”现代面貌,让城市更具品质、乡村更有魅力、生活更加美好。 来到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只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人家枕河而居,江南水乡的宁静令人着迷。作为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田野调查样本村,80多年来,开弦弓村一直是世界观察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的窗口。如今,费老“志在富民”的理念仍在江村传承,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江村故事”正在上演。
放眼吴江,一个个“江村”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吴江推进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 元荡美丽乡村群、七都开弦弓村综合提升 项目等建设,打造“魅力大运河”和“美丽湖 泊群”吴江特色田园乡村组团,打响“中国· 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品牌。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 度,生态空间天蓝水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 宜居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