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浪漫#宋晴和吴小韦是大学同学,两人也是一见钟情,好的也是难解难分,转眼大学要毕业了。吴小伟家是新疆兵团里的,宋晴家是江苏省一个县城的。那时是包分配工作的,吴小韦要回新疆了,宋晴为了爱情,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和小伟来到了新疆兵团,好在两人结婚后都找到自己的工作。那时的日子不想现在,想吃啥有钱就可以买到,那是计划经济,买啥东西都靠单位,例如,买粮食就有粮票,布票等等。虽然条件艰苦,两个情投意合的人能在一起,日子也很幸福。中秋节到了,兵团给每户发了一个月饼,吴小伟先下班回到家,见到这个月饼很是好奇,拿在手里闻了闻,真香!忍不住口水都流出来了,他掰了一半,心里想,我先吃自己的那半个吧,囫囵吞枣,就像猪八戒吃人生果还没尝出味就下去了!吴小伟看着剩下的半个月饼,心里想,宋晴平时对我那么好,我再吃一半,估计她也没意见,就这样,他就把剩下半个月饼也吃下去了!宋晴在单位就听说今天要发一个月饼,心里那是个美滋滋的,心里想晚上下班回去和老公一起品尝赏月呢!结果回到家了,太失望了,他老公的道歉根本无济于事。她想想这么长时间和丈夫受的苦和累,委屈极了,越想越气,在第二天她就不辞而别了,好在他俩还没孩子。就这样,生活的艰苦没有难住两人的爱情,反而仅仅一个小小的月饼却分手了,让人唏嘘不已。
花好月圆
家国团圆
义安
记忆
月饼的故事
讲好铜陵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我给读者朋友们讲述月饼的故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老洲乡是我的家乡。
在我的家乡,农历八月十五,通称“中秋节”,俗称“八月半”。因俗以中秋月亮为团圆的象征,而且有家人团聚的习俗,故也称“团圆节”,取“人月双圆”之意。
大家都知道,月饼为中秋节必备的节物。据史料记载,“月饼”之名,始见宋末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但未载其制法,也未载明为何时节物。民间传说,元末红巾军起义时,利用中秋互相馈送月饼的习俗,传递信息。约定于中秋之夜,一齐动手杀鞑子(即元朝蒙古族官吏)。见《安徽掌故·风俗·八月十五烧宝塔》。由此可见,中秋节吃月饼,宋元时已经流行。明清时期,中秋月饼遂为普遍盛行的节物。明代沈榜《宛暑杂记》卷十七云:“(八月)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云:“燕都士庶,中秋馈遗月饼、西瓜之属,名看月会。”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代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之意。”清代顾禄《清嘉录》卷八载吴中:“人家馈贻月饼为中秋节物。……祁启萼《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熯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至近现代,中秋月饼节俗则更加普及了。
据介绍,中秋月饼原先多由人家自行加工制作,后来逐渐转变为由专门作坊加工生产。如今,一般由各地食品加工厂家和商店超市联合产销,线上线下齐发力,专业化+商品化+电商,使月饼制作工艺日益精湛,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丰富,逐渐形成各具地方独特风味的品牌月饼。素来著称的月饼,有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等。按月饼所用馅料的不同,又有火腿、肉松、蛋黄之类所谓的“荤馅月饼”,以及杏仁、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花生仁、椒盐、莲子、枣泥、板栗、水果之类所谓的“素馅月饼”。月饼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举不胜举。
昔时,中秋节前数日至旬日,城乡糕饼作坊及店铺,无不隆重推出月饼以应市。人家无论贫富,都预先或多或少购买月饼,以供家人或馈赠亲朋好友节时食用。月饼用细料精制,大小不等,但形状都如同一轮满月,俗乃通称为“月饼”。因寓团圆之义,故又称“团圆饼”。但节夜一过,月饼则因失时而不为人们所看重。如果商家店铺有余存的月饼,即使降价出售,也少有人过问。
据史料记载,中秋之夜,天高气爽。俗谓此夕月亮最圆也最明媚。清代邑人夏思沺《中秋月赋》云:“秋光遍地,月色横空。秋有月而倍爽,月当秋面最融。况清秋之及半,值明月之正中。尔其微云净,宿雨收,香轮转,团扇浮。明如水镜,皎若晶球。仙桂发而正满,兔魄圆而正幽。光涵万象,色映九州。一年留此夕,此夕足清游,一片清光里,照尽天下秋。”因此,人家多团聚围坐于月光之下,一边品尝月饼、花生、大枣、菱角、花香藕等时新土产品,一边对月谈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古老动人的故事。有那亲人未归的人家,则倍生思念之情,每至午夜后方休,谓之“赏月”。如今,在我的家乡还有赏月的习俗,但赏月的气氛远不如昔时浓厚了。
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月饼。八岁那年中秋节吃月饼,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头,我们生产队穷,我家人口多,年年都是“超支户”。平时,我想吃块水果糖,那真是梦中才有的奢望。吃月饼,一年一次,只有等到中秋节那天晚上才能吃上。
那年中秋节的头一天下午,我母亲到老洲公社供销社买月饼。平日里我母亲省吃俭用惯了,当时她只买了4块月饼,舍不得多买。每年总是买4块月饼。过节的晚上,给我一块月饼,因为我是父母亲的老末儿子。老末儿子,长房长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嘛。剩下3块月饼,每块都切成四等份,大人们舍不得吃,都象征性地吃一点点,大都被我们兄弟姐妹们吃了。
那天,我母亲回家的途中,突然想到我们生产队五保户沙奶奶家有没有月饼,便去了她家。
当年,我母亲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清早一起床,洗漱完毕后,便到村头沙奶奶家叫门。
沙奶奶80多岁,膝下无儿无女,也没亲戚,平日里生活自理,无人照顾。
我母亲到沙奶奶家叫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天看到沙奶奶一切正常后,这才放心地回家。
此举令好多村民不解。有好事者讪笑着问我母亲:“你们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一年365天,天天去沙奶奶家叫门,图什么呢?”
我母亲笑答:“沙奶奶孤苦伶仃,我每天去叫门,是想看看她是不是还好好活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帮她一把。如果没人管,万一哪天她过世了,还没人晓得啊!”
村民多半不信,认为我母亲对沙奶奶好,是想得她的遗产。
那天,沙奶奶见到我母亲,乐呵呵地说:“小大姐,你早上不是来过了嘛,我一切都好着呢,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
我母亲笑容可掬地说:“沙奶奶,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来看看你买月饼了没有?”
沙奶奶苦笑:“我行动不便,去不了供销社。要不麻烦你帮我去买几块,好吗?”
“沙奶奶,我刚才买了4块月饼,送2块给你吃,就不用去买了。”母亲笑道。
“使不得,使不得哟!你一大家子人,2块月饼怎么够啊?”沙奶奶不好意思地说,“小大姐,不怕你笑话,别看我岁数大了,但我牙口好,胃口也好,特别喜欢吃月饼,一天能吃三四块呢。我老头子在世时,每年中秋节,总是买不少月饼给我吃……”
听了沙奶奶这番话,我母亲心里一酸,想笑笑,却没笑出来。“沙奶奶,我今天只买了4块月饼,全部送给你。我明天上午再去供销社买。”起初,沙奶奶死活不肯收下月饼,但最终被我母亲的真心实意打动了,欣然收下了。
中秋节的上午,我母亲再去供销社买月饼。不料,月饼卖光了,供销社也不再进货。这下我母亲傻眼了。
中秋节晚上,月亮还没爬上树梢的时候,我父亲便把堂屋里的八仙桌,搬到大门前屋基墩上那棵老槐树下,然后把晚上现炒的一小竹篮老洲小籽花生倒在八仙桌上。我大姐端来一盆我小姨娘家送的菱角,我二哥拎来一壶茶。年幼的二姐、小姐和我,帮不上忙,在旁边开心无比地说笑着,等待着开吃。
我母亲觉得,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没有月饼可不行。没有真月饼,那就用圆圆的煎饼代替,寓团圆之义。做煎饼是要用面粉的,可我家没有。无奈,当天下午,我母亲硬着头皮厚着老脸,到邻居家借了2斤面粉。我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制作面食也是行家里手。晚饭后,我母亲精心制作了10只圆圆的煎饼,取团团圆圆、十全十美之义。煎饼又大又圆,香喷喷的。我虽已吃过晚饭,但还是馋得我直流口水。我母亲说,煎饼现在不能动,待晚上赏月时才能吃。
那晚的月亮好大,好圆,好亮,好美!全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虽然没有月饼,但大家吃着煎饼、菱角、花生,喝着茶,赏着月,说着,笑着,快活的空气四处飘散。每逢佳节倍思亲。全家人赏月一直到午夜后才结束,因为我大哥当年在贵池化肥厂工作,那个中秋节未能回家。全家人,特别是我父母亲借赏月之机,寄托浓浓的思念之情。那个中秋节,我母亲把月饼送给了沙奶奶,我家虽没有月饼过节,但全家人无怨无悔。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如今,我的家乡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人也早已富起来了,这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啊!月饼早已不是稀罕物,只是作为应节物,家乡人想吃就吃。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家乡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王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