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欢儿歌,大人们也喜欢教孩子唱儿歌。大概这是人类的传统之一吧。在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儿歌更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心灵鸡汤。
1、有的儿歌反映了贫困年代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那时所谓的“幸福生活”,实际就是能吃饱饭。这类儿歌最典型的要算是《东打井》了:
东打井,西打井,
下来麦子吃白饼;
东打夯,西打夯,
下来麦子喝面汤;
东打锣,西打锣,
下来麦子吃馍馍——
这里说的“白饼”是一种很薄的饼,吃的时候要卷起来;“面汤”,就是面条,不像南京那边说的“面汤”是洗脸水;“馍馍”呢?就是馒头。这些都是麦子面做的,所以一过了年孩子们就盼着麦收,因为只有收了麦子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白面。可是到收了麦子也没吃过几次真正的白面,往往还是掺和了地瓜面一起吃。
2、有的儿歌则说不上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念着好玩。例如《小叭狗》:
小叭狗,戴铃铛,
晃啷晃啷到集上;
要吃桃,桃有毛;
要吃杏,杏又酸;
要吃李子面丹丹;
要吃狗屎?——晒不干!
由于当时果树很稀少,多数家庭院子里有一两棵枣树,桃啊杏啊只能在集市上见到,李子在集市上也难得一见。这首儿歌,除了给童年的增加了一些乐趣外,对了解有关水果的知识有一定帮助。
3、有的儿歌不仅好玩,还具有一定讽喻、劝诫的意义。如《小公鸡》(也有的唱做“小小虫”——“小虫”者,“麻雀”也),就是讽刺不孝敬老人的人的:
小公鸡,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擀白饼,卷白糖,
媳妇媳妇你先尝。
别管那个老妈子,
反正她也活不长。
这首儿歌,除了第一句说的是小公鸡,后面的内容就都和小公鸡无关,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一个不孝儿子的形象。那时当母亲的教孩子唱了这首歌,往往会跟着问上一句:“你长大了也会像小公鸡一样么?”如果儿子说不会、有了好东西要先给母亲吃,那么做母亲的就会很高兴。我那时颇为纳闷:小公鸡也要娶媳妇吗?后来知道这是民间口头文学的比兴手法,开头的起兴是无须和后面内容有多大联系的。
4、还有的纯粹为了取笑、逗乐,例如《小二孩儿》:
小二孩儿,二孩来,
俺见二孩儿的媳妇来;
也会走,也会摇,
也会擀饼切面条;
擀的薄,切的细,
撑得二孩儿直放屁。
这首儿歌的一个特点是:歌里的“小二孩儿”并不是固定的一个形象,而是可以随意换人,对着谁唱就可以换成谁的名字。由于它特别幽默风趣,又被加进了在场的孩子,所以,尽管人们都特别熟悉,但只要一唱,谁都会开心地大笑起来。那时的小孩子本来一说到“娶媳妇”的话题往往都会脸红,被别人唱进歌里就更是哭笑不得。不过因为唱歌的人毕竟没有什么恶意,倒也不会轻易为这个翻脸。
5、后来还有一些民谣也被当作儿歌来唱,包括一些反映群众对干部不满的顺口溜。例如《拖拉机》就是这样的作品:
拖拉机,来耕地,
大官小官都满意;
又买鸡,又买鱼,
还有鸡蛋和粉皮;
大官吃,小官尝,
社员一偎抉口粮!(“抉”,读jue,扣减也)
这样的民谣应该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那时的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大一些的公社都有专门的拖拉机站。如果到哪个生产大队、生产队去耕地,是需要安排生活的。但一些队干部借机大吃大喝,引起了群众反感,就出现了这样的歌谣。小孩子们不管这那,听着顺口就起劲地唱。很可能当时还起了一些舆论监督作用呢!
从上述的几则儿歌来看,在艺术形式上有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篇幅上一般是六句。这个长度对儿童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便于记忆(超过八句则记忆难度偏大),容易吟唱(少于四句则不便吟唱,除了加以重复)。一般所有儿歌,没有长于八句的,也很少有少于四句的。二是句式上大多很简短。最长是七字句,中间不少句子又分为两小句,很便于牙牙学语或刚会说话不久的儿童学习和吟唱。三是韵律上转韵灵活,琅琅上口。这种特点往往比内容怎样还要重要。儿童学习儿歌,是在引起兴趣的基础上主要靠无意记忆进行的。不是特别上口,儿童是不会发生兴趣的。四是表现形式上多采用比兴手法。儿歌的创作者多为没有文化的母亲。她们并不知比兴为何物,往往是在生活中触景生情,借物起兴,自然而然,妙手天成的。儿歌应该是最简单明白的话。比兴手法的广泛应用,却使得它明白而不直白,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我想起自己童年时候经常哼着的潮汕歌仔。
许多年过去了,我依旧清楚记得某几首歌仔的内容,虽然童音早已不在,但重新哼起来依旧朗朗上口,就像是一首首充满回忆的RAP。
潮汕歌仔就是我们潮汕地区的方言歌谣,基本上都是靠口述流传下来的。这些歌仔也不知是谁创作的,内容丰富多样、诙谐有趣,并且有很强的韵律感,极具潮汕风土气息。我熟悉的几首歌仔,大多是童年小伙伴教会我的。我们觉得顺口好玩,不知疲倦地反复哼着念着。直至现在,我回味着这些歌仔,仿佛它们依旧在昔日的巷子里回荡着。
这是我记忆里最初的RAP,你是否也曾听过哼过?
【一】老叔脚曲曲
歌词音译:老叔,脚曲曲。鞋锯弦,boy唱曲。踏脚车,倒岛剔。食猪肉,拣大匹。
歌词大意:有个老头子,双腿是弯曲的。他会演奏弦乐器,却不会唱曲子。他踩单车的时候,双腿是反着乱蹬的。他吃猪肉的时候,只挑选大块的来吃。
【二】脚车koi玻璃
歌词音译:哔哔哔,脚车koi玻璃。唔知koi着阿老婶支锁匙。老婶担MWE,MWE,MWE。瞧行瞧放屁。
歌词大意:踩着单车,按着喇叭发出“哔哔哔”的声音,辗轧着路面上的碎玻璃。一不小心,辗轧到一个老婆婆的钥匙。老婆婆说没关系没关系。却一边走着离开一边放着屁。
【三】天顶一条云
歌词音译:天顶一条云,地下二只船。一只载英歌,一只载樱桃。樱桃拔落水,英歌落去队。队唔起,投阿姊,阿姊气阿面红红。投证人,证人无相干。投门床班,门床班人爱偷骑。投老爷,老爷人爱偷缸。偷厕缸,厕缸人爱偷柳。投支纠,支纠人爱偷焚。投阿文,阿文骑支竹竿绕山狗。绕过溪,绕过桥,骗拔阿老婶二个雅姿娘。
歌词大意:天空有一朵云彩,地上有两艘小船。一艘船载着英歌,另一艘载着樱桃。樱桃掉进水里,英歌也跳下去,想把樱桃拉起来。拉不起来,去投诉阿姐,阿姐气得满脸通红。去投诉证人,证人说和他没关系。去投诉床板,床板会被人偷偷搬走。去投诉老爷(神明的雕像),老爷会被人偷偷抬走。去投诉屎坑(旧时户外的公共厕所),屎坑会被别人偷偷挖掘。去投诉哨子,哨子会被别人偷偷吹响。去投诉阿文,阿文手拿着一根竹竿赶着山狗。赶着经过小溪,赶着经过小桥,害得老婆婆的两个漂亮女儿摔倒了。
【四】鲁鞋闲鞋boy
歌词音译:鲁鞋闲鞋boy?鞋闲该我牵只马去城前。马索一下断,马屎慰去钻。钻见攀,嘛日再来牵。钻见臭,麦来我门脚口,哭。
歌词大意:你有空吗?有空的话帮牵我的马去城前(地名)。套马的绳索一断开,你就沾点马屎去吃。如果觉得味道香,那么明天就再过来牵马走。如果觉得味道臭,不要来我的家门口哭喊。
【五】略亩日卡案
歌词音译:九点半,爱去略亩日卡案。略来嘴嘟嘟,想来想去胶己卟。卟炉戚锅真艰苦,目汁目滴哭无亩。
歌词大意:九点半,想去相亲看老婆,时间已经太晚了。相亲回来后闷闷不乐,发呆了很久,还是决定自己来做饭。做饭又要点起炉灶,又要洗锅用锅,实在是太辛苦了。想到这里,不禁两眼泪水汪汪,哭着想自己怎么就没有老婆呢?
最令我怀念的一段歌仔是:“日时走扒扒,夜时点猪腊”。大致意思是:“白天不务正事到处乱跑,夜晚才用猪油点起灯火努力用功”。这短短的两句,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却熟记许许多多的歌仔。小时候的我一放学就只顾着玩,总是拖到很晚才开始做作业。在我挑灯奋战作业的时候,奶奶就会对我哼出这两句歌仔。她总是一边笑着一边调侃着我,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这场景还历历在目,宛如昨天。而我的奶奶,已经离开我十多年了。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文章还可以上公号“说废话的EG”看看哦,egspeak,一起抒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