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出了枯燥、乏味和无意义之后,才能真正和自己和解,和理想和解。
01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咨询行业深恶痛绝,认为咨询行业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玩文字游戏,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在一次辗转反侧之后,我向一位尊敬的长者,提交了我的辞职信。
当一个热爱的东西,只能给自己带来痛苦的时候,除了暂时离开,我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当局者迷的困境只有切切实实地站在局外,才能看到被幕布遮住的真相。
我尝试了三个不同的角度去掀开幕布。
离职之后,我待业在家三个月,去沉淀自己对咨询行业的认识,顺便通过了监理工程师考试。
这三个月让我重新找回了对咨询行业的热情,也萌发了去改变现状的想法。也是这三个月的沉淀,诞生了“我想知道”系列,或者说“成功学”系列文章。
之后,我去了一家小咨询公司做技术负责人。这是我尝试的第二个角度。
从技术本身的角度,从一个点开始做出改变。
我帮助这家公司建立了进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审核流程和标准化的文本格式。
通过我的培训,从无到有地帮这家公司建立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这项业务分支的技术能力。让一个依赖外包的公司,变成了能独立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任务的公司。
我鼓捣的这套东西帮这家公司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到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咨询行业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但在这家公司的天花板也慢慢出现了。
我除了技术部,无法左右公司的其他决策。同时,培训工作与各项生产体系的搭建完成,也让我的工作职责更加偏向于生产。
管理工作理顺之后,就变得简单而没有挑战性。
生产工作又略显乏味。
拿着更高的底薪去干顺手完成的管理工作还有和大家一样的生产工作,不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能长期干下去的。
又一次的辞职变得势在必行。
从打工人的层面去认识咨询行业,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从咨询公司负责人的角度去看待咨询行业,才是我缺少的。
开一家咨询公司,这是我尝试的第三个角度。
到今天,刚好是一年多的时间。
这一年多,我对咨询行业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已经足以解答我那年辗转反侧的问题。
02
想要创造实际价值,就要看文字是被怎么玩的。
在此之前我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咨询成果,一定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咨询成果,不一定是能创造实际价值的。
比如市面一些注重形式大于实质的咨询成果。甲方花钱买一个可以顺利办理下一步手续的报告。具体报告内容怎么样,甲方是不会多看的。
这样的咨询成果,解决了甲方的问题,但内容本身不能创造实际价值,无法对甲方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能否完成这样的报告,是咨询公司的及格线。
能顺利且迅速完成这类报告,基本上就达到了行业平均线以上。
如果平均线是80分,那么一份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咨询成果,就应该至少是90分。
完成一份90分咨询成果其实并不困难,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些契机。
80分成果往往是给定了结果往上凑,用结果去逆推条件。
90分的成果则是告诉你,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其实在编写难度和需要的知识上来说,差别并不算大。
最主要的差别在两点:甲方的需求和咨询单位付出的时间。
如果甲方需求的只是80分报告,咨询单位做一份90分报告纯属自讨没趣,耗时费力还会耽误甲方项目进度。
最后感动了自己,还要不到尾款。把甲方骂成狗的同时,也被甲方骂成狗。
在甲方需要90分报告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的契机,咨询单位要做的就是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甲方划定的圈子里,去探索每种可能对应的结果。
通过已有的决策方法,或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整体逻辑,去设置一系列变量来对项目进行分析。
最终目的就是告诉甲方,某几个影响项目的变量在什么范围内,这个项目能干。某几个变量越好,这个项目就越好。某几个变量越差,这个项目就越差。
再结合甲方自身禀赋,对这几个变量进行综合评判,做出理想情况下的推荐性建议。
从一个带点定制属性的制式报告,变成一个带点制式格式的定制化报告。
当然,反复的深化和调整,不断细化评判指标等工作,也会让90分报告的价格,比80分高出不少。
03
时间如白驹过隙,2020年5月29日凌晨成稿的辞职信,对自己到达30岁之前,提出了目标。
在30岁之前也算是全部完成了。
希望有理想的人,都不被努力辜负!
首发于公众号:做可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