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年,25岁的汉哀帝刘欣去世,没有留下儿子。
一直被汉哀帝冷落的前大司马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迅速除掉了汉哀帝亲立的大司马董贤,掌控了朝政大权。
汉哀帝无子,为汉朝挑选一位新皇帝的重任,也落到了王莽肩上。
最终,王莽选中了只有9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入继大统。
刘箕子,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登基3年之后改名为刘衎,去世后谥号为汉平帝。
他也是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但神奇的是,他并不是西汉的亡国之君。
01、孤身入长安王莽曾在汉哀帝身上吃过大亏。
当时,是汉成帝在位。王莽当上大司马不久,由于汉成帝耽于享乐,朝廷大事小事,基本由王莽说了算。王家作为太后王政君的外戚,也是风光无二,占据了朝中各个要害部门,甚至把大司马之位搞成了王家世袭制。
突然,汉成帝去世了。汉成帝无子,由侄儿汉哀帝登基。汉哀帝不仅和王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还带来了祖母及母亲家两家强势的外戚。
短短几个月内,汉哀帝就罢免了包括王莽在内的多个王家人,接着又把王莽赶回了封地新都。在这期间,他大肆提拔祖母傅家、母亲丁家的外戚,就连太皇太后王政君,都要在出门的时候由亲戚在前引路,避开傅家和丁家人,以免被他们侮辱。
王莽在封地待了3年,费尽心思经营,甚至逼死了一个犯的本不是死罪的儿子博取名声,才以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名义重返长安,但没有得到一官半职。
那时候,就连太皇太后王政君,都明确表示,不会再帮助王家人出仕,王家最大的目标就是善终。
王莽的前途,一片灰暗。
突然,25岁的汉哀帝驾崩了,没有留下儿子。没有了这一个最大的压力,王莽立刻在王政君的支持下,杀了汉哀帝亲立的大司马董贤,重任大司马,执掌了朝政大权,并选中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箕子为新皇帝。
对王莽而言,他的头号任务,就是控制住刘箕子及刘箕子家的外戚,不能重蹈汉哀帝时期的覆辙。
王莽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从礼法上重新定义刘箕子的身份。
他对汉哀帝不满已久,自然不肯为汉哀帝立嗣。于是,他宣称,刘箕子是汉哀帝的弟弟,是汉成帝的侄子一辈,继承的是汉成帝的皇位,而不是汉哀帝的皇位。
如此一来,王莽不仅把汉哀帝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还明确表明:刘箕子是汉成帝的嗣子,从此和中山王一脉没有任何关系。
接着,王莽考虑到刘箕子是中山王一脉的独子,既然已经进京做皇帝,那么,前任中山王总要有人祭祀,中山王的王位,总要有人继承。于是,他找了一个和中山王一脉血缘关系相当疏远的宗室,去继承中山王之位,并告诉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从今往后,他才是你儿子,刘箕子和你再也没有半点关系。
这么一来,王莽在礼法上完全断绝了刘箕子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汉平帝母亲卫姬的家人,不再是他的亲戚,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家人王氏家族,才是刘箕子的亲戚。
既然刘箕子和中山王一脉已经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他进长安的时候,自然就不能再带上任何家人、亲信和原中山国的官员了。沿途护送他的,唯有王莽派去的人。
年仅9岁、体弱多病的刘箕子就这样孤身一人来到长安,登上了皇位,也就是汉平帝。
02、母族被灭汉平帝刘箕子孤身入长安,对于他的母亲卫姬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从感情上,她从此和唯一的儿子断绝了关系,并再也不能见面了。这对于一个守寡多年的母亲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从利益上,她的儿子做了皇帝,她就应该进京当太后,她的家族也从此飞黄腾达。可如今王家是唯一的得利者,王莽借助拥立汉平帝,夺取了更大的权力,而卫姬和卫氏家族,反倒成了局外人,这任谁也无法接受。
正当卫姬愁苦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向她伸出了援手,那就是王莽的嫡长子,王宇。
王莽通过断绝汉平帝母子亲缘的方式,把自己和王氏的地位都推向了新的高峰。可是王宇作为理论上的王家下一代家主,却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如今皇帝年幼也就罢了,等到皇帝长大并掌权之后,皇帝必然会为了这件事清算王家,就像汉宣帝清算霍家。
到时候,王莽或许已经去世,面对汉平帝清算的,将是王宇本人。
王宇觉得,自己必须为王家留一条后路。但是王莽素来专横,王宇不敢直接和王莽说出自己的意见,也甚至自己无法说服王莽。于是,他转而为卫姬出主意,希望能够帮助卫姬去长安和汉平帝母子重聚。
王宇给卫姬出的第一个主意,是让卫姬上书谢恩,表示认同王莽的安排,并痛斥汉哀帝时期的傅家和丁家两家外戚的所作所为,言外之意是,卫家向王莽示弱,并且绝不会向傅、丁两家一样和王氏争锋。
王宇觉得,这封上书或许能打动王莽,并让王莽放松警惕,从而允许卫姬进京。
想不到,王莽看到上书,果然非常高兴,但他仅仅是在经济上重赏了卫姬和卫氏一族,却丝毫不提让卫姬进京。
王宇又给卫姬出了第二个主意:直接上书,要求进京探望汉平帝。
这一回,王莽直接当没看到。
郁闷的王宇,使出了他的第三个办法。他知道,王莽素来相信符命和上天的异象,于是,他让自己的大舅子吕宽半夜到王莽府邸门口撒狗血,等到王莽问起时,再由他的老师吴章出面解释说,这是王莽不让汉平帝母子相见,上天降下的异象。
结果,吕宽撒狗血的时候,被当场抓获。王宇的图谋,也被王莽查了出来。
王莽并没有因为王宇是自己的嫡长子,就对他网开一面,直接一杯毒酒把他逼死了。
而对于卫姬一家,王莽更是毫不顾忌那是皇帝的亲人,直接把卫家全族诛杀,只留下卫姬一人。而卫姬,也在一年多之后去世。
在母族被灭的过程中,年幼的汉平帝,没有任何发言权。他只能看着王莽对自己的亲人大开杀戒,看着王莽借助这件事扩大打击范围,排除异己,而他自己,将要迎娶王莽的女儿。
03、傀儡生涯汉平帝继位之后,由于年纪尚小,又体弱多病,由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不过王政君素来不太管事,朝政大权便落到了王政君的侄儿王莽手里。
王莽则借助这个机会,疯狂地夺取权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元始元年,也就是汉平帝登基后的第二年、改元后的第一年,发生了一桩朝野瞩目的祥瑞事件:一支被称为“越裳氏”的遥远蛮夷,跨过千山万水,向朝廷献上了一只白雉、两只黑雉。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祥瑞事件,大抵上是由人伪造,或者牵强附会,以达成特定的目的。而这次越裳氏献雉事件,就充满了人为的痕迹:古书记载,在距离西汉末年一年多年的周公时期,越裳氏远涉千里,向周公献了一只白雉,理由是,天下出现了王者。
同样的套路,同样的献礼,王莽把自己打造成周公的目的很明显了。而且周公只有一只白雉,王莽还多出两只黑雉来,意味着王莽比周公更胜一筹。
会意的群臣上书王政君,请求尊王莽为“安汉公”。
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称号。而王莽得到的,自然不止尊号本身。他的权力和地位,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王政君还借助这次机会,把萧何的旧居赐给了王莽。
虽然在现代,人们提起汉朝的开国功臣,更多地是提到韩信和张良。但是在汉朝人眼里,分量最重的,无疑是相国萧何。汉朝的历代帝王,在提起萧何的时候,都是把他当做汉室的恩人,在一众功臣里,地位最为特殊。
王莽住进萧何故居,也让人们把他和萧何联系起来,视他为汉室的恩人。
面对王莽疯狂夺取权力的行为,汉平帝是何反应?
虽然这些大事件,都发生在他在位期间,但是史书对于他的看法、他的意见,没有任何记载。他是一个十足的傀儡,一个端坐在皇座之上的偶像。
虽然王莽已经把自己的地位抬高到了周公的程度,但是周公说到底,也只是在周成王年幼之时,代为行使王的权力,在周成王长大之后,依然要还政于周成王。
因此,王莽也一次又一次地自比于周公,一次又一次地表态:等到汉平帝长大,他会还政于汉平帝。
而他,也需要在一步步的突破中,效仿周公,成为周公,突破周公。
在成为安汉公后没多久,王莽又借助把女儿嫁给汉平帝,得到了“宰衡”这个新的称号和官职。
此时,他效仿的已经不仅仅是周公,还有上古时期的另一个圣人,伊尹。“宰衡”是从周公的官职“太宰”、伊尹的官职“阿衡”里各取一字得来的。
而比“宰衡”这个称号更重要的,是王莽地位和权力上的提升。
在王莽当上宰衡之前,虽然掌管着朝政大权,但是名义上的地位,依然和三公等同,理论上和他同级的还有两人。而宰衡这个官职,让他的级别达到了三公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汉朝官场第一人,从此三公都要向他汇报工作。
而且,三公在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开头还要写“敢言之”,仅次于写给皇帝的“冒死”“昧死”,实质性地抬高了王莽的地位。
和王莽成为安汉公时一样,王莽成为宰衡这么重大的事件,史书依然没有记载汉平帝的任何反应。他在王家人的欢庆中,娶了自己灭族仇人王莽的女儿,大赦天下。
那一年的汉平帝,14岁。
继成为宰衡之后,王莽还要更上一层楼。
宰衡的地位,虽然已经是大臣里最高的了。但太皇太后、皇帝之下,依然有刘家宗室的诸侯王们,地位比宰衡更高。
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已经在建国之初定下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个约定锁死了王莽被封为异姓王的空间。
王莽显然不甘心位于诸侯王之下。要怎么再次提高地位呢?
他和他的拥护者们,在古书里找总结出一个古老的名词:九锡。
于是,元始五年,也就是汉平帝大婚第二年,由王莽主导的、用于祭祀的明堂建成。王莽陪着汉平帝在明堂祭祀过后,有人正式上书提出:宰衡王莽完善祭祀之礼,功绩实在太大了,地位应当在诸侯王之上。
而体现宰衡地位提高的方式,就是加九锡。
太皇太后王政君亲自驾临未央宫,为王莽完成了这个仪式。
九锡,是古代天子赐给诸侯王的9种特殊礼器。在王莽的时代,由于王莽是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记载加九锡的人,关于九锡具体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九种礼器,是王莽的团队根据古书拼凑而来。
其中,有一些礼器,是天子专属。把这些礼器赐给一个大臣,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就是允许这个大臣部分代行天子职责。
王莽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加九锡的权臣,后世权臣纷纷效仿。
安汉公,宰衡,加九锡,这3个大事件,是王莽权力和地位提升的三级跳,全部发生在汉平帝期间。
然而,史书从来没有记载过汉平帝对此是什么反应。朝野上下也无人关心他对此有什么意见。毕竟,他只是一个孩童,一个傀儡,没有任何实权。
04、死因疑云就在王莽加九锡的那一年,也就是元始五年,王莽的野心依然没有止歇。
秋天,汉朝一个宗室站了出来,呈上一份上书: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
意思是,皇帝年纪还小,还是让王莽来代行皇帝职责吧。
敏锐的人,已经觉察到王莽的野心。但是更多的人,沉浸在王莽打造的太平盛世的幻象中,纷纷赞同。
汉平帝有什么想法?
汉平帝没有想法。因为他很快就生了一场重病,并于这年年末,驾崩于未央宫,年仅14岁,结束了他那作为傀儡、不能自主的一生。
汉平帝是怎么死的?
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诏书里,汉平帝素来体弱多病,“每疾一发,气辄上涌,害于言语”,最终因病去世。
在汉书的记载里,只有简短的“帝崩于未央宫”的一句话记载。根据史书的惯例,不记载死因,就是正常病逝。而班固的家族和汉家皇室、和王莽都渊源颇深,他没有写出阴谋,似乎就没有阴谋。
而汉末起义的东郡太守翟义,则公开指责王莽弑君。
到了唐朝,注释汉书的颜师古,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汉平帝年纪渐长之后,由于母亲卫姬的遭遇,对王莽越来越不满。王莽觉得汉平帝恐怕难以控制,就在腊日敬酒之时,给汉平帝献上了一杯毒酒。
颜师古的时代,离汉平帝之死,已经过去600多年。但颜师古很有可能看过一些没有传到现代,但在唐朝还能看到的原始是史料。
到了宋朝,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之时,则采用了颜师古的说法,说汉平帝是被王莽毒杀。
汉平帝之死,也由此成为千古之谜。
05、写在最后汉平帝去世之时,汉朝并没有覆灭。
王莽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终于选中了不到2岁的刘婴继承皇位。不过,他没让刘婴登基,而是把刘婴封为了皇太子,而自己做了“摄皇帝”,并宣称,刘婴长大之后,他就还政于刘婴。
此时,天下依然是汉朝的天下。
3年后,王莽彻底撕破脸皮,篡汉建新,于是,刘婴这个皇太子,再也没有成为皇帝的一天。
所以,汉平帝虽然是西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但他不是西汉的亡国之君。
但这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虽名为皇帝,却一天都没有过皇帝的权力,只是一个被王莽高高立起的空架子,是王莽篡汉的过渡人物。
身为一个皇帝,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保不住,还要迎娶仇人的女儿。
或许,汉平帝也曾想过,若能选择,绝对不要生在帝王家吧。
你觉得是不是呢?
在遥远的公元前188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离别,汉朝的第二位皇帝刘盈突然去世,年仅二十四岁。然而,刘盈并不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皇帝,他的名气黯淡无光。在众多皇帝中,他的存在仿佛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不及他父亲刘邦、弟弟汉文帝引人注目。正因为如此,刘盈的权力也是微不足道,他的主宰者,是一位控制欲超强的母亲,吕雉。
权力争夺与扑朔迷离的宫廷政治
刘盈的在位期间,汉朝的方方面面,甚至他个人的私生活,几乎都受制于吕雉的意志。刘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毫无存在感。吕雉的强大意志和权力,将刘盈置于困境之中,成为了无奈的陪衬。然而,尽管如此,刘盈的去世对汉朝历史产生了深刻而遥远的影响。他年幼的离世,成为后来权力的转移,甚至吕家清算的开始,埋下了伏笔。
吕雉的掌权与权力之争
刘盈的过早离世,成为吕雉掌权的契机。她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临朝称制生涯,汉朝的权力交接因此变得不稳定。刘盈的去世,给汉朝初期的政治格局带来不小的冲击。从那一刻起,吕家注定将受到清算,刘盈的死,为后来文景之治铺下了伏笔。
命运交错:刘盈的童年悲剧
然而,为何一个权力无足轻重的年轻皇帝的去世,会如此影响汉朝的历史进程呢?刘盈的短暂在位,毫无疑问是一个傀儡。他的命运,其实从出生时便注定曲折。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刘盈的生活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平稳。他的父亲刘邦,在他出生前多年混迹于灰色地带,家庭状况平庸。在这个时期,刘盈的母亲吕雉与刘邦相识,不过,两人年龄相差甚远。
充满波折的婚姻
刘盈的父亲与吕雉成婚时,两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这段婚姻显然并非建立在爱情之上。刘盈的父亲在婚前曾私通寡妇,生下私生子。而刘盈的诞生,也伴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标志着乱世的到来。他的童年在动荡中度过,一家人频繁迁徙,生活拮据。此时,刘盈的命运似乎与汉朝的兴衰密切相连。
风云突变:乱世的童年岁月
乱世的脚步逐渐逼近,刘盈的家庭开始陷入危机。他父亲刘邦被派往骊山修建皇陵,却在途中遭到人员叛变,最终带着残余兵力躲入芒砀山。这一事件使刘盈的家庭陷入困境,甚至被关押。然而,幸运的是,萧何等人的帮助,终使刘盈的家庭逃过一劫。不久后,刘邦发动起义,刘盈的一家重新投入斗争之中。
命运逆转:刘盈的离奇转机
刘邦最终成功起兵,然而刘盈的童年仍充满动荡。由于军队规模有限,刘邦无法带着家人参与战斗,刘盈只能与母亲和姐姐过着隐蔽的生活。刘盈的两位舅舅也投入战斗,家庭陷入无依无靠的状态。他们时刻面临着被发现的危险,一旦秦军找到他们,刘盈的生命将面临严重威胁。
历史的转折与刘盈的遗憾
然而,刘邦最终的胜利为刘盈一家带来了短暂的宁静。尽管取得胜利,刘盈的童年却并未因此而荣耀。刘盈的父亲刘邦成为汉朝的称帝者,享受荣耀,但刘盈始终未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崭露头角,他的早逝将其迫使于局外人的角色,没有真正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刘盈的存在可能已被无数人遗忘。然而,他短暂的生命却为汉朝历史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他的离世不仅影响了权力的传承,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悲剧。刘盈,作为一个年幼的皇帝,或许未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故事却在历史的细微之处,昭示着那个时代的动荡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