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薇
“爱“被归于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三层的归属需求里,同时也是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给出的两个人生任务‘“爱与工作”中的一个。还是从古至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常常被演绎的元素。
可见“爱”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重。
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当然要探究一下:它的运行机制以及玩法啦?那么我们首先要琢磨一下那些容易迷失、容易翻船?
01分离个体化完成的不到位也就是独立性不足以玩爱情游戏虽然亲密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但它的情感浓度与融合的程度,较之于其他关系要深许多——这样的关系犹如,可以照见我们心底最隐秘的角落,让一切无可遁形。
就像印度哲人,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中所阐述的一样:
关系就如一面镜子,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自己,发现自己的本质、自己的反应、偏见、恐惧、沮丧、焦虑、孤独、哀伤、痛苦、悲恸。
当然这一切不会发生在爱的伊始,因为那时我们会呈现出最美的一面给到彼此,再戴上”情人的眼镜“,不用想就能预测到彼此会发出这般感叹:”他/她是我们命定之人,此生非他/她莫属“。
然而这个时期不会维持太久,幻灭就开始了,它发生在消退,彼此拿下”情人的眼镜“之后,这是必然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经过了美好的人都能全身而退,运营退潮后的平淡,让其再度焕发光彩。
甜蜜时,高度的接纳与融合——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样的感觉犹如回到了母婴时代——与母生的状态那般绚烂。
这时会发生三种情况:分离个体化完成到位的两个人即拥有了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将会在平淡期再度绽放——这是我们的目标,是这篇文章的目的;第二种情况是一个独立已分化,一个未独立未分化,这样就会产生追逃模式——未分化的贪恋融合,渴望共生,是追的那个;一个快要窒息,试图摆脱;第三种情况是都未分化、未独立,这样就会产生持续的融合共生状态,其结果就会呈现一种病态的关系——都在索爱而无人给出——如此就如两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歪脖树一样,缺少生机也难以正常生长。
后面两种情况里,都有讨好、指责等等各种冲突干扰关系的进行。因为共生的关系中自我完全融合了,侵占了彼此独立的空间——拓展自己的疆场,成长变得举步维艰,这是反人性的。
这样的关系真爱的成分所占比例不足,只是在找”妈妈“。可是这个世界无人能替代”妈妈“——无条件爱的给予者。
没有谁能持续地给出无条件的爱,因为都需要爱的滋养、爱的回应才有动力给予。
爱情游戏可不能这么玩!
亲密关系中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拿出自我的一部分去融合,以此来获得爱与归属感;还有一部分是完全属于自己——需要经过允许才会对对方开放。
融合的部分:分享彼此的生命体验;独立的部分:供自己使用——拓展对自己与世界的认识——赚来更多的生命体验——再次分享。就这样循环往复,让关系处于时时更新状态。
这就是理想化的亲密关系,也是让关系保持鲜活的模型——爱情游戏需要这么玩下去!!
好像有些难,不过有了路径,让我们添加点装备试一试去升级打怪,如何?我们的装备如下:
02心理断奶成为独立的个体游泳冠军孙杨就是典型的心理未断奶的人——与母亲处于高浓度的融合共生状态里。
这样的他是很难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的,这样说有点高看他了,其实他不会去建立,更不知道如何建立?他不过是他妈妈实现自己的傀儡而已。
他在社会上撞了那么多南墙就是为了提醒他们母子——该反省了,该断奶了,若还是执迷不悟的话,暴风雨会更猛烈的,直到他们.......
这样看来,冥冥之中因果律还是存在的。
我们断然不会如此傻吧?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爱中迷失了自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讨好、捆绑、纠缠、患得患失、隐藏真实的自己等等,这时,我们该检索一下自己了——我们在关系里是在找”爱人“——付出爱;还是找”妈妈“——一味地索取爱?我们有能力给对方留出独立的空间吗?还是我们渴望全方位无死角的融合?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需要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先过好一个人的生活,做到从心理断奶。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做到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再给自己添加更厉害的装备了。
03走上拥有稳定又流动的自我旅程王阳明说过一句话: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就是一个拥有稳定而又流动自我的人,会有的境界。
这里的稳定是一个人的定力——是人行走世间的信念,这个可以让我们无论身处何种际遇都有一盏指路明灯,让我们不会放弃希望、放弃自己;流动是一个人的灵动感,这个会让我们处于开放的状态,让我们能够吐故纳新,时时更新。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风雨兼程是必然的,有时还会狂风不止。
由此而产生的冲击波,也许会让一个有混乱自我的人手足无措,乱了章法;
但对于一个拥有稳定又流动自我的人来说,这些会被转化成增强自身能量的燃料——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障碍下面都有一个提升器;
在拥有稳定自我的旅程中也是这样的——每次痛苦的背后都有未被发现的自己——就在我们越来越清晰自己的时候,我们稳定又流动自我就会被一点点地建立起来。
04写在最后爱情游戏的心理运行机制书写完毕,要这样玩吗?看起来有些难,然而如此美的感情配得上这样的努力。
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以上心理装备的话,只要我们想,还有完成不了的事吗?
天上不会掉馅饼,稀缺的东西,都需要用心付出才能拥有。
加油吧,为了幸福——这可是我们活着最终的目标。
作者简介:常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师 持续分享阅读与咨询中的感悟,欢迎不同的观点留言讨论。
《伤心的酒吧》、《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酒醉的蝴蝶》、《红尘情歌》、《梨花飞情人泪》、《有一种思念永不疲惫》。
窗外的雨滴滴答答,我的心情乱糟糟。心爱的人究竟去了哪里?问天问地没有人回答。坐在这个伤心的酒吧,再来一杯不回家的酒。曾经的誓言你都忘记了吗?没有你在身边,眼泪不停地落下,走在这个伤心的酒吧,一直哭到喉咙沙哑,从前的不满都放下了。从此一个人走遍天涯海角,窗外的雨滴滴答答,我的心情乱糟糟。心爱的人究竟去了哪里?问天问地没有人回答。
坐在这个伤心的酒吧,再来一杯不回家的酒。曾经的誓言你都忘记了吗?没有你在身边,眼泪不停地落下,走在这个伤心的酒吧,一直哭到喉咙沙哑,从前的不满都放下了。从此一个人走遍天涯海角,坐在这个世界的夜晚,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告诉我你曾经来过这里。
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沉醉。我愿意为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但你却不辞而别,断了所有的消息。我怎么也飞不出这个花花世界。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你的那一句誓约轻描淡写,却要换我这一生永远的结。
春去镜前花秋来水中月,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花开花落,月缺月圆。
《伤心的酒吧》、《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酒醉的蝴蝶》、《红尘情歌》、《梨花飞情人泪》、《有一种思念叫永远》。原来我是一只酒醉的蝴蝶。你知道我曾经爱你,离别时说好不哭泣,为什么眼泪迷离,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还记得我吗?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轰轰烈烈的相爱,最后变成了传说。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啊啊啊啊!分手时含泪看着我,到现在你还记得我吗?爱情的故事分分合合,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轰轰烈烈的相爱,最后变成了传说。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
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轰轰烈烈的相爱,最后变成了传说。浪漫红尘中有你也有我,让我唱一首爱你的歌。大声说我爱你,我爱你。
把你放在心里,在心里永远有个你,有个你。这首歌我要送给你,漫天都是梨花飞,飞的人憔悴,梨花树下暗自伤心。爱人何时归来?
《伤心的酒吧》、《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酒醉的蝴蝶》、《红尘情歌》、《梨花飞情人泪》、《有一种思念叫永远》。
梨花飞过情人泪,万般思念盼君归,等到来年梨花吐新蕊。再看你的美。梨花飞过情人泪,片片花瓣痛了谁?我把青春等到发斑白,只为了爱人归来。夜幕降临,孤独陪伴左右。你是否留意到我的思念?曾经的甜蜜和浪漫,如今只剩下空虚和思念。回忆往昔,甜蜜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如果能重来,我绝不会让你我分隔两地,失去你的痛苦让我心如刀割,我已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你说未来充满希望,但命运却让我们的梦想破灭。你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你的一言一行仍在我心中,愿你在遥远的地方过得幸福安康。我看着你离开,任凭泪水在雨中流淌。我曾想说一句话,但还是放弃了,因为爱情不能穿越四季,烟花灰烬寂寞锁伤悲。不要说什么不得已,因为誓言终究会被分离所打破。有没有一种爱情不会让人流泪?有没有一种感情不会让人疲惫?有没有一种缘分可以延续到来生?有没有一种思念不会让人疲惫?所以爱情总是会分离,所以累了就会放弃。所以爱情到最后只是游戏,不要太在意。所以听听这些伤心的歌曲:《伤心的酒吧》、《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酒醉的蝴蝶》、《红尘情歌》。
最近,关于三名女孩窝在一间出租屋,整天躺平生活且只顾谈恋爱而不找工作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然而,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就对她们下定论。背后可能存在着经济困境和心理压力,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近日,关于三名女孩整天躺平生活、只顾谈恋爱而不找工作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这一现象看似奢侈而不负责任,但我们应该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或许,她们所经历的经济困境和心理压力才是这样行为的根源。
首先,经济困境是导致这种躺平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对于那些缺乏专业技能、经验或教育背景的年轻人来说,就业市场更是具有挑战性。在面对生活开销和压力时,她们可能选择了躺平生活,寻求恋爱带来的情感安慰和支持。
其次,心理压力也是她们疲于谈恋爱而不找工作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无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生活压力。对于那些感到无力应对这些压力的人来说,谈恋爱可能成为一种情感避风港,可以暂时忘却自身的烦恼和不安。然而,这种逃避心理压力的方式并不能长久维持,并可能进一步加剧她们的困境。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她们归类为“懒惰”或只追求享乐的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对于她们来说,或许谈恋爱成为了她们在当前经济和心理困境下寻求安慰和幸福的方式。我们应该保持理解和包容,关注她们背后的真正需求。
对于这种躺平生活的现象,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心态,鼓励年轻人面对挑战并追求自己的梦想。教育体制和社会机制也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她们也需要意识到谈恋爱虽然带来一时的幸福,但长期来说,工作和独立经济能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评判这种行为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只有通过理解和支持,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年轻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关注那些隐藏在经济困境和心理压力下的年轻人,鼓励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幸福。
作者:韩思琪
《装腔启示录》带来了一个国产剧新的“观众折叠”现象:高分,但口碑两极分化。
剧作改编自豆瓣同名小说。流光浮华的红男绿女,平行的唐影和许子诠在飞机上偶遇,于是展开了一段暧昧博弈,互相撩拨的情爱故事。倔强勇敢当仁不让的律师唐影、自信温柔成熟魅惑的投行VP许子诠,两性吸引之下,这对戴着都市假面的成年男女经历了从相爱到敢爱的求索之旅。
对于国产剧来说,豆瓣8.2分的评分至少是一个“及格以上,口碑未满”的良好成绩,但是《装腔启示录》面对的却是两极分化割裂的评价。有趣的是二者的出发点居然是一致的——从“现实”出发:认为其过于真实/过于失真。
豆瓣评分的圈层性是一个影响因素。豆瓣的基因和用户社群,决定着豆瓣评分往往是带有文青范儿偏好的。如果国产剧的评分人数没有超过10万的话,这个分数很可能是精准打动了圈层内的某个群体,这个评分则通常是带有一定程度上“文青精英”口味加权的结果——所谓“豆瓣特供口碑”。《装腔启示录》4.5万的评分人数恰在此列。
但这一次,被精准“俘获”群体内部再次撕裂,五星好评认为:
太写实了,同样的装腔比的就是一个段位的高低、谁的名词更专业、谁的品味更小众、谁的见解更独到……写这剧的人太懂装腔这回事儿了。
一星差评则认为:
已经身为北上广社畜,对剧里的不切实际就很难包容。
全是标签化的人物,特别是女性。建议编剧先下凡去见一见真实生活中的人类。
所有的精华片段都在宣传短视频了。
这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的出现,其实并不相悖。
写实?伪装一切,直到成功
称其写实,是因为《装腔启示录》对“装”辛辣的讽刺:“通过装中产而成为中产”。
中产往往跟风为实用价值溢出的部分猛灌精神属性,酒、茶、咖啡、书、香水等等,通过复制old money试图去建立一种垂直领域的老饕的新社交形象,进而完成中产的价值圈地——一言以蔽之,通过“装”打造虚假的文化区隔。
一如剧中女主唐影和妹妹在酒吧喝酒时,碰到衣冠体面的男人搭讪和装腔,用一串背诵好的知识压过对方一头:“威士忌,我喜欢泥煤味重一点的……入门的时候,我也跟你一样,只喝麦克伦十二,但后来发现哪怕贵一点点,还是十八的层次更丰富一些。”对不对不重要,先摆出专业的架子吓退对方。一段话里专业名词越多“装”得越对味。
这种“装腔”曾经是现实。在经济和社会全面上行的时期,有了里子想要面子的中产预备役们,试图通过装腔来跻身上流——伪装一切,直到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背后的逻辑是,先拿到入场券,就有机会博到改命的机遇;即便是伪装的“配得”,名利场里有时瞬间即可洗牌。
都市精英装腔调,职场新人独立清醒装品味。租房老破小,出门精致穷。吃饭前则要在点评软件上反复熟读揣摩菜单,搜索酒单背诵味道层次。
悬浮?一次不合时宜的“装腔”
然而,今天的观众面对的是“降本增效”的现实新痛点,轻盈的、浪费的“装腔”便失去了可信性。下行周期里现实变得更加冷峻:消费降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实的焦虑与不得不面对乖顺现实。“现在打工就找不需要战袍的、不靠衣装的行业。从整提拉米苏变成豉油鸡。更理性。”
在贴地的生存境况下,观众自然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一个律师下了早班机手机就没电,为什么一条梵克雅宝手链就能炫耀的太太会和买铂金包的一起喝茶,你这不就是为编而编吗?”
如此一来,通过伪装而向成功的“窗口”正不断被挤压。“装腔”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其能够兑现的回报,如同中产的“泡沫”正一同被挤掉。
尤其,当导演越努力地在“装腔”的叙事里勾兑现实晦暗的“社畜”叙事时,这种撕裂感便会越明显,故事也就越悬浮。既不能满足对于精英奇观式的猎奇,也很难接地气地让“社畜”真正共情:“矫情什么”,他们的痛不过是“原来我不过如此”,他们的泪是镶着金边的乌云、是有软着陆的烦恼。
然后随着剧情展开,“内卷”和“装腔”的毒要用爱去解。导演顺着原作强行浪漫的思路去解题:“只想要带着这些去讲一个故事,一个在都市中找到爱的故事,一个用爱情治愈内卷的故事,一个送给我爱的人的故事。拨开都市里一层层的包裹,找到那个最可贵的、那个自由的、不被社会和世俗、物质和人情约束的自己。”
当《装腔》只有对社畜加班生活的“拙劣模仿”,而没能提供某种高于生活的视角,只余甜腻有余的推拉和“顶级暧昧”。真实的困境和问题却再一次被悬置了。
这些都让《装腔启示录》在时代的飓变下,被验证为一次不合时宜的“装”。
拆解?看似接地气实则一戳就破
导演自觉对于“装腔”这套叙事信手拈来,他层层剥开“装腔”的伪装:
“第一层是趋炎附势的攀比,是虚荣和物欲的标榜,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可笑的假象。第二层是不得已的伪装,是想要变得更好的期望,是为了找到自己,知世故而世故。第三层是心照不宣的自我保护,是害怕被人看穿真心,害怕善良被当软弱,真挚被当愚蠢。”
通过层层拆解,他最终抵达的是对孤独脆弱灵魂的共情,明确又委婉,虚伪又真挚,胆怯又勇敢,“有着无处诉说的疲倦和不堪,无比渴望着真诚的关系。却又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而不肯敞开心扉”。
看似是在“看见”年轻人的孤独和疲倦,然而这个“高考状元,五院四系,本硕实习,十年寒窗,北大打底”的CBD精英叙事和粗粝晦暗的现实天然有壁。故事里角色的困境是空心、甚至“奢侈”的:是人们如何找到自己,如何和自己和解的命题。这种向内探求的故事,并不适合导演将《我在他乡挺好的》的方复制过来。
《我在他乡挺好的》成功的方是什么?
是那些打破失语的、麻木的、粉饰太平的生活,撕碎甜腻的、爽快的、目的性极强的情节设计,呈现刺痛、压抑和崩溃的贴地生活。在《我在他乡挺好的》成立的困境,在《装腔启示录》的语境中都变得可疑。
而过于“文青”的创作思路,将人物窄化为他们人生的几个关键瞬间和道具。这一问题在导演上一部作品《三悦有了新工作》中已初现苗头:因为缺乏真正现实的细节和情节支撑,看似接地气实则一戳就破。
《装腔启示录》也让角色成为了输出金句的工具人,在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话题处埋好点:职场表演型人格、昂贵的廉价劳动力、男女在爱情游戏中的权力关系、围猎年轻女孩的“烧仓房”游戏:捧她上云端,再看她跌落……
噱头大于实质。小说尚可以用金句罗列的吐槽风格去书写,然而影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只一味追求等比“抠书”去还原,只能让最终呈现的结果有佳句而无佳篇。(韩思琪)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