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一年12月,德国月月有精彩

很多旅行攻略在开篇都会告诉你什么时候是“最佳旅行季节”,但在资深玩家的眼中,德国的一年四季都是“最佳旅行季节”。那么如何从一名德国小白迅速进阶为资深玩家呢?本篇内容给你答案。

出行前首先要了解德国的天气,德国四季鲜明,每个季节的气温和景色都有着明显的差别,首次接触德国的你如果在不同的季节去德国,要知道些什么呢?

春天天气

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德国的春天开始慢慢苏醒,尽管温度依然有点冷,但阳光撒在大地时,温度就会开始上升(4-18℃),不过德国春天雨水充足,别忘记带上雨伞哦。至于最美春景,当然是樱花啦。

夏天天气

夏季是德国的旅游旺季,白昼很长,即使是晚上八九点,天色依然很亮,这给游客更多时间去欣赏优美的景点。德国夏季的温度早晚凉爽舒适,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5℃(跟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德国秋天天气

autumn

如果让小编来选一个德国最美的季节,那肯定是秋季。气温凉爽舒适,非常适合自驾和远足,而各大城市公园、自然公园、国家公园,甚至是乡野小路上,放眼望去皆是梦幻般的秋景。

德国冬天天气

在11月时,德国的气温就会开始下降,下雪会成为常态,平均气温低至-5℃。冬季去德国一定要准备好御寒的衣服,尤其是当你想体验冬季运动的时候。

不同的季节去德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风景,而不同的月份去德国,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旅行体验,正所谓“旅游来德国,月月有节过”,一点都不夸张。

一月

圣诞节后德国会安静一段时间,不过一月的德国仍然有着它的魅力。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淡季的旅行花费相对较低,其次德国冬季虽然冷,但是景色别有一番韵味。

一月的热门活动是巴伐利亚州的主显节,也叫三王节(Dreikönigsfest);在时尚界,柏林时装周是一月中旬的另外一项吸睛活动。

二月

“玫瑰星期一”就在二月的第二个周一,于是每年二月,德国很多城市将迎来狂欢节的高潮:庆祝、跳舞、欢笑、调侃——从玫瑰星期一到圣灰星期三,再到狂欢节星期六,疯狂活动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

三月

虽然春天的第一天发生在这个月,但温度依旧寒冷。不过,有些德国人已经在烈性啤酒的帮助下开始户外狂欢啦。

没错,就是慕尼黑的烈性啤酒节(Starkbierfest),活动中各大啤酒商们会展示自己独步啤酒界的法宝——各种烈性啤酒,并以超低价位售给游客。

四月

四月的天气慢慢回暖,人们开始准备迎接复活节。复活节是德国四月最温馨的节日,很多商店和家庭都会装饰一新,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调,插上黄水仙,摆上复活节彩蛋、小鸡和兔子装饰。

五月

当樱花盛开时,德国的大自然就开始彻底复苏了。游客和当地人可以走在充满鲜花的小路上,享受德国的五月,这可是在旅游旺季来临之前最美的月份哦。

同时五月也是新鲜芦笋和果酒上市的时候,几乎每个餐馆都有芦笋菜供应。

六、七、八月

夏天将在六月真正开始,体感舒适,阳光明媚的日子可以让人尽情放松。啤酒花园全面开放,露天游泳池、湖畔和海滩成为游玩胜地。如果想参加狂欢节,那柏林文化嘉年华(Karneval der Kulturen)不要错过。

整个夏季都是德国最具活力的时刻,2019年德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德国夏日都市”计划:德国都市、浪漫主义、水边度假、旅游景点、艺术与文化,将在五个方面带你领略不同的德国夏日度假体验。

海滨度假推荐请戳:夏天要来了,一起去德国看海吗?

九月

九月,慕尼黑将迎来一年中最盛大节庆活动——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虽然慕尼黑啤酒节叫十月节,但在九月就开始了,如果你想来参加,请记得提前提前再提前预订好酒店和啤酒大棚中的位置,因为整个啤酒节期间会有超过600万人来参加。

如果你喜欢葡萄酒,那就去巴特迪克海姆(Bad Dürkheim),这个小镇每年九月都会举办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节。

十月

十月畅饮,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斯图加特啤酒节,也称作坎施达特民俗节(Cannstatter Volksfest)。其他如路德维希堡南瓜节、柏林灯光节和法兰克福书展也不要错过哦。

10月3日是德国的法定假日,好多商家都会放假休息,请记得提前做好准备。

十一月

对于商贩和德国家庭来说,十一月是筹备时间。商贩们要赶在月底第一场圣诞市场开放前把可爱的圣诞小屋搭建好;德国家庭则要置备庆祝圣诞节的“年货”。

十二月

真正的冬天拉开序幕,圣诞大戏也正式开播。整个十二月,德国都会被童话氛围笼罩,大大小小的圣诞市场装点着城市,热红酒和烤肠的味道飘荡进每一个角落。众多圣诞市场中,德累斯顿的圣诞果脯蛋糕集市和纽伦堡的圣婴市场是两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圣诞市场。

十二月除了圣诞节,柏林的新年露天晚会是德国跨年夜最大的Party,从勃兰登堡门开始,一直到胜利纪念柱,每年都会吸引上百万人在此共度新年。现场安保严格,请不要带包前往哦。

看完之后,你准备什么时候来德国呢?

全面复盘德国疫情三年所有重要数据,供国内朋友参考

国内终于开放了,看微博上的舆论场,有人欢喜有人愁。

德国到目前为止应该算是“应得尽得”了,大部分都感染过也接种过疫苗,应该可以算是进入疫情尾声了,所以整个感染数据也比较完整,参考价值比较高。

所以就趁周末复盘了一下德国疫情三年的所有重要数据给大家参考,大家可以分享给国内的家人朋友参考一下哦。

如果你对数据不感兴趣,强烈建议看一下第八条,德国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给民众的准备建议。

*以下所有数据来自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本文一共分为八个部分,大家可以按需查看:

1.新冠三年感染和死亡总人数

2.最近7天的感染和死亡数据

3.所有感染病例按性别和年龄分布

4.所有死亡病例按性别和年龄分布

5.疫情三年的六个感染高峰期和同期防疫政策

6.疫情三年住院率

7.到底有没有后遗症?

8.德国建议民众如何做准备?

1.新冠三年感染和死亡总人数:

截止到12月8日,德国新冠确诊人数总计3669万余人(由于从今年初开始德国不是所有感染者都能做PCR测试,所以实际感染数字应该比这个高得多),死亡人数总计15万8684人。

作为参考:德国的总人口是8800万人,也就是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感染过一次新冠,这里面不排除有一些人感染没被记录,还有一些人多次感染都被记录。

2.最近7天的感染和死亡数据:

今天,德国单日新增40256例确诊(专家说实际感染数应该是检测出的2-3倍),死亡新增125人,7天发病率为每10万居民214.2例。

基本上从今年入秋之后每日被记录的感染数和死亡数一直在这个区间徘徊,德国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走向彻底放开。

11月15日,巴符州、巴伐利亚州、黑森州和石荷州宣布,检测呈阳性的新冠感染者不再需要居家隔离,可以进入任何场所,包括办公室,但要佩戴口罩。

其他联邦州感染者仍需居家隔离至少五天。

12月6日,巴伐利亚州和萨安州宣布从12月8日、10日开始结束当地公共交通上的口罩义务。

其余13个联邦州中,除了石荷州准备效仿,其他都明确表示口罩义务将继续保持。

3.所有感染病例按性别和年龄分布:

0-4岁:感染人数总计993,372人,占比2.733%,男性512,036人,女性481,336人

5-14岁:感染人数总计4,394,581人,占比12.091%,男性2,272,093人,女性2,122,488人

15-34岁:感染人数总计10,682,723人,占比29.394%,男性5,152,783人,女性5,529,940人

35-59岁:感染人数总计14,125,106人,占比38.866%,男性6,624,697人,女性7,500,409人

60-79岁:感染人数总计4,717,399人,占比12.98%,男性2,291,189人,女性2,426,210人

80岁以上:感染人数总计1,430,276人,占比3.935%,男性558,504人,女性871,772人

从年龄分布来看,85%以上的感染案例都发生在60岁以下的人群,其中15-59岁占了近70%。

从性别分布来看,0-14岁的年龄组中,都是男性感染数略高于女性,15岁以上的年龄组中,都是女性感染略高于男性。

4.所有死亡病例按性别和年龄分布:

0-4岁:死亡人数总计43人,占比0.0271%,男性20人,女性23人

5-14岁:死亡人数总计37人,占比0.0233%,男性18人,女性18人

15-34岁:死亡人数总计445人,占比0.281%,男性266人,女性179人

35-59岁:死亡人数总计7949人,占比5.013%,男性5393人,女性2456人

60-79岁:死亡人数总计47579人,占比30.001%,男性30750人,女性16829人

80岁以上:死亡人数总计102492人,占比64.645%,男性48202人,女性54290人

从年龄分布来看,近95%的死亡案例是60岁以上的人群,其中近65%都是80岁以上的人群。

从性别分布来看,80岁以下的死亡案例中男性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约一倍左右,而到了80岁以上的死亡案例中女性比例则明显高于男性约15%。

结合感染数据来看,两个高风险年龄组中,60-79岁人群感染者的死亡率为1.009%,80岁以上人群感染者的死亡率最高,为7.17%。

需要注意:这里的整体死亡率应该是被Delta疫情拉高了不少。(下图是按周统计的数据,不是每天)

5.三年疫情的六个感染高峰期和同期防疫政策

从三年的感染曲线结合各阶段的防疫政策来看:

1️⃣ 第一个高峰(2020年3月-4月):最高每天感染6,187例。

此阶段德国实行了第一次封城(Lockdown),也是整个疫情三年最严格的封控措施。

2️⃣ 第二个高峰(2020年10月-2021年1月底):最高每天感染33,976例。

此阶段Delta毒株被发现并开始在德国传播,最多的时候一天死亡超过1000例。

德国从2020年12月启动了第二轮硬封锁:

商店、零售业全部关闭、学校和幼儿园停止线下教学、引入社交限制、公共场所强制佩戴医用或ffp2口罩、强制居家办公、圣诞破例允许家庭聚会、新年聚会被禁止……

2020年12月27日,德国第一针新冠疫苗接种开始,首先得到接种的是老年人和医护人员。

3️⃣ 第三个高峰(2021年3月中-2021年4月底):最高每天感染27,976例。

到2021年四月,随着温度升高,感染率回落,封锁逐步放开,六月的时候年轻人已经陆续开始接种疫苗。

4️⃣ 第四个高峰(2021年10月中-2022年4月底):最高每天感染307,913例。

2021年11月18日,德国第三轮硬封锁出台:

强制居家办公规则回归、人们坐公共交通需要携带3G证明(已接种、已康复、或阴性证明)、零售业引入2G规则、发病率过高的联邦州,进入餐厅、理发店等场所需要提供 2G-Plus (已接种或已康复、且阴性)证明……

5️⃣ 6️⃣ 第五、六个高峰分别发生在2022年的6、7月和9、10月:最高每天感染14万例(*这一阶段已经不是所有人都能做PCR检测了,实际感染数据德国专家说是被记录的2-3倍)。

此阶段流行的是Omicron毒株,德国70%以上的人已经接种疫苗,近一半人也已经感染过,因此政策上已经基本放开,除了公共交通上的强制口罩义务之外,几乎不再有其他限制。

6.疫情三年住院率:

先解释一下,德国的住院率指的是7天内每10万居民的住院数。

德国从2020年开始就是主要看住院率来判断要不要采取更多防疫措施,目的是为防止医疗系统过载。

去年冬天的规定是:

住院率大于3引入2G规则(疫苗证);

住院率大于6引入2G-plus规则(疫苗+阴性证明);

住院率大于9收紧接触限制和活动禁令,基本就是最严格的防疫措施了。

再看一下住院率的发展曲线,很明显,住院高峰和感染高峰是同步的。

说实话这个数据也吓了我一跳,因为德国从今年夏天也放开了,所以我也没怎么关注过,一直以为住院高峰是在2020年冬季的Delta毒株流行期。

这么看来的话,2020年的冬天(Delta毒株)和2021年的冬天(Omicron毒株)时的住院率其实旗鼓相当,都在每10万居民15例以上。

最意外的是,今年10月住院率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高,不过很快又快速回落,最近又开始上升了。

6.到底有没有后遗症?

一般来说,感染新冠四周后还在持续的症状叫做“长新冠(long covid)”,感染三个月后还在持续的症状叫做“新冠后症状(post covid)”。

现在国际上对于新冠后遗症每个国家的定义还有少许出入,评判标准也没有统一规范,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后遗症是客观存在的。

德国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并不负责提供新冠后遗症的相关数据,但他们给出了一个估计的数据,大概是十分之一感染新冠的患者有后遗症症状。

这里引用德国第一家新冠后遗症研究所所长Jördis Frommhold给出的数据作为参考:

“目前德国至少有50万至100万人受到新冠后遗症的影响。

与Delta相比,感染Omicron变体的新冠后遗症病例明显更少,因为感染时病程越严重,患后遗症的概率就越高。

但由于Omicron的高传播性导致感染基数很大,所以从绝对值上看仍然很多。

另外,女性患新冠后遗症风险明显高于男性,有哮喘和糖尿病的患者风险也更高。”

新冠后遗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疲惫(58%)、头痛(44%)、难以集中注意力(27%)、脱发(25%)、呼吸急促(24%)、嗅觉(21%)和味觉(23%)丧失。

患上新冠后遗症也不是说就一辈子和后遗症相伴了,60%以上的新冠后遗症患者在三个月后症状会自动消失或好转。

7.德国建议民众如何做准备?

其实德国从头到尾都没有给过任何囤药的建议,一般都是感染之后联系医生或者去药房,医师按照症状给配一些药。

但是,去年冬天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天感染30多万,当时德国很多主流媒体都给出了一个指导建议,就是高风险人群最好家里配备血氧仪。

这一点我看到国内有人在说,但好像说的人不是很多。

我这里引用纽约市卫生局发布的一份新冠血氧观测建议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测血氧是判断要不要去医院的标准:

“新冠可导致肺部感染,从而降低血液中的氧含量。当血氧含量降低时,人可能感到疲倦、呼吸急促,但也可能完全没有感到不适,这后一种情况可能很危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常血氧含量为95%或更高,低于90%可能表明患有严重疾病,应立刻就医。”

写在最后

好了,以上就是德国新冠三年最重要的一些数据。

总的来看,尤其是奥米克戎流行之后,新冠的致死率确实不高,病程也相对温和。

大家不用过度紧张,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如果不幸中招,放平心态,不要自己吓自己,也不要乱吃药,必要时及时就医。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欢迎分享给你国内的家人朋友。❤️

最后,如果你不想错过所有最实用的德国生活信息,一定要记得关注我哦~

直击|欧洲多国遭高温炙烤,或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撒丁岛坦皮奥波萨尼亚,药店招牌上的温度计显示为43摄氏度。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图

连日来,受新一轮热浪影响,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北半球多国持续高温。有科学家表示,2023年或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都灵,一名男子从喷泉里取水降暑。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都灵,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进入城堡广场的喷泉。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都灵,一名男子在城堡广场的喷泉里降温。

当地时间7月11日,意大利在罗马、都灵、佛罗伦萨等城市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警报。在罗马城内,各大喷泉景点人满为患,许多游客都表示从未感受过这样的天气。气象学家表示,这可能是今年意大利遇到的最强热浪,多地最高温度或达40摄氏度。预计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7天左右,意大利南部地区的高温可能持续到本月20日。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罗马,人们在圆形广场的公共水龙头前排队取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罗马,一个男孩在圆形广场的喷泉前洗头解暑。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意大利贝雷瓜尔多,人们在提契诺河畔乘凉。

当地时间7月10日,西班牙同样经历了新一轮热浪,马德里烈日当空,温度一度高达39摄氏度,行人纷纷选择补水或在阴凉处纳凉。西班牙部分地区还出台了在极端高温下禁止户外工作的规定。在南部的科尔多瓦和哈恩等地,气温更是高达44摄氏度。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西班牙阿利坎特,游客和当地人在拥挤的海滩享受炎热的夏日。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西班牙阿利坎特,在炎热的夏日,游客们戴着帽子在海滩散步,以防止太阳晒伤。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西班牙阿利坎特,游客和当地人在拥挤的海滩享受炎热的夏日沐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0日,西班牙塞维利亚,一名男子在热浪中在喷泉旁降温。

本月7日以来,德国高温天气持续,德国气象局已向全国大部分地区发布高温预警。当地时间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由于烈日当空,空旷地带鲜有人迹,市民和游客纷纷聚集在树荫和喷泉附近避暑纳凉。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德国梅克伦堡,游客和当地人在拥挤的海滩享受炎热的夏日。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德国柏林迎来高温天气,一个小女孩在公园玩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德国柏林迎来高温天气,人们到湖边避暑。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德国法兰克福,一只狗站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喷泉里。

目前,法国政府已推出15项应对夏季热浪的预防措施。法国生态转型部部长贝楚表示,这些措施包括预判、通报、防护三方面内容,将对公众展开避暑降温宣传活动、鼓励贫困弱势群体提前到市政部门进行登记,并出台改善办公室温度的措施和工作指南。德国政府推出了“防热计划”,将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帮助民众做好预防工作。德国政府建议在超市、体育中心等有空调的公共空间提供避暑座位,并在社区服务中心安排专人重点关照老弱人群。荷兰基建与水资源管理局发布了高温出行建议,提示居民出门应携带足够的饮用水,如遇车辆抛锚应尽快前往阴凉地避暑。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旺德雷斯港,游客们在享受海滩。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滨海阿热莱斯,游客们在享受海滩。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尼斯,一个男孩用喷泉中的水解暑。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斯特拉斯堡,热浪来袭,孩子们用喷泉降温。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滨海阿热莱斯海滩,一名海滩游客拿着游泳圈。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法国斯特拉斯堡,热浪来袭,人们在喷泉旁降温。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希腊雅典,一名女子手持扇子。希腊预计将迎来47摄氏度的热浪。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1日,瑞士日内瓦,人们在日内瓦湖岸边的婴儿广场上享受水和阳光。

早在今年5月,美国伯克利地球研究所的一项分析认为,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54%。首席科学家罗伯特·罗德近日表示,由于6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因此这一可能性还在持续增加,而厄尔尼诺现象——即太平洋温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和更极端的天气,可能导致今年晚些时候出现更多破纪录的天气状况。

德国经济部长:中国已是发达国家,理应向发展中国家赔付气候补偿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随着欧洲寒冷冬季的降临,能源供应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失去了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后,欧洲如何度过这个寒冬,如何确保供电和供暖,以及工业生产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都成为了备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些欧洲政治家的选择是将焦点转向中国。

近期,德国经济部长的一次采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接受采访时,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舒尔策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他表示中国应该因温室气体排放向受环境损害的发展中国家支付赔偿金。他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应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从表面看,德国政府的说法似乎合理,他们提到了欧盟正在创建一个基金会,用于向受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影响的国家提供补偿,欧盟也将为该基金会提供捐款。然而,中国排放了全球28%的温室气体,因此应该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这个基金会的目的是募集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但事实上,中国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应该与欧盟一起承担责任,而且中国目前排放最多,应该支付最多的赔偿款。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德国政府的言论背后存在一些更复杂的动机。德国政府在未入冬之前重新启用了一些之前因环保原因关闭的燃煤电厂,这与他们现在强调的环保观点相矛盾。这似乎表明,德国政府更关心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环保问题。

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之一,德国长期依赖其强大的工业能力,其中包括廉价且高素质的东欧和东南欧劳动力,以及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供应。然而,由于俄乌冲突和欧盟的制裁,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已经中断,德国不得不依赖昂贵的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进口。这导致了高昂的工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削弱了德国的工业竞争力,导致大规模的工业资本外流和经济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中国并不奇怪。他们正在将一部分制造业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国,而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和相对稳定的能源价格吸引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对于掌管德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他们有责任解决经济问题,挽救经济困境,并寻找一个承担责任的替罪羊,以防止自己因制造经济危机而面临政治危机。

德国政府似乎试图通过提高制造业成本来解决问题,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他们声称中国不注重环保,通过降低环保投资来降低成本,抢走了德国的市场份额。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投入。实际上,中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德国政府却在矛盾中表现得有些双重标准。

如果德国政府真的关心环保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和人道主义义务,他们应该采取行动,而不是仅仅在媒体上责备中国。他们可以重新关闭那些重新启用的燃煤电厂,并加大投资光伏发电设施建设,如果欧洲的光伏产能不足,可以向中国购买技术和设备。这样做比在媒体上道德绑架中国更有建设性。

德国政府采取道德绑架的手段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无能。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经济命脉,而作为欧洲经济强国,他们也无法确保执行他们自己签署的国际协议。德国不仅受到乌克兰冲突的困扰,还受到美国的压力,这使人们对这届德国政府的能力感到担忧,欧洲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最后,对于那些缺乏经济常识的德国经济部长,我要提醒他们

,超市的货架上不是凭空产生商品的。中国排放高比例的温室气体是因为中国承担了全球生产消费品的重要责任。欧洲人享受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带来的便利生活,但这也意味着污染问题留在了中国。如果不是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巨大需求,我们的碳排放量早就下降了一半以上。因此,欧洲人应该为这一问题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把责任推给中国。

总之,德国政府试图将焦点转移到中国,以掩盖其自身在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他们的道德绑架手段只会暴露出他们的无能和双重标准。解决环保问题需要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言辞。如果德国政府真的关心环保,他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不是试图将责任推给中国。最终,我们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