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两会代表的关注热点,今年两会,增加疑似未成年用户人脸识别验证频率等建议相继被提出。此外,互娱产业直播打赏等乱象也被提及,“设置打赏冷静期”引发热议。
游戏行业进入代表视野重点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曾建议的“禁止明星代言游戏广告”再次登上热搜,尽管这是去年的一项建议。李君提出,应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总量控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的展示广告和互联网的推送。他认为,广告投放平台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代言人应考虑代言广告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李君将继续关注游戏,他准备呼吁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制定网络游戏等级制度。李君认为,网络游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颇多。对此,应加大游戏行业的准入门槛,运营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李君提议,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游戏等级制度,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玩不同级的游戏;完善网络游戏市场监管机制,明确网络游戏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对游戏分级、内容审核、实名对应认定、家长监控和账户安全等方面监管落实到位,强化网络游戏监管力度。
关于网络游戏等级制度的提议,早于2007年两会就已有讨论,目前这项等级制度已经在酝酿之中。伽马数据2021年11月发布的《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游戏工委已牵头编制《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现阶段首批试点单位已有超300款游戏引入适龄提示标识,完成率超过90%。首批试点企业包括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盛趣游戏等。
随着规定的一步步完善,游戏行业对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保护也在逐步实施。自去年实行“最严防沉迷新规”以来,未成年流水贡献占比持续降低,伽马数据预估,2021年未成年人流水占比将低于4%。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结构在持续优化,这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未成年防沉迷仍存在一些漏洞,此前第一财经曾报道,未成年或用家长信息、或通过买账号绕过防沉迷限制,而年老的长辈对未成年防沉迷新规并不太了解,往往会成为未成年突破防沉迷限制的关口。伽马调研显示,四成以上家长明确清楚孩子索要过自己或其他大人的身份证信息状况,有近27%的家长不太了解游戏产品强化了实名认证环节。
为了解决未成年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部分游戏厂商也开启了人脸识别进行双重验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成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骗过家长进行人脸识别。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提出,需要进一步压实游戏企业、学校和家长责任,让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措施真正落地生效。于欣伟认为,游戏企业责任方面,成年人用户在交易、登录时,应强制人脸识别,同时,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
关于加强人脸识别,有业内人士认为,人脸识别需要付出极大成本,目前只有少数游戏大厂已接入,小游戏厂商承受不起。
目前的人脸识别只是针对未成年人账号和疑似未成年人使用的账号,易观互娱行业中心资深分析师廖旭华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对全部成年人账号进行人脸识别并不现实,虽然这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题,但这有违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范围’原则,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和信息安全风险。”因此,更多父母理应从家庭教育的层面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于欣伟也提到,学校和家长同样负有很大责任,学校要加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管理,及时开展专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使家长了解孩子可以通过冒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游戏账户绕开新规,了解如何借助手机管控孩子玩游戏等。同时,家长应严管孩子通过家长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控制手机支付限额、日常消费限额和孩子上网的经济来源。
伴随着游戏市场的发展,对网络游戏的治理也在完善中。随着政策的迭代与发展,监管范围、监管深度也不断深入。网络游戏已先后加入健康游戏忠告、游戏时长限制、充值金额限制、游戏实名认证等功能模块,并引入家长监护工程减轻监护人监管负担,现阶段未成年人防沉迷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直播打赏亟待规范
随着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普及,除游戏外,互娱行业的更多乱象也引发关注,如直播打赏。
针对因网络秀场直播引起的负面社会影响,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设置直播打赏冷静期,三天内可撤回。他提议,按直播内容进行分类监管,对部分八卦新闻网络直播、“纯颜值”直播和非专业“舞蹈”直播等,强制实施打赏冷静期制度,即打赏者在三天内可以无理由撤回打赏。
肖胜方认为,网络秀场直播行业不断发展,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日益凸显。如,“打赏”行为来钱太快太多,使得众多年轻人对直播行业趋之若鹜,整个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有价值内容输出,而转向形成以噱头、猎奇为主导的不良风气。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冷静期固然也是一种选择,但从彻底解决的角度看,在内容的引导和规范上可以做更细更深的约束,综合效果会更好。
北京大学教授、人大代表张颐武委员表示,应理性看待直播打赏行为, “实际上,在直播平台,很大一部分主播来自非遗领域以及戏曲行业,他们迫于疫情影响,或是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播领域中来,借助平台进行直播,其内容具有正面价值,如果能够通过平台获得一些收益,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这样的形式能够对个人生计的维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助力作用。”
张颐武认为,对直播打赏行为不必过于“戏剧化”,如同大众进入剧场,同样需要购票一样,直播打赏更像是传统业态的数字化体现。他在提案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借助新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加强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中的应用。
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两会代表的关注热点,今年两会,增加疑似未成年用户人脸识别验证频率等建议相继被提出。此外,互娱产业直播打赏等乱象也被提及,“设置打赏冷静期”引发热议。
游戏行业进入代表视野重点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曾建议的“禁止明星代言游戏广告”再次登上热搜,尽管这是去年的一项建议。李君提出,应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总量控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的展示广告和互联网的推送。他认为,广告投放平台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代言人应考虑代言广告的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李君将继续关注游戏,他准备呼吁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制定网络游戏等级制度。李君认为,网络游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颇多。对此,应加大游戏行业的准入门槛,运营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李君提议,通过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游戏等级制度,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玩不同级的游戏;完善网络游戏市场监管机制,明确网络游戏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对游戏分级、内容审核、实名对应认定、家长监控和账户安全等方面监管落实到位,强化网络游戏监管力度。
关于网络游戏等级制度的提议,早于2007年两会就已有讨论,目前这项等级制度已经在酝酿之中。伽马数据2021年11月发布的《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游戏工委已牵头编制《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现阶段首批试点单位已有超300款游戏引入适龄提示标识,完成率超过90%。首批试点企业包括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盛趣游戏等。
随着规定的一步步完善,游戏行业对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保护也在逐步实施。自去年实行“最严防沉迷新规”以来,未成年流水贡献占比持续降低,伽马数据预估,2021年未成年人流水占比将低于4%。中国游戏产业的收入结构在持续优化,这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未成年防沉迷仍存在一些漏洞,此前第一财经曾报道,未成年或用家长信息、或通过买账号绕过防沉迷限制,而年老的长辈对未成年防沉迷新规并不太了解,往往会成为未成年突破防沉迷限制的关口。伽马调研显示,四成以上家长明确清楚孩子索要过自己或其他大人的身份证信息状况,有近27%的家长不太了解游戏产品强化了实名认证环节。
为了解决未成年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部分游戏厂商也开启了人脸识别进行双重验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成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骗过家长进行人脸识别。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于欣伟提出,需要进一步压实游戏企业、学校和家长责任,让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措施真正落地生效。于欣伟认为,游戏企业责任方面,成年人用户在交易、登录时,应强制人脸识别,同时,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
关于加强人脸识别,有业内人士认为,人脸识别需要付出极大成本,目前只有少数游戏大厂已接入,小游戏厂商承受不起。
目前的人脸识别只是针对未成年人账号和疑似未成年人使用的账号,易观互娱行业中心资深分析师廖旭华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对全部成年人账号进行人脸识别并不现实,虽然这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题,但这有违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最小范围’原则,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和信息安全风险。”因此,更多父母理应从家庭教育的层面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于欣伟也提到,学校和家长同样负有很大责任,学校要加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管理,及时开展专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使家长了解孩子可以通过冒用家长或其他成年人游戏账户绕开新规,了解如何借助手机管控孩子玩游戏等。同时,家长应严管孩子通过家长身份证注册游戏账号,控制手机支付限额、日常消费限额和孩子上网的经济来源。
伴随着游戏市场的发展,对网络游戏的治理也在完善中。随着政策的迭代与发展,监管范围、监管深度也不断深入。网络游戏已先后加入健康游戏忠告、游戏时长限制、充值金额限制、游戏实名认证等功能模块,并引入家长监护工程减轻监护人监管负担,现阶段未成年人防沉迷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直播打赏亟待规范
随着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普及,除游戏外,互娱行业的更多乱象也引发关注,如直播打赏。
针对因网络秀场直播引起的负面社会影响,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设置直播打赏冷静期,三天内可撤回。他提议,按直播内容进行分类监管,对部分八卦新闻网络直播、“纯颜值”直播和非专业“舞蹈”直播等,强制实施打赏冷静期制度,即打赏者在三天内可以无理由撤回打赏。
肖胜方认为,网络秀场直播行业不断发展,一些亟待规范的问题日益凸显。如,“打赏”行为来钱太快太多,使得众多年轻人对直播行业趋之若鹜,整个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有价值内容输出,而转向形成以噱头、猎奇为主导的不良风气。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冷静期固然也是一种选择,但从彻底解决的角度看,在内容的引导和规范上可以做更细更深的约束,综合效果会更好。
北京大学教授、人大代表张颐武委员表示,应理性看待直播打赏行为, “实际上,在直播平台,很大一部分主播来自非遗领域以及戏曲行业,他们迫于疫情影响,或是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播领域中来,借助平台进行直播,其内容具有正面价值,如果能够通过平台获得一些收益,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这样的形式能够对个人生计的维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助力作用。”
张颐武认为,对直播打赏行为不必过于“戏剧化”,如同大众进入剧场,同样需要购票一样,直播打赏更像是传统业态的数字化体现。他在提案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借助新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加强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中的应用。
9月3日,中华恐龙园第17届恐龙主题狂欢节落下帷幕。今年的狂欢节内容升级:全新的侏罗纪水世界扩容升级后独立开放;恐龙园深挖自身主题,白天以火热的史前狂欢迎接各方游客,晚间则以一场全新的多维炫空秀《梦幻侏罗纪》点亮夏夜的精彩。同时,暑期各类恐龙主题特色的夏令营也深受亲子家庭的青睐。为期65天的狂欢节,为各地游客打造一场全天13小时的盛宴。
中华恐龙园已成为很多外围市场家庭的选择
深挖主题,让游客沉浸在恐龙世界
主题公园的旅游体验,不再仅仅是乘坐项目、观看表演,沉浸式的氛围营造已成为游客个性化的体验需求。中华恐龙园在全年不同时段都会带给游客不同的游玩体验,2017年暑期更是将狂欢再次升级,围绕恐龙文化,打造专属的“史前大狂欢”。
中华恐龙园紧密围绕“史前”概念进行活动打造。白天,风暴大巡游、侏罗纪再现、史前部落等一系列主题演艺将游客带入神秘莫测的史前世界,随时出没的恐龙和原始部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野性。 夜晚的恐龙夜狂欢也是看点十足,今年恐龙园推出一场全新的炫空演出《梦幻侏罗纪》,将中华恐龙馆变身为90°垂直舞台,结合3DMapping、威亚特效、无人机等演艺手段,呈现一场奇幻的视觉大餐,从探究地球起源到探秘恐龙传说,再到触摸人类未来,精彩的故事耐人寻味,更让游客看到了乐园演艺的无限创新可能。
侏罗纪水世界全新升级成为与恐龙园相邻的独立景区,也让游客的游玩多了更多选择和组合空间。在水世界规划时,就通过对“恐龙”主题元素深挖,在区块规划、建筑风格设计、项目环艺包装、主题话演艺等方面采用全新手段,真实还原侏罗纪时代的水域,将恐龙文化呈现在侏水世界的场景和游乐设施中,将人们对远古的幻想从陆地带到了水中。全新的人工沙滩、四千平的造浪池、亲子环形漂流泳道、超多亲子互动设施……使侏罗纪水世界成为夏季休闲纳凉的首选。整个暑期不仅以产品自身较强的可玩性吸引了常州本地市民,也以紧邻中华恐龙园及度假区整合旅游资源,成为了无锡、南京、苏州、镇江、泰州等沪宁沿线城市游客的消夏首选。
全新的侏罗纪水世界扩容升级后照样被挤爆
品牌市场双扩张,恐龙文化深入人心
随着中华恐龙园全国品牌的传播与市场的开拓,今年暑期恐龙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很多外围市场家庭的选择,其中北京、湖南、天津人数翻番;山东、河南、详细、福建等地增幅超过60%;湖北、山东、江西等地增幅达40%。
中华恐龙园不仅以品牌和活动吸引游客,更为他们准备了实实在在可深度体验的产品。暑假期间,推出了多款以恐龙文化为主题的研学产品。与全国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共同研发研学旅行,推出了一系列恐龙文化体验研学旅行产品。覆盖湖北、湖南、河南、上海、江苏等地,行程天数3-6天不等。有针对性地开设包括自然类、地理类、科学类、历史类、体验类、人文类在内的多类型研学夏令营。这些产品根将神秘的恐龙文化与狂欢、度假、戏水等市场需求深度结合,既为游客们提供了专属的探秘玩法,又符合游客度假狂欢的游玩诉求,更将恐龙文化在游玩过程中挖掘放大。
恐龙国际狂欢节点亮夏夜的精彩
今年也是中华恐龙园的品牌跨界元年,恐龙园股份联手肯德基、必胜客,跨界推出“探秘侏罗纪”的猎奇体验。标志着文化旅游、餐饮融合发展跨界打造新纪元的诞生,让恐龙园内的恐龙走进全国近百家肯德基必胜客餐厅。同时在与饿了么、英雄互娱、VIPJR、滴滴、中国电信等产业的跨界合作中,将逐步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内容+产品+大数据”的全域整合。
由恐龙园股份一手打造的国内首部恐龙主题爆笑喜剧《疯狂恐龙人》迎来了5周岁生日。从2015年开始,《疯狂恐龙人》的巡演从未间断,从新西兰的天空剧场,到央视的演播大厅。今年暑期更是在全国在二十多个城市展开巡演,共计40余场。围绕恐龙人演出,实现跨领域、多平台、长周期的原创IP战略,将“恐龙人”这一可塑性极强的IP在全国实现更广的传播。
随着恐龙国际狂欢节的告一段落,9月,中华恐龙园将一个来17周岁生日庆典。届时周年庆活动之一的音乐盛典将于9月16日上演。10月-11月的恐龙园万圣季如约而至,今年恐龙园的万圣活动创造了自身独有的IP,即将上演“魔龙归来,六军”的恢弘场面,全新的故事主线及沉浸式的游玩体验将让游客深度感受到恐龙万圣的独特魅力。 (韩红军 李翔 赵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