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7.8亿
“小程序,越用越喜欢!”
刷码进站乘坐地铁上班、进入公司大楼出示健康码、给客户寄送快递……在北京国贸工作的焦雨桐盘点自己上班的“常规动作”时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在小程序中完成的,使用小程序已成为生活常态。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程序成为中国消费者较常用的快递下单和共享单车解锁方式,新式茶饮消费的小程序下单率也高于外卖平台。小程序正在悄悄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度参与多种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用完即走,简单高效
“我基本不用APP订外卖和解锁共享单车了。”当被问及使用小程序和APP的频率时,焦雨桐意识到一些生活服务类APP已经在手机里“吃灰”,线上购物、出行等日常需求基本都能使用对应的小程序,体验与APP差别不大。“小程序,越用越喜欢!”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用户在商务办公、移动购物、日常出行的过程中,开始用起了小程序。小程序为何受欢迎?首先,小程序只需扫码或搜索名称即可打开,能够做到“用完即走”。以微信为例,打开和关闭小程序仅需下拉和上滑两个动作,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使用障碍。其次,小程序具有轻量化的特征,功能简捷具体,且不占用手机内存,也不会以推送信息等方式对用户造成打扰。此外,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开发一款小程序比开发APP成本更低、时间更短。尤其是对创业团队来说,利用小程序测试核心功能,能够更高效地获得一手数据,迅速对产品进行调试和改进。
阿拉丁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2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显示,微信、支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小程序数量超过750万,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7.8亿。
体量小但流量大
小程序的“身板”虽小,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增长型富矿”。目前,小程序主要搭载于微信、支付宝、百度等常见APP上,这些APP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为简单好用的小程序带来了巨大流量。
小程序能获得持续流量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玩法多样,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相互引流。腾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小程序具有天然的“社交基因”,用户能够通过转发分享、红包、游戏、好友助力立减金等方式,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使用。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在小程序中策划营销活动,引导消费者进入线下门店;在线下只需使用二维码,就能将消费流量引至线上,这有利于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出色的流量表现,引得不少企业着力布局小程序。《2022上半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指出,小程序多平台布局已成趋势,近八成企业同时在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上线运营小程序。在零售品牌、生活服务和网络购物行业中,同时布局微信和支付宝平台的小程序占比分别超过77%、70%和65%。专家认为,多平台布局有利于拓展企业的服务场景和经营能力,实现降本提效的经营目标。
指尖办事,满足刚需
今年7月毕业的大学生小张,由于疫情原因无法返校办理毕业手续。所幸的是,学校及时上线“离校服务”小程序,就业派遣、户籍档案迁移、论文提交等各项毕业事宜,都可以在小程序上妥善办理。“不用分别联系学校的各个部门,也不用麻烦老师同学,在小程序上逐个办手续就行。”小张说,“离校服务”小程序帮了自己的大忙。
办许可证、查询公积金、职业资格认定……类似毕业手续这些“低频刚需”的重要事项,如今都可通过各地政务服务小程序办理。记者了解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还推出了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一体化服务,解决了跨区域办事不畅的痛点。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政务小程序总量已超6万个。助力“指尖办事”“掌上生活”等非接触式服务的小程序,日渐成为数字化生态的一项“基础设施”。专家认为,小程序开发门槛低、使用简单,除了与商业、政务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在文娱、旅游等领域尤其是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作用。(记者 朱金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导读:付费会员的玩法大家并不陌生,网购平台、知识付费平台的操作模式大家应该挺熟悉。本文以拼多多为例,拆解付费会员层级模型及运营思路,一起来看看吧。
付费会员的玩法层出不穷,并已成为电商平台的主流玩法。
之所以能取代等级会员的权益玩法,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方面是原以经验值升级为主的会员,用户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在平台上才能获得高等级会员权益,随着电商平台的竞争加剧和可替代性越来越强,高价值忠实会员越来越难以维护,流失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付费会员制以金钱代替时间,只要愿意付费就能获取原高等级会员权益,并对于用户而言沉没成本的抬升,更容易留住用户。电商平台付费制主流玩法存在两种,一种是以价值为导向的年卡制,一种是以省钱为导向的月卡制。
年卡制代表是京东PLUS会员和淘宝的88VIP会员,月卡制代表是拼多多的省钱月卡和淘宝的红包省钱卡。
年卡制营销逻辑是面向高净值用户提供超值服务权益,面向目标用户群体一般是平台金字塔尖的用户层。
向这批用户提供超出整体用户服务水准并有归属价值的服务,从而维护了一批非常具有粘性且不易向竞争平台迁移的用户群。
比如淘宝的88VIP逻辑是只面向淘气值1000以上的用户提供开卡服务,普通用户需要888元开通,典型的价格歧视。
常见的文章把这种做法解读为促进普通用户层多消费提高消费频次从而获取开通资格。
可是转念一想这种理解又站不住脚,普通用户层意味着是一批价格敏感且平台归属感较低的用户群体,比价购物是主流行为模式,怎么会为了开通88VIP会员在淘宝多消费呢。
淘宝的典型逻辑就是通过价格歧视,让塔尖用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价值归属感,并切切实实获取到了普通用户无法享受的权益。
比如淘宝全家桶的联名权益,开一张卡可享受多重会员身份带来的权益。
这批用户的购物迁移成本非常高,一旦去京东消费,意味着放弃淘气值的积累。
淘宝通过这种方式黏住了高价值高频消费用户,也意味着挖了一条护城河。
护城河在城门不失,城门不失大本营就无忧,也就可以放开手脚去下沉市场去其他风口争夺用户。
月卡制营销逻辑是面向价格敏感用户提供的优惠权益,活动属性远远大于价值属性。
平台通过发放月卡锁定一批价格敏感极易流失的用户群,从而提升用户的复购次数。
目前大多数的平台主流用户群都是价格敏感用户,用户的获取成本和留存成本居高不下。
尤其是以下沉市场用户为主的拼多多以及在这个市场进行争夺的各路玩家。
包括淘宝特价版、京东的极速版,面向下沉用户。
月卡制的逻辑就是将权益简单化处理,以省钱为核心卖点,主打回本概念。
几块钱就能开通,开通就能获得一张回本券,一单回本,再下单就赚。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类卡的核心权益就是优惠券,平台的逻辑也很简单。
通过发券锁客,相应用户也有一定的沉没成本。
券是付费买来的不用就有一定的损失,但这种付费券包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用户并不会为券去主动消费,并不会创造额外需求。
也就是用户不会为了使用掉一张满减券主动多下一单,往往和平台希望的提频有一定的偏差,平台还的通过其他权益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引导。
我们来对拼多多的月付权益进行一下拆解:
这是我梳理的拼多多省钱月卡的一个模型,通过模型可以拆为两大部分:
首先是平台通过权益层级分别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其次就是解决如何让用户开卡的问题。一、权益层级如何实现平台目标权益设计核心逻辑是围绕留存-拉新-活跃这核心闭环来进行的。
留存是平台解决的首要核心问题,以拼多多这种五环外用户为主的平台,用户价格敏感度较高,消费以比价为主,哪家便宜去哪家,如何锁客是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拉新裂变是拼多多社交属性加持下最有优势的地方,月卡会员的裂变拉新是轻车熟路;再次就是活跃,拼多多的模式和淘宝差不多,平台模式必然存在大量的中尾部商家,这些商家最缺的就是流量,拼多多做的就是引流赋能,能够给尾部商家流量扶持,对平台生态而言意义非凡。我们以这套逻辑来分析拼多多的权益设计思路首先是留存和促活逻辑,让用户留下来做什么:
一是提升用户的消费频次;另一个就是努力提下用户的消费客单,频次和客单相乘就是用户的ARPU价值。拼多多针对留存的权益设计了两个,一个是每日神券,一个是免单特权。
我们来看下每日神券的权益:
这个宣传的每日神券有多神呢?我好好地研究了一下。
优惠券分四周发放,每周1 张 5 元无门槛地优惠券和 26 元的有门槛优惠券,一天限制领取一张,给你营造一种不用就是亏的感觉。
所以 104 元满减券和四张5 元无门槛券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但这里面也有坑。
无门槛券万人团、百亿补贴商品不可用,这个价值感大打折扣。
在众多商品参加百亿补贴的情况下花不出去还真有可能,满减券是实打实的,目的就是提频提客单,神券是限量要抢的,跟抢茅台一个性质基本抢不上。
再看下拼多多的免单权益,这个权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提频设计,另一个是为活跃设计,也就是加速专场的功能。
拿到免单权益还是很难的,需拼满15单,每单25元起,也就是需要花费最少一个月花费375元才能拿到免单。
实际上拼满15单也是一个烟雾弹或者是价格锚点存在,正常用户谁能两天下一单呢。
这个就是为了烘托加速福利专场来设计的。
加速福利专场一单计多单,用户在这个页面很容易被引入各类专场。
也就是实现拼多多流量分发逻辑,哪里缺流量拼多多将流量引入哪里,实现对腰尾部商家的流量扶持。
我们通过这个权益来看,用户实际每月消费3-5次便可实现一次免单,用户平均消费频次往往也就是一次多点,能够实现3次便达到了提频的目的。
再次是拉新逻辑,是非常熟悉的味道。
邀请好友开通就能免费续费,如何快速获取新用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裂变。
而裂变的核心在于让邀请者和被邀请者都觉得奖励是无法拒绝的。
如果不用就是损失,这才可以促进裂变持续可以进行下去。
比如拼多多常玩的套路是免费领红包,弹窗300元红包可提现,你第一刀砍下去就是299.9元,还差0.1元提现成功,你能拒绝吗?
这0.1元需要你邀请好友助力,你非常兴奋的就去找好友帮砍,同理好友收到邀请后同样也会得到仅差0.1元就能提现,同样有无法拒绝的冲动。
而月卡会员也正是套用了这个逻辑,赠好友特惠月卡,免费续费6个月,对邀请者的吸引力足够强,同样被邀者收到邀请卡后,点击翻牌子可以抽到0元开3个月的特权。
第一招是开通月卡后邀请好友可获得6个月免费月卡,是刺激分享裂变的核心利益点,同时帮好友省钱文案降低邀请者的心理负担,你分享并不是打扰好友,而是帮他们省钱。
被邀好友收到你的分享链接后,看到以下流程页面:
试试手气,点击抽0元开卡,非常合理的杀熟策略在于其中。
从来没有开过月卡的用户往往是抽到0元,被邀的续费用户开通费用0.9-29.9元不等,可谓是开卡价格做到了千人千面同时不用担心用户投诉。
因为可以非常合理的解释价格是抽奖来的,每个人的手气不一样。
这也是可以给最近被杀熟整治头都大的各平台一个借鉴性的用户策略工具,前台价格不要一味用新人价、品牌新价等标识,这类价格标签文案本身就是一种杀熟歧视。
给新人这么优惠的价格老客却不能享受,不是杀熟是什么呢。
可以用这种抽奖形式,让用户试试手气抽到自己想要的价格。
第二招是和试用特权结合的拉新,免费试用也是省钱月卡的核心权益之一。
我们看到拼多多提供的免费试用产品有很多引流品,像苏泊尔吸尘器这类产品很容易激起用户免费领取的欲望。
但这个权益并不是百分之百可用权益,成功率不高。
核心逻辑是任务制,一种任务是黄金流程促转化的任务,从简单的浏览开始逐渐引导你做收藏、加购、支付、分享动作,实际应该是下单越频繁,被抽中试用的概率越大。
另一种是服务拉新裂变的任务,这类任务可直接刺激用户去邀请从未注册或开卡的新用户,同样有非常不错的裂变效率。
二、如何刺激用户开卡是付费会员制的成败关键付费会员制的权益层级设计解决了平台用户留存和提频的核心问题。
另一个要直面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愿意开卡,月卡会员的目标人群往往是高度敏感用户。
付费意愿远远低于年费制的权益卡用户,我们再模型里总结了三板斧:
1. 核心利益驱动感驱动用户开卡的决策逻辑很简单,当权益价值大于开卡成本用户就会开卡。
反之则不开卡,所以平台只需让用户感受到价值即可。
月卡不约而同都在主打“省钱”概念,让用户从心智上觉得开卡后省的更多;其次就是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打的是“回本”概念。
拼多多在用户回本上直接给用户5元的无门槛券,最开始用户可领取4张,原价开通也意味着可回本。
从运营成本角度而言,平台必然亏损毛利。
近期开通月卡,用户发现5元无门槛券也不是随意领取了,而是和任务进行了挂钩。
当然前期在极速跑马圈地的过程中,拼多多在这方面进行了补贴,用户直接能够领取体验较好。
再次就是主打“省不够包退”的售后概念,让用户无后顾之忧。
2. 中奖的眩晕感拼多多在刺激用户冲动决策方面可谓神来之手,就是惯用一个大奖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让人触不及防。
我们上文说的仅差0.1元提现300元,抽奖0元开卡都是这种思路,充分抓住用户爱占想占小便宜的心理,放大厌恶损失的心理效应。
3. 是他人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开卡页面的QA把用户对开卡疑虑全部解决掉,无疑最大化的提升了开卡效率。
另一方面不断滚动的中奖交互信息,让用户感觉参与活动的火爆,无疑也加速用户的决策过程。
三、总结付费会员制的核心逻辑,年卡会员制是一个企业护城河,保证核心高价值用户能够留住,圈住的年卡会员往往忠诚度很高,不易流向竞争平台。
而以省钱为概念的月卡会员往往更像是一个用户提频工具,将平台中腰部低中价值用户进行价值提升。
这两种会员制的配合作战目前更为常见,企业做会员可站在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上设计权益,相信能够极大提升平台用户价值。
#专栏作家#赵文彪,公众号:用户运营观察(ID:yunyingguanch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用户运营、私域流量营销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专注分享场景化用户运营、社群营销的干货文章及独特见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问耕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这两天,Google又刷屏了。
不是因为这家公司要被欧盟罚款50亿美元,而是因为Google首款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跟AI玩我画你猜的小游戏。
有很多人赞美。
“猜画小歌太好玩啦!!疯狂打call! ”
“好好玩,我的白痴绘画能力在被AI懂的那一刻,竟有一丝心动的感觉”
“展示艺术天赋的时候到了”
有更多人不服。
“太难了,西兰花怎么画……”
“AI问我画的啥玩意儿”
“我画得这么生动形象,为什么AI识别不出来!”
“大家来评评理”
“我生气了!”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想成为灵魂画手,需要天赋、毅力、决心,也需要技巧。
量子位整理了一份秘籍,请先收好,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轻易使用。
难点解析玩“猜画小歌”,就是根据Google AI给出的题目,在20秒内,请你把对应的物体给画出来。
这个游戏,绘画技巧高低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具备快速抽象创作的能力。其中有一些题目,好多人看完之后一脸懵逼,双手颤抖不能自己。
比方说让你画一个蒙娜丽莎,甚至画一个动物迁徙……怎么快速画出来???
不急。我们挑几个热点难题,公布一下参考答案。
开始。
西兰花
钻头
蒙娜丽莎
动物迁徙
收~
我们不打算把全部参考答案都一下放出来。如果你想知道全部的参考答案,获取方式我们放在文章最后了。
通过上面几个难点,你有没有总结出一些规律?
首先,不是笔画越多越好,基本上简单勾勒几笔,只要不是特别离谱,AI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其次,要放开想象的翅膀,敢于用抽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总结都是胡扯的。Google AI之所以能够猜出你在画什么,因为背后有海量的数据支撑。
全世界灵魂画手,团结起来“猜画小歌”这个小程序背后,是一个来自Google AI的神经网络,而训练这个神经网络的数据,是全球5000万个手绘数据集。
这是一个公开的数据集。
我们刚才公布的参考答案,就是来自这个数据集。正是基于这些数据集,Google AI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到人类如何画出某一个名词。
这些数据来自许多不同国家,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而且充满乐趣。
例如,你可以从中了解德国人和韩国人对猫或椅子有什么不同看法。
当然,其中的一些模式非常值得思考。很显然,韩国人和俄罗斯人更喜欢把椅子画在角落或侧面。为什么?你或许可以借助自己的机器学习系统找出背后的原因。
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信息。Google此前指出,整个数据库里的运动鞋比例很大,以至于系统很难识别出高跟鞋和凉鞋。人们画猫的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特定模式。
你画的猫是否跟别人有所不同?或许也可以开发一套机器学习算法找出答案。
其实在这次“猜画小歌”小程序上线之前,Google推出过类似的网页版游戏,名字叫:Quick,Draw!(快速涂鸦)
在游戏中,玩家将有20秒的时间来用鼠标画出一个指定的图像,而在这20秒结束之前,AI会尝试猜出玩家画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跟现在的小程序版本大同小异。
所以,如果你想在电脑上玩,传送门在此:
https://quickdraw.withgoogle/
如果玩“猜画小歌”让你对自己的绘画技术产生了怀疑,谷歌之前还推出过一个能帮你找回自信的工具。
它就是AutoDraw,能让你笔下鬼画符一样的涂鸦,升华成完美的简笔画:
https://wwwdraw/
真·灵魂画手很多人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自称灵魂画手。
然而与真正的意识流高手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举几个例子。
请问,这个画的是什么?
答案:天使
这个画的是什么?
答案:航空母舰
这个呢?
答案:大炮
……
大炮不都是……像上图这么画的么……怎么那样也行???
如下六幅图,你们能猜出来画的是什么嘛?
卖个关子。
你猜一下,想获取正确答案,在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对话界面,回复:“谜底”两个字即可。
总之,真正的灵魂画手,不惮于用最简单的笔画,描述这个世界。
这是绘画界的,极简主义。
量子位尝试模仿这个手法,不是太能成功……很多情况下失败了。当然有时候,也能实现信手画一条线,AI也能认出来的高光时刻。
全部答案可能你遇到的难题,上面没有提到。
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全部的参考答案,同样,在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对话界面,回复:“答案”两个字即可。
最后,讲一个真正的知识点。
谷歌并不是等你画完,才开始根据整幅画来猜的。
(如果玩游戏的时候没有静音),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在你刚刚画了一两笔的时候,谷歌的AI就已经开始猜了。
这个游戏的背后,是一个名叫Sketch-RNN的项目。RNN就是循环神经网络,通常用来处理序列数据。而在简笔画这件事上,序列就是你的整个绘(tu)画(ya)过程。
举个例子,假如很多人都是从头上的光环开始画天使的,那么一个圈圈刚画完,AI就有很大概率能猜出你在画天使了。
就酱~
加油了,灵魂画手们……如果你还没玩过,传送门在此:
最后,祝大家玩得愉快!
— 完 —
实习生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活动运营实习生,策划执行AI明星公司CEO、高管等参与的线上/线下活动,有机会与AI行业大牛直接交流。工作地点在北京中关村。简历欢迎投递到quxin@qbitai
具体细节,请在量子位公众号(QbitAI)对话界面,回复“实习生”三个字。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