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鳥”部的三个汉字“鷫(鹔)、鷞、鳩(鸠)”。在现代汉语简化后,“鸠”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鳩(鸠)。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鷫(鹔)。读s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鹔,鹔鷞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从鸟,肃声。”形声字。本义是鹔鷞。也作“鹔鸘”、“肃爽”。
(鹔鷞)
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记载:鹔鷞是五方神鸟之一。这五方神鸟各有名号:东方叫发明鸟,南方叫焦明鸟,西方叫鹔鷞鸟,北方叫幽昌鸟,中央叫凤凰鸟。
《后汉书·五行志二》:“五凤皆五色。”南朝梁刘昭注:“似凤者四,并为妖:一曰鹔鷞,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旱役之感也。”
在古代的传说中,一共有五种神鸟,各方均有一种(都可以称为凤),中央的叫凤凰,西方的叫鹔鷞。但除了中央的凤凰是祥瑞之鸟外,其他四方都是妖。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西山旁有条小岭名叫鹔鹴岭。狻猊岭上有一恶兽,其名就叫‘狻猊’,常带许多怪兽来至东山骚扰;鹔鹴岭上有个恶鸟,其名就叫‘鹔鹴’”这里的“鹔鸘”,就是鹔鷞,它与凤凰战斗,争夺领地,最后被凤凰打败。
(鹔鷞战凤凰)
关于“鹔鷞”,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马踏飞燕”,需要提一下。
“马踏飞燕”出土于武威的一座东汉古墓,自出土之后,它便有很多名字如“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天马”“飞马”“铜鹔鹴马”等等。不过文物部门大都采用“铜奔马”,而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也就是说,下面那只“燕”,很可能是鹔鷞。
(铜鹔鹴马中的鹔鷞部分)
鹔鷞这个名字还有其他用法:
(1)雁的一种。《尔雅翼·释鸟五》:“鹔鷞,水鸟,盖雁属也。”《楚辞·大招》:“鸿鹄代游,曼鹔鷞只。” 《淮南子·原道训》:“驰骋夷道,钓射鹔鷞之谓乐乎?”高诱注:“鹔鷞,鸟名也。长颈绿身,其形似雁。”那么,我们所说的马踏水燕中的鹔鷞,或许指的就是这个鹔鷞。
(2)骏马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鹔,《左定公三年传》:‘有两肃爽马。’其实即鹔鷞字,马以鸟名也。”
(3)用鹔鷞羽毛做成的裘衣。李白《怨歌行》:“鹔鷞换美酒,舞衣罢雕笼。”
鹔的小篆写法如图:
(鹔的小篆写法)
2、鷞。读音有两个:
(一)shuā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鷞,鹔鷞也。从鸟,爽声。”形声字。本义是鹔鷞。
关于鷞的本义,请见上一字解说。
(二)shuă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爽鸠。鸟名。鹰。《集韵·养韵》:“鷞,鷞鸠,鸟名,鹰也。通作爽。”《本草纲目·禽部·鹰》:“其性爽猛,故曰鷞鸠。”
(雕塑《鷞鸠》)
鷞的小篆写法如图:
(鷞的小篆写法)
3、鳩(鸠)。读音有三个:
(一)jiū。这是中华 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鸠,鹘鵃也,从鸟,九声。”形声字。本义是鹘(gǔ)鵃(zhōu)。
其实这里需要辨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本《说文》夺讹。鸠与雉,雇皆本《左传》,鸠为五鸠之总名,犹雉为十四雉之总名,雇为九雇之总名也。……今本以鸠为专系诸鹘鵃则不可通也。”
鸠其实是五鸠的总称,即祝鸠、鴡鸠、尸鳩、爽鸠、鹘鸠。我们平常说的斑鸠跟前文所提到的爽鸠,其实差别挺大的。所以这里的“鸠”,准确本义应是一类鸟的通称。
现在,“鸠”一般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它们状如野鸽,头大胸凹,灰色,有斑纹,长尾,尾端白。拙于为巢。
(珠颈斑鸠)
我们读《诗·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意思就是: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啊。
(红眼灰鸠)
本义之外,鸠还有其他用法:
(1)安定。《左传·定公四年》:“若鸠楚竟,敢不听命?”杜预注:“鸠,安集也。”如果使楚国境内得以安定,我们怎敢不听您的命令?
(2)聚集。《尔雅·释诂下》:“鸠,聚也。”《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孔传:“聚也。”关于这一点,《史记·五帝本纪》直按写作“共工旁聚布功。”现代汉语也有人用这个意义,朱自清《看花》:“我们都这样想,便由那提议人鸠合了十几个同学,浩浩荡荡地向城外而去。”
(聚集的老同学)
(3)通“究”。度量;计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蒍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豬,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王引之《经义述闻》:“薮泽乃天地自然之利,非人所能聚而成之也,不得云聚成薮泽。鸠,当读为‘究’”这里的鸠,不能译为聚集,应当是计算、计量。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蒍掩记载土泽地田的情况:度量山林的木材,计算水泽的出产,区别高地的情况,标出盐碱地,计算水淹地。规划蓄水池,划分小块耕地,在水草地上放牧,在肥沃的土地上划定井田。计量收入制定赋税制度,征收百姓交纳战车和马匹税。
(4)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吕氏春秋·慎势》:“水用舟,陆用车,塗用楯,沙用鸠,山用欙。”水里使用船,陆上使用车,泥泞路上使用輴,沙土路上使用鸩,山路上使用樏。
(鸠车)
如上图所示:鸠车的特点是宽轮,轮上有深度花纹,用于增大摩擦力,从而便于沙上行动。
此外,鸠还是姓氏。《万姓统谱·尤韵》:“鸠,见《姓苑》。”
(二)qi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中鸠。也作“中馗”。大菌,或称大蕈。《尔雅·释草》:“中馗,菌。” 郭璞注:“地蕈也,似盖。今江东名为土菌,亦曰馗厨,可啖之。” 邢昺疏:“大者名中馗,小者即名菌。”未有权威资料,暂不上图。
(三)zhì。读音出自《集韵》。通“豸”(实通“解”)。解决。《集韵·纸韵》:“鸠,解也。《春秋传》:‘庶有鸠乎?’徐邈读通作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豸,借为解。”《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陆德明释文:“豸,本又作鸠。直是反。”
鳩的小篆写法如图:
(鳩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73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鳥”部的三个汉字“鷫(鹔)、鷞、鳩(鸠)”。在现代汉语简化后,“鸠”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鳩(鸠)。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鷫(鹔)。读s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鹔,鹔鷞也。五方神鸟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从鸟,肃声。”形声字。本义是鹔鷞。也作“鹔鸘”、“肃爽”。
(鹔鷞)
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记载:鹔鷞是五方神鸟之一。这五方神鸟各有名号:东方叫发明鸟,南方叫焦明鸟,西方叫鹔鷞鸟,北方叫幽昌鸟,中央叫凤凰鸟。
《后汉书·五行志二》:“五凤皆五色。”南朝梁刘昭注:“似凤者四,并为妖:一曰鹔鷞,鸠喙,圆目,身义、戴信、婴礼、膺仁、负智。至则旱役之感也。”
在古代的传说中,一共有五种神鸟,各方均有一种(都可以称为凤),中央的叫凤凰,西方的叫鹔鷞。但除了中央的凤凰是祥瑞之鸟外,其他四方都是妖。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西山旁有条小岭名叫鹔鹴岭。狻猊岭上有一恶兽,其名就叫‘狻猊’,常带许多怪兽来至东山骚扰;鹔鹴岭上有个恶鸟,其名就叫‘鹔鹴’”这里的“鹔鸘”,就是鹔鷞,它与凤凰战斗,争夺领地,最后被凤凰打败。
(鹔鷞战凤凰)
关于“鹔鷞”,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马踏飞燕”,需要提一下。
“马踏飞燕”出土于武威的一座东汉古墓,自出土之后,它便有很多名字如“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天马”“飞马”“铜鹔鹴马”等等。不过文物部门大都采用“铜奔马”,而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也就是说,下面那只“燕”,很可能是鹔鷞。
(铜鹔鹴马中的鹔鷞部分)
鹔鷞这个名字还有其他用法:
(1)雁的一种。《尔雅翼·释鸟五》:“鹔鷞,水鸟,盖雁属也。”《楚辞·大招》:“鸿鹄代游,曼鹔鷞只。” 《淮南子·原道训》:“驰骋夷道,钓射鹔鷞之谓乐乎?”高诱注:“鹔鷞,鸟名也。长颈绿身,其形似雁。”那么,我们所说的马踏水燕中的鹔鷞,或许指的就是这个鹔鷞。
(2)骏马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鹔,《左定公三年传》:‘有两肃爽马。’其实即鹔鷞字,马以鸟名也。”
(3)用鹔鷞羽毛做成的裘衣。李白《怨歌行》:“鹔鷞换美酒,舞衣罢雕笼。”
鹔的小篆写法如图:
(鹔的小篆写法)
2、鷞。读音有两个:
(一)shuā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鷞,鹔鷞也。从鸟,爽声。”形声字。本义是鹔鷞。
关于鷞的本义,请见上一字解说。
(二)shuă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爽鸠。鸟名。鹰。《集韵·养韵》:“鷞,鷞鸠,鸟名,鹰也。通作爽。”《本草纲目·禽部·鹰》:“其性爽猛,故曰鷞鸠。”
(雕塑《鷞鸠》)
鷞的小篆写法如图:
(鷞的小篆写法)
3、鳩(鸠)。读音有三个:
(一)jiū。这是中华 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鸠,鹘鵃也,从鸟,九声。”形声字。本义是鹘(gǔ)鵃(zhōu)。
其实这里需要辨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本《说文》夺讹。鸠与雉,雇皆本《左传》,鸠为五鸠之总名,犹雉为十四雉之总名,雇为九雇之总名也。……今本以鸠为专系诸鹘鵃则不可通也。”
鸠其实是五鸠的总称,即祝鸠、鴡鸠、尸鳩、爽鸠、鹘鸠。我们平常说的斑鸠跟前文所提到的爽鸠,其实差别挺大的。所以这里的“鸠”,准确本义应是一类鸟的通称。
现在,“鸠”一般为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常指山斑鸠及珠颈斑鸠两种。它们状如野鸽,头大胸凹,灰色,有斑纹,长尾,尾端白。拙于为巢。
(珠颈斑鸠)
我们读《诗·卫风·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意思就是: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啊。
(红眼灰鸠)
本义之外,鸠还有其他用法:
(1)安定。《左传·定公四年》:“若鸠楚竟,敢不听命?”杜预注:“鸠,安集也。”如果使楚国境内得以安定,我们怎敢不听您的命令?
(2)聚集。《尔雅·释诂下》:“鸠,聚也。”《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孔传:“聚也。”关于这一点,《史记·五帝本纪》直按写作“共工旁聚布功。”现代汉语也有人用这个意义,朱自清《看花》:“我们都这样想,便由那提议人鸠合了十几个同学,浩浩荡荡地向城外而去。”
(聚集的老同学)
(3)通“究”。度量;计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蒍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豬,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王引之《经义述闻》:“薮泽乃天地自然之利,非人所能聚而成之也,不得云聚成薮泽。鸠,当读为‘究’”这里的鸠,不能译为聚集,应当是计算、计量。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蒍掩记载土泽地田的情况:度量山林的木材,计算水泽的出产,区别高地的情况,标出盐碱地,计算水淹地。规划蓄水池,划分小块耕地,在水草地上放牧,在肥沃的土地上划定井田。计量收入制定赋税制度,征收百姓交纳战车和马匹税。
(4)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吕氏春秋·慎势》:“水用舟,陆用车,塗用楯,沙用鸠,山用欙。”水里使用船,陆上使用车,泥泞路上使用輴,沙土路上使用鸩,山路上使用樏。
(鸠车)
如上图所示:鸠车的特点是宽轮,轮上有深度花纹,用于增大摩擦力,从而便于沙上行动。
此外,鸠还是姓氏。《万姓统谱·尤韵》:“鸠,见《姓苑》。”
(二)qi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中鸠。也作“中馗”。大菌,或称大蕈。《尔雅·释草》:“中馗,菌。” 郭璞注:“地蕈也,似盖。今江东名为土菌,亦曰馗厨,可啖之。” 邢昺疏:“大者名中馗,小者即名菌。”未有权威资料,暂不上图。
(三)zhì。读音出自《集韵》。通“豸”(实通“解”)。解决。《集韵·纸韵》:“鸠,解也。《春秋传》:‘庶有鸠乎?’徐邈读通作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豸,借为解。”《左传·宣公十七年》:“余将老,使卻子逞其志,庶有豸乎?”陆德明释文:“豸,本又作鸠。直是反。”
鳩的小篆写法如图:
(鳩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73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