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以富有远见的观点提出这样的预想:发达的外星文明将有一天不再重视诸如风力轮机、核反应堆这些幼儿园水平的东西,而是从一个更大的格局出发,设计一种完全包裹他们的恒星的装置来汲取可能得到的全部能量。他们可以用这大量的能量进行“挖矿”、在社交媒体上拍摄短视频、探索宇宙最深处的秘密,享受着一个能源用之不尽的文明的硕果。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起猛了,发现这样的外星文明是我们自己呢?如果我们在我们的太阳周围建造一个戴森球会怎样呢?我们可能做到吗?重新布置我们的太阳系需要花费我们多少能量,又要过多久我们的这笔投资才能盈利?在我们考虑人类文明是否有能力建造这样一个疯狂的工程之前,哪怕只是理论上的考虑,我们应该先确定建造它是否值得。我们能通过建造戴森球获得能量的净收益吗?
“戴森球计划”事先声明,笔者是一个理论宇宙学家,不是工程师。笔者完全不知道如何建造一座桥,更不用说重塑太阳系面貌的工程了。但我敢打赌,没有人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大型工程挑战。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在哪些领域里什么进展对于建设一个哪怕只是部分地包围太阳的结构是必要的。对此进行推测是科幻小说的事,有趣,但不会有太多成果。
戴森球艺术渲染图 | Kevin Gill (CC BY 2.0)
但是笔者知道的是物理规律,戴森球背后的一些物理原理是我们可以讨论的。我们可以把建造一个戴森球作为一个思想实验,来探讨能量、轨道和运动的基本原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无论我们的后代多么先进的、如同魔术般的技术可以让他们撕开一个行星,他们仍然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物理规律。他们不能不劳而获。如果想要重塑一颗行星,需要付出能量。如果想将山那样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移动到不同的轨道,也需要能量。
由于这些和许多其他原因,建造戴森球要消耗能量。因此,下面我们将讨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建造一座建筑的能源投资,以及什么才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初始投资的最优设计。
为了让计算有一些初始数据,我们要做许多假设。人们喜欢嘲笑物理学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时甚至变得面目全非。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这样说的,话说奶牛场的场主外出到附近的大学寻求帮助,来解释为什么自己奶牛的产奶量很低,而物理学家的回复首先假设了奶牛是球形的。
但是这样的简化方法有着巨大的力量,这也正是物理学家自入门第一天就接受这种方法的训练的原因。首先,它让我们在初始阶段对精确的数据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回答问题。这里,我们只需要一个可行性的大概认识——建设一个戴森球(相对而言)需要较少的、中等的、还是大量能量?第二,简化问题帮我们掩盖错误(不管是计算还是我们一开始的假设)。如果我们所追求的只是一个大概的结果,那么两倍的错误(甚至 10 或 100)不会真正改变我们计算所带来的整体直觉。
最后,我们实际上不知道如何构建戴森球,因此尝试更复杂的东西只会导致我们引入更多假设来处理所有小细节。每一个假设都会增加我们得到的任何数字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最终可能会被隐藏在分析中,而不是简单地预先说明。
进行假设至于假设,这就是本文后面要做的事。请大家随意做出自己的修正,笔者真诚地希望此文不是提供一个建设戴森球的公式,而是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进行更多有趣的讨论。
我们的目标是将整颗行星转变为太阳能量收集器。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我们的后代用什么来获取和存储能量,所以本文假设我们的能量收集器(例如戴森球的组成部分)由目前还在石头里的物质制成,所以这些物质的平均密度和地球差不多,就像是太阳能电池板。当我们去拆开其它行星的时候本文将保持这个假设(只关注我们需要的岩石部分)。
本文还将假定无论我们建造戴森球需要什么元素,它们都会以我们需要的量存在于原料中。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假设,毕竟,我们在讨论的是挖空整个星球并把它变成其它东西,所以我们有大量的材料可以加工。
最后,我们假设整个戴森球的厚度和密度是均匀的,这样球上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对整体结构的很好的近似。无论你采用最初的戴森球的观点还是只是巨型太阳能电池板的集群都不重要。不管哪种方式,我们关心的只是当我们把能量收集的结构放置在特定轨道上时,它所覆盖的那部分球的区域。
至于太阳能板的厚度和效率,我们将在考虑我们的选择的时候再来看这些数据。
拆碎地球即使我们把整个地球表面覆盖上太阳能板,我们仍只能捕获少于太阳产出总能量的百亿分之一。大多数能量辐射到空荡荡的宇宙,不能被利用起来。如果我们想要建成“伟大的银河文明”状态,我们需要阻止能量辐射出去。所以我们需要一些轻微的改造。我们希望地球上不只是表面可以用来接收太阳能,我们让地球弥散开来并接收更多能量。
架设在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 | 图源网络
所以我们要把地球拆散并制成巨大的薄板使其在行星轨道上运行,每一块板捕捉阳光并转化成能量。为了对这件事的难度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称作结合能的量。组成地球的所有粒子通过它们之间相互的万有引力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想要让地球解体,你可以想象每一次取下一个粒子并以逃逸速度将它扔出去。
这个过程会随着你工作的进行而变得轻松,随着每个粒子的离开,地球的引力逐渐减小,让下一个粒子的逃逸速度有微小的降低。最终,你将移走行星上的每一个粒子,我们的世界也就正式地瓦解了。事实上,人类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我们已经将10,000–20,000吨物质送入轨道或更远的地方(并且相当一部分留在了那里)。我们只剩5,971,999,999,999,999,990,000吨物质需要送走,我们已经很出色了。
尽管我们的后代可能会想出一些超级聪明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将我们的行星加工成一系列平板所需的努力,但结合能可以让我们很好地估算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能量。对于地球,我们的结合能大约是焦耳。而相比之下,每年全人类的消耗的能量仅有焦耳——小了一万亿倍。
假设我们完成了拆解我们的星球的任务,那么是时候将其重新排列,使其能够覆盖球面上尽可能多的区域了,然后利用它收获比现在更多的太阳能。我们已经准备好回答这个关键问题了:需要等多久才能够收回我们一开始拆散地球所花费的能量?
如果我们假设我们的太阳能板厚度为1公里,那么它的表面积相当于近 2000 个地球表面。然而,它无法完全覆盖我们的太阳,因为在我们的轨道上,它只能捕获大约 0.0004% 的阳光。尽管如此,与我们在未被拆散行星上所能获得的能量相比,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的太阳每秒释放出约 焦耳的能量。如果我们假设我们的能量转换效率为 10%,那么即使捕获这一极小部分太阳能,我们也能在短短 6 万年内收回我们在拆散地球所用的能量的消耗。考虑到我们正在运营的大型工程的规模,这还算不错。
如果我们能够将太阳能板厚度缩小到一米,并将效率提高到90%,我们就可以在几年内收回这些能源投资。从此以后,就都是自然的馈赠了。
那么其他行星如何呢?如果我们太爱地球而不愿把它撕成碎片,那也不是问题——如果我们能拆碎地球,我们就可以拆碎任何行星。水星的好处是它已经很靠近太阳,因此拆散它将使我们能够覆盖更大一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更小的星球,可供使用的材料也更少。如果将水星制成一公里厚的太阳能板,我们可以捕获0.0001%的太阳能。如果效率是10%,我们将在大约一千年内收回拆散水星的能量消耗。如果是一米厚的太阳能板和 90% 的效率,我们的能量收集器的面积相当于超过 100,000 个地球的表面积,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收回投资。
另一方面,木星是迄今发现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因此它应该有助于建设巨大的戴森球。但木星主要由气体构成,它只有大约相当于五个地球的固态物质(理论上——我们无法确定)埋在数千公里的大部分没什么用的气体之下。我们必须拆开整个星球,但它的大部分质量我们甚至无法使用。总而言之,我们将获得大约 10,000 个地球的表面积,但在木星那个遥远的轨道上,它的覆盖能力并不比水星更好。考虑到拆解这颗气体巨星的束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需要数亿年的时间才能收回能量投资。
改用更薄的太阳能板和假设更高的转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使我们能够在短短几十万年后获得正的投资回报率。但我们并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文明,所以这将难以被采纳。
“移山计划”以上所有计算都假设我们将每个行星的物质留在其当前的轨道上。但如果我们要重构我们的太阳系,那就让我们用尽一切办法。在给定的表面积下我们可以捕获的辐射量按能量收集器距太阳距离的平方反比减少。如果我们缩短太阳能收集器与太阳的距离,收获的能量就会增加。如果我们能够将行星碎片移至更近的轨道,我们就可以覆盖太阳输出的更大一部分。
太阳系行星相对位置示意 | 图源 pixabay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的,太阳位于太阳系引力势阱的中心,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太阳比其他行星“在更低的位置”。你可能认为将任何物体移到离太阳更近的地方应该不会花费太多能量。但行星已经在更高的轨道运行了,为了让它们改变轨道,你首先必须改变它们的速度。
将物体从一个轨道移动到另一轨道的方法有很多。在我们的计算中,我们将采用也许是最直接的一种:霍曼转移。在我们的例子中,要转移行星首先我们要使行星减速,它会因此落向太阳。但当它靠近太阳时,它会获得更大的速度。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后续措施,行星就会绕着太阳旋转并飞回开始的地方,也就是沿着长椭圆运行。这对我们没什么用,所以我们必须再推它一次,让它停在我们想要的轨道上。
笔者喜欢将霍曼转移视为将球从山上传给朋友的轨道版本。首先,你必须踢球才能让它移动。这需要能量。球将一直滚动,并随着移动而加速。如果你的朋友什么都不做,球就会从他们身边滚过。相反,他们必须再次踢球,需要再次释放能量,才能将球停在他们的脚下。
我们可以使用vis-viva方程(机械能守恒)来估计行星的轨道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一个轨道移动到另一个轨道所需的能量。vis-viva在拉丁语中意为“生命力”(动能),是中世纪能量和运动概念的遗迹。但我保证我们的后代仍将使用它来计算移动行星的能量消耗。
视线回到地球,我们永远不可能希望用千米厚的戴森面板捕获所有的太阳输出。但如果我们再靠近一点,也许我们就可以。如果我们将地球移动到当前轨道半径的十分之一处(或0.1个天文单位处),我们就可以覆盖太阳的0.04%——能量产出增加了一百倍。但移动地球消耗的能量大约10倍于我们拆解它所需的能量。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能量捕获比例的提高,我们的投资回报时间缩短至仅1万年,即使太阳能板的效率仅为10%。然后我们就可以在未来的亿万年里享受额外捕获的能量。
对于水星来说,移动轨道并没有什么好处。将其移动到 0.1 个天文单位会增加能量成本,从而将我们的投资回收期延长至几千年。
将木星移至同一轨道,或者至少将其中心的岩石部分移至同一轨道(我们可以让氢和氦在原轨道漂移)——将会消耗大量能量,大约是 焦耳。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覆盖近 20% 的阳光。我们仍然需要一百万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到正的投资回报,但在那之后,我们的努力将是完全值得的。
对于以90%的效率运行的更薄的一米厚的太阳能板,这件事就完全改变了。在 0.1 个天文单位轨道上,地球将遮盖太阳的三分之一,我们将在大约一年内获得能量投资的回报。至于木星,我们甚至不必达到 0.1 个天文单位。在比这个距离远约30%的地方,我们可以实现难以想象的目标:完全包围太阳。我们只需几百年就可以收回能量成本,从此我们就可以拥有太阳的全部输出能量。
那么现在我们就知道了:根据我们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我们可以遵循戴森的建议并重构我们的太阳系,捕获太阳输出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并将这些能量用于我们希望的任何目的。但就像开头说的,笔者不知道如何真正建成戴森球——这可以把它作为工程师朋友们的家庭作业。
作者:PAUL SUTTER
翻译:利有攸往
审校:*0
原文题目:What is a Dyson sphere? | Space
翻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编辑:*0
星彡P丨文
每日一图
看到网上有人说,左下角的两个人看着像是在远眺右边的巨人莱莎……
地面看不出远近,透视关系确实有点奇怪,看错一次就回不去了。
戴森球“黑雾崛起”
《戴森球计划》在2022东京电玩展上公布新的大型更新“黑雾崛起”2023年上线,并介绍了战斗系统的概念和部分细节。
戴森球制作组表示:“各位工程师,战斗系统正式公开了宣传片,黑雾在宇宙蔓延,生产与战斗都将十分重要。”
“同时我们不得不延期战斗系统上线时间至2023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为了让这个系统更好的呈现给的大家,我们相信这是值得的,希望你们理解。在此期间我们依然会对游戏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更新维护,例如九月下旬会更新的物流配送系统。”
星彡P点评:本来还在奇怪这东西为什么不单独开个付费DLC,然后发现戴森球原来还没有脱离EA阶段,真是太良心了。就是这漫天的射线……我怕自己电脑会卡成PPT。
老师的梦幻联动
前两天世嘉在东京电玩展上发布了《如龙 维新!极》的情报,游戏原来是PS4/PS3老游戏,这次进行了重制,将在2023年2月发售。
按照惯例,小游戏里加了几位老师,桃乃木香奈、波多野结衣、小仓由菜。
此外,如龙工作室负责人横山昌义最近接受IGN采访时表示,他们正在研究虚幻引擎5。
横山昌义说:“如龙引擎很老了。我们做了很多小更新,但本质上没有任何重大更新,所以再之后的作品可能会更换虚幻5。如龙引擎展示夜间日本城市的能力不错,而虚幻5更擅长展现白天的感觉。”
他说:“玩家对画面的要求是在降低的,如今工作室的主要挑战不是适应新一代技术,而是如何保证游戏登陆多个平台。我们希望能融入各个平台,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游戏的乐趣。”
星彡P点评:梦幻联动了属于是。
《守望先锋》将关闭服务器
外媒Eurogamer报道,经暴雪确认,太平洋时间10月2日将是《守望先锋》可游玩的最后一天(指外服,国服应该也差不多)。
之后《守望先锋》服务器将关闭,暴雪计划进行27个小时的停机,以便做好《守望先锋:归来》服务器运行的准备。
如果玩家已经拥有了《守望先锋》,《守望先锋:归来》基本上算作一次大型更新。届时PC或主机上看到“将游戏更新到《守望先锋:归来》”的选项。
如果你是新玩家,你将在10月4日看到海外服免费下载和游玩《守望先锋:归来》的选项,国服则是在10月5日正式上线。
星彡P点评:正好十一,到时候可能上线看看新英雄雾子,但愿不会“雾子不行”。
《海沙风云》制作组新作
制作《海沙风云》的“红茶Games”之前由于“红茶”这个常用词难以通过工商审核(毕竟本来就有红茶产业在),改名叫作“异美工作室”。
今天他们在B站公开了新作《梦灯花》,游戏已经开放了Steam页面,预计将在2023Q1发售。
按时下流行的梗介绍就是——
“你说的对,但是《梦灯花》是由异美工作室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新文字冒险游戏。游戏发生在一个被称作「园」的舞台,在这里,你将同时扮演两位名为「梦灯此夜」和「彩灯绚夜」的神秘角色,在自由的旅行中邂逅性格各异、能力独特的同伴们,和他们一起击败强大的暗兽,找回无夜原失散的安宁——同时,逐步发掘「园外之物」的真相。”
星彡P点评:文字冒险+一定的俯视角战斗元素,感兴趣可以加个愿望单,这个制作组还是有点东西的。
游戏推荐
今天BB姬推荐一个武侠RPG游戏框架《群侠传,启动!》。这个项目依托于非盈利项目《金庸群侠传3D重制版》,完全开源、完全免费,只为了方便玩家进行二创MOD。
目前《群侠传,启动!》已经上Steam,包含一个样例游戏Demo“渡城残魂传”:玩家将扮演灵魂穿越附身于小乞丐的莫桥山庄掌门人“莫穿林”,解开自己死亡之谜。
《金庸群侠传3D》因为版权等问题没办法上Steam,这个游戏可以让游戏以MOD的形式上架创意工坊……当然,如果有人愿意做的话。差不多30、40岁的80后90后那代人感兴趣可以观察一下。
-END-
作者:NGA-kuailezhiju
首先依照惯例,感谢NGA众测计划!
《戴森球计划》,一款科幻模拟建造类3D沙盒游戏。
有着不错的完成度、沉浸式的体验和诸多的优点。
还处于EA阶段,也有些设定不合理的地方,后续开发者正在努力更新中,未来可期。
就现在的完成度而言,我愿意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模拟建造类型游戏的玩家,以及推荐给所有不排斥这类型游戏的玩家,买了绝对是值得的,更何况还是一个难得的国产精品。
也欢迎各位来提建议和咨询。
steam上面评价为好评如潮,目前售价为70,史低为刚结束的63。
背景介绍下面是一点自言自语的废话,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看一下。 ...
本来个人对这种类型的游戏是玩不下去的,但是上次有幸参与了幸福工厂的评测,相当之上头,思考传送带的摆放,制造产品机器的数量搭配等等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但是基地从无到有的成就感确实无与伦比,所以这次也报名了戴森球计划。
很荣幸能够报名成功,作为一个社畜还是肝了两个周末肝出来了评测,希望大家喜欢。
先给各位分享一下我搜索到的戴森球的含义。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理论。
戴森球的球体是由环绕恒星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
因为他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那么根据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也能理解游戏的最重要的目标了,那就是造一个戴森球出来,这也奠定了这个游戏科幻的基调。
游戏介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游戏的玩法,如果各位看完后觉得感兴趣,那再往下看。
首先,我们需要选一个出生点,以及周围的恒星数和资源丰富度,这里我建议是选尽可能多的资源,方便新手入门。
这个游戏以一台机甲为中心视角,视角不能拖动,只能进行旋转,但是可以通过升级科技,从而有能力观察到整个星系的情况,这也是我刚提到的沉浸式体验的来源。
玩家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收集星球间的矿物,然后建造属于你自己的建筑物,不停升级科技,造好流水线来生产升级科技所需的物资,目前版本是升级到最后的白方块科技后,游戏就算通关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实际上游戏本身的操作难度也是非常简单的。
由于游戏目前是没有怪物设定的,所以你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自由地漫游整个星球而不用担心Game Over。
虽然机甲需要动力,但是机甲本身是能够自己发电的,不过发电量并不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挂会机充会电,而且随处可见的树木都能为你提供燃料。
所以实际上,想休闲看看风景的玩家完全可以先到处逛逛。
而且戴森球计划中的矿石动不动就是以百万为单位,且有一些发电机是无消耗进行发电的,所以只要度过了最开始的布局阶段,前中期就是可以躺着等矿石了,不用担心一下挖完了到处找矿, 突然变成了挂机游戏 。
游戏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计生产的流水线上面,如何部署生产线,以及搭配生产各种部件的建筑比例是非常非常难以规划的事情。
虽然游戏本身带了一些教程,但是不是很完善,需要玩家自己去琢磨探索这方面的技巧,善于探索规划的玩家则能从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多的乐趣。
况且游戏中可以无消耗地按X键拆除,这样改动生产线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儿。
像我这种一般玩家就只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传送带造的乱七八糟,但是从太空中俯瞰起来,还是有莫名的成就感23333。
一点心得先给大家大概讲一下个人的一点发展路线吧,社畜肝了两周30个小时才肝出黄方块的生产线,难一批,分享一下经验与教训。
想到啥讲啥,可能会比较乱,大家凑合看看哈。
初期发展 ...首先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找矿石,一般出生点附近都会有四种矿石,铁、铜、石、煤加上一个原油。
初期呢我们需要先砍树以及挖煤来维持机甲所需的能量,别忘了Shift+右键可以安排多个任务。
手工开挖铁和铜,升级科技然后造一点风力发电机、电塔和采矿机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初步解放双手,等待收获就行了。注意这些挖矿机都是有上限的,40个的时候记得收一下就行。
然后我们需要升级传送带和仓库的科技,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建好传送带和仓库以后就可以解放双手了。
记得四种矿石都要收获,我最开始是搞了一个中间的仓库,然后靠传送带送四种矿石过来即可,但是注意,采矿机是可以直接传送带出来的,但是仓库的话只能通过分拣器从传送带上拿矿石,而且分拣器是需要电力的。
后面的目标则是每种矿石的所有产物后面都跟着一个仓库,这样方便我们收集建造,也不会出现流水线白白卡住的窘境。
这个时候可以先挂会机等着收割资源,然后慢慢升级科技就行,不过最好是优先升级无线电力塔,可以给机甲进行电力充能,这样我们就不需要煤炭来维持机甲的运转了,游戏体验会更好, 更方便挂机了 。
不过要注意的是,无线电力塔消耗电量较多,初期需要我们多建造一些风力发电站来维持生产。
后面生产的东西多起来以后,我们就需要注意一下生产线的比例分配了,不过也不需要太多技巧,一般来说宁肯产物堆在传送带上,也不要让产物过少,这样会影响你生产的进度。而且为了方便,不要两种产物共用一条生产线,这样后面分离也简单。
初期升级科技所需的蓝方块的原材料是铁和铜,所以初期的布局围绕这两个矿展开即可。
到后面还会解锁研究设施,能自动化制造和自动化科研,我们只需要选中想要升级的科技放到队列中即可,不想要升级了也可以右键队列中的科技取消,且保留进度。
好了,初期的节奏大概就是这样了,后面呢就是慢慢升级科技了。我稍微分块讲一下吧。
一点心得 ...电力
我个人在还没有到绿方块之前,火力发电都只用于消灭多余的油和氢,没有作为主力发电,是直接从风力过度到了太阳能发电。
先是风力铺满一面,然后很早就开始了挖石头来生产了一堆硅矿,最后绕着赤道一圈装好了太阳能发电站,在这个阶段绝对是够用的。
当然,发射太阳帆真的很帅!但是太阳帆是有寿命的,对于懒人来说,还是先做这种无限发电的好一些。
科技与升级
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光要升级科技,还要记得升级机甲,有些对于探索星球是很方便的功能。
在升级科技后,大家的生产线一定是会变的乱七八糟的,但是不要紧,后面等有飞船来运送材料再重建就好,而且有了这个科技后也易于我们规划。
尤其是,后面在升级到黄色方块时,是需要钛矿和原油的,而初始星上好像是没有钛矿的。这样就导致我们必须自己飞到其他星球,然后把冶炼好的钛矿再背回来。我个人是背了一趟就做好了下面的星际物流系统的科技。
这样就只需要去另外的星球建设好这个,然后供电做好,并且装上飞船,就可以在主星球等着收货啦。
星际航行
在机甲进行了一定的升级后,我们就可以飞出自己的星球去其他星球旅游了,在太空中按Shift就可以加速,加速到一定程度(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脱离初始星球且速度不会再自动变慢了,到站了记得减速下车哦。
在靠机甲肉身背资源的时候,按V可以看到整个星系的星球资源,这样就不怕跑错地儿了。
另外一定要注意燃料的问题,尽可能多地背些燃料,不然在太空中搞错了方向还没燃料那回来可就麻烦了。
传送带
传送带能直接从采矿器、采集液体和装液体的机器中运出来而不需要分拣器,而其他大部分建筑想要运出或者运进都需要分拣器的帮助。
分拣器可以分三格,运输能力不一,初始的运输能力是,一格是1.5,二格是0.75,三格是0.5,所以一般追求效率的话,分拣器挨着建筑1格放就是了,但是有的时候好像必须两格以上,目前观察可能和经纬度有关。
传送带的方向就是你选择铺的起点到终点的方向。
可以从地平线直接平铺,也可以选择增高多少层,所以中期的传送带会变得跟过山车的路线一样,密密麻麻的。
目前有点不智能的地方在于,一整条传送带得一个个拆,虽然可以按住后一路拆过去,但是也不太方便。
仓库
这里面的仓库是可以堆叠的,随着科技的升级能自动堆叠到很高,这样方便我们存放生产出来的东西。
但是要注意一点,仓库不是万能的,在存储液体的时候,这种储液罐更有优势,目前我发现能放进去的包括了氢、水和硫酸,这些如果放到仓库的话容量就会很小,比不上储液罐能直接存10000单位的。
优缺点优点很多:
基本上没有bug。
优化做得不错,在画面还不错的前提下,1050Ti在星球上堆了一堆建筑物的时候,CPU也没起飞。
完成度很高,而且制作组在疯狂持续更新中,后续也承诺了会加入更多更多的内容。
在建好流水线后,可以切后台挂机,游戏不会自动暂停。
沉浸度很高,黏性大,基本上只要你开始体会到这个游戏的乐趣后,上手了之后真的停不下来!
大炮发射太阳帆是真滴帅,重要的事说两遍。
缺点也有:
新手指引做得并不好,估计没玩过这类型的玩家会一头雾水。
目前还不能在原有的建筑上直接升级建筑,需要拆了再建,不过后续制作组承诺会更新。
游戏耗费的时间是真的很长,对社畜极其不友好。
个人评价评分:9.5/10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买买买,冲就完事了,不过要注意休息哦。
人类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