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一沾酒就脸红的人,能锻炼出酒量吗?

庄时利和

丁香医生作者

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

「脸红没事,酒量都是练出来的。」

一沾酒就脸红的人,真能练成千杯不醉吗?

先把结论放上来,就……一句话:

喝酒容易脸红,是命,是基因,至于练酒量,emmm ,不存在的。

劝酒的和被劝酒的,都可以好好看看本文。

肝脏有多能代谢酒精

要看你的基因

虽然有很多人说过了,但还是先说一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酒精,也就是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第一步是乙醇被代谢成乙醛,第二步是乙醛被代谢成乙酸,第三步是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第一步里面的乙醇脱氢酶(ADH)和第二步里面的乙醛脱氢酶(ALDH)。

所以说酒量是酶决定的,而酶又是基因产生的,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基因。很多人都提到了 ALDH 变异,却忽略了 ADH 变异,这个稍后会提到。

喝酒脸红是怎么回事?

说完了酒精代谢,那我们继续说说脸红是怎么回事。脸红并不是乙醛直接引起的,乙醛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而这两个激素会引起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症状。

所以喝酒上脸和生气时脸红脖子粗,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

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倒

而有的人一杯啤酒就脸红?

原因很简单,乙醛代谢缓慢,或者产生迅速,都可以导致喝酒容易脸红。

乙醛的产生依赖于 ADH 的作用,这时候我们就要提一提杜康基因了。

杜康基因是 ADH1B 的一个变种,大约存在于 70% 的汉族人体内,而在酒量很好的俄罗斯人和蒙古大汗身上,极少出现这个基因。

携带杜康基因的人,乙醇代谢速度是其他人的 13 倍左右,因此乙醛在体内迅速产生。如果这些乙醛没有被迅速代谢成乙酸,那么就容易在体内堆积,出现喝酒脸红的情况。

不幸的是,不少中国人都无法将乙醛迅速代谢掉。这也是基因变异引起的,这个基因叫乙醛脱氢酶 2 变异体——ALDH2*2。

众所周知,人有一对等位基因,携带一个 ALDH2*2 基因的人(杂合子),酶活性只有正常的 6% 左右;而两个基因全是 ALDH2*2 的人,酶活性几乎为零。

对于后者来说,喝酒几乎是一杯倒的事情,因此这部分人一般滴酒不沾。

容易出问题的是杂合子,这部分人也是最危险的饮酒者,虽然乙醛对他们的伤害很大,但由于体内仍然有一点酶活性,因此常常会没有自知之明地勉强自己去「练酒量」。

携带 ALDH2*2 杂合子的人群,长期少量喝酒的话,食道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 8 倍;而若是长期酗酒的话,这个发病率飙升至 114 倍。

关于酒量能不能练这个问题,你们看看这个数据大概就知道了。

更不幸的是,中国人携带 ALDH2*2 的比率非常高,大约有 18% 的中国人携带这个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广东的汉族,高达 31% ,而在欧美白人里面,几乎没人携带这个基因。

补充一点, ALDH2 基因可用做研究人类迁徙的生物学标记。

ALDH2*504Lys 基因在几乎只在东亚人群上出现,携带一个该等位基因的人对乙醛的代谢能力就会大幅降低。

下面这张图片表示人群中携带该基因的频率,从这张图片(Li et al, 2009.)可以看出中国东南部汉族人群是最高频的。实际上,闽南汉族人中有高达 29% 的人携带该基因。

图片备注: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LDH2*504Lys allele frequency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你不需要去医院做专门的基因检测,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

第一个问题:你喝完一杯啤酒(大约 180 mL )后,会不会很快出现脸红?

第二个问题:在你开始喝酒后的头几年,你有没有问题一的情况?

如果这两个中任意一个你的答案是「YES」,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是 ALDH2*2 携带者。

中国和喝酒有关的两个关键基因都出现了变异,不上脸都难。所谓的天赋异禀,大概指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喝酒脸红的人

酒量到底能不能练?

答案是不能。

你的大脑也许可以逐渐耐受喝酒所带来的各种反应,比如以前一杯倒,喝了十年之后可以坚持喝三瓶才吐,但是你的胃、食道、肝脏等诸多器官都在日复一日的遭受乙醛和乙醇的破坏,因为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你能不能喝酒,在你还没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

总之就一句话。

不行别逞能。

责编Bruce

作者 庄时利和

排版 饭饭

参考文献

[1] Li, H., Mukherjee, N., Soundararajan, U., Tárnok, Z., Barta, C., Khaliq, S., ... & Kidd, K. K. (2007). Geographically Separate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the Derived< i> ADH1B* 47His</i> Allele in Eastern and Western As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81(4), 842-846.

[2] Li, H., Borinskaya, S., Yoshimura, K., Kal’ina, N., Marusin, A., Stepanov, V. A., ... & Kidd, K. K. (2009). Refin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oriental ALDH2* 504Lys (nee 487Lys) variant. Annals of human genetics, 73(3), 335-345.

[3] Brooks, P. J., Enoch, M. A., Goldman, D., Li, T. K., & Yokoyama, A. (2009). The alcohol flushing response: an unrecognized risk factor for esophageal cancer from alcohol consumption. PLoS medicine, 6(3), e1000050.

都说酒后易“乱性”,这是真的吗?提醒:多半是在装醉

在网络文学中,酒后乱“性”是一个常见的桥段,常常被用做突破男女关系的催化剂,或者是将剧情推上一个小高潮,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犯了错,也会以“喝多了”解释自己的行为,表示该行为是身不由己。可是,问题真的出在这酒上吗?

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酒是通过自然发酵的方式产生的,人们发现果实、谷物等含糖物质在自然条件下会发酵,产生了一种具有醇香味道的饮料。尽管醉酒状态的消极性人尽皆知,比如引起极大的不适感,呕吐、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有的人会出现所谓的酒后作乱、酒后乱性等。

似乎醉酒状态下,人的行为根本就不受控制,就算做出了出格的行为也不是出于本意,因此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必为酒后的行为负责。实际上,借助“酒精”为自己开脱的事情数不胜数,但是这值得相信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心里会有个大概。

一、酒后乱性?借口,醉酒不过是有意识的疯癫

醉酒是人类众多的意识现象中极为奇特的一种类型。由于酒精类饮品在人类历史中长久存在而且极易获得,因此醉酒成为古往今来极为普遍的意识现象。但是真的存在“酒后乱性”这一说法吗?

低剂量的饮酒,确实能让人“兴奋”

古人有“喝酒助兴”一说,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从医学角度来说,酒精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因素,会改变和破坏大脑内部的生理稳态平衡。一般情况下,酒精摄入后会很快通过胃和小肠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最后大概有80%~90%的酒精会在肝脏中代谢。

酒精对大脑的作用,源自于它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当酒精融入血液,会造成神经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低剂量的饮酒可刺激神经细胞使其处于激活的状态,从而使人“兴奋”。

古人的“喝酒助兴”、酒后的诗兴大发,大都是在低剂量的饮酒状态下。此时人的认知水平、理性、思维都是正常的,行为是可控的,并不会出现酒后乱性的情况,仅仅是情绪较为高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低风险饮酒,指的是每天饮用的纯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0g(约等于标准酒精单位2个)和女性不超过10g(约等于标准酒精单位1个)的情况,“小酌怡情”的说法也正是来源于此。

持续大量饮酒,只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当饮酒超过一定剂量时,它对神经细胞的作用由激活转变为抑制。这是由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持续增加,开始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正常信号传递。它抑制了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的释放,并增加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的释放。

众所周知,大脑是一个指挥部,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传递受阻,导致机体的记忆、情绪调整、肢体协调功能失衡。此时的人体处于一种思维混乱,运动受损的状态,所以醉酒者会感觉肌肉无力、行走不稳。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醉酒者因为行为失控,是没办法进行“乱性”这一行为的。

二、醉酒的4个阶段,并非“身不由己”!真醉了表示:只想睡觉

依据我国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作为醉酒参考标准,即每100 ml血液酒精含量80 mg为醉酒状态。 醉酒状态并不会持续一整晚,一般在2小时左右。

血液酒精浓度(BAC)会随着身体吸收和分解酒精的变化而变化,饮酒后随着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增加,一般情况下饮酒后半个小时内可能会达到峰值水平,而后经过肝脏等器官对其进行逐步代谢,直至完全消解。

《重庆邮电大学》通过对急性饮酒后2小时的人们进行分析发现,醉酒状态在急性饮酒前1小时后达到峰值,2小时后重新恢复到正常水平。 醉酒通常可以分为4个阶段,具体如下:

① 欢愉期

在这个阶段,饮酒者会感到愉快、放松和社交能力增强,注意力和判断力可能开始受到轻微影响,但整体表现正常。酒精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特别是增强了多巴胺的释放。

多巴胺是一种与奖赏和愉悦感相关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的增加会引起欢愉和快感的感觉。

② 兴奋期

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饮酒者会进入兴奋状态,这时他们可能变得失控。

不过这里的失控不仅是情绪、行为上的,还有对肢体平衡和协调的能力。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酒精抑制了大脑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从而产生一种放松和解除抑制的感觉,使人感到兴奋和愉悦。

在机体平衡都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进行“乱性”,这种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处于呆立不动的状态,以便于进行情绪上的释放。

③ 麻醉期

这个阶段是酒精浓度最高的时候,饮酒者可能会出现晕眩、失去平衡和思维迟缓,而且反应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等不适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影响大脑中的GABA受体,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导致放松和镇静的效果,使人感到平静和沉睡。

④ 厌倦期

在这个阶段酒精开始消退,但仍然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饮酒者可能感到疲倦、困乏和精力不足,而且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仍然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酒后乱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当具备乱性条件时,机体本身是有清晰的认知的,醉酒者清晰的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而到了“身不由己”的阶段,机体已经进入需要休眠的阶段,并不具备实施“乱性”的行为能力。

但这些阶段的具体体验因个体差异和饮酒量而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饮酒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危险行为,因此饮酒应当谨慎并遵守法律规定。

拓展:每一口酒都会破坏大脑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对酒精的反应有所差异,即使是低剂量的饮酒也可能对某些人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25岁以前的年轻人。在青少年时期,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发育,直至25岁左右才会成熟,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其发育的破坏,可能造成严重而伴随一生的后果。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的一个区域,位于额叶的前部,它是大脑中负责意识与认知控制、决策、情绪调节、社交行为的重要区域。酒精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当酒精分子与神经元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信号传递。

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全球近十分之一人口的死亡是饮酒所致,研究结论是:对健康危害最小的饮酒量是 0 。所以,远离酒精,是减轻相关危害的直接途径。

参考文献:

【1】《酒精依赖与慢性痛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2023.01

【2】《清醒与醉酒状态下工作记忆脑电信号》重庆邮电大学2022年5月27日

【3】《醉酒现象学》贵州大学学报2021 年 7 月

【4】《神经药理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如何能让酒量大增?专家:酒量基本练不出来

酒是我国传统的饮品,更是日常生活餐桌上少不了的点缀。在朋友聚会、工作应酬等的场合,喝酒更是一种常态。然而,不少人酒量却是一般,往往无法应对应酬时一杯又一杯的酒。那么,有办法可以让自己酒量大增吗?

专家:酒量是天生的 基本无法练出来

有人说,酒量不好没关系,多喝喝酒量就能练出来了。可遗憾的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医师陈祖辉在此前采访中表示,酒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即便多喝对增进酒量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进入体内后,主要由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变成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酸,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两种酶的活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很高,进入体内的酒精立即分解生成大量的乙醛,而乙醛脱氢酶活性却较低的话,则乙醛在体内堆积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加快,皮温升高等症状,故酒量小;相反,如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生成的乙醛很快被破坏,那就会很能喝。”

此外,喝酒是否脸红跟酒量也没有必然联系。

如何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陈祖辉指出,喝酒理应量力而行,如果酒量不好更要切忌喝太多。当然,在一些场合,喝酒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可以参考以下6个方法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喝前先垫肚

空腹喝酒容易醉,而且胃在没食物消化的情况下,酒精会直接刺激胃壁,伤害胃黏膜。一是容易破坏胃酸,减缓胃肠蠕动,引起恶心呕吐。二是身体对酒精吸收快,酒精进入血液,容易对大脑、神经、肌肉、心、肝、肾等脏器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酒前喝牛奶

喝酒之前半小时,喝瓶牛奶,最好是纯奶或者含糖的。喝酒前喝牛奶,牛奶会在胃里形成一层薄膜,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不要兑酒喝

酒精不要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一起喝,这种饮料中的成分能让身体更快吸收酒精。并且要慢慢喝酒,不时地停顿一下。

喝酒不抽烟

很多人喜欢喝酒抽烟,本来吸烟危害就大,边抽烟边喝酒就会使危害更大,因为酒精进入到体内血管会因此而扩张,再吸烟的话又因此而收缩,这样会给心脏带来不小的负担,所以应该做到喝酒的时候就不要抽烟,或者尽量少抽为好。

酒后吃水果

酒后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些果汁,因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加快乙醇的分解代谢。

酒后不洗澡

饮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减少,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脏正常的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可能危及生命。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