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腊月送灶王爷有讲究,无论贫富,记住“1忌3不忘”,送灶神迎好运

老祖宗的传统节日非常多,春节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往往会在腊月的时候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人们将春节称之为是“过大年”,有大就有小,有大年,也会有小年。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就是老祖宗所说的“小年”,有些地方也会在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

在小年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风俗,那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又叫“祭灶”、“辞灶”。老祖宗认为,灶王爷每年会上天向玉帝打报告。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或者腊月二十四,都会为灶王爷送行。

那么,在辞灶的过程中,老祖宗又会有什么样的风俗呢?

民间老人们总结了“1忌3不忘”。

首先就是要忌女子祭灶。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就是说在中秋月圆之夜,人们在祭拜月神的时候,一般都是女子在祭拜。而在腊月里,人们祭拜灶神的时候,通常都是男子去祭拜,而不允许女子祭拜。

这样的讲究,一方面来源于古代男女有别的传统思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月神是女子,月亮也属阴,所以需要女子供奉祭拜;而灶神又被称之为灶王爷,灶火属阳,同时又是“一家之主”,所以自然就需要作为一家之主的男子来祭拜了。

除此之外,民间还认为祭拜灶神的时候有“三不忘”。

一个是不要忘记给灶王爷供奉酒水;另一个是不要忘记给灶王爷的嘴上抹融化的糖瓜。

老祖宗的这两个风俗也是有说法的。老祖宗认为,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当每年正月灶王爷来到家里的时候,他就会记录一个家庭中所有人的善恶。等到腊月上天之后,他们就会将一家人的善恶如实禀告给玉帝,然后玉帝再根据灶王爷的报告去分派一家人的福气、财气等等。

所以,人们为了能够让灶王爷能够上天为自己美言几句,就会在腊月灶王上天的时候,给灶王爷供奉上很多好吃、好喝的。

这当中,最数酒水和糖瓜重要。酒水的作用,是为了将灶王爷灌得晕晕乎乎,不会向玉帝打小报告;而糖瓜的作用,则是为了让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不让灶王爷说家里的坏话。

同时,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将糖瓜融化掉,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爷可以嘴甜一点,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嘴甜一点。

第三个不忘,就是不要忘记将灶王爷的神像焚化。

家里供奉的灶王爷,在祭灶之后就是焚化掉,以示为灶王爷离开了。而且民间还有个讲究,无论是腊月二十三祭灶,还是腊月二十四祭灶,一定要等到腊月二十四下午六点左右的时候,再将灶王爷的神像焚化。切记不可以随手丢弃到厨余垃圾中!

老祖宗的这些祭灶仪式和讲究,其实只是民间的一种民俗风情,是一种古老祈福文化的流传。家里的生活不会因祭灶而发达,也不会因不祭灶而变差。更多的时候,祭灶只是人们为了祈求来年有一个好日子的美好祈愿!

在我们生活中,老祖宗所流传下来的节日,往往都有着十分鲜明的农耕生活的特点。同时,老祖宗在祭祀神灵、祖先的时候,所举行的那些仪式,其实都可以反映出民间老祖宗对吉祥安康、幸福美满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乡村小年祭灶神的习俗,其中的门道有多少?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不论城市或乡村,都有祭灶王爷的习俗。而在乡村,祭灶神的仪式会比城市里更生动鲜活。为啥要祭灶神呢?说法是蛮多的,灶王爷在大家伙儿眼中既非纯粹的铁面无私,也不是专打“小报告”的小人,而是一位通情达理、圆滑世故、能够替人消灾免祸的“好好先生”。

张延伟|文

为了一家人来年的幸福

小年要好好“贿赂”灶王爷

“祭灶”作为我国民间一项影响深远、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在周代就已流传开来。

即便到了现在,农村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仍然“祭灶”,尽管方式方法已有所不同,但足见从古到今人们都对灶神非常崇敬。

灶神被人们尊称为“灶君司命”,传说中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吃喝事宜,是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

以前农村人们盖房,差不多都要在灶间东墙壁上设一个“灶王爷”的神龛位,其实这个神龛也就是在灶台上方的墙壁上留置一个一尺见方、半尺深浅的框台,里面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神位,所谓“老灶爷面朝西,金银财宝往家飞。”

神龛里有摆放灶王爷石膏塑像的,有用红纸或黄表纸写上“供奉灶君老爷之位”的,现在一般张贴印制精美甚至是“烫金”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画像,画像两侧还印着诸如“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等联句,横批是“一家之主”或“四季平安”等。

传说灶王爷自上年除夕就一直保护和监督着全家人,到腊月二十三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善恶德行等,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家人新的一年应得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之手带回。

由此看来,灶王爷的汇报直接关系着一家人来年生活质量的好坏,平时和灶王爷搞好关系十分必要。

人们除了在日常节日好吃好喝供奉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更要奢侈一回,千方百计“贿赂”他,就是“祭灶”。

祭灶一般在晚饭时进行,而且有很多讲究。打我记事起,奶奶或母亲总要在二十三这天晚上做一锅面叶儿加面条,而且总会多放一些肉在里面。

在做饭的间隙把上年贴的灶王爷神像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把新“请”的灶王爷神像贴上去,名曰“换衣裳”。

等饭做好了,先盛上满满一大碗放在灶王爷神像面前,上面摆双筷子,再把灶糖、火烧、煮熟的“刀头”肉礼、装满白酒的酒杯等一一摆好;接着把给灶王爷准备的“坐骑”——一只大红公鸡用红布条拴着腿,把公鸡两只翅膀交叉着压合在一起。

然后开始点燃黄裱纸钱,同时把旧的神像一齐烧了,嘴里念念有词,大意是:“老灶爷辛苦一年了,平时好吃好喝都想着您哩,今儿二十三祭灶哩,给您换新衣裳哩;面叶儿、面条、灶糖、火烧、肉您尽管吃,好酒也喝吧;吃好了、喝好了,骑着大红马上天去,拜托您到时候给俺家多多美言几句,明年继续保佑家里一切平安、顺顺利利。俺全家记着您的大恩大德,好吃好喝一定都想着您......”之类。

随后把酒杯里的酒一一浇在公鸡头上,公鸡扑腾几下,说明灶爷已领会了主人心意,酒足饭饱骑“马”上天“言好事”去了。

我们这些孩子早已垂涎欲滴,这会儿才能享用灶王爷“吃”过的灶糖、火烧和饭食。

奶奶说,吃面叶儿和面条代表“钱串儿”,吃发面做的火烧寓意来年“大发”;给灶王爷吃“灶糖”有两层意思:一是让他吃些甜食,多说些甜言蜜语;二是让灶糖粘住灶王爷的牙,免得他喝醉后胡言乱语。

灶王爷奉命“查户口”

认的“干亲”也得去祭灶神

小年除了祭灶神,还有走“干亲”的习俗。

村里到了傍晚时分,鞭炮就“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小时候,我感觉奇怪,问父亲咱家为啥不放鞭炮。

父亲说,放鞭炮的都是认有干亲的人家,“干儿”来向老灶爷“报到”哩。

解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医疗条件落后,特别是小孩儿家有个病患什么的医治不及时、耽误病情,就夭折了。

老人们迷信,说这是孩子是“命瓤(弱)”。所以孩子一生下来,家里人都要找一位算卦先生给孩子掐“八字”,看看命中五行是否欠缺。

然后根据五行中缺少的,寻找一个合适的人认作“干大(爹)”,与“干大”五行形成互补,由此便可命运昌达、高枕无忧了。

五行缺木、缺水、缺土的,就选择村头长势旺盛的大树、村里的水井以及宽阔的“长尺儿地”作“干大”;还有的直接认在打麦场的石磙上、村头的石磨盘上或水井的辘轳上;更有甚者,干脆把孩子寄认在掌管一方水土的“土地爷”身上或者执掌人间烟火的老灶爷身上,好托神仙的福气,保佑孩子平安顺达......

常言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过去人们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意思是凡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都要赶回家里来,因为灶王爷要在这天“查户口”,把一家的人口清点清楚再向向上级汇报,替一家人领受一年的吃喝“禄粮”。

凡认有干亲戚的,干儿干闺女在十二岁之前,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须得在自家和“干大”家分别祭灶,先后顺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干儿、干闺女来“干大”家参加祭灶仪式,也需携带肉礼、灶糖、烧饼、鞭炮、香裱和大公鸡等,供奉各类礼物后,面向老灶爷磕六个“响头”,表示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之一。

要搁现在这就属于典型的“双户口”了,也不知道灶王爷吃了人家、拿了人家的还会不会坚持原则?

灶王爷替穷人挡债

是个“好好先生”

“小年”也是年关将近的日子。

“年关”前后是贫苦家庭特别是借有外债人家最忐忑不安的日子:但凡有能力的都会在祭灶日之前把账还了,如果还不上就得想方设法拖到腊月二十三之后,这样就算“翻过年”了,一般情况下债主也不会再苦苦相逼。

怕就怕借款一方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前腾出手来上门催款,即便是亲朋好友间委婉的提醒,临过年的也会让家里生活“雪上加霜”。

所以常有人提前找个理由躲出去,尽量不与债主见面,等祭灶日那天再回家。

这样就有了“年后加倍努力、早些偿还”的理由,但在祭灶时还另外多了一样“讲究”:除了供奉给灶王爷吃的切成宽窄不一的面叶儿或面条,还要另外擀一个和锅盖一般大小、薄薄的的圆面饼摊在饭锅表面,将面叶儿或面条盖得严严实实,最后和面叶儿或面条一起煮熟起锅,意即值此“一切事情圆圆满满,外账暂且一概(盖)不说”。

二伯父曾任大队治保主任,那年冬至日在大队部开会日突发中风,也算是因公所致,后经公社领导协调,在公社卫生院看病吃药都记着公家的帐。

不料到了年底,生产队长和会计居然夹着账本来家里催药钱。

二伯母哭哭啼啼找到公社书记倾诉,书记出身农家也算体恤民情,说了句:“都祭罢灶了还要啥账,明年再说!”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二伯母提起此事还说是托了老灶爷的福。

现在民间要账的时间“节点”几经衍变,已改为腊月二十八了,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八之前可以到家里要账,一旦人家贴上门神、对联,就不能再进家要账,只好等到明年了。

这虽没有白纸黑字,却也成了民间约定成俗的规矩。

由此可见,虽然灶王爷喜欢奉承,接受凡间的各种贿赂,但他也为百姓做好事,能体恤民间疾苦,是个好神仙。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延伟,男,生于1972年1月,土生土长的禹州人,身上始终具有劳动者的本色,现供职于禹州市国土资源局,偶有所谓“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