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金刚级战列舰在二战战列舰中性能如何?和扶桑级、伊势级比较呢?

在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战后总结:在对马海峡的海战中,日本的高速装甲巡洋舰在摧毁俄国战列舰编队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所装备的大口径305毫米火炮给了对方以致命的打击。战后,日本的分析家们对这次海战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结合未来战舰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他们认为高速舰艇可以决定海战的时间和地点,而强火力的大口径火炮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但在当时,常规的装甲巡洋舰所装备的中口径火炮和中等航速均无法满足这些条件。最理想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重新建造既有高速又具有强大火力的战舰。然而要建造这种战舰,对于战后的日本来说,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对刚刚起步的造船工业来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专家们也在认真地分析着日俄对马海战的经验教训,并决心把战列舰的作战能力提高到空前的水平。

因为利益,那时候约翰牛和脚盆鸡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若不是约翰牛支持,脚盆鸡打大毛,后果难料。1910年,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并参阅了英国若干方案后,日本和英国签订了合同,建造设计方案代号为B46的战列巡洋舰,并由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乔治·瑟斯顿爵士担任总设计师。最初,该舰计划装备10门305毫米火炮。不久,当日本人获悉英美最新设计的战列舰上分别安装了343毫米和356毫米火炮后,立即拒绝了以前的方案,提出改为单一的356毫米火炮。根据这一情况,瑟斯顿又选择了以原来为土耳其建造的“雷什迪埃”号(该舰后来又改为英国海军“埃林”号)的蓝本,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

1911年,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以“八八舰队”的名义提交的海军军备的计划,由于日本缺乏建造新式大型主力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日本海军决定1号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由维克斯公司研制的8门双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同时,日本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2、3、4号舰将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在日本国内自行建造。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3年8月4日完工。标准排水量27500吨,航速27.5节,主炮等部件均由维克斯公司提供。 1911年1月17日,“金刚”号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服役。按照当时的标准,“金刚”级确实是一艘相当完美的战列巡洋舰。它的标准载重量为26320吨,满载排水量32200吨,长215米(705英尺),宽28米(92英尺),吃水8.3米(27.5英尺),原设计航速为27.5节,功率为64000马力。试航时实测航速为27.5节,功率为78275马力。这与英国海军引以自豪的“虎”级战列巡洋舰相比仍略胜一筹。

在1910年/1911年的日本海军发展规划中,除了“金刚”号外,还将由英国协助,提供31%的零部件,在日本造船厂建造另外三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其中,二号舰“比睿”号由横须贺海军造船厂承建,1914年8月4日服役;“榛名”号由神户川崎造船厂建造,于1915年4月19日服役;“雾岛”号由长崎的三菱造船厂建造,1915年4月19日与“榛名”号同天服役。随着“金刚”级各舰的陆续服役,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第三大战列巡洋舰编队。四大“金刚”出山,风云骤起

从1924年到1931年,“金刚”号、“榛名”号和“雾岛”号进行了改建。同时,按照1929年的伦敦条约,“比睿”号改为训练舰。三艘“金刚”级的改造包括安装火控系统、加装鱼雷护体(舰宽由此也增加到31米、吃水增加到9.7米)、完成用燃油取代煤作燃料的改装、在薄弱部分加厚装甲以及用日本生产的12ME13143年型356毫米火炮取代原火炮(该炮采用88型穿甲弹,每发炮弹重673.5公斤,在仰角+33度时最大射程为32386米)等等。

由于这一系列改动,大大增加了舰体重量,致使最大航速下降到25.9节。尽管如此,它仍是太平洋地区速度最快的作战编队。 全部改装完工后,“金刚”级舰被重新确定为战列舰。“榛名”号、“雾岛”号、“金刚”号分别于1934、1936和1937年改装完毕。与此同时,日本再次将“比睿”号从训练舰恢复成为战斗舰,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如:加长了舰体(至222米)、更换新的主机,将最高航速从29.7节提高到30.27节、加装包括8门127mm/40高平两用炮在内的防空武器、换装了改·进后的41年型355.6毫米火炮和新的99型穿甲弹。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中,“金刚”级共装备了118门法国设计的25毫米火炮。

在吴港遭到轰炸的榛名号

在一系列的二战老式战列舰中,“金钢级”在30年代末的“金刚”级现代化改装完成了从战列巡洋舰到战列舰的转变。在战争开始的前两年,“金刚”级舰在航速、生存能力和火控系统等方面确实超过英美的巡洋舰。在金刚级诞生初期,全球的确很难有军舰能在火力上超过金刚级,金刚级14英寸的火炮绝对算全球顶尖水准。

在世界各国达成裁军协议的《伦敦海军条约》签署以后,日本被限制不能再制造新的主力舰,因此在《伦敦海军条约》生效期间,日本海军对“金刚号”和另外三艘“金刚级”战列舰的改装和升级,已几乎快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其中仅金刚号的装甲就被增加到了8英寸的平均厚度,而炮塔装甲的厚度则达到了10英寸,折合254毫米。虽然“金刚号”战列舰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经验教训,而增加了战列舰的装甲,但是这艘原本被定位为战列巡洋舰的航速却依然能保持30节,折合56公里每小时。经过多次改装后,金刚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高速战列舰。但是其致命的缺点——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金刚型战列舰在第二次大改装后拥有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能超过30节的高速,因而最适合成为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的随伴舰,4只同型舰亦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以舰龄最老的战舰身份活跃于战场。此外,日本海军还在金刚号上新增了可供九五式、九四式水上侦察机起飞的弹射器,四艘以“金刚”命名的战列舰,不仅象征着近代日本海权的崛起,更象征着昔日人类的超无畏舰时代的荣光。

1936年时的金刚号战列舰

“金刚”号1941年12月9日,“金刚”号和“榛名”号战列舰,会同重型巡洋舰“鸟海”号、“最上”号、“三隈”号、“熊野”号、“铃谷”号和轻型巡洋舰“鬼怒”号以及另外5艘驱逐舰,参加了在南中国海拦截并围歼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的战斗。

这次海战双方各具优势,“威尔士亲王”号是一艘全新的现代化战列舰,号称“打不沉的战列舰”,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对付“金刚”号和“榛名”号;日军除了数量上大大超过对方外,且善于夜战,各舰还装备有新式的610毫米“长矛”鱼雷。结果,英军的两艘主战舰艇和一艘驱逐舰被击沉。1942年1月,“金刚”号和“榛名”号为入侵印尼安汶的部队提供火力支援;2月19日,又参加了袭击达尔文港的战斗;3月7日,“金刚”号再次协同“榛名”号轰击圣诞岛上的商船港设施;4月,“金刚”号参与了袭击锡兰的战斗,尔后在海上与中途岛占领部队会合返回日本进行补给和维修。

1944年美日莱特湾海战

同年10月,它再次出征,10月13日至14日,会同“比睿”号炮击瓜达尔卡纳尔岛。为了摧毁美军在该岛的空军机场,两舰共发射了430发355.6毫米炮弹和33发152毫米炮弹;10月26日,经过加油和补给后,又参加了圣克鲁斯大海战。 1943年5月16日至22日,在“米号作战”计划中的阿留申群岛战斗中,“金刚”号再次出击。1944年6月19日至22日,又投入了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美国海军展开菲律宾、莱特湾海空决战,“金刚”号在伴随的日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协助下,在距美驱逐舰“霍埃尔”号7300米的距离上一举将其击沉,“霍埃尔”号268名官兵无一生还。

尔后,“金刚”号又调转炮口,直奔美护卫舰“罗伯茨”号,美舰未来得及还手,已中弹数发沉没。 在连续击沉两艘美舰后,“金刚”号越战越勇,在其它舰艇的支援下,又向“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和“甘比尔湾”号轻型航母开火,在撤出战斗前,又击沉两艘美舰。在这次海战中,“金刚”号充分发挥了高速度和大火力的优势,击沉四艘美舰,成为近代海战史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

看看这“四大金刚”的结局:

1941年11月,“比睿”“雾岛”作为支持警戒部队编入航空母舰机动部队,护卫航空母舰于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2—4月,包括“比睿”号在内的4艘金刚级护卫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参加了西南太平洋以及扫荡印度洋海域的作战。1942年6月,“比睿”号编入掩护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为支援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所罗门群岛方面的作战,4艘金刚级战列舰护卫航空母舰参加作战行动。

为消除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控制的飞机场给日本海军造成严重威胁,11月13日日本海军出动“比睿”“雾岛”准备炮击该岛机场,遭遇美国海军巡洋舰舰队。当日夜间,两舰近距离内与美舰发生炮战,在混战中“比睿”号上层建筑发生火灾,成为一个显眼的目标,遭到重创,无法全速逃离美机的空袭范围,次日天亮后被美军飞机攻击,自沉于所罗门群岛海域。“雾岛”舰却趁黑夜逃脱。“比睿”号战列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1944年11月21日,美国海军“海狮”号潜艇在中国沿海发现了“金刚”号,立即发起进攻。在第二次进攻中,三枚鱼雷击中,“金刚”号很快起火爆炸。这样,作恶多端、为日本军国主义立下汗马功劳的“金刚”号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榛名”号——在1941年12月9日围歼英国“威尔士亲王”号的战斗后,“榛名”号马上开到菲律宾的阿帕里,以掩护陆军的登陆作战。从1942年1月到1943年7月,“榛名”号曾先后参加过中途岛大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对赫德森机场的轰击、圣克鲁斯海战和阿留申群岛的战斗。 1944年5月,它随机动舰队先遣编队活动。同年6月19日至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一枚500磅的炮弹击中,战后返回日本修理。10月24日在莱特湾海战中,曾重创了包括“白平原”号轻型航母在内的几艘美舰,但在返回日本途中因油料用完停靠在吴市港。1945年7月19日遭到美机空袭,28日再次遭到美军第38特混舰队空袭,身中数弹后沉没于锚地内。

“雾岛”号——对于“雾岛”号来说,当它在1941年11月26日和“比睿”号一起为偷袭珍珠港的特混舰队担任护航任务时,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这两艘舰一直伴随着日本航母活动。1942年11月14日夜,日本海军编队在萨沃海峡和在那里待机的美海军编队再次遭遇。混战中,“南达科他”号电气故障,立刻成了“雾岛”号和其它日军巡洋舰的活靶子。与此同时,另外5艘美国驱逐舰也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

就在胜负似乎已成定局的关键时刻,“华盛顿”号却悄悄接近了“雾岛”号,在约7400米的距离上用406毫米重型大炮猛烈轰击,其中9发(每发重1224公斤)406毫米炮弹和40发127毫米炮弹击中目标,彻底摧毁了“雾岛”号的上层建筑和舵机系统。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雾岛”号日军只好打开海底门,将其沉没。

在11月13日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尽管美国“旧金山”号重型巡洋舰和“库欣”号、“拉菲”号、“奥班南”号驱逐舰集中攻击“比睿”号,但“比睿”号在中弹受伤的情况下仍向美舰射击,先后将“库欣”号、“拉菲”号击沉,重创“旧金山”号。战斗中,美“企业”号航母舰载机和B-17轰炸机多次对“比睿”号进行攻击。在连中数枚鱼雷后,“比睿”号不得不撤退。途中,“比睿”号发现一艘美国拖船正在营救驱逐舰,于是它又向驱逐舰射击。 这时从“企业”号航母上闻讯赶来的飞机再次对“比睿”号发起攻击。在连中两枚鱼雷后“比睿”号仍未沉没。这时又有几架岸基飞机前来助战,“比睿”号又中数枚鱼雷,舰长只好命令弃船自沉。至此,不可一世、称霸太平洋地区多年的4艘“金刚”级战列舰全部“寿终正寝”。

二战时期战斗力强悍的五款海军战列舰:

1、俾斯麦号(Bismarck):俾斯麦号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战列舰之一。它是德国海军的旗舰,拥有强大的火力和装甲。然而,在1941年的一次海战中,俾斯麦号被英国皇家海军追捕并击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2、大和号(Yamato):大和号是日本帝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和最强大的战列舰。它拥有超强的火力和装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然而,在1945年的冲绳海战中,大和号被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North Carolina-class Battleships):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北卡罗莱纳号和华盛顿号具有强大的火力和装甲,参与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多次重要海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金刚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class Battleships):金刚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系列战列舰。其中,威尔士亲王号和约克公爵号是其中两艘最著名的战列舰。它们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南达科他级战列舰(South Dakota-class Battleships):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系列战列舰。其中南达科他号、马萨诸塞号和印第安纳号是其中最著名的。它们参与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多次关键战役,发挥了重要作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这些战列舰在二战期间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桑、伊势级,实际上是“金刚级”的衍生版,扶桑、伊势级战列舰其实是日本从英国获得金刚级战巡的技术图纸后,融合此前河内级战列舰的舰体设计而成的战舰,本来计划是和金刚级一样一个级别建造4艘战舰。但由于是在金刚级战巡的舰体基础上通过缩短舰体增加装甲厚度得来,而且还多出了2座主炮,所以导致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暴露出很多毛病,所以就需要重新设计修改,1号舰扶桑号在1912年3月就已经开工,但3、4号舰直到1915年5月才开工建造。由于两者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日本海军决定另起炉灶,直接把3、4号舰定为伊势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给人感觉是“超高违章”:扶桑危楼高千丈,扶桑级和伊势级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那就是3、4号炮塔的位置不一样。扶桑级的3号炮塔在一号烟囱后面,4号炮塔在二号烟囱后面,3、4号炮塔之间隔着一根烟囱,并且4号炮塔的位置明显高于3号炮塔的位置。而伊势级则将3、4号炮塔直接移到烟囱后面,并且这两炮塔采用了背负式的炮塔结构。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根据“颜值”就是战斗力,“金刚”帅多了。

伊势级战列舰,共建两艘:日向和伊势,为扶桑级的改良型。30年代中期曾接受了现代化改造,在二战期间因为过于老旧而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战役。1943年9月被改装成航空战舰。拆除了中后部的四座炮塔,铺装航空甲板,搭载22架水上飞机。做了类似改装的还有最上号重巡洋舰,因在中途岛战役受重创入坞修理,顺便改造为航空巡洋舰。

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两艘未携带一架飞机的伊势级战舰加入小泽治三郎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充当诱饵。在美机的猛烈攻击下,其余四艘航空母舰全部被击沉,伊势级航空战舰到底装甲厚实,虽然给炸得千疮百孔,却支撑到逃离战场。在1942年12月份,为了尽快弥补日本在中途岛损失的航母所带来的战术问题,伊势号战列舰开始进行改装。由于将整艘战列舰改装成全甲板航母,难度较大,工期较长,加上日本海军内部仍然对于战列舰威慑力具有自信,于是日本海军,将伊势号尾部的两座双联装炮塔拆除,并铺设长达70米的飞行甲板,甲板之下将库改造成机库。

伊势级改造工作相对顺利不过,因为拆除了舰尾处两座巨大的炮塔,仅仅用飞行甲板和一些飞机难以让战舰保持前后平衡,于是伊势号在飞行甲板上铺设了8英寸厚的混凝土来配重,“伊势”号和“日向”号也成为了二战中唯一使用混凝土飞行甲板的战舰。旧日本海军一向不重视雷达的作用,对于雷达的研制工作也不甚上心。估计是为了配合战列舰航空化改造,伊势级两艘战列舰是日本联合舰队中唯一安装雷达的军舰。但是这两艘军舰上安装的雷达更多的带有实验性质,所以没有在日本联合舰队当中推广使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如果按照这种方案改进,也许用处会大得多!

改装后的伊势号上搭载8架“彗星”式舰载战斗机和14架“瑞云”水上飞机。这些飞机可以通过舰尾的弹射器进行起飞,但是因为设计问题,却无法在军舰上降落。只能降落在海面上,通过舰载的起重机将飞机吊起来弄到军舰上,相比于传统航母而言,这种做法速度慢,效率低。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日本的航母被大佬南云忠一祸祸掉了呢?有得用就不错了。

日本彗星战斗机性能在二战末期还算不错

伊势号被成功改造以后,伊势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日向号的改造计划也被提上日程。伊势级两艘战列舰虽然被改造成为航空战列舰,但是却并鲜有使用舰载机大战美军的记录。因为这种航空战列舰的使用情况并不尽人意。虽然伊势级同时拥有了部分航空作战能力和战列舰的炮战能力,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个特点都想要,却两个都好不了。

战列舰特有的高耸舰岛和烟囱散发的浓烟,严重干扰了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而为了起飞舰载机,对于本身自带的战列舰主炮射击也多有影响。所以,执行任务的时候,伊势级战列舰很少带舰载机。而航速过慢,让这两艘战舰在二战末期执行的大都是运输任务。日军在此时战场上已经尽显颓势,伊势级战列舰的使用情况也让日本国力弱小的缺点尽显无遗。改造好的航空战列舰,不能用飞机作战,而是从东南亚运输日本国内稀缺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而且运完了就因为缺乏燃料就停在吴港外海,改行做了两个人高马大的防空平台了。不得不说,日本海军设计部门的一番心思也是白忙活,心里苦的慌。

美军自然不会客气,对于停泊在港口的如同违章建筑上身的伊势级航空战列舰,在美军战机飞行员眼 里是相当显眼的存在,不扔几颗炸弹都不好意思。1945年7月24日至28日期间,美军对于吴港的伊势级两艘航空战列舰进行了密集轰炸,日向号挨了10发航空炸弹,舰身严重受损,飞行甲板也彻底损坏。伊势号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被命中了好几发,舰身受损严重,甚至舰长等高级军官也死了不少。

要说,扶桑、伊势级相对“金刚”级的优点吗?也不是没有,死的不难看!

最后这两艘战列舰都被迫坐沉于吴港浅海区域,直到二战结束。相比威风凛凛的大和号与武藏号战列舰,以及系出同门的扶桑级战列舰沉没于大洋之下,无法落叶归根。伊势级两舰的命运却是好得多。至少在国内坐沉,战后被拆解。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