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历史知识」三国时期曹魏历任君王及在位时间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以及在位时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出现的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汉朝后期,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天下大乱,军阀四起。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通过北征乌丸,平定辽东之后,北方基本上被曹操统一。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被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于220年,曹操之子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史称曹魏。这也标志着东汉彻底结束。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建邺称帝,史称东吴。至此,正式形成三国鼎立之局面。

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曹魏由曹丕建国,并追封曹腾为高皇帝、曹嵩为太皇帝、曹操为武皇帝。并传了五代,共八帝

一、曹腾(?年-?年)

本事东汉宦官,东汉汉安帝时期,曹腾到黄门为官,永年元年,邓太后诏选皇子伴读,曹腾被选中,太子与之非常亲近,即位后,随即被加官进爵。后收养同族曹嵩为养子。曹嵩之孙曹丕取代汉朝建立魏,后被曹丕之子曹叡追封为高皇帝。

二、曹嵩(?年-193年)

由于养父曹腾的关系,历任很多职务,位高权重,通过贿赂以及捐钱,位列三公。后黄巾起义爆发,引咎免官。后来到投奔儿子曹操,在徐州遇害。魏国建立后,被追封为太皇帝。

三、曹操(155年-220年)

曹操少年机警。20岁时,升孝廉郎,授洛阳北尉。后来任上尉,参加镇压黄巾军,调济南。董卓的时候,分散了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同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据兖州,三十余万黄巾军被诱投降,其精锐部队被选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许,掌管国事。接连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主力,随后平定袁尚、袁谭,北攻乌桓,成功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任丞相。同年率军南下,逼刘聪在荆州登陆,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建安十六年(211年),关中联军在渭南之战中大败。建安十八年(213年),封为魏公。建安二十年(215),亲自征张鲁,取汉中。次年(216),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卒于洛阳,享年66岁。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被尊为太祖,谥号武帝,葬于高陵。

四、曹丕(187年-226年)

曹操的二十五个子女中,有四个候选人作为继承人:曹昂、曹冲、曹丕、曹植。刘夫人的儿子曹昂和桓夫人的儿子曹冲是最好的王子。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昂死后,曹操曾计划继位其弟曹冲。曹冲获得了曹操的宠爱,但是曹冲十三岁就病死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大幸。”曹丕后来经常对人说:“如果曹冲还活着,就没有我太子的位置了。”曹冲死后,只有曹丕和曹植争夺继承人的人选。

很快,曹植就以浪漫的文采崭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有了曹丕和曹植之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司马懿、武陟等大臣的帮助下,曹丕在继承权之争中击败曹植,被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正月,曹于洛阳,曹丕继位丞相、王维从邺城到洛阳,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220年11月13日)十月初一,曹丕下诏,收敛和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汉献帝正式退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十二月十一日),曹丕登在禅定台称帝。

五、曹叡(206年-239年)

黄初三年(222),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洛阳。曹叡统治时期,曹真、司马懿等人多次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判,与陈群等人合编《魏律》,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他统治的后期,他修建了大量的建筑,招募了许多妇女,留下了负面影响。239年1月22日,景初三年正月,曹叡病逝于洛阳。

六、曹芳(232年-274年)

太和六年(232),生于任城王府。青龙三年(235),被选为曹叡的养子,封齐王。景王三年(239),立为皇太子。同一天,魏明帝·曹病逝,曹芳正式即位。曹爽将军和邱司马懿共同辅佐朝廷。前十年,高平陵之变后,曹爽倒台,落入司马之手。嘉平六年(254),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继奉中书大臣之命,企图废司马氏,改夏侯玄为大将军。司马师平定叛乱后,废曹芳为齐王,拥戴贵族乡公曹髦即位。

七、曹奂(246年-302年)

正始七年(246)生于燕宫,甘露三年(258)任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司马昭和其他大臣商议让曹奂当皇帝。曹奂虽然被封为皇帝,但实际上是司马的傀儡。献帝二年(265),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为晋王,篡夺了曹魏,曹魏灭亡,曹桓被贬为陈留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期我们了解一下三国时期蜀汉。本文由老轩头说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魏国的9个国君,前3个天天开疆拓土,后6个不断割地求和

有句老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此,曾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感触颇深:通过三家分晋,魏桓子为后人博得了创业沃土。魏文侯和魏武侯筚路蓝缕,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天下的尊重……结果往后六世,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苦陷“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魔咒。

一、三家分晋与三君奠基

春秋末年,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臣子的野心,周天子的地位岌岌可危——事实上,危如累卵的不仅是周天子,还有部分曾经实力强劲的诸侯。源于姬姓的晋国便被自己养大的恶狼一点点蚕食。而这场被视作终“春秋”,启“战国”的“三家分晋”,便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角魏国的开端。

参与“三家分晋”的晋国大夫魏桓子,姬姓,魏氏,往上追溯便和晋国王室一样是周天子的后代。但因为不是直系,魏氏长久以来只能屈居晋国王室之下。只看血脉而不看能力,这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参与“三家分晋”的韩康子(姬姓)和赵襄子(嬴姓)的心态大抵也是如此。不甘的野心被手中的实权一点点养大,再加上共同敌人智家的激化,最终便爆发为事实上推翻晋国王室的“三家分晋”。魏桓子也终于得到了广大土地以满足自己的野心。

且“虎父无犬子”。在魏桓子野心的浸淫下,由其一手培养的孙子魏斯以分晋得来的土地为基点,在继承领导权后迅速任用李悝以变法改革,兴水利,促耕战;任用吴起、乐羊为将以夺取中山国、秦国、楚国等国的土地和人口;任用翟璜为相,广纳人才,为魏国的发展招揽新生力量……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迫于重重压力,不得不正式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承认魏斯是与晋烈公并列的诸侯魏文侯。不同于春秋的战国新格局也正是在这一年定型。

在魏文侯之后,魏武侯也是手腕强硬的优秀继承人。作为魏文侯的嫡长子,魏武侯继位前得到魏文侯的悉心教导,并参与了包括吞并中山国在内的多次大战。魏武侯曾被封为中山君,便是他在继位前用过人战功换来的奖赏。在继位后,魏武侯获得了魏文侯留下的庞大家产,更继承了父亲的军事野心和指挥能力。稍作休整,这位意气风发的诸侯便连攻郑国、秦国、楚国、赵国和复国后的中山国,深入关中平原,横扫河西,使魏国走上了巅峰。

二、六王无为与割地求和

但正如那句老话,“创业容易,守业难”。魏武侯之后,魏国朝政因继位问题一时动荡。最终胜利的魏惠王虽多少也有些手段,在继位后任用了庞涓,一度将魏国的军事实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魏惠王更是在徐州尊齐威王为王,其王号也得到齐威王承认,即开启了魏国称王的时代。但也正是从魏惠王开始,魏国走上了将一把好怕打地稀烂的衰退之路,“各地求和”成了君主们“最亮眼的政绩”。

虽然魏惠王为自己搏得了一个“王”的称号,但这个“王”却是“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的王。且在这称王的背后,还有秦国表面支持,实际为破坏魏国和齐、楚联盟的算计。

魏惠王死后,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在继位的第二年便在关津与齐军的作战中遭遇了第一次败绩。魏襄王五年(前314),秦国大败魏国于曲沃。次年,魏国立储更是由秦王一手敲定……魏襄王在位二十三年,有近二十年都沦为秦国的马前卒,唯其马首是瞻,身上已丝毫不见前代君主之风采。如此魏惠王,养出同为秦国手下败将的魏昭王,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魏昭王时,魏国为自保而始割河东之地四百里于秦,又断断续续被秦国夺取六十多座城池,甚至一度被秦逼近魏都大梁。魏昭王之后,魏安釐王继续以割地换和平,将温城等近十个城池拱手送给秦国。此时魏安釐王的弟弟魏无忌虽是享誉盛名的信陵君,却也没办法改变兄长割地求和的大计。到了末期,也就是魏景湣王、魏王假时期,曾在秦国做质子的魏景湣王甚至还要依赖秦国给魏国“拨地”二十城,才能多少撑起自己作为国君的脸面。至于魏王假,他更是魏国亡国之君,连割地求和的机会都没有。

三、君主之失与魏国衰颓

自三家分晋,魏氏从一个地方氏族迅速崛起,开启了属于魏国的179年历史。前三代苦心经营,获得切实的土地与人口,获得周天子承认的诸侯之位,将魏国发展为战国七雄之一。可如此庞大的家业,虽能支撑魏惠王再换得一个“王”的称号,却也扛不住魏国国君把割地求和当做对外方针。

且魏国由盛转衰地如此迅速,发出“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之哀叹的魏惠王还需要再承担一些责任。在战国诸位君主中,魏惠王其实不算特别有名的一位。但他却还参与过一件“遗臭万年”的事:纵容庞涓残害同门孙膑。在这场恩怨中,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任由孙膑脱逃并前往齐国——这暴露了魏惠王对人才的不重视与不善用。

在继位前,魏惠王曾见证了为魏国崛起鞠躬尽瘁的名将吴起离魏赴楚。而在自己继位后,父亲的用人失误像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梦魇,成为横亘在魏惠王与朝臣之间的一道天堑。不仅孙膑在魏惠王眼皮子底下被同门残害并奔逃,一手推动了秦国之崛起的商鞅也正是在魏惠王在位期间离魏投秦……就连被尊为“秦国第一相”的张仪,其实也是个被国君忽视了的魏国人。

本来就是“创业容易,守业难”,魏国的守业者还频频放虎归山——如此折腾,哪怕魏国前三代再宵衣旰食,以割地换国祚延续179年也实在已是极限。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