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历史第三大科技股IPO,Arm是如何炼成的?|氪金 · 大事件

作者 | 宋婉心

编辑 |郑怀舟

美东时间9月14日,Arm正式在纳斯达克登场。上市首日,Arm盘中最高涨幅高达30%,当日收盘大涨24.7%,报63.6美元,一夜市值突破650亿美元。

此前2014年,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狂揽250亿美元;2012年,Facebook上市融资160亿美元,位居第二。继阿里和Facebook之后,Arm本次上市融资近5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规模第三大的科技公司IPO。

作为美股久违了的大额IPO,Arm上市获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9月12日时有知情人士透露,Arm此次IPO获得了10倍的超额认购,银行提前在周二结束了股票认购。

此外,基石投资者也是上市公司背后资本力量的关键体现。在Arm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其基石投资者名单几乎覆盖了头部科技公司的半壁江山,包括苹果、英伟达、台积电、谷歌等公司均承诺出资。

以650亿美元估值和公司去年5.2亿美元净利润计算,Arm市盈率约为125倍,而市值万亿美元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也不过108倍市盈率。

此外,2020年英伟达计划收购Arm时,给出的估值报价为400亿美元,而今年8月软银从软银愿景基金回购Arm 25%股权时,给出的估值为644亿美元。

Arm上市首日的市值成绩显示,其估值被进一步抬高。

市盈率反映了市场对于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作为一家不产出芯片的芯片公司,Arm为何如此被市场看好?

01 芯片IP巨头

一个数据可以最直接证明Arm的竞争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Arm的CPU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99%。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离不开Arm,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Arm奠定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

而智能手机与Arm的互相成就,还要从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崛起说起。RISC对应着CISC(复杂指令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高效率低功耗,后者高效率高功耗。

曾经的CPU老大英特尔,其产品正是以x86架构为代表的CISC为主。

20世纪80年始,英特尔的x86在和RISC的竞争中全面压制后者,2006年,当苹果的Mac产品线开始应用英特尔,x86在电脑CPU市场的占有率达到高峰。

英特尔因此始终霸占着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但直到智能手机普及,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相比于CISC,手机这类小型移动设备,更需要RISC这类低功耗的芯片架构,而RISC正是Arm的主要技术路线。

自1990年始,基于Arm架构的CPU就广泛在移动电话上应用,随着移动电话演变为智能手机,Arm也顺势拿下了智能手机芯片的几乎全部市场份额。

这一过程中,软银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Arm的发展。2016年,软银以高达43%的溢价约320亿美元私有化Arm。

在手,Arm开始在新领域进行投资扩张。在为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设备提供芯片设计的基础上,Arm希望将自己打造成更多细分市场的泛在计算技术提供商,比如云计算、物联网、汽车等。

这桩交易之后,Arm在当时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赛道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口中最得意的投资。

本质而言,软银看中的是Arm的商业模式。不同于英特尔,Arm开创了一套自己的业务模式。

Arm的收入分为两种:许可和其他收入、版税。前者是客户支付费用以获得Arm产品的许可,进而开发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后者是当基于Arm产品的处理器被设计和生产后,Arm会从客户那里收取每个Arm架构芯片的使用费。

换句话说,Arm不是卖芯片,而是卖“架构IP”,围绕IP,Arm收取两部分费用:一次性授权费和后续每个卖出芯片的“税费”。

Arm招股书显示,税费贡献了每年总营收的一半以上。此外,即便是十年至三十年前发布的芯片,也仍在给Arm带来大量收入流,招股书显示,2023年3月31日结束的财年中,约有46%的版税收入来自于1990年至2012年之间发布的产品。

可以看出,从客户采用Arm架构开始,税费为Arm创造了一个长期稳定持续的收入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直接卖芯片,Arm的IP模式允许客户在其架构基础上针对场景定制芯片,这一特征迎合了IoT设备的需求,使得物联网成为Arm仅次于消费电子的第二大细分市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Arm在工业物联网CPU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4.5%。

由此看来,在多个垂直领域,Arm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之上,众多制造商一同构建出了下游生态,从而形成正向循环——越多客户采用Arm架构,基于Arm架构的应用和用户就越多,反过来就有更多客户选择Arm架构。

这一效应仍持续发挥作用,甚至在传统英特尔强势的PC领域。关键节点在2020年,苹果发布M1芯片,正式从英特尔x86架构转向了Arm架构。

今年,苹果则进一步将所有的Mac产品都改为了Arm架构,并于近日与Arm签署了一个新的长期合作协议持续到2040年。

M1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方面的表现,显著超过x86,这吸引了不少其他PC制造商也在考虑向Arm倒戈。

02 继任AI时代的霸主?

长久的巨头地位之外,公司基本面也解释了Arm获追捧的部分原因。

基于Arm特殊的业务模式,公司毛利高达96%,运营利润也达到25%,这远高于芯片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个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3亿美元、27亿美元、26.8亿美元,而毛利分别为18.82亿、25.72亿和25.73亿美元。

来源:Arm招股书

主要原因是,Arm的成本构成不同于其他芯片企业。由于Arm卖芯片IP而非芯片本身,因此公司的主要成本仅是开发人员的工资成本,而其他芯片厂商需要产出硬件,原材料、制造等环节会压低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影响Arm持续增强研发投入,2020年及2021年,Arm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7%和40%。

比较来看其他几家头部芯片公司的研发投入,英伟达、AMD、英特尔同期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27.2%、21.2%和27.8%。

按业务来看,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是Arm的传统强势领域,这两者之后,云计算服务器领域是近年Arm的主要增长点。

招股书显示,从2022年到2025年,云计算板块的TAM年复合增长率最高,达16.6%。华泰证券指出,近年AWS、 Ampere 等基于Arm架构服务器 CPU 持续渗透,Statista预计2028年Arm 处理器在数据中心份额将从2019年的5%增至 25%。

仅次于云计算,Arm在汽车领域CPU的TAM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15.7%。

在云计算和汽车两大新增长曲线的带动下,Arm预期整体TAM在从2022到2025年保持6.8%的复合增长到接近2500亿美元。

图源:华泰研究

不过,市场并非对Arm没有担忧,一方面,Arm近几年整体营收增长放缓,甚至稍有下滑。兴业证券指出,Arm架构的手机处理器市占率达99%,是公司最核心的市场,但在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的前提下,这也是未来增长的制约。

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在行业整体更加重视盈利的背景下,投资人对增长规模要求不高,只要预期Arm能保持强劲的利润率,这家公司就仍然值得投资。

除此之外,Arm眼下另一棘手问题来自竞争加剧,尤其是下游客户的“去Arm化”。

为寻找Arm架构的替代方案,今年初名为RISE的生态联盟在比利时成立,始成员包括高通、英特尔、三星、英伟达、联发科、谷歌等科技巨头。上个月,中国也成立了“中国RISC-V专利联盟”。

但作为移动终端芯片基础设施的Arm,并非那么容易可以被推翻。此前Arm在手机芯片架构领域积累的大量专利技术,为其提供了完备的护城河。

芯原股份创始人戴伟民曾表达了对此的担忧:“想要发展好RISC-V产业,需要解决潜在的专利问题,虽然RISC-V指令集是开源的,但在微架构实现上,IP行业领先者Arm等公司做了非常多的专利布局,RISC-V产品很可能会掉入专利陷阱。”

有市场观点认为,Arm作为移动时代的王者,某种程度上,它的上市也是移动时代尾声的注脚。Arm选择此时上市,自然少不了搭乘人工智能热潮的考量,从移动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将是Arm上市后的重点。

Arm在路演PPT中提到,受数据中心和AI芯片的需求提振,预计本财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收入将增长11%,2025财年则将增长20%。

去年接任ARM CEO的Rene Haa也表示正投入研究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芯片:“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将投资推进到一些特定的指令中,例如E和SVE——这些是超大规模器上特定工作负载的矢量扩展——我们可以在超大规模服务器市场方面做一些大事。”

上一个时代的胜者正走向下一个时代。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标签: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