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未成年大额氪金游戏到底该如何限制?
未成年人误充值手游的新闻并不鲜见。受疫情影响,不少孩子在家上网课时要使用家长的移动设备,又有一波未成年人陷入了充值陷阱。据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平台显示,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误充值的投诉累计已有几千条,内容多为“诱导未成年人消费”、“自动扣款”、“无需实名认证”等,涉及金额在几百至十几万不等。
未下载游戏,未实名认证,也能大额充钱?近日,李女士向《消费者报道》反映,自己的孩子在用手机学习的过程中,因点击了游戏广告而误充了5000多元。
李女士回忆道,8月6日,她在核查其它费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支付宝不久前被扣了一笔648元的费用,她不清楚这笔费用是什么,打电话给支付宝客服确认后才知道,原来是游戏的扣费。
李女士一笔一笔查下来,发现自己的支付宝从7月中开始就被扣款,共有23笔,合计5497.88元。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付款截图,这些费用都流向了“广东欢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太”),而欢太是OPPO软件商店的运营者。
李女士表示,和她一样被欢太公司扣费的家长很多,她加入了一个维权群,里面有上百名经历相似的家长,通过互相交流,她才知道自己的钱都充进了一个叫“全民枪神”的游戏。
李女士询问家中11岁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告诉李女士,在读英语和用钉钉上传作业时,手机总是跳出主题商店的广告,因为觉得碍事就点击关闭。李女士表示,孩子和自己都没想到,这样就被扣了费。“没有下载游戏,也没有注册和登录,更没有实名认证,花呗直接扣款。”李女士对此感到非常无奈。
▲家长们猜测是手机弹出的主题商店广告让孩子误点
为了证实孩子是在学习中误点了游戏,李女士查询了这23笔扣款,发现有20笔的发生时间与孩子读英语的时间非常接近,另3笔扣款时间和孩子学习政治的时间也一致。
李女士对扣费是怎么产生的感到困惑。她告诉《消费者报道》,孩子从来没有使用过支付宝,孩子说是点击了弹出的游戏,但没输入过密码。李女士回忆道,她曾跟OPPO客服确认大额支付情况和玩游戏的时间,客服告知大额扣费是密码支付,但玩了多长时间查不了。李女士又让客服查第一笔12元的小额扣费,客服告知她第一笔无法查询是不是密码支付。李女士反问道,“没有第一笔支付,后面的密码支付又是怎么来的?”
李女士随后找了支付宝和花呗的客服,也与OPPO客服多次沟通协商处理方案,“开始都各种推脱,我到各平台投诉,官网投诉,让我提交资料。”李女士告诉《消费者报道》,OPPO客服的态度很强势,告知最多只能退3289元,只占被扣费用的60%。
李女士表示,欢太公司诱导未成年游戏扣费,她要求全额退款,停止恶意诱导未成年游戏扣费的行为,还给孩子健康的网络空间。
在未下载游戏的情况下就被扣费,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李女士所在的维权群里,也有其他家长表示“全民枪神”这个游戏不需要下载。另外,在黑猫投诉平台和抖音里,也有不少类似的投诉案例。
未下载游戏?3小时内被扣两万多!平女士最近因为游戏扣费问题,到派出所报了案。
平女士称,她把11岁的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城市,本想跟小孩增进感情,没想到来的是困扰。她表示,孩子在视频平台的小游戏里看到广告弹出,是一款名为“天姬变”的游戏,点击进去不需要下载就可大额充值,结果在短短3个小时内就被扣费26000多元。
▲平女士提供的部分充值账单截图
从平女士提供的充值图来看,充进游戏的钱也都流向了欢太公司。像3280元这样的大额充值,在8月11日当天就有五六笔,最短的间隔时间甚至在一分钟内。
平女士告诉《消费者报道》,支付宝/花呗的支付密码是她设置的,家里的老人孩子都不知道,外出买东西都是用现金支付。这款游戏为什么能在未下载的情况下轻易从支付宝花呗扣款,她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如果我没有使用OPPO手机,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我的经济损失呢?”她向《消费者报道》展示了一小段“天姬变”游戏广告合集,里面有“只需0.01元”“首充就送XX宝物”等诱导充值的语言。
跟OPPO及支付宝的客服交涉后,平女士又向当地的派出所报案。她表示,充值发生在凌晨,因为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以没能录屏。
平女士称,当时派出所警察就表示,这个情况不好查证,要去跟游戏公司协商,不行就要去法院起诉了。
未成年人误充手游怎么办?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六个方面的举措,第一条便规定自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网络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选择游客体验的玩家无须实名注册,但体验模式不超过1小时,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
该通知同时还详细规定了同一网游企业提供的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400元。
这份“防沉迷网游政策”对于企业有多少震慑力呢?对此,法律从业者、知名法律博主郭小明认为,这是一份类似于规范性的指引,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对企业的震慑力有限,并不能因此杜绝未成年人误充值的问题。对企业可以用《网络安全法》,该法可以进行行政处罚。《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违反这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而北京市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欧阳一鹏律师表示,关于未成年人误充值游戏的话题屡见不鲜,法律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8周岁以下,原则上全返还。8周岁以下的孩子进行的网络充值活动原则上可以认定为一律无效,无论充值打赏多少金额,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
第二种:16周岁以下,有条件的部分返还。关于16周岁以下的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据《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法官可以根据孩子所参与的游戏类型、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判定最终的返还数额。
欧阳律师补充道,OPPO规定只退款60%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纠正。当然防止未成年错误处置财产,订立与自己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合同的情况,不单单要求平台服务方进行事后退款,家长也应当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保管好手机支付密码等重要的凭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网络安全认证技术被广泛应用的现今社会,为何会出现家长说的“没有下载游戏,也没有注册和登录,更没有实名认证,就直接扣款”的情况?如果真的存在如此大的漏洞和风险,游戏服务的提供者是否有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是否有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为此,《消费者报道》向OPPO和欢太公司都发送了采访函,但在截稿前均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答复。
阿里花呗在本文发布后回复,称经过支付宝核实、研判后,确认用户操作账户是通过校验密码支付的,且为用户的认证账户操作,并非文中消费者表述的直接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