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你觉得微博热搜很蠢吗?他们好像也意识到了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但今年微博发生了不少大事。比如今年一季度,微博调整了自己的关注流。

所谓的关注流,指的是这次调整后,你可以在自己的关注页面,看到关注的关注,频率不算低 ↓ ↓

不止如此,前几天微博还提高了金 V 的门槛。原本 30 天内达到 1000 万阅读数就能做金 V ,现在新增铁粉 ≥ 1000 个的门槛。

铁粉的要求是 30 天内跟博主互动( 转赞评 ) 3 天以上。

此外,还针对热搜新增了 “ 个性化热搜 ” 还有 “ 单条微博爆款上热搜 ” 。

其中 “ 单条微博爆款 ” 指得是,高播放的视频作品,高传播的专业、兴趣内容,还有投票和优质观点以后也能上热搜。

对于这样的举措,不少用户表示不能理解,我没关注还要推给我,我要这首页有何用?

除了用户,对于金 V 的改版也得罪了不少博主:

有人认为大 V 们粉丝量级相差甚远,都只需要 1000 粉这事不合理。还有人直接开火: “ 再这样下去,微博就凉了 ” 。

虽然微博这一系列操作大有点两头不讨好的意味,但世超还是想说,微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仔细想想,在诞生的第 14 个年头,微博已经成为全国网民了解时事的首选,但除了新鲜资讯以外,微博的原创内容内容似乎正不断滑坡。

曾经有个互联网排泄链的梗,在很多人心中,微博一直是引领话题、引领潮流和热梗的存在,处于鄙视链顶端。

但是现在,微博已经逐渐滑向底端,甚至都快成抖音下水道了。

比如下面这个视频,大家这两天在微博上聊得火热:

但其实,这个玩法出自抖音博主 @喵一下,人家从 2 月就开始这么玩了。

内容的阅读体验也不算太好。

我有个感受是:好多我爱看的博主的内容,我反而刷不到。

比如 @flypig ,在他的主页,他一天发 3-4 条微博,但在我主页,他已经成 “ 失踪人口 ” 了。。。

可能有人要说,想关注就应该多多互动,但问题是,我不想互动就不能看了么?我就纯纯想了解他 PO 出来的资讯啊。

喜欢看的博主失踪了,营销号却从不缺席。

他们有一个特点,喜欢今天你转我,明天我转你,以接龙的形态在主页永不落幕。

结果就是,我想看的看不到,不想看的老在我眼前晃。

这可能得怪他们当年不够果断。微博当年虽然想通过打乱信息流增加用户粘性,但又没有突破关注列表限制,靠纯算法推荐的魄力。

再加上短文字为主的内容生态,难免会让首页内容越来越水,用户未见得有多爱看,深度和商业价值也没上去。

大 V 们狡兔三窟,全平台分发,往往把微博当作一个附加变现渠道;搞小众细分领域的高质量博主则很难持续吸粉,很多都跑到了抖音 B 站寻求增量;独留有粉丝充门面的明星和互相转发的段子手们。

虽然世超的主页愈发乏味,但如果看看热搜,你就会发现一片 “百花齐放 ”的繁荣景象。

“ 男人真的喜欢女人吗 ” ?

这种话题就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但喜提热搜榜第 4 ↓↓

还有: “ 喜欢上班的人有福了。 ”有什么福呢?自己填吧兄弟。。。

世超最近看过最无语的一个热搜是: “ 一个洞五百两个洞一千 ” 。

这个话题乍一看特别让人好奇,啥洞啊是?如果你抱着好奇心点进去,那你就输了。

其实就纯纯因为酒店禁烟导致的罚款,就一张图。

话题主持或置顶往往是一个营销号

这些事情,可不止世超一个人有感触啊。

你看,微博在 App Store 的分数都到了 2.6 了。。。

那么,这样的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世超也联系上了几位做过数年营销号业务的朋友跟身边的大 V 们,和他们聊了聊。

其实啊,对于主流内容平台,正常的投放是基本盘,比如你想在抖音、小红书、 B 站上投放一下,一般是找个博主。

在这个逻辑里,账号承载了博主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方的品牌传播。

而老司机告诉世超,在微博上,用账号 “ 发一条 ” 是赚不到多少钱的,所谓的 “ 发一条 ” 有可能是纯广告,也可能是带话题的博文,后者就是为了给话题词加热度。

但,请注意,“发一条”的赚不了多少钱,是相对热搜而言的。

“ 做一个账号要多久,做一个热搜才多久 ” ?

老司机告诉世超,微博冲榜已经是较成熟的生意,营销号机构会想尽各种办法发能上热搜的内容,有了热搜后机构就能更好接冲榜业务。

有些能冲上热搜的话题,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上去又能怎么样呢?

老司机表示,话题词本身有没有意义不重要,重点是证明机构有上热搜的能力。。。

证明了自己有冲榜能力以后,就会有需要传播 / 营销的公司找来 “ 丢 ” 钱,买冲榜。

当大家发现,正常从内容上不容易赚到钱,但搞热搜有暴利,结果就呼之欲出了。

其实,微博也一直在调整热搜的算法。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论微博怎么调,营销号们都能靠全新的策略把话题冲上去。

老司机提到,大约 2021 年时,想上热搜有固定句式,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句式,就是「 这个东西怎么 x 里 x 气的 」,不过没多久这种就很难上了,后面还有做话题词的方式等等。

还有,以前有段时间新闻号的内容特别好上,后来权威媒体的内容好上。不过到了现在,这些以前的 “ 规则 ” 都不能百发百中了,要不断迭代。

现在最流行的玩法是投票,像前面提到的热搜 “ 喜欢上班的人有福了 ” ,如果你点进去看,会发现它其实也是这种形式的 ↓ ↓

所以说,微博的这波操作应该是看到了靠热搜赚钱不是长久之计,是时候拉升热搜上的讨论质量,提升账号本身的商业价值了。

不过,在老司机看来,微博现阶段的调整对内容是利好,尤其是对于金 V 的调整, “ 像我认识的一些媒介朋友,这波已经在担心失业,有的人有两个月都上不去热搜,只能预算干到爆,甚至是贴钱去留住客户 ” 。

因为金 V 原本的门槛是 1000 万阅读量,这个数字看起来惊人,但在微博上并不高。

近 30 日数据

而且阅读量很容易被 “ 数据维护 ” ,“ 维护 ” 有花钱的招数:直接氪金刷;也有省钱的招数:去热搜话题下各种灌水,蹭阅读量。

但增加「 铁粉数 」门槛后,金 V 的商业价值就更高了。

而为了维护金 V ,博主们就会花点心思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让用户互动起来。

仔细想想,在刚进入 Web 2.0 的时候,微博就像是大家刚刚踏入互联网社交世界的一个起点,是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也拉近了很多明星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最近调休被骂挺多,其实十年前那英就发声过

现在虽然人人都骂,但也还是人人都在用,责备声恰恰是所有人希望微博变得更好的一种体现,因为微博在互联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希望他们能顺应更多元的需求,留住愿意说点话的人,也留住愿意看些好内容的用户吧。

快时尚“大挪移”

“直观的感受是,Gap、H&M出的衣服越来越难吸引我,质量也一般,就想用同等价位买更好看的,或者网购更便宜的。”

几乎每次进商场,大学生王月(化名)都会看到H&M橱窗后立着的红底白字——“折扣促销”,但王月很少踏入其中。四五年前,王月还是H&M、Zara、Gap等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但近来主要转向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或是网店购物。

并且,王月观察到门店里的其他顾客数量也在变少,曾经试衣间大排长龙的H&M,现今已是门可罗雀。而自己常去的这家购物中心,已经见证了Zara和Gap的相继闭幕。7月31日,H&M首家男装概念店北京西单大悦城门店停止营业,开业时间仅一年半,COS北京侨福芳草地店关门,标志着COS品牌在中国内地开设第一家门店的正式落幕。

消费者的锐减也直观地体现在财报里,据H&M集团财报显示,仅今年上半年H&M在全球范围内就关闭了54家门店,同比减少264家;COS关闭了7家门店,同比减少15家。过去三年,H&M、Zara、Gap、Mango等欧美传统快时尚先后削减线下门店数量,关停地标性店铺。以低价款多为主导特点的快时尚,凭借每周上新的更新速度,依托门店优越的地理位置,曾经俘获过不少消费者,而如今已是换了天地。

虽然增速已在放缓,但我国快时尚行业总体仍然潜力巨大,智研咨询报告显示,快时尚行业增速在2015年达到顶峰至18.5%,后维持在16%-17%间波动。眼下,快时尚正经历大洗牌阶段,在传统品牌日渐式微的背景下,UR、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却正逆势而上,迅速扩张商业版图。

图片来源:IC photo

欧美快时尚失守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规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呈下降趋势,2019年起营收利润同比负增长,至2020年迎来低谷,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减少11.3%,利润同比下降21.30%。利润同比下降21.30%。综合各品牌财报数据,2019年传统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迎来下跌,次年起大规模削减线下门店数量,2021、2022年迎来关店高峰,标志性门店也在去年纷纷闭幕。

刚参加工作的陆然(化名)表示,现在已不太购买快时尚服饰,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优势缺失,加之款式、质感一般,其购物渠道已转向淘宝,“快时尚有性价比的衣服其实是基本款,但如果是基本款的话可选择的品牌范围又会变广,所以现在基本都网购原创设计店的衣服”。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多位消费者的采访中发现,换季通常是消费者购物高峰,款式、质量是消费者购物的最主要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服饰品牌和消费习惯也随着年龄、生活等的变化发生改变。“上班以后会比较在意衣服的质感,适合职业场合。”95后张双双(化名)现在更喜欢优衣库和小众网店。

连续三年,H&M年均减少约50家门店,2022年6月关闭内地首店,即上海淮海中路门店。今年6月,又取消了北京三里屯门店,该店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0家门店。据官网信息显示,目前H&M仅剩约300家门店。

同期,Zara在三年时间共关闭了60家店铺。今年年初,内地首店上海南京西路门店迎来闭幕,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延安路品牌形象旗舰店。Gap关闭内地首店的时间则更早,2020年,首店北京王府井APM店就被关停,当年财年,Gap集团收入锐减15.7%,净亏损6.65亿美元,最近一年,GAP在中国市场共关闭约100家门店。

“欧美的设计风格、营销模式和运营管理已经不适合中国新一代的消费者了。”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海外传统快时尚品牌的服装风格,与当下年轻人的审美之间存在错位,且以实体店为主、缺乏线上营销模式的运营模式,导致了消费者的大量流失,加之海外决策层与中国市场的距离,使其难以对消费环境的整体变化做出反应。

疫情下的2022年也成为了各品牌撤出中国市场的关键时间节点。当年7月,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三个品牌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正式关闭线上天猫旗舰店,标志其退出中国市场。四个月后,Gap将大中华区业务以4000万美元出售给宝尊电商。

而到了今年,Mango在中国内地的所有线下门店全部关闭,仅保留微信小程序、天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

市场变化

遭遇颓势的不仅是海外传统快时尚品牌,本土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拉夏贝尔也正经历败退。2022年3月,美特斯邦威关闭了营业近20年的地标性旗舰店,上海南京东路店,一年关店689家。更早一年,其品牌博物馆以4.48亿元直接易主给锐澳鸡尾酒关联公司。拉夏贝尔则在今年6月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五年关店超9000家,亏损达60亿元。

“线下为主导、全球一盘棋的传统快时尚品牌正逐渐跟不上中国本土电子商务、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发展。”鞋服行业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快时尚品牌的衰微与中国消费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密不可分。

商业要素的重组正倒逼产业价值链的改变,令原本冗余的服装产业链供应链变得快捷。“可以说,现在是时时上新。”程伟雄说,这会给原先以平价、全品类、线下为主的快时尚带来巨大冲击。而相较于有着基本共性的70后、80后,Z世代的个性化需求与品牌提供的同质化产品之间又存在错位,反倒是中国本土的创新品牌开始逆势而上,在差异化、版型、价格、速度等方面与老牌快时尚拉开距离。

有品牌黯然离场,亦有品牌高歌猛进,快时尚的赛道正上演“冰与火之歌”。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财报显示,2023上半财年综合收益为1467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2022财年,优衣库在中国内地净增门店65家,中国门店数量已超过日本本土。目前,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破千家,其在中国开设门店数量的目标为3000家,未来将继续以每年80至100家速度在中国开设新店。

更有国货品牌弯道超车,近两年618电商活动中,本土快时尚品牌UR超过优衣库成为女装服饰品类榜首。目前UR官网显示其在全国共设有约400家线下门店,并低调完成了五轮融资,年销售规模已突破60亿元。仅2022年,UR在全国就新开了43家新店。

在程伟雄看来,这两大品牌的崛起,主要在时机及定位。UR的优势在于其本土性,以女装主导,对本土消费者市场的把握更精准,加之其有自己的工厂和供应链优势,在老牌快时尚品牌式微的时代,顺利补位。而优衣库的品牌定位则逐渐从“快时尚”转至“时尚”,品质和性价比成为其在中国市场崛起的主要抓手,其在面料、联名等设计营销环节的创新,使得在中国的服饰赛道拔得头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洞察抓住细分需求。某快时尚男装品牌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快时尚品牌大都主打女性消费者,我们主打男性市场,是错位竞争。男性在服饰购买上会更多考虑功能性,有更强的品牌忠诚度。”为此,该品牌以整套完整穿搭的形式呈现,为男性解决穿搭难题,会员复购率已超50%。

卷土重来

不得不提的是,此前退出中国市场的Forever21、C&A等也正在重回中国市场。去年6月,Forever21在江苏泰州靖江印象城开设重新入华后的首店,这是其第三次进入中国。此后,Forever21在宁波、临海两地开设2家新店。今年上半年,厦门、沈阳两地也出现Forever21新店围栏。

同一时间,2020年将业务出售给本土公司的C&A也有回归预兆,先后入驻洛阳、大连、北京五环外的购物中心。Gap在关闭一线城市线下门店的同时,也在二、三线城市重新开店。去年8月,Gap在山东省青岛市开设新店,该新店是青岛市的第四家门店。次月,Gap入驻洛阳泉舜购物中心。据Gap集团发布的“Power Plan 2023”计划显示,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八成门店迁出购物商场的计划,并大力发展电商业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商业运营。

从布局看,重新进攻中国市场的品牌主要采取门店下沉二线城市,发展线上运营的策略进行业务革新。目前,这些品牌已入驻唯品会、天猫等电商平台,并开通小红书社交媒体账号。抖音官方旗舰店信息显示,直播带货已成其每日活动。《2022-2023年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指出,“流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方式已成为服装电商主要增量市场”。

此前,Zara、Mango、美特斯邦威等传统快时尚品牌对线上渠道的布局过晚,此前仅限于微信小程序店铺、入驻天猫旗舰店等,对电商直播、社交媒体种草等反应较慢。而现在传统快时尚品牌,也正重新发力。Zara自今年年初开启直播带货,这是自2014年Zara入驻天猫后,首次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Zara抖音官方账号显示,近半年其以平均每晚四小时直播的频率上新产品,累计直播百余场。

另一边,H&M通过与Mugler的联名,在线下发售的上海、北京门店引发排队热潮,在微博平台累计87.7万阅读量,小红书平台则有大量的开箱测评笔记。属于同一母公司的COS,则依托每晚的直播带货,入选抖音店铺休闲男女风格店铺回购排行榜单第14名。“快时尚品牌想在当下的中国市场获得成功,需要注重线上线下多样化渠道的结合,加强与即时零售平台、直播电商的合作经营。”庄帅说。

在各大品牌重新换血、生活场景不断细分的当下,核心竞争力成为品牌长远发展的立足点。在程伟雄看来,只有将某一品类、某一风格做到极致,将品牌定位、用户圈层、场景内涵研究透彻,再搭配合适的产品、价格及营销推广,才能最终形成用户和品牌之间的共鸣。“做品牌,本质上是在做一种生活方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推特限流,微博躺赢?

文|园长

编|陈梅希

近日,全球内容社区见证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大洋彼岸的马斯克提了一个脑洞大开的需求,中国的新浪微博却坐收渔翁之利。

马斯克的推文 图源:推特

为了躲避推特略显疯狂的新规则,相当多国外画师带着他们的自我介绍和作品,来到中国的微博开账号,用着翻译软件腔、半生不熟的中文,和粉丝进行互动。以往,微博用户想看到这些作品,主要渠道是“搬运”。

“我通常在推特上很活跃,但我也想在这里发布插图。”

“我希望有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但不知如何决定。”

“我是日本插画家!Twitter不稳定,所以我在这里创建了一个账户!”

这个略显“魔幻”的场面,出现在2023年7月初。事发突然,很多来自日本的画师根本来不及学习中文,就在微博上开了账号。“我中文不好,所以用了翻译器。如有奇怪的表达请见谅。”一位画师真诚且直白地写道。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本来在推特创作内容、传播作品的画师,集体“移民”微博?

马斯克“发疯”的连锁反应

自从花了440亿美元收购推特以来,马斯克就主导了这家社交巨头的方方面面,不论是更换CEO、CFO,大规模裁员、力推付费认证机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落地,足以用“震荡”来形容。

2023年7月初,马斯克又通过推特,发布了一个新举措——限制用户的刷推数量,其中认证用户每天可以看6000条,非认证用户只能每天看600条。

一旦达到限定条数,将会收到提示并无法继续查看内容。某推特资深用户向刺猬公社吐槽:“我一开始没看到这个消息,那天晚上刷着刷着突然刷不出来了,我还以为是我自己的网有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规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随后马斯克几次“朝令夕改”,先是表示认证用户可以看8000条,非认证用户可以看800条,随后这两组数字被调整为10000、1000。推特的服务端研发大概是创建了一个单独的数组,用来拥抱老板的变化,以便马斯克一声令下,无需重新发版就能使变更生效。

在类似微博的推特上,用户一天数百条的阅读范围确实不太够用,在推荐信息流和热搜推荐中随手一划,几十条的内容就过去了。消息一出,推特用户发布了大量的“#GoodbyeTwitter”“#RipTwitter”话题,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限制推文的阅读数量,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对于推特上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也意味着内容被更多用户所看到的机会变得更少了。当整体用户时长变短时,单一创作者能分到的流量也将迅速萎缩,而那是创作者在内容平台赖以生存的核心。

逃离推特,寻找新的创作家园,成了推特创作者不得不做的选择。

这次引起人们关注的“移民”画师,多是日本等东亚地区的插画创作者。他们当中有的人本身就在国内的年轻群体中有一定知名度,有些作者的创作内容也与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相近。

因此,这些画师“移民”微博,或者在微博开辟第二传播平台,是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何况,微博和推特都是DAU两亿多的超大型内容平台,对于那些“移民”而来的画师来说,是一个有望获取更多用户和关注的新社区。

他们的选择,也被微博方面看见。微博官方账号之一的“新浪游戏”就统计了“移民”而来的部分画师群体,并将他们的作品推荐给用户。在微博搜索“推特画师”,微博会自动引导用户到海外画师的集合页,推荐用户关注“宝藏博主”。

图源:微博

在微博的助推之下,不少海外画师都获得了良好的粉丝增长。比如7月2日入驻微博的“NANASE_Miri”就在几天之内,增长了近30万粉丝;中邑故一也在7月初入驻微博,粉丝已超过25万。

而在推特上,关注此事的用户一方面在寻求注册微博的方法,一方面在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斯克把推特创作者“逼上微博”?

马斯克的“既要”和“又要”

马斯克在宣布对用户的浏览推文数量进行限制时,对原因进行了解释:防止日益严重的数据抓取和系统操纵。通俗来说,就是推特不想被抓取信息,用于各种AI的训练了。

在“抵制AI”的问题上,已经有不少海外平台开始采取措施,甚至不惜引起用户或合作伙伴的恶评。比如“美国贴吧”Reddit就在最近宣布其API接口将进行收费调用,以防止被AI训练“白嫖”。原本已经免费了十余年的接口开始收费调用,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但Reddit仍然坚持推行收费。

从表面上看,推特对用户浏览量进行限制的做法与Reddit类似,都是用收费模式提升AI训练的素材门槛。但推特的收费方式已经超过了对AI抓取训练素材的界限,变成了向普通用户收取“已验证账户费”的模式——有些类似微博会员收费。在推特,这种模式叫做Twitter Blue,一年的费用是84美元。

比微博更“狠”的地方在于,用户只有交了钱,才能畅刷无阻。由此可见,推特一方面是想要阻止AI的“白嫖”,又不想放过在用户身上薅一把的机会。

至于马斯克在后来给出的“用户投入时间太多在社交媒体,要减少刷推特的时间陪伴家人”的解释,在种种利益面前就显得心灵鸡汤味道过于浓郁了。推特用户对此并不买账,号召“逃离推特”的声音丝毫没有减轻。

在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看来,虽然推特在私有化之后没有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压力,但同样要面对股东的压力,即使马斯克本人,也希望推特可以挣钱,而不是如同收购时所说,仅仅为了维护互联网的“言论自由”。但目前的情况是,推特在被收购之后的2022年12月,净利润同比下降40%。

因此,在盈利的驱动之下,推特也需要面对“降本增效”的议题,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也有利于推特盈利能力的改善。

特别是面对自收购以来的“汹涌”,马斯克还是冒着创作者和用户改换门庭的风险,坚持“折腾”、试图获取收入增量,足以说明当下的推特,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问题。

内忧外患中的推特

这一边,推特用户嚷嚷着要告别推特,那一头,老对手Meta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对标推特的新产品Threads。“趁你病要你命”,扎克伯格随时都有可能用Meta和Ins给新产品引流,推特也将随时迎来一个强大的对手。

在Threads即将发布的背景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甚至还发起了一场“约架”。尽管从体型上看,马斯克的优势相当明显,但在用户“逃离”的氛围中,推特会不会被新锐的Threads分走大量用户,这场对决的胜负犹未可知。

再看推特内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化。最近,马斯克任命了新的推特CEO——出身NBC环球广告、拥有大量广告主资源的琳达·亚卡里诺,以修复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

这是推特不得不做的事。在过去一年多,推特和广告主之间的关系大为恶化。SensorTower统计显示,2022年11月至2023年年5月,美国前100大广告主中有60家暂停了1个月的Twitter投放。

凤凰网科技报道,马斯克在2023年3月表示,自去年10月以来,推特的收入已经下降一半,原因是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对于任何互联网社区来说,广告都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盈利模式之一,尤其对内容社区而言,广告是保障生存的稳定“现金牛”。

但推特当前的主导者马斯克很可能并不这样想。

观察他的过往推特就能发现,高强度发推的马斯克经常向外界袒露自己的内心,在推特的经营上,他经常反对以广告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认为这样的盈利模式“不够健康”,更希望以向用户提供工具、会员服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收费。

但用限制用户浏览推文的方式,逼着用户去开通“TwitterBlue”会员,显然没有获得用户好评、达到减少对广告依赖的效果。相反地,它不仅不受用户欢迎,广告主也未必待见。

“这肯定不会让说服广告商回归变得更容易,此前让广告商回归已经很难了。”北京商报引用InsiderIntelligence首席分析师贾斯敏·恩伯格(Jasmine Enberg)的评论,称限制用户可以观看内容对推特的广告业务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马斯克因为AI和营收压力在大洋彼岸抽的一次风,引发的蝴蝶效应在国内互联网上泛起的涟漪,是一群国外画师选择转战微博。

而能够接得住国外创作者传播平台的“转移需求”,也说明以微博为代表的国内社区平台,有足够的内容影响力和良好的用户氛围,并且在海外创作者群体中已经有一定知名度。

一个略微“反常识”的事实是,早在这次Twitter引起的风波之前,微博等国内内容社区就开始吸引来自海外的创作者入驻。

图源:爱发电

比如,来自日本的轻小说创作者“INORI”就入驻了国内的创作分享平台“爱发电”,一天左右就收获了十余万日元的打赏,让她被中国用户的热情惊讶到难以置信。此外,她还在推特上和粉丝互动、求助,讨论入驻微博的相关问题。

而对于微博平台来说,以这种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则显得颇具戏剧色彩。‍‍‍‍‍‍‍‍‍‍‍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