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有一个“凭空出现”的AAA景区。
起初询问当地人也只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案——816厂。
这个816厂具体是做什么的,直到2010年才揭开了谜底。
我们有一个秘密1966年,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下达了一个指令——任务代号816。
关于816长达半个世纪的神秘任务就此开始。
接到任务后,工程兵第54师进驻白涛地区进行国防施工。
说来有趣,建设者们在三十五年后,才知道任务地点是在重庆市涪陵区的白涛镇。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地方,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东面,距离重庆市大概120-130公里,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的地方,当年要整整两天才可以到达。
一路上要乘坐火车、轮船、小船,七拐八拐的来到这个“馒头山”。也就是816工程所在地,这里被当地人称作金子山,在这连绵的山峰里藏着许多山洞,山洞在面对乌江支流的一面,这些山洞就是816的组成部分。
解密前,这是一个连当地旅游局局长都不知道的地方,甚至一度消失在地图上,当地人只知道这里有一个代号816的军工厂,其余的一概不知。
一整片山洞,当年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内部曾有数万人在挥汗如雨,现如今洞体对外开放后,笼罩在建设者心头三十多年的迷雾才渐渐拨开。
世界最大人工洞体进入816工程的地界,一抬头就能看见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烟囱。烟囱高150米,实际上不冒烟,只是一个核电站必备的排出有毒气体的排出塔,通过抽风和自然排风把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气体排出去。
一个山洞,为什么要建造一个“核电站”必备的气体排出塔?
难不成这个工程与核武器有关?
另外,仅仅是排风的烟囱就高达150米,那么整个工程该有多大?
涪陵建峰集团的韩明先生说,完整的洞体,再加上施工洞、主导洞、供水洞、排水洞、和各种工艺管沟一共有21公里,实际上的洞体,从洞口进去就已经有400多米,十八个导洞算下来就是5000多米,横向的、立体多层的、纵横交错的导洞就组成了这个21公里的洞体。
洞体最宽处可达35-40米,比当时日本的青函隧道还要宽,青函隧道也不过二十几公里,宽度仅仅十几二十米。
在那个技术条件下,中国以人力造出了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何其震撼。
至于工程建造的目的是什么?有建造者猜测说,这个816实际上是在做与核有关的军事工程。
开了这个头以后,就有人进一步猜测说816是生产核武器的反应堆,还有人猜测是生产原子弹的工厂。
具体是做什么的,在当时的建造者看来还有待商榷。
那时因为保密需要,世界上并不知道这一工程,否则的话,吉尼斯世界纪录上还得增加一个中国的816工程。
涪陵建峰集团的韩明,曾是公安816分局局长,名副其实的”核二代“,他的父亲韩志平从816选址时就开始跟进这个项目了,他回忆说,他们所有人一旦参与了这个工程就必须得上保密课、宣誓、考试。
潘开泰,816工程建筑设计师,自从来了白涛镇就踪影成谜,家人看见他的“重庆市4513信箱”还以为他在原本的嘉峪关工作,他的同学们则对此毫不知情,纷纷以为他已经去世了。
被传言“去世”的老兵们,有六万多人,另有76人已经坐实了这个不幸的传言,成为了816工程中“一碗水”烈士陵园的常驻客人。
他们至死都还在保守着这个秘密。
当时或许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挖洞”的项目要搞得神神秘秘的,随着816工程地向大众开放后,建造者们才恍然大悟。
816核工程,凭空消失的“消失”白涛镇原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诡谲多变,美国仗着原子弹在手,多次挑衅威胁我国,且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苏联,两方逼迫之下,我国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出路——核工程。
于是,为了我国的国防安全与国际权益,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番考量后,一个新的绝密部队出现了——8342部队。
在那个年代,8341部队是代表着中央警卫团的,所以,序列后一位的8342部队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们隐匿于暗夜里,一锤一镐地将山挖了个大洞,虽然地图上消失了个白涛镇,但是出现了一个816核工程的雏形。
为这个核工程“挖洞”并不简单,他们既要保证这个“洞”扛得住美苏原子弹的轰炸,也要经得起氢弹的打击。
选址人员比建造者知道得要多一些,所以对于选址的要求也就更加严苛。
首先,当时“三线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三线建设”的一个必备要求是“靠山、分散、隐蔽”,816工程作为三线建设的其中一个项目,自然也不能建在东南沿海地区,容易被国际敌对势力一锅端。
其次,选址要隐蔽,主要是防止美国搞破坏;另外,靠山的地质结构要稳定、地壳要远离地震带、要靠近水源;还要避开村镇,但又要方便物资和设备运输……
只是为了凑齐这些条件,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韩明的父亲韩志平和许多专业人员经历了一年多才成功定下工程建设地。他们选在重庆市涪陵区的白涛镇建设核工厂,这里基本上符合了既要人烟稀少,又不能离城市太远的要求。
保密和运输物资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核泄漏,本身核工程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项目,化学元素所放射的辐射更是能影响方圆数里,山洞里为了屏蔽核辐射,就连门都是极其厚重的铁门,要三个成年男性才能推得动,自然不能选在城镇里。
地址确定好后,就上报中央,一边将816所在的白涛镇从地图上抹去,一边则秘密派人前往参与工程建造,包括816本厂职工、工程兵第54师、交通部第二公路处的六万多人,这些人就是8342部队的组成人员了。
他们在深山里挖洞八年多,再加上九年的工程建设与设备安装,十七年下来才算基本建成一个地下工厂。到1984年,整个工程已经耗费了7.4亿人民币,无数人期盼着工程尽快建成,将这个“吞金兽”变成保家卫国的利剑。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816工程的项目负责人突然得知,中央发布了一条消息——816工程就此无限期停建。
816工程还未投产就已停建消息十分突然,当时反应堆堆芯的设备基本都安装得差不多了,整体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85%,安装工程完成了65%主要洞室和楼体基本上构造成型,形成了“洞中有洞,洞中有楼”的总体布局。
816庞大的工程量可以与三峡大坝比肩,一个建造在山体内,一个建造在陆地上,都是旷世大工程。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足以引发世界轰动的巨大工程,却在建造后期突然宣告停工,建造者们连他们在建造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个耗尽多年心血的工程不需要他们了。
按理说都已经攻克万难到了最后一步,怎么会突然停工呢?明明只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816工程就完工了,7.4亿都花了,只需要再耗费一个亿就可以得到一个完工的地下工程。
中央的命令已经下达,建造者们带着满身风霜和军人纪律离开了这个地方。
工程为什么会停建?土建工程师靳文国解释道,停工的原因与国际关系和国内建设方针调整有极大的关系,一方面是苏联威胁减小、中美恢复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的国家战略由国防转变为经济建设。
816核工程的参与者们从少年意气到两鬓斑白,不过是短短几十年。
整个工程从一开始建造到后期的缓建、重建、缓建,终于还是停建了。历时多年,六万多人的心血,就这样停留在了1984年6月。
三十五年来,816工程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除了最核心的人物以外,其余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整个工程的参与者,只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各段工程之间完全不知道有什么联系。
迟来的解密2010年,地图上重新出现了一个地名——白涛镇。
自2002年起,经过了八年的解密筹备,816核工程所在地终于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当年建造的老兵们也纷纷来到此地参观,无数青春记忆和血泪奋斗一一涌上来。
如果说当年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放弃816核工程的继续建造的话,故地重游之下,建造者之一的陈怀文老先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工程虽然停止了,但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无法真正投产,也不能磨灭他们建设时的热情。
更何况,如今的816建设地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AAA景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先辈的精神延续下去。
党史和军史专家徐焰将军讲,我们从816工程可以看出当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仅以人力建造出一个堪称地下长城的核工厂,已经非常值得肯定了。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停工,极大因素是因为我国对当时的国际分析不够完善,但是对于三线工程来看,本身是十分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