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菜根谭》:修心修德,摒弃机巧之心,方能领悟真意

国学文化《菜根谭》:追求修身学问,须摒弃机巧之心,方能领悟其中。

真正的追求学问,一定不是以追求功名利禄为基础的,应该是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心无杂念的一种状态。对于一个内心潜心修行的人来说,他应该是心无旁骛,不以名利权势为目的的一场修行,否则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

比如说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做事的时候目的性并不纯粹,比如说在修行修心,追求学问这些事情上面,不能集中意识和精神,时常三心二意,时常左顾右盼。这样的话内心牵挂了很多,如果不能放下的时候,便不能达到修心的真正目的。

国学文化《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做学问的人应该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如果想要提高道德修养,同时还关心功名利禄,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造诣。

有人内心有那种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想法,希望通过追求学问要修行来提高自己,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无法放下对于内心对于功名利禄的那些妄念,甚至他想追求学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功名利禄。

在国学智慧中所强调的,修身最重要的智慧是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而并非是纯粹的追求功名利禄。而当然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如果我们真正能达到修身最好的状态,那么当你修身趋近完美的时候,你一定会因此获得意外的收获。

如果说读书只是为了吟诗作赋,附庸风雅,就不能感悟其中的诚意,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人读书都是非常有目的性的,他们要么是想通过读书来直接性的给自己带来某一方面的好处,要么是想通过读书所学习的一些知识成为自己附庸风雅的一种资本。

其实这两种状态都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样就不能体会读书真正的意义。比如说很多人读书都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的,这样很难理解书中真正的内涵,倒不如用一种闲心风雅的情趣去读书,读一些娴雅趣味的书,更能提高自我的一种修养和道行。

如果你只是把读书当作一种达到目的的方式,那么读书就并没有什么用了。

大多数人读书都存在着一个误区,都希望读到的书能尽快的给自己带来利益,也就是希望读一些有用的书,其实在这个时代,有的时候无用才会大用,真正看似有用的书,未必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东西。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是的,就是有用的。

​就好像人生中无为的事情,其实才是大为,才是我们修身的关键,看似无用,实则有用,这也是我们需要理解的一种智慧。

因为我们在追求学问,修身养性的一个过程中需要摒弃私心杂念,一心修行。用更纯粹的心去面对想要做到的事,这样才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的国学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修行的最高境界之一:红尘炼心

唐代诗僧寒山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

心不随妄念起起伏伏,就会很平静,心一动,就会被外物所扰,心中激荡。

若是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那外面不论发生什么,都会从容应对。

在红尘中炼好这四心,便能活动轻松自在。

‬艰难时修心

王阳明曾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面对不好的环境,要坚守内心,心不随境转,这才是炼心之道。

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最好的磨炼。

‬闲暇时养心

古人云:“养心贵于静,淡泊宜于性。”

我们只有保持安静,让内心不那么浮躁,才能放松自己,淡定从容。

遇事时宽心

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中若遇事,则每天都会有好心情。

独处时守心

在自己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清明。

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守住内心的准则,守住人生的底线。‬

六祖曾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中本来无一物,万法的根源便是空,进入空性,方能游戏人生,获得大自在。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