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机智过人》《未来新世界》《大先生》等一批集趣味性、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新形态科普类节目不断创新,以视听节目的丰富形态为观众提供了探索科学的机会。
节目模式从传统单一转向多元融合
我国科普类节目大致经历了从类型初创、传统科普专题节目、戏剧化科普类节目到融媒体科普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其模式也从传统单一的讲座类专题发展为真人秀、情景剧等多元模式。
正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大先生》突破了既往科普节目演播室内演讲、访谈的传统方式,采用全程实景走访的模式,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科学院各大科研院所、大型科研装置等相关场景,近距离接触国内高级科研装置,倾听科学家耀眼光环背后的求真故事,在行进中感受高科技的魅力。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以科学猜想、跨屏互动、实验征集引导用户参与节目互动,通过手机端互动、互联网视频,以及VR技术同步播出,打造信息传播“生态圈”。《机智过人》第三季首创“直播+录播”模式,让“智敬中国”的概念变成IP传播出去,拓宽了节目传播范围。
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黄典林看来,“这些优秀的科普类节目跳脱传统科普单向传播的窠臼,以多元融合的双向传播思路让科普类节目以新形态再次回归大众视野,不仅丰富了科学传播的形态、开阔了传统科学的视野,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收视效果”。
激发观众兴趣并有效传播科学知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观众喜欢看科普类节目,就要将“有意思”和“有意义”结合起来。
《加油!向未来》第三季通过“科学+”的角度,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象化的表现形式有机融合,以“提问+猜想+验证+揭晓”的节目形态引导用户深入思考,节目中“无壳孵化小鸡”“穿甲弹”“用吹风机吹起气球花环”等实验,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察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现象,进而培养大众的科学素养。《最强大脑》以激发选手最强的大脑潜能为出发点,不断创新脑力比拼形式和规则设置,如第四季“人机大战”、第七季“圈层战场”、第八季“脑力天梯”、第十季“脑王争霸”……十年间,《最强大脑》让科普变得更接地气。《大先生》以小切口设置悬念,邀请科学界的“大先生”、科研新兴力量的青年翘楚以及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组成的“未来团”,沉浸式探访神秘科技场景,近距离接触关于纳米、岩石、肉味香料等的“科学疑案”,实现了科普知识的有效传播。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君健看来,无论是采取实验模式,还是答题模式,抑或是带领青少年亲身体验,这些科普类节目无一不是在激发观众兴趣的过程中,完成科学知识的普及。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看来,科普类节目要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同时,重视人文精神的体现,肯定人在科学创造中的主导作用。
《加油!向未来》中许多题目的设置都与中国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和贡献有关,在还原科学魅力的同时,探寻着科学的温度。《大先生》还原科学家们的人生高光时刻,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对一整个团队的探访,从而了解一个领域,向这一专业的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大先生》用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该节目在每期结尾进行开放式的“围炉夜话”对谈,探讨当下教育、职场、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让观众在感受科学家智慧的同时,也收获对人生的思考。
如何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深度结合,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与科学家故事,同时满足用户认识自我、探索世界、求知求新的愿望,成为科普类节目持续努力的方向。(记者 牛梦笛)
来源:光明日报
本章节主要讲述“衣钵之责”,分为上,下两篇,来叙述衣钵的起源到人类人工智能——科塔娜的背叛。
关于“衣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驱者早期的文明进程,达到神级文明的先驱者认为自己必须去传承文明和呵护文明。后来叛逆的“先行者”认为“衣钵”就是对整个广阔的银河系内种族具有管理和教化的权利与义务,简称“衣钵之责”。衣钵之责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源头活泉,由“生命与宇宙万物交互的欢愉”的概念发展而来。
显然先行者对“衣钵”的认知比较狭隘。作为文明的老师,先驱者对衣钵的认知和使用远比先行者所认同的要全面,要更为广泛。先驱者认为,宇宙本身便是一种有别于对生命狭义认知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存在着,是另一种尺度上的生命体,也是神经物理学的根基。在亿万年文明发展中,先驱者通过理解和影响这难以描述的时空生命特性,得以操控现实并创造出几乎无法被毁坏的物体。先驱认为生命所经历的一切,不管或好或坏,都只是宇宙生命的‘欢愉’。在这一点上,先行者与先驱者理解大致相同。遵循着他们的信条,先驱者希望通过这种把自己融入到文明诞生,演化,发展,死亡与重生的轮回中,而直面所有生命的困苦与挣扎。
在先行者的宗教信仰中认为:衣钵,是由先驱这个为银河系播种生命,并创造了诸多种族的古老和先进的种族传承给他们的,是天选之子。当然这点完全忽视了同为高级文明的上古人类,其才是先驱者的衣钵钦定继承者。很显然,先行者在这点上抹去了历史痕迹。自欺欺人,刻意去塑造先行者才是先驱的最优秀的学生。在抚育了先行者后,先驱们满意的离开了银河系。先行者在这个“自封”的虚假“衣钵”下,自认为是宇宙文明进阶到一个阶段的必然责任,未来会有一个更为优越的种族继承自己的衣钵。因此,他们称呼自己为先行者。
在先行者眼里,衣钵是构建星际霸权帝国,维持宗教性管理的基石,是纽带和桥梁。其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承担起最先进文明应该肩负的,总管其他文明和种族的责任。虽然在理论上,衣钵可以允许有,在不危害银河系文明和种族多样化的前提下,出现文明竞争和发生局部冲突。但是,先行者在实际执行时,往往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着“衣钵”的名号动用强力手段,去武力镇压不听话的“低级”文明或者种族,用严厉的手段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威胁其领导地位的文明出现。
尽管守护所有生命发展是先行者的终极理想,但一些先行者靠着衣钵来背书,对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合理化。在先行者认知中,认为他们的进化程度优于其余任何种族。并由这个信念得到他们统治银河系的依据。他们认为,其余宣称自己为衣钵的真正继承人的种族(主要是上古人类)均为异端。由于他们自视甚高的优越性,先行者以保护和维持包括他们在内的种族的名义将自己疏远于其余种族。同时因为他们立于所有种族之上的视角,违抗先行者便是对衣钵的不敬,他们武士阶层会毫不犹豫地剿灭任何敢于与他们为敌的势力。此外,一些被称为“守护者”的军事设施,被用于镇压那些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战争的种族。先行者并不给予各个种族依据自己的优势进行成长的机会,身为守护者他们遮蔽了任何可能会对科技或文化有所推进的威胁。一个未曾预知的副作用便是在日后只有先行者自己能够与洪魔相对抗,而任由洪魔肆虐银河系的其余部分。
宣教士就提到了这点,“对实现衣钵之责的渴求是我一生的困扰。而在数千万年来,我们一直没能意识到一个能从根源上拯救我们的真理:衣钵并非有德者居之,而是为强者所占据。”
在先行者的文明中,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以“衣钵”为基点,为核心理念。同样也是先行者种族宗教信仰的中心思想。但是在不同的阶层里和个体认知中,对“衣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衣钵在先行者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指导着日常行为。比如,根据他们对衣钵的认识,“食用不幸者的血肉”是禁止的,因此先行者避免食肉。衣钵同时还包含如禁止自杀的严格规定。
实际上,先行者对“衣钵”的执念完全是构建在“谎言”的基础上。在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是他们为了合理化对其他种族的管理而刻意编造出来。在遥远的过去,先驱者是选定上古人类来作为自己衣钵的继承者。但是,先行者拒绝先驱的选择,并叛逆了老师。在距今,几千万年前反叛并消灭了他们的老师,先驱者不得不逃离银河系。然而,在与洪魔战争的最后时刻,先行者文明面临消亡时,残余的部分先行者选择了将衣钵传递给当今人类,回归到先驱者的选择。这也是人类在先行者科技中被标识为“归复者”的缘由:不仅被指定为先行者的继承人,还将在将来继承银河系的衣钵。
未完待续,下一篇继续讲述衣钵之责和科塔娜的叛变,原创不易,请帮忙点个赞!
《光环》作为微软手里的头号ip,影视化来得确实迟了点,不过对我来说刚刚好,因为我刚玩完了士官长全集。当然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并没有深入了解,以下我在完全不剧透的情况下,介绍几点你必须知道的背景。
第一是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摘头盔。游戏中士官长永远带着头盔,至于为什么摘头盔,我个人猜测是吸取了曼达洛人的教训,艾美奖规则是全程带面具头盔的无法参与个人奖项评选,包括最后摘下。所以士官长第一集就摘了,很明显。这个不算很影响剧情,不谈了。
第二是强大的宇宙战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平衡。无论是星球大战系列还是沙丘还是类似的各种题材,观众永远都有一个疑问:人家一炮就把行星轰了,还跟你玩单兵?光环作为后起之秀,编剧作者一开始就巧妙的避开了这个逻辑硬伤,那就是光环,一种远古超级文明留下的环形轨道状武器,一旦开启可以灭绝整个星系生命。所以双方的目标都不是毁坏它而是控制它,这就给个人英雄主义完美舞台。
第三是士官长定位。第二批斯巴达战士幸存的少数几个之一。因为第一批没有幸存者,而后面的批次强度又比不上第二批次,所以第二批斯巴达战士是最强战士。而士官长拥有第二批斯巴达战士中的最强领导力。虽然他其他方面并不是同批中最强的,但由于第二批幸存者不多,总结下来你可以把士官长看作最强人类没有之一。
读了以上内容,希望大家观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