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理解《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人民为何饥荒和难以治理?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通行本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才导致饥荒。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贪图功名,不断干涉民生,所以才难以治理。

人民之所以冒死抗争,是由于统治者奉养优厚,老百姓没有活路,所以才冒死轻生。

不以生存而任意妄为的人,要贤于那些过于重视物质生活的人。

逐句解释: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食税:食用税赋,指享用民脂民膏。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才导致饥荒。民众养活自己尚且不易,还要养活统治阶级。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有为:相对无为来讲,是统治者强作妄为、干预自然规律。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贪图功名,不断干涉民生,所以才难以治理。领导者有为是为了名利,而真正为了老百姓则是无为不争,清静自然。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轻死:轻视死亡,即不怕死。求生之厚: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由于统治者奢侈无度,老百姓实在奉养不起,所以才冒死轻生。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无以生为:不为了生而恣意妄为,比如奉养过厚,奢靡无度。贤:胜过、超过的意思。贵生:厚养生命。

不为了生存而去恣意妄为的人,要贤于那些贵重养生的人。领导者挥霍无度,奢靡浪费,那不是真正的养护生命,那是祸害百姓,也是危害自己。清心寡欲,顺其自然才是养生之道。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依然在讲“无为而治”的具体策略,告诫领导者不要赋税过重,不要恣意妄为,也不要奉养过厚。前面章节刚提出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章是承接上一章而说,指出当百姓被逼无奈、没有活路时,就会冒死轻生。而真正善于养生、爱护百姓的领导者应该遵循自然,不去为了生存而肆意盘剥百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统治者压迫百姓,民众奉养君王过多,不堪重负,那么就会导致饥荒。面对饥荒,老百姓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难以治理不是人民多么刁蛮,而是统治阶级过于干扰民生,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反。因此,有道明君会遵循“清静无为天下正”,少干预、多支持,清心寡欲。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轻死”指的是不怕死,这个不怕死针对的是和苛捐杂税。百姓轻视死亡是被逼无奈,谁不珍重生命呢?以死相搏是一种与威权抗争的最后呐喊。“求生之厚”是统治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奉养,奢靡华贵,挥霍无度,人民被压迫的连温饱都无法解决。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不堪忍受,所以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铤而走险。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其中,“无以生为”是对“求生之厚”和“有为”的否定,有道的君王不会为了自身奉养优厚而劳民伤财、恣意妄为。最后老子点明了本章主旨:不去厚养自己的生命,而是采取无为而治的人,才是真的善于养护生命的人。

统治者和民众本来有着天然的阶级矛盾。如果统治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去滋扰民生,那么人民就会生活富足,国家就会太平安定,统治者的地位也就会稳固。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不以人民利益为重,过于追求自身奉养,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人民就会冒死抗争统治者的压迫。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道理易懂,古今能做到的有几人?统治者流芳百世,被人民尊敬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君王死后被人们所唾弃,淹没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管理者缺乏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不为员工利益着想,一味压榨劳动者的血汗,那种企业迟早会完蛋,企业家赚了再多的钱也会被众人所唾弃。

附帛书版:

通行本第七十五章与帛书版七十七章同。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理解《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理解《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人民为何饥荒和难以治理?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通行本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才导致饥荒。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贪图功名,不断干涉民生,所以才难以治理。

人民之所以冒死抗争,是由于统治者奉养优厚,老百姓没有活路,所以才冒死轻生。

不以生存而任意妄为的人,要贤于那些过于重视物质生活的人。

逐句解释: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食税:食用税赋,指享用民脂民膏。

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太多,所以才导致饥荒。民众养活自己尚且不易,还要养活统治阶级。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有为:相对无为来讲,是统治者强作妄为、干预自然规律。

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贪图功名,不断干涉民生,所以才难以治理。领导者有为是为了名利,而真正为了老百姓则是无为不争,清静自然。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轻死:轻视死亡,即不怕死。求生之厚:奉养过于丰厚奢侈。

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由于统治者奢侈无度,老百姓实在奉养不起,所以才冒死轻生。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无以生为:不为了生而恣意妄为,比如奉养过厚,奢靡无度。贤:胜过、超过的意思。贵生:厚养生命。

不为了生存而去恣意妄为的人,要贤于那些贵重养生的人。领导者挥霍无度,奢靡浪费,那不是真正的养护生命,那是祸害百姓,也是危害自己。清心寡欲,顺其自然才是养生之道。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依然在讲“无为而治”的具体策略,告诫领导者不要赋税过重,不要恣意妄为,也不要奉养过厚。前面章节刚提出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章是承接上一章而说,指出当百姓被逼无奈、没有活路时,就会冒死轻生。而真正善于养生、爱护百姓的领导者应该遵循自然,不去为了生存而肆意盘剥百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统治者压迫百姓,民众奉养君王过多,不堪重负,那么就会导致饥荒。面对饥荒,老百姓走投无路,只能揭竿而起。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难以治理不是人民多么刁蛮,而是统治阶级过于干扰民生,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反。因此,有道明君会遵循“清静无为天下正”,少干预、多支持,清心寡欲。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轻死”指的是不怕死,这个不怕死针对的是和苛捐杂税。百姓轻视死亡是被逼无奈,谁不珍重生命呢?以死相搏是一种与威权抗争的最后呐喊。“求生之厚”是统治者过于注重自身的奉养,奢靡华贵,挥霍无度,人民被压迫的连温饱都无法解决。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人民不堪忍受,所以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铤而走险。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其中,“无以生为”是对“求生之厚”和“有为”的否定,有道的君王不会为了自身奉养优厚而劳民伤财、恣意妄为。最后老子点明了本章主旨:不去厚养自己的生命,而是采取无为而治的人,才是真的善于养护生命的人。

统治者和民众本来有着天然的阶级矛盾。如果统治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去滋扰民生,那么人民就会生活富足,国家就会太平安定,统治者的地位也就会稳固。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不以人民利益为重,过于追求自身奉养,不顾人民的死活,那么人民就会冒死抗争统治者的压迫。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道理易懂,古今能做到的有几人?统治者流芳百世,被人民尊敬的少之又少,更多的君王死后被人们所唾弃,淹没在历史的垃圾堆里。国家治理如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管理者缺乏从员工角度考虑问题,不为员工利益着想,一味压榨劳动者的血汗,那种企业迟早会完蛋,企业家赚了再多的钱也会被众人所唾弃。

附帛书版:

通行本第七十五章与帛书版七十七章同。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理解《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理解《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