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志
南瓜花,南瓜把,南瓜地里摸瞎瞎,一摸摸个蝈蝈叫,再摸摸个大蛤蟆,蛤蟆说,别抓我,我会田里吃害虫,秋天结个大南瓜……
童谣声中,庄稼地里开始热闹起来。这时候到鲁西南农村田间地头走走,就会发现有一种叫做南瓜的农作物,要么是在西瓜地的地头,要么是在靠近灌溉渠的边角地带,有时候南瓜也会被请进农家小院,只是它们占不到最佳位置,都是安排在盐碱气很重的地方,似乎南瓜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克制碱分子的,绝对是一个受气的角色。就连乡亲们日常谈话也很少有南瓜的内容,即便是端着放了南瓜的玉米粥,说的也是西瓜的长势及卖价,由此看来南瓜实在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尽管南瓜在种植上得不到重视,可是也没有完全被人们抛弃,其实农民们不是不重视南瓜,就像我们总是热情面对陌生人,唯独对自家人冷淡或者过于苛责一样,太熟悉了有时反而会得不到更贴心的照管。南瓜自始至终都和农民不离不弃,一起熬过岁月坎坷,在饥荒的日子里给予了最大的帮助,人们理应感恩戴德,却没想到正是因为彼此太熟悉,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淡。可是南瓜不气不恼,依然默默绽放出金色的花朵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日子。
关于南瓜,民间传说也是很多的。记得小时候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年发大水,一个携带金银财宝的财主和一个抱着南瓜的农民因为躲避大水而爬上相邻的大树,顺利避过了水头,可是大水一直没有往下退,时间一长,那个带着钱财的财主就受不了了,饿啊!特别是当他看到农民一口口啃食南瓜的时候,肚子更不争气的咕咕叫了,就想着用钱财来交换,可是农民始终没有答应,财主最终守着那箱财宝饿死在树上了……这故事还有另一个流传版本,只不过财主换成了姜蒜贩子,这故事里的农民和贩子换了南瓜,结果贩子活下来,农民守着姜蒜饿死了……听故事的小孩往往会好奇的问农民拿着姜蒜能吃怎么会饿死呢?讲故事的人会告诉他:姜蒜越吃越辣,怎么能当饭吃?有句俗语不是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嘛,拒绝了财宝的农民最后却没有精过商人……
不管这故事想传递什么道理,反正是南瓜在危难之际救了人的命,所以人们从心底里是很感激南瓜的,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农民和南瓜一起经受了艰苦磨难,虽说如今日子好起来了,但是在越来越宝贵的土地面前,人们潜意识里坚定的认为既然南瓜能克碱,那就把好地留给那些生长挑剔的庄稼吧!
当我在语文识字课上第一次认识南瓜的时候,觉得南瓜实在太不出众了,论长相比不上西瓜圆润,而西瓜借此跻身水果界,也没有冬瓜那般懂得擦脂抹粉,和肉类拼成一道菜,南瓜不玩花拳绣腿,只靠自己的实实在在,来代替粮米养育着一代代饥饿的生命。
小时候我会把南瓜的谎花摘下来玩,把捉到的小虫子关闭到谎花的花碗里,看小虫子如何逃出来。大人见了狠狠批评我一顿,让我放掉了正在挣扎的虫子,看着逃走的小虫子,我多少有些怅然若失,大人却面露微笑,嘴里轻轻说着:“多好啊,它们可以回家了……”母亲告诉我,别看虫子生命小,可是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千万别扰乱了它们。
有时候,母亲也会摘一些谎花,还有几枝疯长的嫩叶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横生的南瓜苗对于营养的消耗,另一方面又能够用它们做出美味的菜肴。母亲先把南瓜花洗净,再用热油翻炒几遍,放到玉米粥里,就做出了不错的咸饭,在饥肠辘辘的童年里,这是最温馨的记忆了。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南瓜花经过焙干研末,再用麻油调和还可治头疮、痈疽。实际上南瓜全身都是宝:南瓜子配药,可驱蛔虫、姜片虫、绦虫;南瓜瓤有清热利湿及解毒作用……
这样看来还真是难为了南瓜们,它贡献着一切,还要受着一年年的委屈,可是没有丝毫抱怨,没有显露出一点点萎靡的气色,反而是愈加强壮了。
作者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