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Minecraft JA版本终于迎来了《我的世界》在2023年的第一个快照,版本号为23w03a。据悉该快照依旧是属于1.19系列的第四个大版本号的一次次要更新。
01、新命令:本次加入了一个新的/ride的命令格式,/ride <目标> mount <载具>。
其作用是让一个生物实体乘骑在另一个生物实体之上。虽然说此前Minecraft存在诸多生物乘骑的命令,但/ride的出现绝对是最为便捷的一个。总体而言指令又被极大增强了。
该指令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生物不能是玩家,目标生物和载具不能是同一实体,目标载具也不能是一个已经被乘骑的载具。如果为以上三种情况载具将无法
最近这段时间,你会发现Mojang对于新内容的微调给人的感觉是,总算把早该有的功能给做出来了。
02、命令/clone复制升级:《我的世界》著名的复制指令/clone常常被用于将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结构直到的另一个区域。譬如我们常常用/clone在Minecraft地底复制一座地下村庄。
不过今后在1.19.4版本中/clone指令有了新的用法,玩家指定可复制的坐标范围将由同一个维度变成可指定维度。例如你在主世界,也可以将地狱中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方块复制到主世界当中。
03、新游戏规则:新加入游戏规则commandModificationBlockLimit,指定单次命令执行可更改的最大方块数。简单来说它的作用就是将《我的世界》clone、fill、fillbiome这三个指令可执行的最大方块数。
我们以/fill充填指令为例,常规情况下fill可充填的最大方块数是65535,数量超过这个值就会造成指令执行失败。正常而言65535个方块是够用的,但是替换范围稍微大一些就无法使用了。这个时候新规则commandModificationBlockLimit就体现出用途了,它可以极大的增加你使用fill指令替换方块的范围和数量。
04、自动跳跃:早期的《我的世界》实际上是没有自动跳跃这个选项的,言下之意Minecraft默认史蒂夫是不会跳跃的,只有在玩家进行跳跃操控的时候才会如此。后来Mojang修改了这个设定,默认情况下自动跳跃是被开启的状态。接下来在1.19.4中,自动跳跃此类辅助性设定将会被取消。回归Minecraft最原始的状态。
05、生物头颅:用于匹配《我的世界》基岩版特性,玩家现在可以在非潜行状态下直接将头颅放置到音符盒上。上次我们提到过这个特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特性修改了,而是可能彻底改变Minecraft交互方式的一次有趣的尝试!
譬如说未来漏斗是否可以直接放置在箱子上,漏斗和漏斗的对接也可以不用在潜行状态下进行,同理和矿车、船的交互也可以如此。
06、一个用了9年才修复的BUG!早在《我的世界》1.2.5版本中,Minecraft就加入了一个功能:当你受到伤害时,在整个视口发生轻微抖动,用来指示伤害来自的方向。例如僵尸、或者箭矢在你的右方进行攻击,那么伤害的抖动就主要是向右方倾斜,以告诉玩家伤害来自你的右方。
然而从Minecraft 1.3版本开始,这个特性就消失了,玩家伤害抖动的方向将无确的指向伤害来源,该BUG自2013年就被发现和创建,直到9年之后的今天才再次被修复。
看起来Mojang真的是开始放缓更新的脚步了,尽管大更新不多但对于原有特性的修复确实是诚意满满,换句话说就是,官方终于实现了原版早该实现的功能。
大家好,我是一只末影小。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指令教学的文章。今天要来讲2个语法相似、功能也相似的2个指令,这2个指令都是用来操作方块的,就是/fill和/clone指令,前者用来填充方块,后者用来复制(克隆)方块。
相信很多麦块中有很多玩家都有这种困扰:我想要建造一个大型建筑,但是其中有一些房子(建筑)需要很多同样的方块,或者我要把建造完成的小建筑复制很多份,构成一个建筑群,但是这样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亲手搭建方块或者复制方块会非常麻烦,那么这2个指令可谓是建筑玩家的“福音”。首先我要提醒大家一点,在使用指令前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坐标”,我们知道,麦块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三维空间是有长宽高的,游戏中,长被称为X轴,高被称为Y轴,宽被称为Z轴,很多指令都会涉及到坐标,在使用前需要开启显示坐标,基岩版在设置中开启,Java版按F3即可看到坐标。我们先来看一下填充方块指令,这里有一段指令:
填充指令
填充指令填充指令有7个参数,其中3个参数是选填的,这张图片中我就没有填写后面的3个参数,但是会向大家依次讲解。
首先第一个参数是起始坐标,就是你要填充方块区域的起始位置,我在这里填写了三条波浪线,波浪线就表示你的当前位置。第二个参数是填充方块区域的结束位置,我依然填写了3条波浪线,这条指令是在我的位置填充方块。第三个参数是方块的英文ID,我填写的是wool,羊毛方块。第四个参数是方块数据值,为什么会有数据值呢?以羊毛方块为例,在麦块中白色羊毛、橙色羊毛、紫色羊毛等等,都是羊毛方块,所以英文ID都是wool,这样的话,怎么区分它们呢?所以就出现了数据值,例如白色羊毛数据值是0,橙色羊毛是1,紫色是2。确定数据值的方法就是,看一看这个方块它在这一类方块中是第几位,白色羊毛在羊毛这类物品中,第一个就是它,所以数据值是0。我填写了1,所以会填充1个橙色的羊毛方块。第五个参数是选填的填充类型,一共有5种类型,分别是destroy、hollow、keep、outline、replace,第一种表示击碎方块,就是在填充区域内填充一些方块,原来的方块会被击碎,然后有掉落物,如果只想击碎方块,可以填充air(空气);第二种表示只填充区域最外层的方块,内层使用空气填充,也就是镂空的方块;第三种表示只用方块填充区域内的空气;第四种与hollow相似,作用是只填充区域外层的方块,但是内部不受影响(不变);最后一种表示替换区域内的某种方块为第三个参数的方块。如果使用了replace,还需要填写第6、7个参数。第六个参数是被替换方块的英文ID,第七个参数是被替换方块的数据值。/fill ~ ~ ~~ ~ ~ wool 1效果图
克隆指令克隆指令在Java版中一共有6个参数,在基岩版中最多有7个参数,这条指令非常麻烦和难以理解。但是我认为我可以讲明白。
一条克隆指令
第一个参数和第二个参数依旧是起始坐标和结束坐标,我在波浪线后面加上了一个正数,就表示坐标轴加几,我在结束坐标写了~10 ~10 ~10,就表示我当前位置为起始坐标,在我当前位置X轴+10、Y轴-10、Z轴+10的位置为结束坐标。第三个参数是将前面两个坐标指定区域的方块克隆到何处的位置。这三个参数Java版和基岩版都是相同的第四个参数是过滤方块的模式,就是哪些方块不需要被复制。一共有三种填写方法,filtered、replace和masked。第一种表示只复制符合指定方块ID的方块,方块的ID会在最后一个参数进行指定,例如我指定了grass(草),那么区域内除了草以外的方块都不会被复制;第二种表示只复制不是空气的方块;第三种表示复制所有方块。基岩版也是这三种写法,如果使用filtered,基岩版还需要指定方块的数据值。第五个参数是复制模式,有normal、move和force。force表示强制复制,指定区域和目标区域有重合;move会将指定区域替换为空气;normal会不执行前两者。最后一个参数是方块的ID,如果是基岩版,第七个参数需要写数据标签。克隆指令
那么有关于这两条指令的内容就结束了,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文章参考资料
1、Wiki百科
2、Baidu搜素